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新知
Visual Studio Code 才是 coding anywhere的基礎?
筆者過去就有發表過使用 VM / docker + code server 作為 coding anywhere的基礎, 現時也有一直使用。code server 有效,但對於Web App 開發,仍有所不足。
那個藏在瀏覽器的IDE - Code Server
使用 code server 的好處,就是筆者只需要一個有瀏覽器的客戶端,就可以連線到雲上的VM中使用 code server 。不論多重的功夫,交給外部的雲去做,自己的客戶端就可以盡可能輕便。不想自己攪一套code server開發環境?github codespaces in browser 也是一個很類似的替代器。它也是隨時經雲建立一台專用的 VM,之後就可以經瀏覽器進行開發。
一切看來都很好,所有東西都可以在 VM / docker 中進行。如果你的 VM / docker,可以有齊所有除錯工具,應該就真萬能了。現實就是不太美好,因為雲上的 VM ,docker 中的容器,主要都是沒圖形介面的。如果你想要利用的除錯工具,例如 chrome,你就未必可以順利在 headless VM / docker conatiner 中安裝了。很多除錯工具,要麼就需要圖形介面,要麼就要有條件連到本地硬碟,所以筆者就 code server 本身,真的沒有太多解法。
Web App 開發,回到原始的基本步 - Visual Studio Code
回到原始的基本步,本地Visual Studio Code + VM / docker ,就好好地可以利用本地的 chrome 等進行 NodeJs 的除錯。它就跟本地Visual Studio Code + 本地開發類似,本地能用的 chrome,可以經過 vscode 連到 VM / docker 內,只要Remote Development 插件就可以了。筆者測試過,真的很簡單,vscode連線後,會在你的VM / docker 內,安裝一個很細的 client。然後其他事就像本地開發一樣了。Remote Development 除了用自己的VM外,官方還稱它可以連上github codespaces。筆者就未有詳細測試,有興趣的朋友可以建立一個codespaces看看。

雖然 Visual Studio Code 並沒有保證完整地解決所有問題,但至少它提供了一個橋樑可以作為接口開發。coding anywhere 還是有條件實現,只是我們的客戶端並不如一開始的單純,只少要有一個完整的桌面電腦環境OS ,可以做到 port forward,做一些簡單的對接。只是單純的移動端 Web 界面,就未能夠做到那些複雜的跨機轉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