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在我城

彭姑娘認為,人與人的相處要時時關心「自己的視綫」和「對方的視綫」,意思是有時想告訴孩子的一件事,表達方式若有所不同,孩子領略的意思就不同了。

 

家長與子女經常發生爭拗,如家長收到小朋友一份不理想的成績,會有很多情緒,因而跟小朋友說了一些不好聽的勸告說話。其實,父母們有時都不知道,自己的說話原來小朋友另有一番負面解讀。

基督教家庭服務中心註冊臨床心理學家彭馨兒拆解家長語言背後的意思,以下例子就十分常見︰

1. 「點解阿某某讀到你讀不到?」

家長希望孩子能做得更好,但孩子接收到的意思是︰「我比不上其他人」。

2. 「你還未夠努力呢!」

家長希望孩子能更加努力,但孩子接收到的意思是︰「我被人找錯處和忽視我的努力」。

3. 「你最叻是打機!」

家長希望孩子打少些遊戲機,負面暗示子女的不當行為;但孩子接收到的意思是︰「你在串我」、「你對我感到不滿」。

4.「你真是個懶惰的人。」

家長希望孩子能更勤力,但孩子接收到的意思是︰「你攻擊批評我」、「為我貼負面標籤」。

5. 「這麼簡單的問題也做錯?!」

家長希望孩子能完成習作,但孩子接收到的意思是︰「你看不起我」、「攻擊批評我」。

6.「你知唔知我花了幾多時間同你溫習?」

家長希望孩子能快點完成溫習,抱怨子女做不到;而孩子接收到的意思是︰「你向我抱怨,覺得我讓你失望了」、「你覺得我蠢」。

說話難達目的

以上各句,孩子所領略到的都是同一個信息︰你對我不滿、你找我錯處。這些說話都能見到家長的負面情緒,家長因使用負面暗示/人身攻擊/貼負面標籤,孩子為此出現情緒反應也是正常不過的事。彭姑娘認為︰「縱使他們停止打機,也只不過是因為想你停止抱怨或攻擊,但不會領略到自己真正需要改善的地方。」如果雙方只是把焦點放在言語的唇槍舌劍上,可能會忽略大家的真正需要,家長們其實需要做的是︰安撫情緒;消化自己失望;接受期望落空;接受教孩子有時並非種瓜得瓜;教孩子盡力而為;接受孩子是個獨立的個體。

滿足孩子需要

其實孩子需要甚麼呢?

1.需要父母的支持和鼓勵,信任及相信他可以下次做得更好;

2.需要學習為了自己而讀書努力,不是因為怕父母的情緒、怕父母失望;

3.需要建立自信。

 

彭姑娘提醒家長,跟孩子表達時,可以用一個比較能夠滿足孩子需要的說法,例如︰「你可以做到的」、「不要緊,繼續努力」、「我有看到你的努力」。這個說法能夠給予孩子的支持,肯定孩子的能力和付出。或者「我是有點失望,不過我相信你下次可以做到」,這個說法又能夠讓孩子了解家長的一些不滿。

  

以上文章及圖片均轉載自網路,所有版權歸原作者所有

原文地址:https://hk.news.yahoo.com/

如需聯絡 Chrysalids 少爺,請寄電郵至 youngmasterchrysalids@gmail.com

 

 

[編輯聲明]

文章之內容版權均為作者所有,而CyberCTM僅獲得授權發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