澳城生活

焦點文章

【2025暑假必去】第二屆澳門國際兒童藝術節,讓孩子玩轉藝術世界!

文化創意
Lifemagparents・2025-06-15

家長們準備好同小朋友度過一個充滿驚喜和創意的暑假未?今年7月至8月,澳門將熱力開鑼第二屆澳門國際兒童藝術節!一場匯聚全球優秀兒童藝術表演的盛會,讓孩子們在歡笑中探索藝術的無限可能,家長們也能一同享受這份美好時光。【活動影片搶先看】 
 繽紛節目大公開,童話、音樂、光影全都有! 捷克布爾諾國家劇院《仙履奇緣》芭蕾舞劇 
灰姑娘的夢幻故事配上優雅芭蕾,讓孩子彷彿走進童話王國,感受音樂與舞蹈的魅力。
 詳情:https://www.icm.gov.mo/micaf/2/cn/event/4529 《斯拉法下雪秀》:雪花飄飄,奇幻冬日童話 
巨型彩色氣球、漫天雪花和白色巨網,打造一個溫馨又夢幻的冬日世界,讓孩子們笑聲不斷。 
詳情:https://www.icm.gov.mo/micaf/2/cn/event/4533 葡萄牙月圓劇團《寶寶貝多芬》感官互動劇場
 輕柔的《月光曲》旋律,帶領BB們進入光影與音符的奇妙國度,音樂啟蒙從此開始。 
詳情:https://www.icm.gov.mo/micaf/2/cn/event/4535 韓國筆刷劇團《波力波拉》光影劇場
 動畫投影搭配現場樂隊,讓睡房牆壁瞬間變成奇幻樂園,關燈後的大冒險,孩子們絕對愛不釋手。 
詳情:https://www.icm.gov.mo/micaf/2/cn/event/4531 科學探索親子劇《宇宙的奧秘‧宇航員的一天》
 沉浸式太空互動體驗,帶孩子穿梭星際,探索浩瀚宇宙。
 詳情:https://www.icm.gov.mo/micaf/2/cn/event/4530 跨越世代的《迪士尼魔法盒子》
 一場充滿魔法與奇幻的互動劇,帶領孩子進入魔法世界,激發無限想像力和創意。
 詳情:https://www.icm.gov.mo/micaf/2/cn/event/4532 超過100班工作坊,讓孩子動手玩出創意! 藝術節不只是看表演,還有超過35項、逾100班工作坊,涵蓋音樂、戲劇、繪畫、舞蹈等多元藝術形式,讓孩子親身參與,玩出創意與自信。 親子藝術體驗營 爸媽和孩子一起動手做,增進感情又能發揮創意。
 詳情:https://www.icm.gov.mo/micaf/2/cn/event/4569 
星星魔法屋 專為有特殊教育需要的孩子設計,透過藝術啟發想像力。
 詳情:https://www.icm.gov.mo/micaf/2/cn/workshop/4549 音樂劇新手指南 青少年學唱跳演,培養舞台魅力。 
詳情:https://www.icm.gov.mo/micaf/2/cn/workshop/4536 老友記工作坊 促進跨代交流,讓長者也能享受藝術快樂。 樂齡郁郁貢 詳情:https://www.icm.gov.mo/micaf/2/cn/workshop/4537 樂齡好聲音 詳情:https://www.icm.gov.mo/micaf/2/cn/workshop/4538 兒童國際電影展,藝術就在生活中 除了舞台表演,還有多部精選兒童電影戶外及社區放映,讓藝術融入生活每一刻,為暑假增添更多色彩。詳情:https://www.icm.gov.mo/micaf/2/cn/event/4553 購票及報名小貼士 門票將於6月11日上午10時起在「享澳門售票網」公開發售,名額有限,手快有手慢無。部分演出及藝術體驗營設有親子套票及購票優惠,詳情請查看官方網站。購票網址:https://ticketing.enjoymacao.mo/programme/P-660156?
 官方網站:https://www.icm.gov.mo/micaf/2/cn/ 這個暑假,讓藝術點亮孩子的童年! 別讓孩子的暑假只待在家裡,一齊去澳門國際兒童藝術節,讓藝術成為他們最美好的回憶。精彩表演、親子互動、創意工作坊,驚喜連連、笑聲不斷,把這個暑假變成孩子們最閃耀的藝術之旅吧!

最新文章

澳門女子“一腳踏三船”墮“網上情緣”陷阱,損失近200萬!

其他
澳門生活圈・2019-07-22

網上情緣,您信嗎? 現如今,已是網絡時代,不少的朋友們都會在網上相親或者交友約會之類的,這也是常有之事。 愛是一種奇妙的感覺,它看不見也摸不著,卻總讓內心悸動不已。 但是,另外有一些看不見也摸不著的東西,可能會讓你一生的積蓄付諸東流,那就是“網上情緣”的陷阱。 難道,女人的錢,真的那麼好騙? 本月21號,司警接獲2名女子分別報案稱被電話及網絡詐騙,共被騙約280萬澳門元。 其中一人被“電騙黨”冒充其朋友訛稱在內地召妓被公安拘押,需要彙款交保釋金,被騙69萬元人民幣; 另一名62歲女子疑網戀,且“一腳踏三船”被騙近200萬澳門元。 司警接案後正著手調查,暫未有人被捕。 本月21號淩點30分左右,司警接到一名女子報案,聲稱在7月16號上午,其手機接到一個陌生號碼的來電。 通話中,對方自稱“阿景”,由於對方聲音與其認識的朋友十分相似,故便誤認為對方是其朋友。 事至翌日,女事主再次接獲“阿景”來電,通話中對方稱自己與多名朋友在珠海“召妓”,被公安拘留,急需人民幣9萬元作保釋。 該名女事主一心想救朋友,警戒心下降,便按對方要求前往珠海拱北某銀行將人民幣9萬元存到指定戶口。 其後對方再以不同借口先後要求女事主多次轉賬合共69萬元人民幣(折合約80.5萬澳門元)。 最終,女事主致電聯絡好友時,才得知自己被騙了,於是報警求助。 看來,這名被詐騙的女子,肯定沒有看過“表叔”的視頻,轉賬前,要確認對方的身份,再作進一步處理... 此外,同一日下午,司警再接獲另一宗報案,一名62歲女子聲稱在網上被詐騙,損失近200萬澳門元。 據悉,報案女子報稱於本年1月至6月期間,在互聯網交友網站上分別認識了3名男子,之後均成為朋友或情人,但從未見過面,只透過電話通訊軟件聯系。 3名涉案人分別以做生意需要金錢周轉,或以寄送禮物而遭海關扣查需要繳付手續費等向其索要金錢。 女事主疑被情感蒙蔽失去理智,按對方要求,多次存款到指定戶口內,之後才心感有異,懷疑受騙,向司警報案求助,報稱損失199.78萬元。司警接案後交調查科跟進。 不知道是人傻錢多,還是陷於詐騙犯的花言巧語之中。都說,女人一旦迷失在感情當中,智商會是等於零,網上談情,還需謹慎呀! 在澳門,女士墮入“網絡情緣”也是層出不窮了,一不小心,就有可能榨幹您的半生積蓄。 去年8月份,一名年約50多歲的未婚女子在網上認識一名“美籍華人工程師”,對方聲稱正在意大利進行“大工程”。 沒有多久,2人迅速發展成網上情侶,開始“在線拍拖”,但始終未曾見面。 2人拍拖1個月後,這名大工程師就開始向女事主求救,稱其工程項目出現問題,要求借款解燃眉之急。 沉醉在愛情裏的女事主對該名未曾見過面的“男友”言聽計從,竟未產生懷疑,從去年9月至今年2月,共分5次按指示彙款超過澳門幣290萬元至對方指定的意大利銀行賬戶內。 然而,不久後,該名“男友”再度要求女事主彙出另一筆巨款。 今年2月27號,女事主到銀行准備彙款時,被職員察覺有異,因應近期發生多宗網上情緣騙案,好心提醒女事主,這才讓女事主才醒過神來。 女事主停止彙款並立即聯絡“男友”,沒想到對方知道“穿幫”後,立即斷絕聯系,女事主見人財兩失,只能趕緊報警求助,但事件中已被騙走超過290萬元的大半生積蓄,至今還未有人被捕。 被遲來的愛情沖昏了頭,網上“情郎”變“豺狼”,若不是幸得銀行職員提醒,又是一筆巨額轉給對方,就如同將錢撒進大海。 然而一切已經太遲,不但心心念念的愛戀成空,被掏空的積蓄也讓她白奮鬥大半輩子,只能是欲哭無淚。 本地女子墮入“網上情緣”的陷阱已是數不勝數了,甜甜的戀愛都只是自己一個人傻傻地付出,最後,落得一場空。 女人,要對自己好一點,只要自己足夠優秀,足夠有自信,魅力很自然地由內而發; 這時,自己才是最大的贏家,而不是一昧地在虛擬的感情當中給別人送錢。 最後,小編還是要提醒一句:“網上情緣,還需謹慎!” 素材來源:力報、網絡 圖片來源:力報、攝圖網、表情包 如有侵權,請聯系我們刪除 版權屬於原作者 編輯撰寫:小嚕

熱烈祝賀中國醫學基金會糖尿病專業委員會成立!

其他
澳門生活圈・2019-07-19

熱烈慶祝中國醫學基金會糖尿病學術研討會暨中國醫學基金會糖尿病專業委員會成立 醫學基金會 2019年7月18日,中國醫學基金會糖尿病學術研討會暨中國醫學基金會糖尿病專業委員會成立大會在北京順利召開。 中國醫學基金會副主席王天佑、副理事長王執禮、秘書長李效蘭出席會議。 為加強我國糖尿病的預防,提高我國糖尿病治療水平,與會專家學者進行了研討。 1、首先,中華醫學會糖尿病學分會主任委員朱大龍教授進行糖尿病治療的現在與未來的主題演講; 2、北京協和醫院內分泌科肖新華教授進行特殊糖代謝異常疾病的診斷和個體化治療的演講; 3、首都醫科大學附屬北京同仁醫院內分泌科主任楊金奎教授進行腎素血管緊張素旁路對胰島功能與能量代謝的調節的演講,與會專家圍繞如何加強中國糖尿病的防治進行了熱烈討論。同時,宣布成立中國醫學基金會糖尿病專業委員會。 朱大龍教授:當選為中國醫學基金會糖尿病專業委員會榮譽主席; 王執禮教授:當選為主任委員; 32位專家學者:當選為副主任委員、常委和委員。 中國醫學基金會糖尿病專業委員會的成立,將更好的凝聚行業專家力量,積極投入到糖尿病防治的公益事業,為更多糖尿病患者、高危人群提供支持和幫助。

這些人,竟轟動了澳門司警聯合內地各部門警方展開追捕!

其他
澳門生活圈・2019-07-19

常聽老一輩說,人,千萬別碰賭和毒,要是碰了其中一樣,人生就這樣了,輕則妻離子散,重則家破人亡。 賭:不但能讓參與的人喪失理智,也給社會帶來了很多醜惡現象。 毒:吸毒導致大量的家庭悲劇,一旦家庭中出現一個吸毒者,就意味著貧困和矛盾圍繞著這個家庭,最後的結局往往是傾家蕩產,妻離子散,家破人亡。 “黃、賭、賭”在內地均屬於違法的,但在澳門賭博並不違法;在這座城市裏,每天都會有著不法分子蠢蠢欲動,三天兩頭就有相關人士回警局接受調查,這也是眾所皆知了。 但毒品這一事件,一直都是綿綿不絕地出現在澳門。 兩地警方打擊販毒集團 內地人士、港青、外籍人士等被警方拘捕也是天天有,這些販毒之人大部分都是為了“揾快錢”,沒有源頭,販毒人士接踵而來。 近日,在廣東省公安廳禁毒局的統籌下,澳門司警聯合珠海市禁毒部門、拱北海關緝私局聯合展開打擊販毒集團活動。 警方根據兩地交流所得的情報,在皇朝及新口岸區拘捕4名男女,檢獲共值13萬多澳門元的冰毒、大麻、麻古及K仔,經檢察院處理後2人被采取羈押措施,另外2名嫌犯則遣返內地審理。 內地公安分別在上海、成都、珠海、中山、佛山等地拘捕28名男女,當中包括3名集團骨幹,成功瓦解該活躍於廣東省的犯罪集團。 被捕販毒人士 4名嫌犯均為內地人士 第1名疑犯姓唐,男性,32歲,報稱無業; 第2名疑犯姓黃,男性,36歲,無業,2人經檢察院審後被判羈押。 第3名疑犯姓母,女性,34歲,無業; 第4名疑犯姓齊,男性,39歲,報稱商人,2人被遣返內地並禁止入境。 警方展開收網行動 在2018年10月20號,司警曾聯同內地公安采取聯合行動,成功在澳門拘捕6名販毒人士,而內地公安亦於江西、四川等地拘捕14人,當中包括集團骨幹。 直至今年初,該犯罪集團再次活躍於珠海,更派成員輸送毒品來澳販賣,警方調查後鎖定案中黃姓及母姓疑犯身份,確定2人於新口岸區落腳。 7月9號,警方收到消息,指集團當日會偷運毒品入境,交由黃、母2人散貨,司警即聯同廣東省公安廳禁毒局、珠海公安局禁毒支隊及拱北海關緝私局進行統一收網行動。 據悉,9號晚上9點,唐某帶著毒品抵澳,司警人員跟蹤其至皇朝區某大廈停車場,並對他作出截查,期間唐某多次揮拳反抗,最終被司警以適當武力制服,司警從唐某身上搜出6.5克冰毒。 局方另派探員對黃、母2人作跟蹤監視,警員跟蹤企圖與唐某接頭的黃某,來到涉事的停車場,在其身上搜出0.55克冰毒,及後在區內住所搜查,期間發現母姓及齊姓疑犯,同時於單位內搜獲大麻、麻古、K仔和毒品包裝工具。 警方檢獲多類毒品 行動中,警方成功檢獲黑市價約13.2萬澳門元的毒品。 7.05克冰毒、 104.13克大麻、10粒麻古、 1.1克K仔、0.58克麻古粉 聯合行動中,內地公安於6月19號至7月12號期間,於上海、成都、珠海、中山、佛山拘捕年齡20至30多歲的19男9女,當中包括3名集團骨幹,同時檢出330克毒品,警方相信已成功將該犯罪集團瓦解。 吸毒涉艾滋病病毒感染 據國外有關部門統計,吸毒者多數短命,一般壽命不超過40歲。 另外。吸毒不僅損害本人健康,還會造成乙型肝炎、丙型肝炎、性病的傳播等公共衛生問題,其中最嚴重的是艾滋病的感染和傳播。 原因是:靜脈注射毒品者共享不潔注射器造成艾滋病感染率極高,特別是吸毒婦女,更是傳播和感染艾滋病的高危人群,這是由於吸毒者本身可以造成艾滋病病毒的感染。 吸毒涉艾滋病病毒感染 由於毒品走私和販賣有著超高的利潤,黑市毒品的價格比同重量的黃金價還要高得多。一個吸毒者每天要消耗0.5克毒品,這樣每月的費用最低要在12,000元以上,普通人根本承受不起。 為了維持毒品的消費,出路就只有去販毒或者通過從事盜竊、搶劫、賣淫等手段來獲得購買毒品的費用。 其次,吸毒之後,吸毒者的正常人性的束縛和對法律規范的敬畏消失了,他們覺得精力充沛,熱血沸騰,或是在一塊鬼混,或是出現精神失常,從而失去理智。 毒品類型以及危害 冰毒:即“甲基苯丙胺”,外觀為純白結晶體,故被稱為“冰”(Ice)。對人體中樞神經系統具有極強的刺激作用,且毒性強烈。 冰毒的精神依賴性很強,吸食後會產生強烈的生理興奮,大量消耗人的體力和降低免疫功能,嚴重損害心髒、大腦組織甚至導致死亡。還會造成精神障礙,表現出妄想、好鬥、錯覺,從而引發暴力行為。 大麻:是桑科大麻屬植物,一年生直立草本,高1~3米。大麻原分布於印度、不丹和中亞細亞,現各國均有野生或栽培。其主要有效化學成分為四氫大麻酚(簡稱THC)。 THC在吸食或口服後有精神和生理的活性作用。人類吸食大麻的曆史長達千餘年,20世紀在毒品和宗教方面的使用有增加傾向。 麻古:麻古是泰語的音譯,“麻古”也稱麻果、麻骨,實際是緬甸產的“冰毒片”,其主要成分是“甲基苯丙胺”和“咖啡因”。外觀和搖頭丸相似,通常為紅色、黑色、綠色的片劑,屬丙胺類興奮劑,具有很強的成癮性。 服用麻果後會使人體中樞神經系統、血液系統極度興奮,能大量耗盡人的體力和降低免疫功能。長期服用會導致情緒低落及疲倦、精神失常,損害心髒、腎和肝,嚴重者甚至死亡。 另外,它能使吸食者產生精力無窮、不易受傷的幻覺,同時也會減低自我抑制能力,導致失去對危機的機警性,還會令人產生極強的依賴性。 K仔:即“氯胺酮”,靜脈全麻藥,有時也可用作獸用麻醉藥。白色結晶粉末,通常在娛樂場所濫用。 服用後遇快節奏音樂便會強烈扭動,會導致神經中毒反應、精神分裂症狀,出現幻聽、幻覺、幻視等,對記憶和思維能力造成嚴重的損害。此外,易讓人產生性沖動。 所以,又稱為“迷奸粉”或“強奸粉”。 遠離毒品,關愛未來,對每一個人而言,這決不僅僅是一句簡單的口號。 一旦沾上,就等於自挖墳墓,有些路,永遠不能走;有的錯,永遠都不能犯。 素材來源:力報、百度百科、網絡 圖片來源:力報、攝圖網、百度百科、表情包 如有侵權,請聯系我們刪除 版權屬於原作者 編輯撰寫:小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