潮流特區

最新文章

推坑SFC的神作

手機‧電玩
MacauYeah・2024-09-03

因為年紀漸大,筆者玩遊戲的機會越來越少。一方面是因為家庭,一方面則是因為身體大不如前,腦袋開始跟不上3D遊戲的場境,常常不是玩一玩就累了,就是玩一玩就暈了,那怕連手遊都一樣。 所以筆者現在什少會再開新坑試新世代遊戲,反而專注在舊世代中,體驗一下過去的名著。值得一提的是,過去的遊戲體量通常比較少但完整,對於繁忙的生活節奏,是適合的。相比手遊,舊世代的遊戲更無抽蛋要素,更沒有那種玩個空虛的感覺。所以若然大家主機有買會員,趁會籍到期之前,快試一試那些年被你跳過的遊戲,應該有所收獲。 今日筆者就選了NS online會員的SFC舊遊戲,《薩爾達 眾神的三角力量》。只要大家有NSO,應該都可以順利重玩這個遊戲。 向大家推坑這遊戲的原因主要有幾個。 薩爾達 Switch 兩作稱霸天下。過去的作品,很值得一試。 眾神的三角力量是平面遊戲,不會暈,而且 Switch 隨時待機,玩玩停停沒有壓力。 玩後的優點: 那個古早的年代,已經發展出到處鼓勵四處探索的玩法。那怕只是2D平面,都感覺到世界的大。 攻略好找好看。薩爾達在 Switch 中的最後兩,好玩歸好玩,但攻略真的難攪,難以用文字來表達。即使各大出版社如何編制圖文包,還不如直接看影片攻略來得直接。眾神的三角力量,那怕筆者不看圖,筆者也知道攻略制作人想表達的意思和方向。不知道下一步去哪?不用怕,看一看網上攻略就攪掂。 偏向動作遊戲,穿插少量劇情。筆者過去都是接觸以劇情量為主的JRPG,以現在的生活形態,要好好地讀完一個新的JRPG故事真的很難。 沒有壓力。這真的很重要。Switch 兩代,都有一個很麻煩的資源系統。武器、道具、盾,都是會快速消耗的。除非大家對操作很有信心,不然每次戰鬥,那怕打贏了,也會覺得消耗過多,選擇重讀存檔重打。這樣的遊戲玩下去很有壓力,跟魂系遊戲有得比。多磨幾次,人也會累。但SFC 舊作,只有副武器為消耗性。你的劍和盾,可以一直用,副武用光,誰怕誰。 參考連結: 筆者遊玩時看的攻略(https://lasjargon.blogspot.com/2014/12/legend-of-zelda-link-to-past-chapter01.html?m=1),雖然覺得不全,但至少讀得懂 由 本封面圖像可由任天堂處取得。, Fair use, https://zh.wikipedia.org/w/index.php?curid=7663843

《魔物獵人世界》《魔物獵人崛起》通用心得

手機‧電玩
MacauYeah・2024-06-25

好久沒有寫Game心得分享,那是因為筆者也真的很久沒有開新坑。最近因為《魔物獵人》有新作預告,大家又好好地重新把《魔物獵人世界》拿出來練練手。筆者也順便把過去的買了沒有怎玩的《冰原》DLC拿出來,好好地玩一遍,總算完了一個心願。 因為玩了兩款近作,對於魔物獵人系統多少有一點入門心得,就來梳理一下,方便新朋友入坑時不再碰壁。 防具 隨著主線推進,不單武器可以強化,防具也可以繼續強化。強化等級因為階段推進而有突破。筆者以前就是不知道這件事,前期以為防具早已升滿,但後來一直貓車,才知道防具防禦力太低,需要經過重複強化提高防禦力。 防禦、體力增幅技能 防禦力、體力最大值兩者當然是越高越好。但在推進度前期,什至後期因為需要額外技能,防禦、體力不一定全滿。有必要時防禦增幅時選一半,體力增幅點滿比較好。因為後期挨怪物一套連招,即使防禦多高,也不能不回血。而體力增幅通常較易點滿,避免因為異常狀態影響而被連招到死,可以增加容錯率。而且後期回血道具一般直接使用秘藥,一次過回滿血條。所以筆者認為體力增幅比防禦增幅更有效。 防禦力疊加 若果你像筆者一樣菜,後期必需要使用各種方式疊加防禦力。主要方式有三個。食貓飯、道具持有、道具使用。貓飯在《魔物獵人世界》和《魔物獵人崛起》,都有機率成份,不過好在後期,總有票卷可以提升機率,筆者都偏向把投資在防禦力上。道具持有,主要在XX之爪和XX護符之上,帶著出戰就好,兩者最多各帶一份,但可以疊加。道具使用,就是硬化藥、硬化粉塵、忍耐種子。三種可以同時使用,可疊加,但硬化粉塵、忍耐種子有時效。 精靈加護 有一定機率減少傷害,但筆者後期不夠技能欄位,沒有去配。它也是增加容錯的機率,但防禦、體力、精靈加護全要的話,攻擊技能就更少了。所以筆者放棄它。 龍車 中後期,魔物都會四處跑,發怒時更是撞來撞去,總之就是讓你打空氣。筆者初時也不知道怎樣對策,總是跟著魔物屁股走。但其實這樣更費時,其實你可以原地等待,有空就調合或為武器上Buff,反正它很快就會回頭。想更有效的提升DPS,應該花時間去量度回來時的落點。魔物從遠處過來,但其實中途很少變向,比較有條件預判和輸出。若為團戰,因為有隊友分散仇恨,才需要主動追上魔物。 打點 初接觸這系列時,筆者就不斷看到【肉質】這一詞,但其實玩到現在,筆者都不太掌握。但通常都是集中打魔物的頭就了事。當打頭都出現彈刀時,再攻擊其他地方。有條件有心情,可以逐隻魔物研究,長期打到有效位置,傷害差很多,才能會易出現魔物倒地的狀態。 配裝 別人的配裝,其實自己並不一定能用,特別是那些TA影片(Time Attack)。MH系統的技能取得,都很有運氣成份,所以想要的技能不一定馬上能配到,大家主要去找自己武器的核心技能就OK。有些武器可能有多個流派,而且隨著時間累積,素材的隨機出現,我們有必要定期整理裝備組合。不同攻略網站,都會分享畢業裝,不過筆者到現在,都未去到這個攻守兼備的狀態。還是忘提畢業裝吧,後期的強怪,還是要針對性地重點挑整。 救援、團戰 有時卡關,有條件就叫救援吧,不必刻意自己打。因為進度限制,主線沒有推進的話,強化功能不開放,死磨也不一定有裝備提升。來救援的人一般是已推完主線,回來刷素材的,他們有較高的防禦去吸收傷害。他們不一定比你強,但貓的機率就比較低。但也不排除有時人沒打完主線就來抱大腿,結果搭沉船一起貓車。所以一定一定要準備【生命粉塵】,有必要時,就為殘血的同伴回血。那怕團友很強,也有機會出現異常狀態疊加的情況,為他回個血,他能更加集中輸出。 主機版都要買額外的會員制,才能聯機求助。PC版就沒有這個限制,接通網路就可以招外援。筆者推薦PC版,因為會員制的其他贈品都很雞肋,還不如PC版來得清靜。 以上,就是筆者玩完《魔物獵人世界》和《魔物獵人掘起》兩作的心得,雖然筆者還是很菜,但至少後期也玩得下去。希望以上各點可以為沒通關的朋友帶來實際的幫助。

軟件發行也需要維修基金?

手機‧電玩
MacauYeah・2024-05-13

筆者參與軟件開發,都己經有好一定年期。面對軟件開發週期,最痛苦的並不是研發階段。好多打機的朋友,可能會以為軟件應該跟遊戲差不多吧,開發完就頂多修BUG,然後全心地投入下一個項目的開發。要持續花時間更新?不可能,微軟不也是幾年要求重買一次新版的Office套裝嗎?幾年也要另外花錢升級OS。概然全部都要另外花錢買,不就是一個全新的項目嗎? 其實除了微軟這種夠大夠惡的龍頭公司外,其他都不是這樣運作的。例如我們現在很常用的手機OS,不論Android, iOS,其實只要硬件支緩,就不需要用戶成本就可以升級的。其內的App應用,也因為手機OS的升級,也要持續升級。所以不論你是哪一層的開發者,好大機會都要一直維護已發佈的軟件版本,好讓它可以在不同環境下運作。而這個維護成本,就看你低層的供應商有多進取、有多佛心。現在基本免費的供應商都會大刀闊斧地改功能。大家要留意,是改功能,不是加功能。也就是有些功能過去有,現在使用模式整個有改變,你不得不重寫自己的軟件。 所以筆者現在最頭痛的是,如何為公司維護這些沒法帶來新收入,而又要不斷支付時間和金錢的訂制軟件。 技術上,一定有很多討論,但在於只關心行政的老闆的角度下,根本聽不懂。在於開發者的角度,也需要很長期的實務經驗才能有好一點的佈署。扣除技術,在本質上,若然各利害關系人都曾經考慮過,大家應該都會有更好的預期。 軟件有生命週期,而且這個重複得越來越快。由開發到發佈穩定版本的時間、人力、金錢最高。因為環境變遷,重回開發的機會越來越多,不斷地重複。 需求狠心地下架過氣軟件。過氣軟件,要麼更新,要麼淘汰。但不是所有軟件都受歡迎,值得投放時間。這個在老闆視角下,他很懂。但老闆通常做不了的是,狠心放棄升級不了的軟件。老闆經常覺得,只要軟件放著不更新,就不會有成本。錯,因為老闆只會記得倉庫中曾經有一個軟件可以做到某個功能,可以給賣給某個客戶。但當你拿出來時,才發現不能直接用,還是很焦急地找人更新。 軟件開發,跟很多其他類型工程很像。不是隨時看看圖表,就可以回憶前世今生。舊軟件要救,要花時間先摸索當初的開發工具、環境,追查問題原因,或許最後可只改一句指令就解問題,但總體成本會令人無法接受。 軟件的可複制性不如以前。很多老闆會認為,你之前開發過一次,抄過來做點少改動,不就可以當一款新的應用嗎?因為原來軟件沒有維護,大部份過氣的軟件,即使你有原始碼,你也未必能找到適合的編譯環境來做改動。想要改動?還是老老實實做先更新。 所以,大家對於軟件維護,應該要像物業管理一樣,要預留一部份費用為維修基金。可能還是有老闆會講,怎麼可以預留到這麼多錢去做維修?所以,筆者更加建議,不是要做一個完美的萬能軟件,要鎖定核心功能。沒化更新的,就放棄、止蝕。

星穹鐡道:抽角色、組隊簡介

手機‧電玩
MacauYeah・2024-03-13

因為抽卡機率問題,坊間很多建議都基於課金的前題,不是所以有人都可以重複。但這亦不是筆者體驗這遊戲的主要方向,所以筆者集中分享一些主線必定會取得的角色,或盡量以4星的方式組隊。但在說明組隊之前,先講一講基本系統。讓大家知道那些地方有課金機率成份。 基本出戰 本遊戲是團隊戰,最多同時4名角色上場,同一角色不會出現兩次。影響出戰強度的,除了角色本身屬性、技能,還有裝備要求。同一角色可以裝備一款【光錐】,六款【遺器】,達到不同的Buff。 每個角色獨有自己的【命途】技能養成,光錐及遺器則可以交換使用。 在攻略副本時,可以借好友的角色,但依然會限制同一角色不能重疊。而好友的光錐及遺器不能交換。 卡池 在遊戲中有角色【躍遷】,就是抽角色的地方。除主角外,其餘角色都可以經【躍遷】以機率的方式抽取。若抽到重複角色,會轉化為【星魂】,用作提升角色的特殊技能。主角的星魂以遊戲進度獎勵發佈,其他角色暫時都以抽取為主要來源。特殊角色,如【黑塔】有特別支線任務可以取得。 光錐同時在【躍遷】中取得。 遺器則是副本敵人隨機掉落,沒法經抽選擇。而角色命途技能、光錐、遺器養成部份,所需資源都可在遊戲主線或副本取得。所以有限抽取的,就是角色和光錐。 希有度 角色稀有度最低為4星,最高為5星,道具則為有3-5星。 卡池沒有4星角色保底,只有4星結果保底,每十連抽可以得到4星角色或道具。 組隊目標 - 4星非洲隊 主線故事中,一定可以獲得 主角(物理,攻)或(第一章最後獲得,火,盾) 三月七(冰,盾) 艾絲妲(火,輔助Buff) 丹恆(風,單體攻擊) 娜塔莎(第一章中後期獲得,物理,奶) 黑塔(支線模擬宇宙獲得,冰,群體攻擊) 艾絲妲原本筆者也以為是抽角隨機獲得的,但以BiliBili Wiki引證,其實是抽角教學中必定獲得的角色,所以道理上各位也一定會有。但有些版本有活動送角色,但似乎地區不一樣有不一致情況,故筆者沒有列出。 三月七 雖然在取得奶之前,主角(物理)、三月七、丹恒、艾絲妲,就是沒有選擇之下的選擇。但其實三月七的盾有隱藏技能,會增加受擊機率,這是變相指定角色吸仇恨換賺能量的做法。她也是在缺奶時最重要假回血手段,所以是一個有長期培養的角色,用來湊雙冰、雙盾或一奶一盾也不錯。 艾絲妲 筆者一直忽略了的一位重要角色,因為她施放攻擊就有機會蓄能,蓄能全體加攻。終結技有全體加速效能,普偏的裝備方向是為她加速加能量,讓她可以再為其他人加速加攻。也因為第一章後,與主角可以組成雙火隊,主角可以全隊加盾,艾絲妲加速,打火弱點敵人的話,一定不虧。 娜塔莎 奶,就不用說明了。另外,她也作雙物理的組成。也是筆者作為平常無腦開荒的組成,主角(火,盾) 加 三月七 加 娜塔莎 加 弱點輸出。效率可能不高,但勝在無腦。 無腦隊最大的問題是弱點擊破率很低,因為盾和奶都需要經常回復,少了輸出的機會成本。

如何衡量課金制遊戲的價值

手機‧電玩
MacauYeah・2024-03-05

筆者因為作息調整,可以花時間花資源去深玩的遊戲越來越少,需要專攻一款價值高的遊戲是一個很重要的課題。隨着年紀增長,家庭環境改變,大家都可能會遇到相同的問題。所以筆者很想探討一下,一年只玩一款遊戲的話,CP值是否有所保證?也就是滿意度和支出的比例是否保持一個高水平? 好多老一派玩家會支持傳統主機遊戲,主要係因為免費課金制,品質很差。初時下載遊戲免費,但遊戲無法通關,過程也很重複無趣,所以滿意度很差。正好筆者最近重回手遊,就來分享一下時間和滿意度比例。 本文為了方便討論單一手遊的價值,先只以「不課金」,只討論時間成本支出。日後再以「課金上限」來對比不同的課金情況或是與主機遊戲對比。 定義 成本:時間 CP值 ⇒ 淨滿意時長 / 淨成本 ⇒ 即成本越高,每單位成本的滿意度越低。 CP值 = sum (分段內容時長 * 分段滿意度) / (時間 ) 註:分段滿意度可能為負,為方便倍數計算,最大為10,最少為-10。 崩壞:星穹鐵道 - 主觀評分 主線序+ 第一章:20小時 * 8 = 160 五角色養成,累積前70等的升級素材:30小時 * 2 = 60 因為很多時候都是內卦刷戰鬥,不怎開心,但還未至於要吐 第二章:15小時 * 8 = 120 筆者有幸以不課金的陣型,以完成主線第二章。主角(火)、娜塔莎(物理)、希露瓦(雷)、景元(雷,劇情指定角色)。除了主角滿級其他都很素。 角色養成,累積70-80(封頂等級)的升級素材:30 * 1 = 30 70-80等級就開始跳躍性質變,借助外援也無法快速囤積資源。 筆者只有主角的等級+存護命途可以練滿,另一角色也只有等級練滿。其他連突破70級的資源都不夠。 模擬宇宙部份挑戰:5小時 * 8 = 40 忘卻之亭部份挑戰:1小時 * 2 = 2 有難度,但沒什麼樂趣 淨滿意度·時長 :160 + 60 + 120 + 30 + 40 + 2 = 412 淨成本:20 + 30 + 15 + 30 + 5 + 1 = 101 CP值 412/101 = 4.08 以上,就是星穹首年來的內容,對應六季的更新。目前遊戲新剛推出2.0更新,筆者也會花一點時間了解一下是否有等級門檻。 不過以長期遊玩的角度,還要考慮如何提升高等級刷素材的滿意度。

星穹鐵道:模擬宇宙系統簡介

手機‧電玩
MacauYeah・2024-02-22

因為模擬宇宙是遊戲中一個很重要的資源獎勵來源,所以就來全面的講講它的運作方式。 模擬宇宙玩法 模擬宇宙分為多個世界,目前筆者已知的世界有八個,分別對應遊戲序章、一章、二意的地圖和敵人,除了Boss外的敵人種類都有一定隨機性。第三世界至第八世界需要根據主線遊戲進度而開啟。 積分獎勵 每次挑戰不同世界都有積分獎勵,即使沒有到達終點也會有積分。第三世界開始有不同的難度選擇,積分當然也會因為難度提高而變得更高。 每週積分到達上限後,可以取得重要的行跡升級素材 - 【命運的足跡】。而模擬宇宙一週積分會重置一次,也就是一週可以取得一個。這是角色養成後期的必要道具,只能經過不同的獎勵途徑取得(例如無名勳禮、餘燼兌換,但因為週期更長,所以暫不推薦)。 敵人道具掉落 平常角色行跡升級素材,需要經過刷普通敵人取得,同樣原理,刷模擬宇宙不同世界也可以取得。最大差異是,普通敵人刷新率受時間限制,而模擬宇宙重新挑戰就可以一直刷。要變新角色的話,刷模擬宇宙是一個可行的選擇。 積分和道具掉落獎勵也當然會因為難度提高而變得更豐厚。 命途、祝福 在主線中,不斷地提及這個遊戲中很有多個古神之類的存在。而這些神明,在模擬宇宙中就以【命途迴響】、及【祝福】來為玩家加Buff。 玩家在進行世界時,選擇角色時,亦要選擇命途。然後每次戰鬥後,就可以在三個隨機祝福中選一個。當目標命途底下對應的祝福齊夠六個以後,就可以取得命途迴響,一個更強大的Buff。指定祝福越多,命途迴響有更多額外功能,所以模擬宇宙中的Buff有很大的隨機性。 我們要降底隨機性,就只能通過有限度的置換來選取掉落的祝福。 解鎖一定量的命途、祝福,也可以取得一次性的收集進度獎勵,所以去到第七、八世界,你就會開始糾結,該選新的祝福但沒有命途加成,還是先加成後收集? 奇物 更隨機的道具,筆者認為大部份都是Debuff,因為它很大機會嚴重地干擾命途和祝福的配搭。因為同樣有收集進度獎勵,所以第一次遇到的話,也是要取舍。 筆者建議就先收集,後通關。因為低機率的物品真的百年難得一遇。 沉浸獎勵 一定難度開始,在挑戰過程中會出現沉浸獎勵,可以使用【開拓力】或【沉浸器】來兌換。它也是取得後期遺器的重要來源。

星穹鐵道:中後期無課心得

手機‧電玩
MacauYeah・2024-02-08

分享前先講講為何會回鍋。因為筆者平常支持的RPG品牌Square Enix 實在不濟,每次更新完手機,它家的買斷型遊戲都攔淺。實在玩不下去,還是要回到米哈遊,星穹有中文、持續更新、自動存檔,從內容到技術上都比買斷型遊戲更適合手機遊玩。所以筆者就繼續來養成看看吧。 角色取得策略 之前筆者在其他文章內有提及過,免費課金制最大的痛點就是可取得的資源有上限,所以到了中後期,資源投資在什麼角色上是一個很重要的考量。但由於本文的主題是無課心得,所以筆者亦限定自己只使用免費卷或免費石抽4星角色。筆者的抽角色策略也很保守,各位應該可以很輕易地重複到。最簡單地講,只有弱點擊破效率不足時、打不過的主線時,才會考慮抽角色。 青雀 - 量子屬性 - 智識命途 主線第二章,豐饒玄鹿,弱點屬性為火、冰、量子。主線預設只有一火(主角)一冰(三月七)的組合,筆者實在打不過豐饒玄鹿。此時有兩個選擇,要麼就多抽一個量子角色,豐富一下隊中角色;要麼去打支線模擬宇宙,取得另一隻冰免費角色-黑塔。 為長遠發展,筆者先抽角色,不過運氣不怎樣,只抽到青雀。智識命途主打群體傷害,但她沒有持續傷害加成,而且戰技有運氣成份,所以強度不高。但對於主線玄鹿至少可以一戰,有抽到朋友可以隨便升一升等級就可以。 希露瓦 - 雷屬性 - 智識命途 在中期開始,除了經普通遇敵獲取【行跡素材】之外,攻略支線【模擬宇宙】也是取得【行跡素材】的重要方法。此時希露瓦配搭虛無命途的【懷疑】debuff效果可以在【模擬宇宙】達到多重疊加傷害。有條件疊加傷害的另一個四星角色應該是素裳。筆者有抽到,但因為物理屬性重疊,所以沒有練。 另外,在正常情況下,在攻略完第一章後,預設會有一火(主角)一冰(三月七)一奶(娜塔莎),再加上希露瓦,【均衡試練伍】可以穩過。通過後,可以特破角色等級上限至80,是1.6版本的封頂等級。(2.0版本才剛更新,但應該沒有調整封頂等級)

街霸六-如何不要被【贏】成為競技遊戲的唯一目標?

手機‧電玩
MacauYeah・2024-01-19

眾所週知,玩遊戲普遍都是圖開心。很多朋友玩遊玩競技遊戲時,【贏】都是一個很重要的樂趣指標,但競技總不可能每個人都贏,輸的人反而是大多數。所以競技遊戲若沒有其他樂趣,玩著玩著,就會越來越少參與者。 問題是,競技遊戲真的有其他方面的樂趣嗎? 筆者認為是有的,但至少參與者的心態要放開。 就像求學不是求分數一樣,探索一門新知識比分高低要來得重要,玩遊戲也更是如此。以筆者玩街霸六的情況來講,可以探索的地方實在很多:- 目押、取消連技- 對空- 對策動力衝擊- 對策突進- 狗昇、防狗昇- 打亂動、搶制(Abare)- 壓起身 (Meaty)- 安全跳 (Safe Jump)- 立回 (Neutral)- 確反 (Punish)- 差合 (Whiff Punish)- 打拆 (Shimmy) 最後才引伸不同的角色對策。 而大部份人都一定會陷入的低潮就是:當等級越高,對手的熟練度就越高,對機制的理解就越深,然後就會對戰得越沮喪。筆者因為一些原由,看到別人都爬分時都有非常沮喪的練歷,也看到退遊戲的心路歷程分享。 筆者屬低分區,無條件指導別人如何進步,但筆者可以提的意見是,要逆向思維:自己會輸,是因為對方是強者,跟強者對戰,其實是在學習、在感受。有時候,筆者也會因些微差距而輸了對局。有時候,筆者也會想,是不是對方運氣好。 但感謝街霸六的對戰大堂,只要對方願意,可以很方便的跟同一位對手重複對戰。經過重複對戰,你就會知道是不是真的只是對方運氣好。更重要的是,重複對戰可以有助於大家熟知對手的策略,只要有對策,對局就不一樣。就算當下無解,也可以在訓練室再進一步研究。 街霸六的對戰機制和訓練室的各項細微功能,是眾多手遊、什至是主機遊戲,都無法提供的。可以隨時與陌生對手匹配友誼賽,可以自定義對戰,可以重播比賽,觀看對手的輸入按鍵,訓練室還可以查幀表,錄動作,混合抽樣播放動作,讓你可以有目的性地實驗、練習反應對策。 在分數線機制上也有一些保障,不同角色分數獨立,打上特別段位後有一次跌級保障。讓大家在排名賽上,輸掉也不至於十分心痛。若果心理上實在受不住排名賽的壓力,友誼賽絕對低分爬上高分區的一個試招的好選擇。在對戰大堂的友誼賽中,很易會遇到比自己排名高的對手,多找對方實戰看看,輸了沒有成本,但贏得了經驗。

街霸六的元宇宙大笪地對戰大廳

手機‧電玩
MacauYeah・2023-12-26

上期就為大家介紹了Modern Mode的新系統。今期就再繼續為大家介紹新的對戰系統。(上期連結: https://lifemag.cyberctm.com/zh_TW/blog/macauyeah/13954 ) 找個陪練很重要 現在街霸五中,網上對戰不外乎是隨機的排名賽、隨機的友誼賽、邀請特定網友在對戰大廳輪流對賽。看下去沒有什麼大問題對不對? 實質上就是一切都很隨機,而對戰大廳很少人懂得運用。 街霸六中一個很重要的改動,就是在隨機的排名賽和友誼賽,加入賽後自訂賽制的玩法。排名賽上遇到五五波的對手,想跟它再打幾場? 可以,馬上進入自訂友誼賽,打個夠。這個改動很必要,在過去的日子裏,特發跟不同人隨便打兩三場,根本不知道應對手段;跟同一個對手來回對策,才會慢慢知道輸在哪裏,有沒有什麼地方是博奕的盲點。猜包剪揼連輸三場,你覺得是對手運氣上壓制你,但連猜十場你也輸,就代表你真的被對方看透。若在排名賽上沒有碰到想賽後重複對戰的對手,遊戲商亦很佛心地重現了一個類似大笪地的對戰大廳,讓你可以在元宇宙坐在一個虛疑街機框下,等待那些跟你一樣不太介意分數,等級差不多、但只想連續思考對策的朋友。 在過去街霸五中,隨機的友誼賽和對戰大廳,對筆者這些低端玩家來說實在沒有什麼用途。友誼賽實力差距很大,基本上就是老手開發新帳號來碾壓新手的地方。對戰大廳則是連線品質參差問題,見到高分的不敢進去,低分的基本上網路卡到不能玩。當時最能遇到熟練度差不多的對手,就只有排名戰,但同一名對手的排名戰機會不多,然後大家又非常在意分數的上上落落,所以當時的對戰實在稱不上快樂。 對比這個情況,街霸六就變得放鬆很多,大家更容易地在大笪地中找到差不多的對手陪練,不用計較分數。大笪地的成功,並不是單純地因為可以自定義對戰,它的連線品質提高,也是穩定在線玩家數量的一大原因。 其他重要改進 單從字文上,或許你覺得整個街霸六都是換湯不換藥。但筆者很負責任的說,它是在硬技術和設計上,都做到很大的改進。雖然不能稱為劃時代的改進,但有了它們,遊戲更友善: 對戰系統可以全平台跨平台對戰,PS、XBox、PC可以大混戰。你能匹配到的有效在線玩家變多了。 提高連線品質,現在那怕是Steam Deck連上Wifi也能網上進行對戰,大家也不那麼懼怕延遲的問題。 大笪地加入社交元素,你還可以通過故事模式,解鎖自定義格鬥技,在非正式的對戰中跟別人惡攪對戰。 練習模式加入極重要的幀數顯示,大家更有條件地自定義練習情境。 玩家們已經極少再需要上網查幀數資料,除了無敵幀需要上網查以外,其他的自行試就好。 官方在練習模式中預錄制了一些情境練習,例如對空、破防、解投等,讓大家可以直接練。但在解投的情境中,更讓筆者明白這遊戲有多麼的爾虞我詐。 這兩期講的東西,都是Capcom針對核心遊戲元素的多項精進。吸收了街霸五的技術和策略上的失敗,街霸六就從軟硬兩方向大改進。Modern Mode在直正意義上可以讓新手入門,但又不致於無腦遊戲。對戰機制,可以讓大家不只關注排名賽,更大地去提供實戰環境讓大家實驗自己的PvP策略。

格鬥新老手也很友好的街霸六 | MORDEN MODE

手機‧電玩
MacauYeah・2023-12-22

街霸六已經出了半年有多,但筆者也是近期在購買steam deck 後才加入街霸六。一玩就實在愛不惜手,特別是steam deck的加持,讓筆者可以在午休時間大方地玩。 可能好多網媒都有介紹它,亦十分讚賞它的單機故事模式。但對於沒有時間筆者來說,慢慢跟故事拜師成長,解鎖不用招式,實在讓筆者耐不下心。而真正讓筆者感到友好的,是它的操作系統和對戰系統,讓它可以達到老手有老手的開心,新人有新人的快樂。今期,就升為大家介紹它新的操作系統。 MORDEN MODE 經常有人誤會,格鬥遊戲玩的是連招,如果人人都可以自動連招,根本就是小朋友遊戲,拿不上大台,也不會有舉辦比賽的價值。所以有一些人,會看少「任天堂明星大亂鬥」的價值,因為不論多新手,都可以打出基本combo。但說實在,它是街霸6出來以前,最有條件同時允許新老手同樂的遊戲。 格鬥遊戲,什至其他競技遊戲,對於同等操作熟練度的選手來說,他們的比拼是應對策略。而相對公平的競技遊戲,應對策略就是很像是博弈,沒有100%安全的招,就像包剪揼一樣,可以有特定的對應策略。格鬥遊戲與包剪揼最大的差異,是在足夠熟練和專注的情況下,雙方是有條件作出對策的,所以格鬥遊戲不完全是盲猜。而過去最大的問題,就是格鬥遊戲太難讓新手學會博奕,外人看去就是combo為王,搓招難,就放棄吧。 街霸五在容納新手方面,其實都下過很多努力,包括減少每個角色招式數量,較寬鬆的combo 輸入時間,提供可錄影、重播、幀數檢視的練習模式。可惜搓招門檻始終也是讓很外行人放棄的原因。而街霸六,則提出一個很多人都提過的做法,但沒有廠商真的成功過的做法,那就是一鍵搓招與傳統搓招共存的做法。 玩家可以在對戰前,選擇新的【Modern Mode】(現代模式),然後享受以下功能便利。 簡易使出必殺技。通過 單一方向鍵+SP鍵使出不同的【必殺技】 單一方向鍵+SP+AUTO鍵使出不同的【OD必殺技】 單一方向鍵+SP+重攻擊鍵使出不同的【超必殺技】 攻擊力比較搓招或【Classic Mode】有下調 簡單使出連招。通過 不同的單一攻擊鍵+AUTO鍵 連打 使出三套特定的連技 攻擊力比較搓招或【Classic Mode】有下調 若要使用【輕、中、重必殺技】,仍需要使用傳統的搓招方式。 攻擊力回到100%。 對比【Classic Mode】,【Modern Mode】有些拳腳攻擊、必殺技的差異化版本無法使用。 例如Luke在MORDEN MODE中只可以使出後重拳,沒有後重腳。 例如Ryun在MORDEN MODE中只可以使出中旋風腿,沒有輕、重版本。 但依然可以打出大部份的搓招 + 連技。 當然,玩家可以選擇【Classic Mode】(傳統模式),一切按鍵都跟過去一樣,有輕、中、重之分。 筆者最欣賞的,就是這個【Modern Mode】的出現。因為它可以降底學習成功,但又不失公平性,讓新、老朋友可以打出一場有博弈味道的友誼賽。例如正面跳入攻擊,在過去的高端對局中,只能作為突襲的戰術,不能隨便跳。但在低端對局,正面跳入攻擊就經常是老手欺負新手的一個有效途徑。新手想要對策正面跳入,必需經過一個搓招,才能使用昇龍拳來穩定對空。但在【Modern Mode】,簡單一鍵昇龍,就可以代解威脅,雖然攻擊力變底,但正面跳入不能當是賴招使用,讓大家回到思考何時跳入的博弈問題中。 如果說【Modern Mode】只為新手當做過渡期而使用的模式,那就真的小看了它的設定。在遊戲正式推出後,意外地出現高端對局中使用【Modern Mode】,因為它可以提供快更的反應速度,可以彌補一些角色上的短處。 對筆者來講,【Modern Mode】最重要的並不是簡易必殺技。因為追求傷害量的情況下,搓招很必要的。筆者看上它的原因是它能有效地簡化Drive Rush的輸入,令到筆者可以更易地通過【延長攻擊手段】最得反應的時間。一般讀者可能不明白進攻方為何要反應,不是防守方才要做反應嗎? 在格鬥類遊戲中,大部份時間防守就是死按一個【後】或【下後】鍵就足夠,在街霸六當中,更因為有Over Drive、Drive Impact等系統,防守方有更多博奕下的對策方案。怎樣打穿敵人的防守,是進攻方要用腦的事,更因為如此,有些人選擇打後手,等對方出錯,反而很有利。 但進攻才是格鬥遊戲的重點,要走向高分層次,就必需要跨越【Hit Confirm】的障礙。經過【Hit Confirm】,若然連招中途就發現打不中對手,就以一個更安全的攻擊收尾;若然打中了,做使用更多資源打出更高傷害。提高自己【Hit Confirm】的反應能力,基本就是跟年齡作對。所以筆者就需要經過其他手段,例如:Drive Rush來延長自己的攻擊節奏,好讓反應不來的筆者有更多時間選擇打安全招還是全力攻擊。 下期,筆者會再聊一聊對戰機制的改進

Switch / Steam Deck / Mobile 使用體驗大比拼 (三)

手機‧電玩
MacauYeah・2023-12-14

上兩期,筆者從機身重量、續航性兩方面,對於遊戲機身便攜性的影響,今期最後一期,就從穩定性方面去討論,最後再做一個綜合影響。 沒有對比也就沒有傷害 - Mobile - Smart Phone 筆者所講的穩定性,其實就是正常運行一個遊戲,不會出現閃退的情況,讓你可以正正常常玩完一款遊戲。但因為Mobile原本是多用途機器,你玩著玩著,可以就要跳出遊戲回覆信息,但再次回到遊戲後,能不能正常運行的不知道。 大部份iOS遊戲,因為舊iphone機能限制,基本上跳出去後,都因為不夠RAM,回來後遊戲會重置。除非你打死不切換,否則一款遊戲沒有頻繁auto save功能,根本玩不下去。Android可能會好一點,有不同機型可以選擇,多一點RAM總是安全一點。 強行地用Linux運行Windows的黑科技 - Steam Deck 老實說,Windows已經不夠穩定,用Linux運行Windows Game,會比較穩定嗎?不過最幸運的是,Steam Deck有技術支援,更有社群支援,各遊戲經過Steam官方驗證,連續遊玩下閃退情況都很少。不穩定的原因,反而是Steam Deck主機本身。 在筆者遊玩的經驗中,待機後再打開,有一定機會率會整個遊戲閃退。這些問題在遊玩大作,特別是3A大作,會引來一個很不愉快的體驗。因為它們的auto save位置點一般都是以情節點來做考量,而以上班族來講,三步一待機的使用情境也很常見,那麼觸發閃退的機會率就很高。某次啟動會隨機引起閃退遊戲,真的欲哭無淚。 筆者也翻查過網上的資料,一年多前就有這個問題存在,而官方亦無法根治。筆者在寫稿的途中,還在測試坊間一些可能的補救方式,但因為時間不長,不敢說這問題是可以解決的。 穩定發揮 - Switch Switch在穩定性真的無可挑剔,多次待機後都沒有太多問題。完全貼合它的市場定位:在家可以隨時在電視玩,出外也可以四處走。隨時隨地停,隨時隨地再開。最多最多都是遊玩實體卡帶時,因為接觸不良而閃退。但這些不可避免的,因為實體卡始終是物理型態存在,跟著Switch四處奔波,難免會出問題。但下載數位版,存放於SD卡就不會有閃退。至少SD卡不會像實體卡會經常替換,所以出問題的機會也較少。 綜合體驗 其實討論了幾個方面,筆者都從是省心遊玩的角度出發去討論。 Mobile在裝備上會最少煩惱,想最輕鬆出問,這個是不二選擇,但考慮玩非課金類遊戲就最沒有保障。 Steam Deck優點是移動堡壘,若你玩的是高性能需求的遊戲,你只能選它。但想隨時玩就未必做得到。 Switch 在重量和穩定性上面最有優勢,考量延續性體驗,這個是首選。


破.地獄
IMAX with Laser MINECRAFT:我的世界大電影 英語版
快樂到死(4K修復版)
MX4D MINECRAFT:我的世界大電影 英語版
4DX  英語版  MINECRAFT:我的世界大電影
英語版  MINECRAFT:我的世界大電影
4DX    MINECRAFT:我的世界大電影
MINECRAFT:我的世界大電影
劇場版 世界計畫 崩壞的世界與無法歌唱的初音未來
快樂到死 4K修復版
MINECRAFT :我的世界大電影
SEVENTEEN RIGHT HERE WORLD TOUR IN CINEMAS 字幕版
4DX  SEVENTEEN RIGHT HERE WORLD TOUR IN CINEMAS
PUI PUI 天竺鼠車車 電影版 MOLMAX
摘星廚神•巴黎夢
愛情咀咀咒
摘星廚神:巴黎夢
你的顏色
摘星廚神.巴黎夢
穿越時空の初吻
贖夢
SEVENTEEN RIGHT HERE WORLD TOUR IN CINEMAS
迪士尼《白雪公主》
白雪公主
高空殺機
孤獨的美食家
無痛俠
猴
門逃
4DX  哪吒之魔童鬧海
IMAX with Laser 哪吒之魔童鬧海
看我今天怎麼說
哪吒之魔童鬧海
破.地獄
IMAX with Laser MINECRAFT:我的世界大電影 英語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