給父母的反思
(摘錄學生的「祭祀中級課程」功課) 佛教“緣起觀”與“共業”思想,恰如一面明鏡,映照出靈嬰背後的深層因果思考。 所謂“布施”幷非簡單的“烟供”,而是發心行爲鏈條的連鎖反應。 淫欲數千年對嬰孩的過度殺害、墜胎合法化的鼓催,早已扭曲了道德倫理。 靈嬰被操控成爲古曼童,生存空間被父母切割,其行爲模式在無形中异化,呈現報仇行爲,也可能化爲仇恨恫嚇我們。 我們今日承受的“靈嬰之怒”,何嘗不是過去累業所種下的苦果?這正是“共業”的沉重顯現。 人類打胎行爲積累的負面能量,終將由父母承擔其苦報。 真正的發心布施是化解這傷害困局,我們需要超越非此即彼的思維,通過烟供與布施給予嬰靈的慰籍,確保“慈悲”不被切斷。 佛教的因果律從來不是宣揚宿命,而是揭示人鬼相連的真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