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創意

 

       芬蘭的教育制度一直被視為世界上最優秀的之一,其學生在國際能力評估中屢創佳績,其教師也享有高度的尊重和自主權。然而,近年來,芬蘭的教育面臨了前所未有的挑戰和危機,學生的學習成就下滑,教師的壓力增加,社會的期待和需求也發生了變化。2023年6月,芬蘭右派保守新政府上台後,提出了一系列改革教育的政策,引發了廣泛的討論和爭議。作為一個與芬蘭有許多相似之處的地區,澳門是否可以從芬蘭的教育改革中汲取經驗和啟示?本文將分析芬蘭教育改革的背景、內容和目標,並嘗試對澳門教育政策提出一些建議。

芬蘭教育改革的背景

       芬蘭教育改革的背景主要有三個方面:國際競爭力的下降、社會結構的變化和教師職業的危機。

國際競爭力的下降

       芬蘭學生在國際能力評估中的表現一直是全球矚目的焦點。自2000年起,芬蘭學生在OECD組織的“學生能力國際評估計劃”(PISA)中連續三屆位居前茅,尤其在閱讀、科學和數學方面表現出色.然而,從2009年開始,芬蘭學生在PISA中的成績開始下滑.2018年,芬蘭學生在閱讀方面排名第六,在科學方面排名第四,在數學方面排名第十三.雖然這些成績仍然高於OECD平均水平,但與過去相比已經有明顯的下降趨勢。

       除了PISA之外,芬蘭也參加了其他國際能力評估,例如“國際小學數學與科學研究”(TIMSS)和“國際初中讀寫能力進展研究”(PIRLS)。這些評估主要測試四年級和八年級學生在基礎知識和技能方面的水平。根據2019年TIMSS和PIRLS的結果,芬蘭四年級學生在數學方面排名第十二,在科學方面排名第十五,在閱讀方面排名第十一;八年級學生在數學方面排名第十,在科學方面排名第八。這些成績也顯示了芬蘭學生在基礎學力方面的不足和下滑。

       國際能力評估的成績不僅反映了學生的學習水平,也影響了一個國家或地區的國際形象和競爭力。芬蘭政府和社會對於學生在PISA等評估中的下滑感到擔憂,認為這是芬蘭教育質量下降的警訊,也是芬蘭未來發展的隱患。因此,提升芬蘭學生在國際能力評估中的表現,成為芬蘭教育改革的一個重要動機。

社會結構的變化

       芬蘭社會在過去幾十年中經歷了一系列的變化,例如人口老齡化、移民增加、多元文化發展、數位化轉型等。這些變化對於芬蘭教育提出了新的挑戰和需求。

       首先,人口老齡化導致了勞動力短缺和社會福利負擔加重。根據統計,2019年,芬蘭65歲以上的人口佔總人口的22.4%,預計到2030年將達到26.8%。與此同時,15歲以下的兒童人口佔總人口的16.2%,預計到2030年將降至15.6%。這意味著芬蘭未來需要更多具備高素質和高技能的勞動力,以支撐經濟發展和社會福利。因此,提高芬蘭年輕人進入高等教育和就業的比例,成為芬蘭教育改革的一個重要目標。

       其次,移民增加導致了社會多元化和文化差異。根據統計,2019年,芬蘭有約40萬外國出生或外國背景的居民,佔總人口的7.3%。其中最多來自俄羅斯、愛沙尼亞和伊拉克。這些移民和難民帶來了不同的語言、宗教、風俗和價值觀,也給芬蘭教育帶來了新的挑戰。例如,如何幫助移民學生學習芬蘭語或瑞典語,如何促進移民學生與本土學生之間的交流和融合,如何尊重移民學生的文化背景和信仰自由等。因此,加強移民教育和多元文化教育,成為芬蘭教育改革的一個重要方向。

       最後,數位化轉型導致了知識更新和技術革新。隨著科技的發展和普及,數位媒體、人工智能、雲端運算等數位工具和平台,為教育提供了更多的資源和機會,也改變了教學和學習的方式和內容。例如,芬蘭在2016年推出了新的國家核心課程,其中一個重點是強調數位素養的培養,包括數位資訊處理、數位溝通和協作、數位創造和表達、數位安全和道德等。此外,芬蘭也積極推動數位化學習環境的建置,例如提供免費的電子書籍、電子學習平台、線上評量系統等,這些措施旨在提升學生的數位學習能力和素養,以適應未來社會的需求。因此,跟上數位化時代的步伐,成為芬蘭教育改革的一個重要策略。

 

 

 

澳門學習芬蘭如何搶救教育


       從芬蘭教育改革的背景、內容和目標,我們可以看到,芬蘭教育並不是一成不變的,而是根據國際和社會的變化,不斷調整和創新的。芬蘭教育也不是完美無缺的,而是面臨著許多挑戰和危機的。芬蘭教育之所以能夠保持其優秀和領先的地位,是因為它有一個清晰和堅定的願景,那就是為每一個學生提供平等、高質、幸福的教育,培養他們成為具備21世紀所需能力的公民。

       作為一個與芬蘭有許多相似之處的地區,澳門是否可以從芬蘭教育改革中汲取經驗和啟示?我認為答案是肯定的。澳門也是一個面臨國際競爭力下降、社會結構變化和教師職業危機的地區。澳門也需要提升學生的基礎學力、移民教育和多元文化教育、數位素養和創意能力等方面。澳門也有一個追求優質、均衡、創新的教育願景。

       因此,我建議澳門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學習芬蘭如何搶救教育:

       確保每個人都擁有平等的機會,能夠接受良好的公立教育。這需要加強對弱勢學生和移民學生的支持,減少學校和班級之間的差異,提高學生進入高等教育和就業的比例。

       強化教師的專業與信任。這需要提高教師的培訓水準,增加教師的自主權和責任感,改善教師的工作環境和待遇,鼓勵教師進行專業發展和團隊合作。

       讓教師和校長參與教育的各種面向,包括計畫、實施、評鑑、課程、評量、政策等。這需要建立一個開放、民主、透明的教育決策過程,充分聽取各方意見,尊重各校特色,實現教育多元化。

       促進學校、非政府組織、當地社群之間的合作,以發展社區導向的教育改革。這需要拓展學校與外界的聯繫,利用社區資源,增加學生與社會實際問題的接觸,培養學生的社會責任感和公民素養。

澳門學習芬蘭如何搶救教育,不是要照搬芬蘭的教育模式,而是要根據澳門的實際情況,找出適合澳門的教育改革路徑。我相信,只要有一個堅定的教育願景,有一個積極的教育行動,有一個共同的教育合作,澳門的教育就能夠克服困難,迎接挑戰,實現優質、均衡、創新的目標。
 
 
陳康妮
Miss Chan Connie


澳洲墨爾本大學教育管理學碩士
愛爾蘭都柏林大學工商管理學士

澳門教育家
澳門教育專欄作家
澳門教育學作家:澳門教育創新
澳門國際培訓師(創新創業/全球職涯發展師)
澳門兒童文學作家

澳門斷捨離學會主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