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創意

 

幫助孩子實現自信,父母要滿足這三項心理需求

 

      每個父母都希望孩子能夠陽光自信,但在現實生活中,很多孩子卻深受自卑的困擾。美國兒童和家庭臨床心理學家艾琳·肯尼迪-穆爾博士,在其著作《學會自我接納》中,指出了培養孩子自信的關鍵所在:幫助孩子提升自我接納水平,也就是全然接受自己的本來面目,並對自我形成積極感受的自我評價。同時,她還提出了三項基本的心理需求,即聯結、能力和選擇,認為只要家長能夠滿足這三方面的需求,孩子就能超越自卑,走向自信。

 

      作為一位澳門教育學者,我深受這本書的啟發,並結合澳門的教育體制和思維,對艾琳·肯尼迪的觀點進行了一些補充和評論,希望能夠給澳門的家長和教師提供一些參考和借鑒。

 

孩子不自信的根源問題

      孩子不自信的根源問題,一方面與負面的生活經歷有關,主要是父母的早期教育。父母是孩子眼中的“第一面鏡子”。我們的反饋,經過孩子的解讀和內化,一次次地強化累加後,最終形成孩子對自己的總體感受。因此,父母在培養孩子自信過程中的“好心辦壞事”,確實值得每一位家長反思與警惕。比如,告訴不自信的孩子“你很棒”、讓孩子對自己說一些讚揚自我的話、多創造成功的體驗等,這些方法看似合理,實則無效。因為這樣做不僅強調了對自我的關注,而且還試圖改善孩子的自我感覺,但是這樣做會禁錮孩子,使他們不斷地將自己與他人進行比較,然後陷入自我懷疑、自我批判……

 

      另一方面,孩子不自信還可能是刻在DNA裡的。比如,一個天生焦慮又極端的孩子,可能對任何輕微的批評都耿耿於懷,最終產生了自卑心理。也就是說,在生活經歷和遺傳因素的雙重作用下,如果孩子對自己形成消極的自我評價,自我接納水平低,自卑的種子就開始醞釀了。而且,當這種消極的自我評價蔓延到整個人時,由此帶來的負面影響也是全方位的。不自信會影響孩子的個人狀態,帶來情緒上的痛苦;不自信還可能導致人際互動出現問題,讓孩子回避與他人的互動,看起來很不友善。

 

      因此,擺脫自卑的關鍵,在於放棄對自我的關注。真正的自我接納意味著不再追問:我看起來是不是足夠好?也就是說,當孩子不再關注“我是否足夠好”這個問題時,才能夠建立真正的自信。

 

澳門教育體制和思維對培養孩子自信的啟示

      在澳門,教育體制和思維有其獨特之處。一方面,澳門是中國第一個實現15年免費教育的地區,政府和教育機構都有義務確保適齡兒童完成義務教育。另一方面,澳門的學校體制多元化,除了公立學校和補助私立學校,還有非補助私立學校,其中包括跟隨本地教育體制和跟隨非本地教育體制的學校。政府鼓勵學校發展自己的特色和風格,並支持多元文化和語言的教育。這些特點對培養孩子自信有以下幾方面的啟示:

 

      滿足聯結需求:澳門的教育體制和思維強調親子關係、師生關係和同儕關係的重要性,並提倡家庭、學校和社會的協作。家長要給予孩子足夠的關心,讓他們感受到自己是被歸屬的。

 

      滿足能力需求:澳門的教育體制和思維強調知識、技能和態度的培養,並提倡創新、創意和創業的精神。家長要幫助孩子找到有效的學習方法,讓他們感受到自己是有能力的;老師要幫助孩子發展多元智能,讓他們感受到自己是有潛力的;同儕要幫助孩子分享經驗和資源,讓他們感受到自己是有貢獻的。

 

      滿足選擇需求:澳門的教育體制和思維強調學生的主體性和自主性,並提倡多元化和個性化的教育。家長要尊重孩子的興趣和喜好,讓他們感受到自己是有價值的;老師要尊重孩子的想法和建議,讓他們感受到自己是有意義的;同儕要尊重孩子的差異和特質,讓他們感受到自己是有特色的。

 

      澳門的教育體制和思維為培養孩子自信提供了一個良好的環境和條件,但也需要家長和教師的共同努力和配合,才能幫助孩子實現自信。我們要讓孩子知道,他們不是孤單的,而是有人關心、支持和鼓勵的;我們要讓孩子知道,他們是有才能、有機會和有前途的;我們要讓孩子知道,他們不是無趣的,而是有特色、有價值和有意義的。只有這樣,我們才能幫助孩子建立真正的自信,讓他們在未來的生活中勇於追求自己的夢想。

 

 

陳康妮 Miss Connie
澳門資深教育學者

英國倫敦大學心理學學士UCL 
澳門莫納什大學學士後証書Monash University
澳洲墨爾本教育管理學碩士Melbourne University 
澳門科技大學客席講師
(全球職涯發展)
港澳教師培訓首席培訓師27年
(港澳中小學幼稚園教師培訓-教育心理學專業)
港澳NGO 培訓首席培訓師27年
(心理學/義工領袖培訓專業)
美國全球職涯發展師(GCDF)
美國設計思維學會培訓師
丹麥樂高認真玩LEGO SERIOUS PLAY 認證引導師
德國視覺紀錄引導師
澳門作家-出版書籍-澳門教育創新
澳門兒童文學作家
澳門斷捨離學會主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