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創意
哐!《跑跑鎮》上的創意寫作
走馬上任創意寫作課的導師。
第一堂課,除了問學生對課程的期望外,還跟同學們分享了繪本《跑跑鎮》。
《跑跑鎮》是我常常會拿出來分享的繪本之一,我喜歡它的創意像光譜一樣變化滋長,披著幽默的外衣,裹著溫情的底蘊。如跑跑鎮的居民愛跑,常常會撞在一起,率先碰上的是小貓和小鷹,隨後白熊與黑熊也撞到了一塊......當讀者開始期待接下來還有甚麼「有腳的」會遭遇、擦出火花,此時創作者推到我們面前的卻是:仙人掌和小魚——哈!儘管在原生態裡注定「植」靜不動的、還是長處汪洋而絕跡陸上的,「跑跑鎮」都給予它、牠、她、他們「逢凶化吉」的機會。
故事於焉變得不可測,但跟隨創作者提供的線索,讀者仍舊享受推估的樂趣。如紅寶石撞上蘋果,就考驗讀者生活上對水果的認識程度;房子遇上輪子,則考察讀者生活的廣度(與居住區域相關聯)——跑跑鎮上發生的一樁樁「事故」,說來都不脫生活,卻也少不了想像力的狂飆與煽風點火;托賴這份狂想的視覺化而為繪本,教小讀者打破了一些日常、道理生活常軌上的成見,放飛想像力、抒發了心情。
讀完繪本,跑跑鎮上照舊車水馬龍,除了原創作者披露的冰山一角,跑跑鎮上可能還有哪些「碰巧」事件呢?這就是學生創意寫作的部分了。
對於創意,學生有時會過猶不及,過則奔向搞笑,不及即裹足不前;所以創意不純屬於靈感,需要常常練習,創意更像是一種態度,如臨一條蜿蜒的隧道,是個有待進入的過程。但我確實被一些學生的創意給驚艷到了,如一位學生在跑跑鎮那著名的拐角兩側,畫出了一張紙、又一張紙,意外卻讓它們合成了「書」——在《跑跑鎮》裡,創作者展示兩種不同的人物,而「撞合」成新的物事;「書」的回饋卻展示出,即便是相同的物件,也可以因量的撞合而質變、升華——掌握作者的立意同時破舊立新,豈非創意?
教室裡光線充足,以致令人眼前一亮的例子屈指可數,但學習和練習有時正是如此刻苦和枯燥的生活。有些學生借題分享了自己酷愛的物件,飛機和車撞成了機械感十足的飛天車;有些學生惜字如金、化繁為簡,用線和球體撞成了溜溜球;有些學生神遊物外、交待了自己腦海裡的浩瀚宇宙,讓太陽撞上地球而一切化為污有......
學生用各自的學習經驗、生活智慧回饋了《跑跑鎮》的創意——這土地依舊日常而喧囂。
你可以到這些圖書館讀到這本繪本:
何賢公園圖書館、氹仔圖書館、紀念孫中山公園黃營均圖書館、紅街市圖書館、黑沙環公園黃營均兒童圖書館——實際館藏情形可以透過澳門公共圖書館館藏查詢系統瞭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