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題報導

現時當我們生病的時候,我們在看醫生時,醫生會根據我們的臨床症狀來判斷我們的病情。例如你是否高燒,還是咳,喉嚨痛咩都一齊來、或者只是剛剛病有點累。這種是傳統預測病情發展的方法,現時新冠肺炎大概都用一些症狀和臨床化驗指標來把病人分別為不同嚴重性。現時檢測新冠的技術叫qPCR, 這個技術是可以告訴你樣本中有多少病毒,但如果要大家來比較病毒數目的多少,那大家的儀器要有同一樣設定才能比較。在歐美科技資源比較充足的國家,他們在檢測病人樣本時都會把病人的病毒數目和病情做統計。他們發現在流感的疫情發現,當一個人身上病毒數量多的時候,他們的免疫系統反應便會愈大,病情有機會更反覆。而這些數據是有助我們在面對第二波疫情時,更加快速地預測到患者病情的進展,調動好資源。

但可惜的是過去兩個月,我們並沒有這樣去做,所以未來我們應該建立一個共識大家的用的設定,令檢測結果更有參考價值。有時候在早期設計加點心思,在後期出來的結果是很意想不到的。

有興趣的朋友可以Like 和分享我的facebook page

https://www.facebook.com/virologyknowledge

很高興CTM邀請我在這個空間和大家見面,當初在facebook建病毒知識網是為了和一班朋友統一發放相關資訊。想不到大家的反應那麼好,真的很感動。簡單的介紹一下自己,我的培訓背景是傳染病系,一直在做疫苗的研究。其實我第一個研究項目是雞的冠狀病毒,所以冠狀病毒其實對我來說不是一個陌生的東西。後來我第一份工作是進行腫瘤研究,現時我主要在國內負責國內機構的對外事務,很多時候合作都會和一些國際組織相關,很多這些事務都是和傳染病相關。雖然我不能說我什麼都知道,但希望把我所認識的,在這個困難的時期和大家分享。

熱門推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