澳城生活

焦點文章

《水舞間》全新升級版強勢回歸!

生活在我城
Cheers!・2025-04-14

澳門獨家水上鉅製終於歸嚟啦!澳門新濠天地嘅殿堂級水上匯演《水舞間》於2025年5月以全新姿態強勢回歸!呢部耗資超過20億人民幣,國際級別嘅水上鉅製,今次唔單止保留招牌嘅「水舞奇觀」,仲將故事、角色、舞台科技、音樂同服裝設計等全面大升級,誓要帶畀觀眾一場「超越想像」嘅感官衝擊。純動作演出+奇幻故事元素,大人細路都啱睇,齊齊進入超越想像的夢幻國度! 史詩故事再進化:安妮公主 × 異鄉人 × 黑皇后終極對決 今次全新劇情圍繞「被囚禁嘅安妮公主同異鄉勇士聯手對抗邪惡黑皇后」展開,以「水之心」、「愛同勇氣」為核心,但衝突更加激烈、角色更加立體。 新增嘅搞笑角色「水手」會用風趣互動調劑緊張氣氛,而黑皇后嘅陰謀、公主嘅掙扎、勇士嘅冒險,將會喺佩帕里尼工作室(Peparini Studios)藝術總監Giuliano Peparini朱利亞諾 . 佩帕里尼全新打造嘅魔幻場景:「水之囚籠」、「魔法花園」同「未來城市」中爆發,戲劇張力爆燈。 舞台科技再創巔峰:全球頂級270度環形水上劇院 《水舞間》嘅舞台係全球頂級嘅「270度環形劇院」,最大亮點係水壓升降台可在30秒內由平地變為9米深的水池,儲水量高達370萬加侖(等於5個奧運泳池)! 仲有239組噴泉可以瞬間噴出18米高水柱,加上25米超高跳台(奧運會跳台嘅2.5倍),挑戰人體極限。 配合540組智能燈光同Barco投影技術,無縫切換「海底世界」同「未來城市」等場景,真係睇到人眼都唔眨。 國際級班底:300位演員與幕後人員 + 多項高難度特技 來自30個國家嘅近300位表演者與幕後人員,包括專業潛水員、雜技高手同職業舞者,聯手打造14項全新高難度表演!「人體吊燈」有多組空中飛人配合新編舞,超高空吊環嘅墜落式演出,「水之囚籠」、「舞之劍」等新演出元素都好令人期待! 服裝音樂全面革新:24套戰衣 + 交響樂重塑 24款全新設計的閃耀戰衣新章亮相,安妮公主嘅禮服同黑皇后嘅暗黑長袍,細節精緻程度留比觀眾自行發掘,而音樂方面就由交響樂團重新編曲,由空靈吟唱到澎湃交響,層次超級豐富。 觀眾體驗再升級:VVIP包廂 + 零死角視野 劇院今次全面翻新,普通觀眾席優化咗視野,配合123個吊機同200項安全設備,確保每個位都睇得清楚又安心! 而新增嘅兩間VVIP包廂(分別容納10人及13人),可以同演員互動合照兼免費享受主題餐飲,注重豪華體驗嘅朋友不容錯過。 《水舞間》門票已經開售,想見證呢個「一生必看」嘅升級版傳奇,就快啲上新濠天地官網撲飛啦! 門票資訊 門票現已公開發售演出場地:新濠天地一樓水舞間劇院演出時間:5月9日起 (逢星期二、三為例行休館 * 5月15、22日及 9月 4 - 8日、11-15日 暫停演出)立即購票:https://s.ctm.net/2UQ0s

最新文章

PISA 2022:芬蘭的學力下滑,但仍高於平均水準

文化創意
陳康妮・2024-01-22

PISA 2022:芬蘭的學力下滑,但仍高於平均水準 PISA(國際學生能力評估計畫)是每三年進行一次的國際教育評比,測試15歲學生在數學、閱讀和科學方面的知識和技能。PISA的測試不僅考察學生能否解決複雜的問題,思考批判性和有效地溝通,還能反映教育系統是否能夠為學生準備好面對真實生活的挑戰和未來的成功。 PISA 2022的結果在2023年12月公布,顯示在受到疫情影響的情況下,世界各國的學力普遍下降。 芬蘭的成績也如之前芬蘭媒體預測的一樣持續下滑,而且下滑幅度在OECD(經濟合作與發展組織)國家中是非常大的,引發了一連串的檢討。 芬蘭自從2000年首次參加PISA以來,就一直是教育界的典範,曾經在2006年的測試中獲得最高的總分。 然而,從2012年開始,芬蘭的學力就出現了明顯的下降趨勢,而在2022年的測試中,芬蘭在數學、閱讀和科學方面的平均分數都比2018年低,也比以往任何一次的測試都低。 在這十年間,芬蘭學生的表現下降了超過20分,相當於一個學年的學習進步。 此外,高分群和低分群之間的差距也在擴大,尤其是在數學方面,低分群的學生下降得比高分群的學生更多。 與2012年相比,沒有達到基本水準(二級以上)的學生比例在數學方面增加了13個百分點,在閱讀方面增加了10個百分點,在科學方面增加了10個百分點。 儘管如此,芬蘭的學力仍然高於OECD的平均水準,在數學、閱讀和科學方面的平均分數分別為507、520和522,而OECD的平均分數分別為489、487和489。1 在所有參加測試的國家和地區中,芬蘭在閱讀方面排名第六,在科學方面排名第五,在數學方面排名第十。 芬蘭也有更多的學生在至少一個科目中達到高水準(五級或六級),以及更多的學生在所有三個科目中達到最低水準(二級或以上)。 除了學生的學力表現外,PISA的報告還提供了一些其他的數據,可以幫助我們更深入地了解學生的學習態度和情感。例如,這次的報告中包含了學生的「數學焦慮程度」和「成長型思維」兩個重要的變數,它們都可能影響學生的數學成績。 「數學焦慮」是指學生對數學的擔心、恐懼或不適感,它會妨礙學生的數學表現。 PISA的調查問卷中包含了以下六個問題來測量學生的數學焦慮程度: 我常常擔心數學課對我來說會很難。 我擔心我的數學成績會很差。 當我要做數學作業時我會非常緊張。 我做數學題目時非常緊張。 做數學題目時我感到很無助。 我對數學失敗感到焦慮。 根據PISA 2022的結果,數學焦慮程度與數學成績呈現負相關,也就是說,學生越焦慮,數學成績越低。 在數學成績高分群的國家和地區中,呈現高度數學焦慮的有:日本、台灣、澳門、香港,而最不焦慮的是芬蘭。 這些數據顯示,數學焦慮不僅與學生的數學能力有關,也與學生的數學信心和學習環境有關。 「成長型思維」是指學生對自己的智力或能力的看法,是一種認為智力或能力是可以通過努力和學習來提高的觀念,與之相對的是「固定型思維」,即認為智力或能力是天生的,無法改變的觀念。PISA的調查問卷中包含了以下四個問題來測量學生的成長型思維: 我的數學能力是可以改變的,而不是固定的。 我可以學會任何我想學的數學知識。 我的數學能力取決於我願意付出多少努力。 我的數學能力是可以隨著時間而增長的。 根據PISA 2022的結果,成長型思維與數學成績呈現正相關,也就是說,學生越認為自己的數學能力是可以透過努力來提高的,數學成績越高。 這些數據顯示,成長型思維不僅能夠幫助學生克服數學焦慮,還能夠激發學生的學習動機和自我效能。 如果將數學焦慮程度和成長型思維綜合來看,擁有成長型思維的學生表現比固定型思維的學生好,而低數學焦慮又具有成長型思維的學生表現更佳。 在數學成績高分群的國家和地區中,呈現高度成長型思維的有:中國、新加坡、韓國、越南,而最低的是芬蘭。 這些數據可能反映了不同的教育文化和價值觀,也可能與學生的數學自信和期望有關。 例如,芬蘭的學生可能覺得自己的數學能力已經很好,不需要再努力提高,或者覺得數學對他們的未來沒有太大的影響,而其他國家的學生可能覺得數學是一門重要的學科,需要不斷地學習和進步。 除了數學焦慮和成長型思維外,PISA的報告還探討了學生在學校使用數位設備與數學成績的相關性。數位教學是當今的教育趨勢,它可以提供多元化的學習資源和互動方式,也可以增加學生的學習興趣和參與度。 然而,數位教學也有可能帶來一些負面的影響,例如分散學生的注意力,減少學生的深度思考,或者增加學生的學習壓力。 PISA的調查問卷中問了學生每天在學校使用數位設備的時間,包括使用電腦、平板、手機等。 根據PISA 2022的結果,使用數位設備的時間與數學成績呈現非線性的關係,也就是說 使用時間過多或過少都會對數學成績有負面的影響,而最佳的使用時間是每天約一小時。 這個結果提示我們,數位教學並不是越多越好,而是要適度且有效地運用,才能發揮最大的效益。 總結來說,PISA 2022的結果讓我們看到了芬蘭教育的優勢和挑戰,也讓我們思考了數學教育的重要性和多元性。 芬蘭的學生仍然保持了高於平均水準的學力,但也面臨了學力下降和學習不平等的問題。 芬蘭的學生也表現出了低度的數學焦慮,但也缺乏成長型思維。 芬蘭的學生也使用了適量的數位設備,但也需要注意數位教學的質量和效果。 這些數據都提供了我們改進教育的參考和啟發,也讓我們對芬蘭的教育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 PISA 2022 Results (Volume I): What Students Know and Can Do : PISA 2022: How did Covid affect learning? : Finnish education in free fall? PISA results show a decline in learning outcomes : PISA 2006: Science Competencies for Tomorrow’s World

陳康妮:斷捨離能改變人生

文化創意
陳康妮・2024-01-05

(2023年12月8日 - 星報) 你是否有過這樣的經歷:家裡堆滿了各種東西,卻不知道該怎麼處理?你是否有過這樣的困擾:想要丟掉一些不需要的物品,卻又捨不得或不敢?你是否有過這樣的感受:物品越多,心情越沉重,生活越無趣? 如果你的答案是肯定的,那麼你可能需要學習一種叫做「斷捨離」的方法。斷捨離,意思是「斷絕不需要的東西;捨去多餘的事物;脫離對物品的執著」。這個理念被山下英子發揚光大,並成為2010年日本的流行語1。 斷捨離的機制很簡單,就是將自己的物品分為三類:必要的、不必要的、不確定的。然後,將不必要的物品丟掉或捐贈,將不確定的物品暫時收納,並在一段時間後再次檢視。這樣,就可以減少物品的數量,並保留真正有用或有意義的物品。 斷捨離的好處不僅是讓家裡更乾淨整潔,更是讓自己的心靈更清爽舒暢。因為物品的多寡,往往反映了我們的心理狀態。有些人會因為不安全感、缺乏自信、或是對過去的執著,而不斷地收集或囤積物品,以為這樣可以讓自己更快樂或更有價值。但實際上,這些物品只會佔用我們的空間、時間、金錢和精力,並且阻礙我們與自己和他人的溝通和聯繫。 斷捨離,就是一種讓我們重新認識自己,並且釋放自己的方法。當我們放下不必要的物品,我們也放下了對物品的依賴和貪婪,我們也放下了對自己的不滿和不信任,我們也放下了對過去的懊悔和對未來的恐懼。我們會發現,我們原來可以活得更簡單,更自由,更快樂。 這就是澳門斷捨離學會創會主席陳康妮的親身體驗。陳康妮是一位資深的澳門教育家,她在三年零十個月的時間裡,斷掉了自己的2600件物品,包括衣服、書籍、飾品、文具、玩具等等。她說,她的生活因為斷捨離而發生了巨大的變化。她不再為了物品而煩惱,她的家變得更寬敞明亮,她的心情變得更平和開朗,她的人際關係變得更和諧親密,她的工作變得更有效率,她的夢想變得更清晰可行。 陳康妮說,她希望能將自己的斷捨離經驗和心得分享給更多的人,讓更多的人能感受到斷捨離的魅力和好處。因此,她於2020年成立了澳門斷捨離學會,並且在各個社區和機構舉辦了多場的斷捨離工作坊,吸引了不少人參加和學習。 11月27日,陳康妮又在澳門石排灣社區舉辦了一場斷捨離工作坊,與當地的居民分享了斷捨離的理念和方法,並且現場示範了如何對自己的物品進行分類和處理。她還鼓勵參加者將自己不需要的物品捐贈給有需要的人,或是交換給有興趣的人,以實踐「物盡其用,人盡其才」的原則。 石排灣社區是澳門最大的公屋群,有四個公屋項目,共有9015個公屋單位,可容納五萬人居住2。該社區有完善的社區設施,包括衛生中心、圖書館、熟食中心、巴士總站等,並且鄰近石排灣郊野公園,是一個適合居住的地方。然而,由於公屋的空間有限,不少居民可能會面臨物品過多的問題,影響了他們的生活品質和心理健康。 陳康妮說,她選擇在石排灣社區舉辦斷捨離工作坊,是因為她認為這裡的居民有很大的需要和潛力,她希望能幫助他們改善自己的生活環境,並且提升自己的生活態度。她說,斷捨離不是一種割捨或犧牲,而是一種愉悅和成長,是一種對自己和他人的關愛和貢獻。她說,她相信,只要有心,每個人都可以做到斷捨離,並且享受斷捨離帶來的美好生活。 **澳門斷推離學會主席陳康妮**

澳門教育家陳康妮: 芬蘭是一個以教育著稱的國家

文化創意
陳康妮・2023-11-28

芬蘭是一個以教育著稱的國家,它的學生在國際評比中經常名列前茅,而且學生的壓力也相對較低。芬蘭的家長教育有什麼特色呢?其中一個重要的方面就是培養兒童做家務的能力。本文將從以下四個方面來介紹芬蘭家長教育的特點和方法,並提供一些實用的建議。為什麼要讓孩子做家務?芬蘭的家長認為,做家務不僅是一種責任,也是一種學習。做家務可以讓兒童養成自理、合作、尊重、耐心等良好的品格,也可以培養他們的創造力、解決問題的能力和實用技能。以下是一些做家務的好處:自理:做家務可以讓兒童學會照顧自己的生活,例如整理房間、收拾衣物、清洗餐具等。這些技能可以讓他們在未來的學習和工作中更加自信和獨立。合作:做家務可以讓兒童學會與家人合作,例如分配任務、協調時間、互相幫助等。這些技能可以讓他們在未來的社交和團隊中更加和諧和有效。尊重:做家務可以讓兒童學會尊重家人的工作,例如感謝父母的付出、理解家人的困難、尊重家人的意見等。這些技能可以讓他們在未來的人際關係中更加友善和寬容。耐心:做家務可以讓兒童學會耐心的態度,例如堅持完成任務、忍受不愉快的過程、接受不完美的結果等。這些技能可以讓他們在未來的挑戰和困境中更加堅強和積極。創造力:做家務可以讓兒童學會創造力的思維,例如嘗試不同的方法、發現新的可能、創造新的價值等。這些技能可以讓他們在未來的創新和發展中更加靈活和突破。解決問題的能力:做家務可以讓兒童學會解決問題的能力,例如分析問題的原因、尋找問題的解決方案、實施問題的改善措施等。這些技能可以讓他們在未來的學習和工作中更加高效和成功。實用技能:做家務可以讓兒童學會實用的技能,例如烹飪、縫紉、修理等。這些技能可以讓他們在未來的生活中更加方便和節省。怎麼讓孩子做家務?芬蘭的家長教育還有一個特點,就是重視兒童的自主性和選擇權。家長不會強迫兒童做家務,而是讓他們自己決定要做什麼,怎麼做,什麼時候做。這樣可以讓兒童感到自己是家庭的一員,而不是被動的服從者。家長也不會過分地批評或表揚兒童的家務表現,而是讓他們自己評估和反思。這樣可以讓兒童培養自信和自我激勵的能力,而不是依賴外在的獎懲。以下是一些讓孩子做家務的方法:根據兒童的年齡和能力,給他們合適的家務任務。例如,幼兒可以幫忙收拾玩具、擦桌子、餵寵物等;小學生可以幫忙掃地、洗衣、做簡單的飯菜等;中學生可以幫忙拖地、燙衣、做複雜的飯菜等。給兒童一些選擇的空間,讓他們自己決定要做哪些家務,以及怎麼做。例如,可以讓兒童選擇自己喜歡的家務,或者讓他們選擇自己的家務時間和方式。給兒童一些指導和支持,讓他們學會做家務的技巧和要領。例如,可以教兒童做家務的步驟和注意事項,或者提供一些工具和材料。給兒童一些鼓勵和肯定,讓他們感受到做家務的樂趣和價值。例如,可以稱讚兒童的努力和進步,或者表達對兒童的感激和信任。給兒童一些反饋和建議,讓他們改進和提高做家務的效果和品質。例如,可以指出兒童的錯誤和不足,或者提供一些改善和優化的方法。芬蘭家長教育的三大原則芬蘭家長教育的特色和方法,都是基於以下三個原則:平等:芬蘭的家長認為,兒童和成人是平等的,他們有同樣的權利和責任。因此,家長不會以權威的姿態命令或管制兒童,而是以合作的態度溝通或協商兒童。信任:芬蘭的家長認為,兒童是可信的,他們有自己的想法和能力。因因此,家長不會以權威的姿態命令或管制兒童,而是以合作的態度溝通或協商兒童。信任:芬蘭的家長認為,兒童是可信的,他們有自己的想法和能力。因此,家長不會以懷疑的眼光監視或干預兒童,而是以支持的方式指導或鼓勵兒童。尊重:芬蘭的家長認為,兒童是獨立的,他們有自己的個性和需求。因此,家長不會以強制的手段改變或忽視兒童,而是以理解的心態聆聽或回應兒童。

澳門教育家陳康妮:如何培養澳門幼兒領導力

文化創意
陳康妮・2023-11-28

如何培養澳門幼兒領導力 領導力是一種能夠影響和激勵他人,共同實現一個目標或解決一個問題的能力。領導力不僅包括知識和技能,還包括態度和品格。領導力是一種可以培養和發展的能力,而不是一種天生或固定的特質。領導力的培養應該從幼兒階段就開始,因為幼兒階段是人類生命中最重要的發展階段,它影響著人的認知、情感、社會、道德等各方面的發展。培養幼兒的領導力,可以幫助他們建立自信和自尊,增強自我控制和自我效能,激發自我動機和自我成長,提高自我認識和自我表達,增強解決問題和應對壓力的能力,擴展社會關係和社會責任,培養創造力和想像力,為未來的學習和生活做好準備。 那麼,如何培養澳門幼兒的領導力呢?以下是一些具體的方法和建議: 給予幼兒機會和挑戰:讓幼兒參與不同類型和層次的活動,如遊戲、故事、藝術、科學、音樂、運動等,讓他們有機會展示自己的才華,並面對不同的困難和問題。在活動中,給予幼兒一定的自由和選擇,讓他們能夠根據自己的興趣和目標,決定自己的角色和行動,並承擔相應的責任和風險。在活動中,給予幼兒一定的指導和支持,讓他們能夠獲得必要的資源和信息,並給予他們及時的回饋和建議,鼓勵他們自主學習和探索。 給予幼兒認可和肯定:在活動中,給予幼兒認可和肯定,如表揚幼兒的努力和進步,肯定幼兒的成就和貢獻,分享幼兒的成功故事,讓他們感受到自己的價值和能力,並增強自己的自信和自尊。在活動中,給予幼兒尊重和關懷,如尊重幼兒的選擇和決定,關懷幼兒的感受和需求,用同理心和鼓勵的語言來支持和引導幼兒,讓他們感受到自己的重要和被愛,並增強自己的自我控制和自我效能。 給予幼兒模範和榜樣:在活動中,給予幼兒模範和榜樣,如展示自己的領導才能,如自信、創新、溝通、合作、學習等,讓幼兒能夠觀察和學習自己的行為和態度,並嘗試模仿和實踐。在活動中,給予幼兒其他的模範和榜樣,如介紹一些有領導才能的人物,如歷史人物、名人、英雄、偶像等,讓幼兒能夠了解和欣賞他們的故事和特質,並嘗試效法和學習。 給予幼兒反思和評價:在活動中,給予幼兒反思和評價,如引導幼兒思考自己的學習過程和結果,如自己做了什麼?自己學到了什麼?自己感覺如何?自己還可以做得更好嗎?等等,讓幼兒能夠審視和改進自己的表現,並提高自己的自我認識和自我表達。在活動中,給予幼兒其他的反思和評價,如讓幼兒聽取和理解他人的觀點和需求,如他人對自己的看法和建議,他人對自己的感受和期望,他人對自己的幫助和支持等等,讓幼兒能夠建立和改善自己的社會關係和社會責任。

陳康妮:如何培養學生的領導才能?

文化創意
陳康妮・2023-11-06

領導才能是指一個人能夠影響和激勵他人,共同實現一個目標或解決一個問題的能力。領導才能不僅包括知識和技能,還包括態度和品格。領導者需要具備以下幾方面的素質: 自信:相信自己的能力和價值,敢於承擔責任和風險,勇於表達自己的想法和意見。 創新:具有開放和好奇的心態,願意嘗試新事物和新方法,善於發現和創造機會和解決方案。 溝通:能夠清楚和有效地傳達自己的信息和意圖,並聆聽和理解他人的觀點和需求,建立良好的關係和信任。 合作:能夠與不同的人合作,尊重和欣賞他人的差異和貢獻,共享資源和信息,協調行動和分工。 學習:具有持續學習的動力和習慣,不斷反思和改進自己的表現,並從他人的經驗和反饋中學習。 作為教師,你可以通過以下幾種方法來培養學生的領導才能: 給予學生機會和挑戰:讓學生參與不同類型和層次的活動,如課堂討論、小組項目、社區服務、學生會等,讓他們有機會展示自己的才華,並面對不同的困難和問題。 ,給予學生支持和指導:在活動中給予學生適當的支持和指導,如設定明確的目標和期望、提供必要的資源和信息、給予及時的回饋和建議、鼓勵學生自主學習等。 給予學生認可和肯定:在活動中給予學生認可和肯定,如表揚學生的努力和進步、肯定學生的成就和貢獻、分享學生的成功故事等。 培養學生的領導才能是一個長期而持續的過程,需要教師與學生共同努力。通過以上方法,你可以幫助學生發展自己的領導潛能,並為未來做好準備。 陳康妮Miss Chan Connie澳洲墨爾本大學教育管理學碩士愛爾蘭都柏林大學工商管理學士澳門教育家澳門教育專欄作家澳門教育學作家:澳門教育創新澳門國際培訓師(創新創業/全球職涯發展師)澳門兒童文學作家澳門斷捨離學會主席

全球教育創新|陳康妮:啟發讀者對未來教育的思考和探索

文化創意
陳康妮・2023-10-24

全球教育創新是指在教育領域中,採用新的理念、方法或技術,以提升教育質量、效率或公平性的行為。全球教育創新的新聞不斷涌現,展現了各國教育工作者和學者的創意和實踐。以下是一些近期的全球教育創新新聞的摘要: 全球最大教育獎項「一丹獎」2023年得獎名單揭曉。一丹獎是由香港的一丹獎基金會設立的全球性教育獎項,旨在表揚對教育研究和發展有卓越貢獻的人士。2023年度的「一丹教育研究獎」得主是美國亞利桑那州立大學的Michelene Chi教授,她提出了「ICAP認知科學理論」,將學習方式分為互動、構建、主動和被動四個類別,幫助教師設計更有效的課程和教學活動。「一丹教育發展獎」得主是University of the People創辦人Shai Reshef,他創立了全球首間非牟利、免學費、受美國政府認可的網上大學,主要為弱勢群體提供計算機科學和工商管理等專業的優質高等教育。 全球教育創新大賞 台灣四件傑出案例獲獎2。全球教育創新大賞是由溫世仁文教基金會與芬蘭教育創新組織合辦的徵選活動,旨在表揚華文地區的教育創新者。在近百件參賽作品中,評選出蘊含生涯價值力的七件傑出案例,其中四件來自台灣。這些案例包括:「VR/AR科技應用於地理教學」、「以遊戲化設計提升學生英語能力」、「以社群媒體推廣閱讀素養」、「以實境模擬培養學生跨領域能力」等。 翻轉教育:OECD 2022最新報告:形塑未來教育的全球趨勢3。OECD是一個國際性的政府組織,致力於促進各國間的合作與發展。OECD在2022年發布了《2022年形塑教育的趨勢》(Trends Shaping Education 2022)報告,檢視了全球主要的經濟、政治、社會與科技趨勢,對於從早期學齡到終身學習等教育層面的影響。報告指出,未來教育需要關注以下幾個方面:第一是多元化和包容性,即如何讓不同背景、能力和需求的學習者都能獲得公平和優質的教育機會。第二是數位化和創新,即如何利用數位技術和資源,提升教育的效率和效果,並培養學習者的創造力和批判思考。第三是永續發展和全球公民,即如何讓學習者關心全球性的議題,如氣候變遷、貧窮、人權等,並培養他們的社會責任感和行動力。 以上是一些全球教育創新新聞的摘要,希望能讓讀者了解不同國家和地區在教育領域中的創新理念和實踐,並啟發讀者對未來教育的思考和探索。 陳康妮Miss Chan Connie澳洲墨爾本大學教育管理學碩士愛爾蘭都柏林大學工商管理學士澳門教育家澳門教育專欄作家澳門教育學作家:澳門教育創新澳門國際培訓師(創新創業/全球職涯發展師)澳門兒童文學作家澳門斷捨離學會主席

斷捨離學會25日舉辦個人成長工作坊 歡迎澳門市民參加

文化創意
陳康妮・2023-10-24

澳捨離10月25日晚上7:30分舉辦個人成長工作坊。歡迎澳門市民參加: 斷捨離是一種由日本瑜伽師沖正弘提出的生活理念,意思是「斷絕不需要的東西、捨去多餘的物品、脫離對物品的執著」; 這種理念被認為可以幫助人們減少生活中的負擔和壓力,提升自我認識和自我區分,增加生活品質和幸福感; 家庭系統是一種以婚姻、血緣、收養、同居等關係為基礎而形成的共同生活單位; 家庭系統中的成員彼此相互影響,形成一種情感連結和互動模式; 家庭系統也會受到外在環境和文化的影響,產生變化和適應。 那麼,斷捨離與家庭系統有什麼關係呢?我們可以從以下兩個方面來看: 從心理學的角度來看,斷捨離可以幫助人們提高自我區分的程度,也就是區分自己的理智和情感,不受他人或物品的牽制; 這對於家庭系統中的成員來說,是一種重要的能力,因為它可以讓他們在保持親密關係的同時,也能保有自己的想法和立場,不會過度依賴或反抗家庭系統; 這樣可以減少家庭系統中的衝突和矛盾,增加溝通和理解,促進家庭系統的和諧與健康; 從社會學的角度來看,斷捨離可以幫助人們實踐理性消費,也就是在購買物品前思考是否真的需要,是否符合自己的價值觀和生活方式; 這對於家庭系統來說,是一種有效的資源管理,因為它可以讓家庭系統節省時間、空間、金錢等資源,避免浪費和囤積; 這樣可以提高家庭系統的生活水平和滿足感,也可以減少對外部環境和文化的依賴或追隨; 綜上所述,我們可以看到斷捨離與家庭系統有著密切的關係,它們既相互影響,又相互促進。通過實踐斷捨離,我們不僅可以改善自己的心理狀態和生活品質,也可以改善自己與家庭系統中其他成員的關係和互動,進而提升家庭系統的功能和幸福感。

斷捨離與個人成長之關係 放下過去創造自己的未來

文化創意
陳康妮・2023-10-19

你是否曾經感到自己的生活太過複雜和混亂?你是否曾經想要擺脫過去的陰影和束縛?你是否曾經渴望自己的未來更加明亮和美好?如果你有這些想法,那麼你可能需要嘗試一種叫做斷捨離的方法。 斷捨離是一種簡化生活的方法,意思是斷絕不必要的東西,捨棄多餘的物品,離開對自己不利的環境。斷捨離不僅可以讓我們的空間更寬敞、整潔,也可以讓我們的心靈更清爽、自由。斷捨離可以幫助我們減少壓力、提高效率、增加幸福感 斷捨離也可以促進我們的個人成長,尤其是與我們的原生家庭有關的成長。原生家庭是指我們出生和成長的家庭,它對我們的性格、價值觀、信念、行為等有很大的影響。然而,原生家庭並不一定都是健康和正面的,有些原生家庭可能存在著暴力、虐待、冷漠、過度保護、控制等問題,這些問題會給我們留下深刻的傷痕和陰影,影響我們與自己和他人的關係。 因此,我們需要對自己的原生家庭進行一次斷捨離,也就是放下過去,走出陰影,創造自己的未來。這並不意味著我們要否定或忘記自己的原生家庭,而是要正視和接受自己的過去,並從中學習和成長。 我們可以通過以下幾個步驟來實現斷捨離與原生家庭: 斷:意識到自己與原生家庭之間存在的問題和衝突,並決定改變自己的狀態和態度。這需要我們有勇氣和決心,也需要我們有足夠的自信和自愛。 捨:釋放自己對原生家庭的執著和依賴,並放下自己對原生家庭的怨恨和期待。這需要我們有寬容和謙卑,也需要我們有足夠的自由和自主。 離:距離自己與原生家庭之間不健康和負面的影響,並建立自己與原生家庭之間健康和正面的關係。這需要我們有智慧和技巧,也需要我們有足夠的尊重和溝通。 通過斷捨離與原生家庭,我們可以從過去中解放出來,並開始創造自己想要的未來。我們可以發現自己的潛能和價值,並實現自己的夢想和目標。我們可以與自己和他人建立更深刻和更美好的關係,並享受更豐富和更幸福的生活。 斷捨離不僅是一種生活方式,也是一種成長方式。它可以幫助我們釋放自己的負擔,發揮自己的潛力,創造自己的幸福。讓我們一起開始斷捨離吧! (澳門斷舍離學會 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