澳城生活

焦點文章

澳門版「夜市」?一連十日,逾百個美食攤位食到飽!

生活在我城
Lifemagfoodie・2025-07-06

不用出國都可以感受到異國夜市vibe?今年夏天,澳門國際美食之都嘉年華又來了!六大洲,二十一個國家的美食齊聚澳門漁人碼頭,帶上你的味蕾享受這場國際美食盛宴吧!今年更以「香料及香草」為主題,同大家一齊探索跨越文化和地域的創新風味。場內更設有三大特色活動,讓大家邊吃邊玩,啱哂三五知己、一家大細來消磨時光! 國際美食大道 匯聚超過100個特色美食攤位,涵蓋粵菜、淮揚菜、葡國菜、阿拉伯菜等環球風味一網打盡。從成都麻辣小龍蝦、巴西黑豆燉肉,到澳門木糠布丁,開啟一場舌尖上的環球之旅!參考上年的人氣之選:拳頭大的章魚燒、西班牙油條雪糕杯、厚肉多汁的蒲燒鰻魚串(約MOP30-60)性價比超高! 小編私心推薦:碗大的蟹黃湯包!先吸鮮甜湯汁,啖啖蟹黃的鮮味,真係好juicy! 現場升級千人用餐區,即買即享受美食,搭配舞台上異國歌舞、小丑互動、魔術等表演,沉浸式感受世界文化狂歡!飯後移步到遊戲互動區,小朋友盡情放電;大人直落濱海酒吧區,吹吹海風、嘆杯特調,Chill住享受夏日夜晚! 美食之都廚藝展示 料理節目愛好者千萬不要錯過!像追「黑白大廚」一樣上癮的現場版來了!28個聯合國「創意城市美食之都」的頂尖主廚坐鎮,獻上60場香氣四溢的廚藝秀,近距離觀賞名廚運用八角、月桂等本地常見香料,創新演繹東南亞咖喱、地中海燉菜等經典。還有表演後的免費試吃環節!親嚐星級大廚手藝! 小編心水預告:往年的人氣場次,貝寧的非洲炸雞配魔鬼椒醬、澳洲的塔斯曼尼亞牛肉他他、瑞典的牛肝菌泡沫配酸種麵包等異國風味,今年會不會強勢回歸呢? 記得鎖定活動日程,搶先Mark心水場次啦! 澳門國際美食論壇 “東亞文化之都”城市的代表齊聚一堂,一同探索飲食文化精髓,分享跨地域、跨文化的獨特風味與故事。 活動交通安排 活動期間設有免費穿梭巴士服務到活動現場,三種路線不同地點任你選擇!自駕的朋友可以留意澳門漁人碼頭的停車安排哦!
 路線一關閘口岸 ↔ 澳門漁人碼頭 路線二中區羅保博士街(近澳門廣場) ↔ 澳門漁人碼頭 路線三六家綜合度假休閒企業(上葡京、永利皇宮、美獅美高梅、新濠影滙、威尼斯人酒店及澳門銀河) → 氹仔中央公園 → 澳門漁人碼頭澳門漁人碼頭 → 氹仔中央公園 → 六家綜合度假休閒企業(澳門銀河、威尼斯人酒店、新濠影滙、美獅美高梅、永利皇宮及上葡京)穿梭巴士服務時間日期:2025年7月11日至20日時間:週一至五:15:30至22:30;週六及日:15:00至23:30班次:各路線每30分鐘一班今個夏天,世界美食匯聚澳門,共同感受澳門國際美食嘉年華的狂歡吧! 活動詳情 2025澳門國際美食之都嘉年華活動日期:7月11至20日活動時間:週一至五:15:30至22:00;週六及日:15:00至23:00
地點:澳門漁人碼頭
 羅馬廣場及勵駿大道更多資訊:https://www.macaotourism.gov.mo/zh-hant/article/events/gastronomy-fest-2025圖片來源:明報澳門旅遊局澳門銀河

最新文章

陳康妮:淺談澳門教育學運用資訊科技

文化創意
陳康妮・2021-07-13

【作者簡介】 陳康妮 Miss Connie 澳門科技大學講師 澳州墨爾本大學主修高等教育管理學 澳門高等教育管理學專家(Digital Educator) 澳門培訓師 (Digital Trainer) 澳門教育專欄作家 (Digital Writer ) 全球職涯發展師 從事高等教育管理培訓工作24年 隨著當今科學技術的不斷發展,互聯網科技與教育領域不斷結合,衍生出了新的學與教模式,資訊科技逐漸融入到教學課堂中。 創新傳統的教育模式就必須充分利用資訊科技這一利器,資訊科技的快捷性、方便操作性、多樣性可以為傳統的教育方式注入新的活力。資訊科技對於教學來說是一種十分可靠的可利用資源,因為資訊科技可以幫助豐富課堂的內容,老師和學生可以利用資訊科技看到圖像、聽到聲音,教師們可以利用資訊科技將一些抽象的概念用圖像化的方式展現給學生們,幫助學生們理解知識點,加深學生們對於課堂內容的理解。 傳統的教學模式是利用黑板、白板,很多課程內容需要老師提前寫在上面,而且黑板、白板的面積有限,教師們不可能將所有的授課內容一一抄在上面,若是在課堂中擦除知識點,又抄寫上新的知識點是非常浪費時間的,因為課堂的時間有限,一節課的授課內容又比較多,這是非常繁瑣而且不方便的。若是在課堂教學中,充分利用資訊科技,便會使得授課內容活起來,教師們可以在同樣的時間內,省掉了板書的時間,將更多的時間與精力用在授課內容以及與同學交流方面,學生們也有更多機會接觸到更為豐富的知識內容。 同時,在課堂上充分利用資訊科技,也可以調動學生們的學習積極性,資訊科技可以豐富授課內容的色彩、形式,通國聲音、視覺的多重刺激,調動學生們的學習積極性,讓學生們減少受到外界的干擾,而將注意力集中在老師所講解的內容中,這樣有助於提高學生們的專注度,提高學生們的學習效率,進而讓老師更好地把握課堂節奏,調動整個課堂的氛圍,提高課堂的教學效率。 學生們平日裡受到電子設備的影響,以及時常會接收到過於零散的信息,已經影響到了他們的專注力,而傳統的教學模式比較枯燥,僅僅是老師口述內容,學生們只需盯著黑板即可,這樣經常會出現有學生走神的情況,而豐富多采的教學模式,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引起學生們的好奇心,有助於提高學生們的專注程度。 總之,在教育學上充分利用資訊科技可謂是大有裨益,我們要讓資訊科為傳統的教學模式注入新內涵,賦能新活力。

陳康妮 社論:淺談澳門STEAM教育

文化創意
陳康妮・2021-07-05

社會的發展永遠需要人才,尤其是需要綜合型的實用人才,但是傳統的教育模式有時候會缺少對於實用型人才的培養,僅僅是應試教育和機械地傳授知識。有的學生會發現畢業以後,以前在學校裡學習的知識在社會上都得不到應用,無法將理論與實踐結合起來,這讓我們不禁對傳統的教育教學方式產生了質疑。現在,STEAM教育模式正在興起,這是一種教育教學模式的創新,所以接下來我想結合澳門的教育情況談談我對於STEAM教育的看法。 STEAM教育是集科學、技術、工程、藝術、數學多科學融合的綜合教育,是一種以項目制學習為基礎的教學模式,可以認為是一種引導學生自己去進行知識搜索,去提升實踐技能和交流表達能力等的學習模式。其中科學在於認識世界、解釋自然界的客觀規律;技術、工程在尊重自然界存在的客观规律的基礎上改造世界,解決在社會發展中遇到的問題;數學是作為技術與工程科學的基礎工具。 我認為這種教學模式在一定程度上彌補了傳統教育模式存在的不足,因為STEAM教育注重培養學生的實踐能力,常常是引導學生去探索學習,而不是簡單、機械地傳授知識,與傳統教育模式不同的是,STEAM教育會首先提出一個問題,引導學生去思考這個問題,然後讓學生思考如何去解決這個問題,接著引導學生利用現有的信息或者可以應用的技術去解決問題,然後在檢驗解決效果後進行展示與評價,最後總結經驗吸取教訓,進而為接下來的改進準備。這樣一來,不僅讓學生牢牢掌握住了知識點,還讓學生們在學習知識的過程中掌握了思考方法,培養了學生們解決問題的思維和創新的能力,讓學生們通過掌握一道題而掌握了解決一類題的方法,培養了學生們的綜合分析能力。 在社會發展的過程中,既需要高精尖的科技人才也需要綜合實用型人才,因為我們的社會不是單一的,而是由多種元素共同構成的,在解決問題時需要運用多種知識。同時,根據人類的認知發展規律也可以知道人在孩童時期獲得的很多知識都是通過模仿得來的,幼兒通過模仿他人的行為來獲得知識,這也是一種實踐。因為實踐是主動的過程,而機械地接受知識是一個被動的過程,對比主動學習與被動學習的學習效果,一定是主動學習的效果更好。而且俗話說「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因為魚終將會用盡,而捕魚的技術確是可以受益終身的。 STEAM教育是建立在科學技術發展基礎上的,利用人工智能等科學技術創新了傳統的教育模式,彌補了傳統教育存在的不足,為教育教學的方式開闢了新途徑。在我看來,若能將STEAM教育與澳門的傳統教育相結合,一定會讓澳門的教育教學更加完善,也有利於培養綜合性人才,讓學生們擁有實踐能力與創新能力,同時因為教育與科技的結合,也會激發學生們對於科學技術的好奇心,一些對編程等技術十分感興趣的孩子便會因此走上科學探索的道路,為以後的人生做好積累與鋪墊。 社會在不斷發展,我們的教育也一定需要更新,教育與社會應該是一同成長的,應試不該是教育的目的,幫助學生們更好地成才、成人才應該是教育的目的。教育有了科學技術的加持,一定會發展地越來越好。 *本刊特邀作者陳康妮 (文章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

陳康妮:淺談如何將澳門性別平等教育工作推向深入

文化創意
陳康妮・2021-07-05

【作者簡介】 陳康妮 Miss Connie 澳門科技大學講師 澳州墨爾本大學主修高等教育管理學 澳門高等教育管理學專家(Digital Educator) 澳門培訓師 (Digital Trainer) 澳門教育專欄作家 (Digital Writer ) 全球職涯發展師 從事高等教育管理培訓工作24年 淺談澳門性別平等教育 在新時代,隨著人們自主獨立意識的增強,性別平等教育的普及也變得越來越重要。在我看來,這是一個最為基礎的教育,可以說是應該從娃娃抓起的教育,因為這種性別觀念會影響一個人對於很多事情的看法,更重要的是影響一個人對於自我的認知。 近幾年,澳門作為一個開放包容的大都市,一直在積極推動性別平等教育的普及。性別平等也就是說明不論每個人的性別是什麼,均享有同等的條件實現其人權,能夠平等地參與政治、經濟、文化和社會發展活動並且從中受益。結合著澳門的情況來看,我覺得性別平等教育中最重要的是可以促進人們觀念上的轉變,可以扭轉一些人們對於性別的刻板印象。 無論是男性、女性還是非男女二元性別人群,這一切的大前提是大家都是獨立的個體,有著自己獨立的人格,在人格、尊嚴、價值上處於一個平等的地位,在各個方面都有著平等的權利、機會和責任,也就是說無論哪種性別,都可以自由地發揮個人的才能,不受到刻板印象、固化的性別規範和偏見的限制。 我認為,性別平等教育意味著思想觀念上的進步,意味著人格的進化。性別平等教育是十分重要的,如果缺乏對於性別平等教育的重視或者對於性別平等教育的認識不夠深刻,就可能會造成年輕一代對於性別關係認知的匱乏,進而影響到他們後來的婚戀以及家庭生活的處理和平衡,這對於構建和諧社會來說十分不利,也會影響到個人的發展。 在生活中,我們有時候會感覺到關於性別的一些約定俗成的說法和觀念,對無論男性還是女性都存在著隱形的限制和禁錮,這會讓某些人畏懼世俗的眼光,而不敢去嘗試一些自己所嚮往的事情,這對於個人、社會、國家來說都是沒有好處的,這樣會導致某些人的才能無法得到發揮,浪費了社會公共資源、教育資源,也會對於個人追求自己的人生產生限制,所以說進一步推動澳門性別平等教育勢在必行。 這也是為了深入學習貫徹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落實習近平總書記關於促進男女平等和婦女全面發展一系列重要論述,將澳門性別平等教育工作推向深入。

陳康妮:淺談在澳門數學學習活動中運用資訊科技

文化創意
陳康妮・2021-06-25

【作者簡介】 陳康妮 Miss Connie 澳門科技大學講師 澳州墨爾本大學主修高等教育管理學 澳門高等教育管理學專家(Digital Educator) 澳門培訓師 (Digital Trainer) 澳門教育專欄作家 (Digital Writer ) 全球職涯發展師 從事高等教育管理培訓工作24年 隨著科技不斷的進步,資訊技術不斷被應用於各個領域,其中包括教育領域,信息技術可以幫助改進教育教學方式。在數學課堂上運用資訊科技說明在內容上要將算法融入數學課堂的各個環節,這就說明要讓資訊科技實質性地成為數學課程學與教的必要工具,所以這也要求教師們擁有一定的計算機知識。 教師們可以利用電腦對圖形、數字、動畫、乃至聲音、背景等數學需要進行綜合處理,幫助學生們理解教學內容,使得學生們可以利用計算機提取資料、交互反饋、自主學習,讓數學這一課程中的學習能力、探索能力、創新能力、解決問題等能力成為學生未來潛在能力的發展方向,讓學生在教育科技的融合之中,感悟科技的魅力,領悟數學的內涵。 數學中的很多概念是比較抽象的,如果教師只是口述概念,學生可能會一頭霧水,不能夠充分地理解老師的意思,所以我們在教學時可以利用資訊科技進行一些演示,比如在講解平移和旋轉的課程時,可以利用PPT向學生們進行一些展示如電梯的升降、風車的旋轉等生活中的常見景象,讓學生們思考什麼是平移、什麼是旋轉,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讓學生將這些生活中的常見景象與數學知識聯繫起來,加深對於數學內容的理解。當然這只是舉了一個例子,但數學課程中有很多內容都可以利用資訊技術進行直觀地展示,這種將抽象概念變為具象事物的教學方式是離不開資訊技術的。 多媒體可以顯示圖像、聲音、視頻,可以圖文並茂地進行教學內容的展示,能夠多角度地調動學生的情緒、注意力和興趣。信息技術具有動態性,能夠有效地突破教學難點,有利於反映概念及其過程,所以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要充分利用資訊科技的優勢,優化授課內容和授課方式,讓數學的教學方式能夠擺脫以往枯燥乏味的傳統模式,為數學的教學注入新的活力。 總的來說,資訊科技與數學課堂的結合應該是靈活多變的,教師們要善用資訊科技,利用資訊科技優化數學課堂,讓資訊科技為教師和學生所用,而不是捨本逐末,僅僅注重資訊科技這一形式而忽略了課程內容的設置。

陳康妮:淺談澳門計算思維與不插電活動教育

文化創意
陳康妮・2021-06-19

【作者簡介】 陳康妮 Miss Connie 澳門科技大學講師 澳州墨爾本大學主修高等教育管理學 澳門高等教育管理學專家(Digital Educator) 澳門培訓師 (Digital Trainer) 澳門教育專欄作家 (Digital Writer ) 全球職涯發展師 從事高等教育管理培訓工作24年 計算思維是一種邏輯思考和批判性思考的能力,是數理思維發展到一定程度的高級型態,需要將困難的、複雜的問題拆解為一個個的小任務去分別解決,也具有抽象化的特徵,需要用到分析、分解、聯想等方法,是一種高效地解決問題的方式。這種思維方式是我們在未來需要對學生著重培養的,而學習編程對於培養計算思維是十分有利的。 提到編程,大家就會聯想到網絡、計算機,但是鑒於學生們整處於生長發育階段,平時的課業壓力就很大了,如果又長時間地盯著電腦屏幕對眼睛是有損害的,所以這也為我們教師提出了一個難題,就是如何通過不傷害眼睛的方式去教授學生們學習編程,所以我想到了不插電的編程活動。 編程是一個工具,是一種表達思維的方式,需要用到計算思維,即運用計算機科學的基礎概念去求解問題的思維能力,這種思維是可以不依賴計算機的,具有通用性,所以我們可以借助這一特性去策劃不插電的編程活動。 我們可以選擇通過遊戲和實踐活動的方式幫助學生們學習編程,用一種開放式的學習方式,將計算機科學知識和計算思維融入到有趣的活動中,讓學生們不僅可以學到知識還能在活動的過程中享受到學習的樂趣。 可以結合生活中的一些例子給學生們做演示,比如說結合智能掃地機氣人讓學生們思考機器人的工作原理,聯想到到程序和編程,激發學生們的探索慾望,這樣才有助於教學進一步開展。 除此之外,還需要設計一些學生們可以參與進來的活動,讓學生們在動手實踐的過程中發現問題、提出問題、分析問題,最後引導學生們去思考如何解決問題。之所以採用不插電活動,一方面是因為不插電活動有助於保護學生們的眼睛,另一方面也是因為編程的特性。在之前我著重談論了計算思維,重點強調思維二字,因為計算機是靈活的,編程也不存在固定的框架,所以我們不能禁錮學生的思維,我們利用一些具體的活動讓學生們在實踐中領悟計算思維,只有學生們領悟了計算思維,他們才會慢慢地理解到計算機語言,從而進行進一步的編程學習。總而言之,利用不插電的編程活動幫助學生們領悟計算機思維是非常重要的。

澳門教育家陳康妮:淺談澳門數學創新教育,去激活太過死板思維

文化創意
陳康妮・2021-06-14

【作者簡介】 陳康妮 Miss Connie 澳門科技大學講師 澳州墨爾本大學主修高等教育管理學 澳門高等教育管理學專家(Digital Educator) 澳門培訓師 (Digital Trainer) 澳門教育專欄作家 (Digital Writer ) 全球職涯發展師 從事高等教育管理培訓工作十七年 新形勢下,我們必須要為傳統的教育模式注入一些新的活力,增添一些新的內容,豐富其內涵,即我們必須要創新傳統的教育模式。 在數學課堂上,我們教師要採用創新的教學方法,為數學課堂注入新鮮的活力,鼓勵學生主動參與,積極思考。數學是一門具有抽象性和邏輯性的科目,我們教師在為學生們講解做題思路的時候,也要注重培養學生的想象力和創造力,可以通過實驗操作的方法、小組討論的方法、情景遊戲活動的方法、課外實踐參與法等方式激發學生們對於学习數學的興趣,培養學生們的數學思維。有的學生可能只是將理論知識背下來了,但是無法將學習到的理論知識應用到實際的做題中,所以我們可以通過以上這些方法讓學生們參與到教學情境中來,在學習活動中將理論知識應用到實踐中去。 數學的一些概念是比較抽象的,若是只採用傳統的教學方法可能會將概念表述得不夠直觀,不利於學生理解,因為這個階段的學生的邏輯思維是比較差的,很可能無法理解數學概念的意思,所以我們可以借助一些資訊技術幫助學生理解。 我們教師要不斷豐富自身,學習好信息技術知識,在課堂上利用多媒體為學生做演示,幫助學生理解數學知識。我們教師要注意引導語的使用,首先通過有趣的引導語激發學生對於即將學習的內容的興趣,教師與學生之間應該是交往互助的關係,學生只有親身經驗知識的過程,才可能實現有效的學習,因此在教學過程中,教師要引導學生探究結論,讓學生們在探究的過程中觀察、實驗、猜測、驗證、推理,將分散的知識點內化為完整的知識框架,將其條理化和清晰化,培養數學思維,為今後數學的進一步學習奠定良好的基礎。 同時,我們要擺脫傳統數學教學模式中存在的刻板問題,要注重培養學生們的創新思維,培養學生思維的變通性,因為數學是一門需要發散思維的學科,有些題目的線索是比較隱晦的,如果學生的思維太過死板,就不能從新的角度考慮問題,也就無法從其他線索入手解題,最後無法寫出題目的答案。 總之,我們要結合澳門的實際情況,在創新數學教育這條路上不斷探索,書寫數學教育的新篇章。

澳門教育家陳康妮:淺談澳門兩性教育的創新體驗

文化創意
陳康妮・2021-06-04

【作者簡介】 陳康妮 Miss Connie 澳門科技大學講師 澳州墨爾本大學主修高等教育管理學 澳門高等教育管理學專家(Digital Educator) 澳門培訓師 (Digital Trainer) 澳門教育專欄作家 (Digital Writer ) 全球職涯發展師 從事高等教育管理培訓工作十七年 對於青少年來說,樹立正確的性別觀念是非常重要的。兩性教育不僅可以幫助學生在生命成長的過程中,探索、察覺、了解自己生理、心理發展及文化脈絡,並發展自己的社會角色且能尊重其他個體(不論異性還是同性)的發展、角色和選擇的一種愛人愛己的能力,這是一種終生教育和生活教育,並不是整合性教育或是狹隘的性別教育。 社會是越來越開放、包容的,兩性平等教育的重要性也不言而喻。作為教師,我們要讓學生們知道應該摒棄傳統的「男尊女卑」觀念,幫助學生們了解現代社會兩性之間平等參與的體系,幫助學生們建立起健全的人格,藉以培養出他們對於其他個體的平等互動與尊重態度。我們要為社會培養的是一群高素質人才,而不是帶有狹隘眼光、刻板印象、不尊重他人的人。 誠然,我認為僅有理論而沒有實踐是達不到我們想要的效果的,因為青春期的男生女生會對異性有所好奇,又出於羞澀的心理不好意思與異性溝通交談,而是通過一些其他渠道獲得一些對異性的片面印象。 我認為,我們必須要對傳統的兩性教育模式有所創新,不能只是在理論上大談、空談,而是要在課堂活動開展時給予學生們與異性相處的機會,讓他們打破性別之間的隔閡,意識到異性也只不過是和自己一樣正處於成長階段的個體,是需要尊重的人。 打破了性別之間的神秘感也就可以打破一些無端的猜測。同時,學生們在與異性溝通交流時,也可以發現對方身上的美好品質,比如說男性有著先天的力量優勢,做事情比較勇敢,想事情比較理性;而女性做事情比較細心,比較感性容易與他人共情。 我們需要注意的是,讓學生們知道可以學習異性的優點,但是不能一概而論,這只是宏觀角度上男性、女性的特點,但並不意味著兩性之間有著天壤之別,因為男性也是可以感性的、脆弱的,女性也是可以理性的、強壯的。 我們澳門的兩性教育,一是讓學生們學會尊重他人,二是希望學生們能夠意識到兩性平等,擁有掌握自己人生的自主權,不會因為覺得男性應該做什麼,女性應該做什麼而不大膽嘗試自己想做的事情。我們的兩性教育,目的是讓學生們破除傳統的兩性觀念,剛柔並濟,擁有健全的人格,成為更好的人。

親子攜手打造《大鳥的自行車房》

文化創意
繪本與棋@黃庭熾・2021-06-02

  《大鳥的自行車房》是熊亮的另一本作品,不是最出名的那種、但我特別喜歡 ── 父親行文,女兒畫圖,這事本身就夠浪漫了;何況這書內容別出心裁,值得被更多人知道、閱讀。 延伸閱讀:《小石獅》敏於辭令,藝術家長於抒情   大鳥為甚麼要開自行車房呢?用一條問題和小讀者打開話匣子。   因為翅膀短,不能飛,故被展翅遠去的同類拋離,但天生我才必有用,大鳥有一雙大長腿,騎上自行車便走得比其他人都快,牠想與「人」分享這份「走得快」的喜悅,所以不辭勞苦,開門造車。   好事多磨,開門造車的日子過得既困難又精彩,首先來拜訪的是小豬 ── 沒甚麼,一對手、兩條腿 ── 為牠配一輛單車無難度;再來是一......噢、不,是半打兔子,腿短了一點沒錯、身子圓一點沒錯,為牠們造一輛單車還是可以的......大概吧;但是,八爪魚呢?百足呢?爬蟲類呢......   那些動物既是來配單車,同時考校大鳥的勇氣和創意,而讀者目睹、陪伴大鳥迎難而上、絞盡腦汁、化險為夷,以及最難搞的顧客終於領著特製的單車、心滿意足地離開,過程裡充滿驚奇,宛如一齣冒險劇。 延伸閱讀:迎難而上!《我的名字叫國王》   小讀者都愛戴大鳥,因為牠樂於助人,善於解決問題。   繪本《大鳥的自行車房》是一本創意書,鼓勵讀者愛動腦筋、博學多聞,同時,它也是一本圖鑑,在故事線中描繪了各種各樣的單車和配件。齒盤、三角輪、獨輪車、履帶......在故事中,大鳥通過應用各種單車配件,滿足了無論哪種動物想要通過踩單車來運動身體的目的。 延伸閱讀:創意如夢,《你夢見了甚麼?》   任何一種愛好對發燒友來說都是一門學問,不是說必會有人對之進行系統性梳理,但往往都能如數家珍 ── 自得其樂。大鳥以自行車會友,熊亮以繪本搭建親子合作的橋樑,也許,最好的親子教育,就是向孩子分享你心中熱愛、情有獨鍾的那處興趣園地。 你可以從這些地方借閱到這本繪本: 石排灣圖書館 ── 實際館藏情形可以透過澳門公共圖書館館藏查詢系統瞭解。

澳門教育家陳康妮:你所不知道澳門人工智能教育的祕密

文化創意
陳康妮・2021-05-26

【作者簡介】 陳康妮 Miss Connie 澳門科技大學講師 澳州墨爾本大學主修高等教育管理學 澳門高等教育管理學專家(Digital Educator) 澳門培訓師 (Digital Trainer) 澳門教育專欄作家 (Digital Writer ) 全球職涯發展師 從事高等教育管理培訓工作十七年 隨著科技不斷發展,「人工智能」這四個字已經被越來越多的人熟知,人工智能走進了我們的生活中,同時也走進了教育學習中,人工智能與教育碰撞出了奇妙的火花。 人工智能是面向未來的,教育依靠著過去卻又指引著未來,教育的內容凝結著千百年來中華民族的智慧成果,也引導著祖國的花朵向未來邁進。 在我看來,人工智能與教育的結合是大趨勢,因為人工智能可以幫助提高教育的效率,讓教育教學更加具有針對性。在人工智能的協助下,學生可以通過相應的設計程序知道自己的薄弱點,可以在接下來的學習過程中更有針對性地複習;老師也可以通過相應的設計程序知道不同的學生存在的不同問題。課堂時間有限,老師的教學精力有限,若想要在一堂課地時間內照顧到班級內的每一個學生是不太現實的,所以我們必須利用人工智能這一科學技術來將現在的不可能轉變為未來的可能。同時,盡早地接觸科學技術對於學生的未來發展也是很有好處的,在今天,機器人編程等教學項目層出不窮,很多學生早早就學習了編程,科學技術的發展是未來的大趨勢,若是可以極早地激發學生在科學技術上的潛力,這也為他們的人生指明瞭一個方向。但是需要注意的是,我們不能夠完全地依賴人工智能而忽視了學校教育的作用,因為冷冰冰的程序無法代替充滿人情味的課堂,我們培養學生不僅是要傳授他們知識,更是要幫助他們成人,幫助他們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和世界觀,及時掌握某一階段學生們的狀態,關注學生們的心理,這樣才能多管齊下,幫助學生們更好地成人、成才。澳門是開放的、包容的、國際的,作為教育界的人士,我們不能因循守舊,毫無創新思維,更不能對人工智能教育產生牴觸心理,我們要做的是需要思考一條人工智能與教育結合的新道路,在不改變原有教學內容的基礎上,為其增添新的內容,注入新的活力。創新原有的教學模式,提高教學效率,我們要站在巨人的肩膀上思考、創新,我們澳門的教育一定是要面向未來的,只有帶著前瞻性的眼光纔能夠引導我們的學生向著未來更好地前進,幫助他們去探尋更美好的人生。

澳門教育家陳康妮:AI技術與教育會碰撞出奇妙的火花

文化創意
陳康妮・2021-05-22

【作者簡介】 陳康妮 Miss Connie 澳門科技大學講師 澳州墨爾本大學主修高等教育管理學 澳門高等教育管理學專家(Digital Educator) 澳門培訓師 (Digital Trainer) 澳門教育專欄作家 (Digital Writer ) 全球職涯發展師 從事高等教育管理培訓工作十七年 隨著科技不斷發展,教育教學模式也在不斷更新,人工智能進入大家的視野,對傳統的教育教學的方式產生了影響。我們不能否認科技帶來的教育教學模式的全新改變,所以我想針對澳門AI教育談談我的看法。 首先,我覺得AI教育推動了教育教學模式向個性化的方向發展。由於課堂的課程時間有限、教育教學資源有限、師資力量有限以及學生的學習能力參差不齊,傳統的教育教學模式存在侷限性,可能一堂課結束後,基礎好的同學覺得有很大收穫,而基礎較差的同學一頭霧水,長此以往,學生的學習情況就會有很大的不同,成績更會有很大的差異,學得明白的學生會更加喜歡學習,而總是學不懂的學生會自暴自棄,最後放棄學習。我認為利用人工智能技術可以在很大程度上彌補這些缺失,因為人工智能可以充分地利用大數據去了解每一位學生的學習情況、學習進度和個人的學習習慣進而針對不同的學生制定出不同的學習計劃,讓學生可以更有針對性地學習,知道自己擅長與不擅長的地方,提高學生的學習效率。也可以幫助教師瞭解學生的學習情況,在接下來的日子中不斷更進教學方式。 其次,人工智能是一種效率工具,在提供素質教育的過程中,我們可以利用人工智能來降低練習和反饋部份的成本並提升效率。人工智能可以利用大數據總結學生的錯題和知識點薄弱的地方,避免學生總是在掌握得比較好的地方一邊又一遍地看,而一直忽視掌握得不好的地方。可能有些學生一直以來都知道自己的學習薄弱點在哪裡,但是出於不敢面對問題的心理,而不願攻克這些難點,導致學習成績始終無法提升。通過人工智能,家長和老師也能夠掌握學生真實的學習情況,進而幫助學生。 再者,人工智能與教育的結合也是一種理性與感性,科學與藝術的結合。教師作為教育教學的主體,不僅需要教授科學知識也要傳遞一種情感教育,幫助學生們樹立好的三觀,幫助他們更好地面對接下來的人生。而人工智能可以幫助學生們在學習中進一步掌握知識,將更多的理性邏輯投入到教育中來。總之,根據澳門的教育情況來看,AI技術與教育一定會碰撞出許多奇妙的火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