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羅本地生活最新資訊讓您貼近澳門的人事物
【作者簡介】
陳康妮Miss Chan Connie
陳康妮女士在教育和社會貢獻方面有著顯著的成就。
以下是她的一些重要成就:
教育創新:
陳女士推動了將教室搬到戶外的教育創新,讓學生在大自然中學習,這不僅提高了學生的學習興趣,也培養了他們的環境保護意識。
生死教育講座:
她舉辦了關於生死教育的講座,從斷捨離到生命的意義,鼓勵人們正向思維面對生死。
勤儉教育:
陳女士強調勤儉的重要性,並將其視為澳門新一代年輕人走向成功的重要基石。
未來技能教育:
她認為未來技能教育應該成為全球教育的核心,包括批判性思考、創造力、協作和溝通能力等。
倫理學影響:
作為一位在倫理學領域具有深遠影響力的思想家,陳康妮女士的教學不僅限於課堂,她致力於培養學生的道德判斷力和社會責任感。
這些成就展示了陳康妮女士對教育的熱情和對社會的深刻影響。
(2025年9月11日 - 澳門日報) 中秋斷捨離活動本月舉行 澳門斷捨離學會於九月在新口岸舉辦"二○二五年中秋斷捨離活動",旨在結合傳統節日的團圓氛圍,推廣斷捨離生活方式,促進可持續發展及社區共享文化。 是次活動不僅提供實用的斷捨離指導,還通過二手物品交換、公益捐贈等環節,促進資源循環利用,減少浪費,同時增進社區居民之間的互動與聯繫。活動於本月舉行,收集物資地點:澳門新口岸友誼大馬路友誼大廈寫字樓二字樓。此外,本月每周三晚上七時至七時半設有"中秋共享市集"。
(2025年8月31日 - 澳門日報) 斷捨離讀書會探討原生家庭 斷捨離讀書會探討原生家庭 澳門斷捨離學會本月於高士德宣道堂舉行"愛 · 生命讀書會",以"原生家庭"為主題,吸引眾多參與者深入探討家庭關係對個人成長的影響。讀書會由澳門知名教育家、該會主席陳康妮任主持人,以其豐富的教育背景和心理學專業知識,帶領參與者從心理、情感和實踐層面剖析原生家庭的影響,並結合"斷捨離"理念,探討如何放下過去的情感包袱,實現自我成長與和諧生活。 是次讀書會以《原生家庭:如何修補自己的性格缺陷》為主要閱讀文本,通過分享、討論和實踐活動,引導參與者深入思考。參與者表示,活動不僅幫助更深入理解自己與家庭的關係,還提供實用的工具來應對情感挑戰。
把不需要的,還給過去;把餘裕與自由,留給未來 【把不需要的,還給過去;把餘裕與自由,留給未來】 我們以為存不到錢,是因為收入不夠。�其實,更常見的原因,是東西太多、注意力太散、日子太滿。�當你開始丟,不是粗暴地清空,而是溫柔地道別�你會發現:錢包變厚了,心也變輕了。 日本極簡理財達人 Takeru 說,他的存款一年比一年多�祕訣不在「再多賺一點」,而在讓不必要的東西退出舞台。 �背後其實只有三句話: ① 減少浪費,讓錢不再偷偷流走。�每一件閒置的小物,都是一次錯置的投資。 從清理開始,學會檢視消費動機�把「想要」降噪,讓「需要」發聲,生活成本自然往下走。 ② 找回時間,收入與效率就會回來。�東西越少,尋找越快、專注越深,你多出的每一小時,�都能用在精進、接案、學習,資產就這樣一點一滴長大。 ③ 讓舊物變現金流。�衣服、家電、收藏、書籍、兒童用品……也許正是家中的「迷你提款機」。�當你把沉睡資產喚醒,錢開始為你工作,而不是你為物品奔波。 從這三類開始,溫柔地把理財變簡單 A. 與金錢有關的雜物�錢包像垃圾桶、收據與會員卡滿到炸、帳戶開了五六個卻理不清?�試著只留一張主要支付卡與三個帳戶:緊急預備/生活日用/投資增值。�用 App 掌握流向,拒絕「湊滿額」與「買了才省」的幻覺。 B. 裝飾性小物�過多香氛、抱枕、花瓶、畫框,看似質感,實則噪音。�把空間還給留白,你會驚訝:少,反而更高級;省下的是錢,也是打掃與心力。 C. 過量衣物與配件�百件衣櫃帶來的不是選擇,是猶豫與治裝費。�留下耐穿百搭的少數,一進一出、一年不超過 10 件�門口只擺「最常穿的一雙鞋」,穿著與決策一起變清爽。 給自己的「七日理財斷捨離」小儀式 Day 1|錢包重置:只留一張卡與證件,拍照存檔後丟收據。 Day 2|帳戶歸位:三帳戶制,重新命名與自動轉存。 Day 3|手機去干擾:刪會員 App、關促銷通知。 Day 4|裝飾減半:撤下 50% 裝飾,感受留白的安靜。 Day 5|衣櫃十選:挑出本季最常穿的 10 件,其他暫存箱觀察。 Day 6|舊物變現:刊登 5 樣物品,設定「售出就入投資帳」。 Day 7|復盤與承諾:寫下本週省下的金額與時間,訂下下週一個小目標。 斷捨離不是對自己苛刻,而是對未來負責。�當你把不需要的還給過去,把可用的導向未來,�你會看見:財富的複利,原來長在清醒與留白裡。 願你把家收乾淨,把錢裝對地方,把心安放回生活�讓留下的,都值得;讓放下的,都祝福。
(2025年8月5日 - 澳門日報) 斷捨離學會祝五周年
(2025年7月25日 - 星報) 陳康妮:親人離世如何面對哀傷輔導
(2025年7月23 - 星報) 斷捨離學會五週年嘉年華下月舉行
(2025年7月23日 - 澳門日報) 斷捨離嘉年華下周五舉行 澳門斷捨離學會將於八月一日舉辦第五周年社區嘉年華活動,誠邀全澳居民一同參與這場以"斷捨離社區嘉年華"為核心的社區盛會。活動將於當日下午四時至晚上八時,在新口岸友誼大馬路友誼大廈二樓舉行,推廣簡約生活理念,鼓勵資源共享與社區聯繫,同時為居民提供一個輕鬆交流的平台。 此次活動以"共享"為主題,結合實體互動與資源交換,鼓勵居民參與斷捨離的實踐,同時促進社區的聯繫與互助精神,活動免費入場。 活動現場將設有免費衣物共享區,居民可自由挑選適合自己的衣物,帶走心儀的服裝,同時也可捐贈自己不再需要的乾淨衣物,與他人分享。
(2025年7月17日 - 澳門日報) 斷捨離學會讀書會報名 澳門斷捨離學會將於七月廿六日晚上七時至九時三十分,在澳門宣道堂五餅二魚室舉辦一場別開生面的"Board Game Day (Flip 7)"暨個人成長心理學讀書會,誠邀各界人士參與,共同探索心靈成長與生活樂趣。 活動將以輕鬆有趣的桌上遊戲"Flip 7"為核心,結合策略與趣味,讓參與者在遊戲中體驗合作與思考的樂趣。隨後的個人成長心理學讀書會,將帶領大家深入探討心理學與自我成長的智慧,啟發對生活的全新思考。活動旨在通過遊戲與閱讀的結合,促進心靈交流,激發個人潛能,並在輕鬆的氛圍中結識志同道合的朋友。 活動名額有限,有興趣人士可聯繫陳小姐(電話:六六九九 · 五六○○)報名。
(2025年7月4日 - 現代渎門日報) 斷捨離學會「愛‧生命」讀書會圓滿落幕
(2025年7月3日 - 市民日報) 澳門斷捨離學會「愛・生命」讀書會6月活動 圓滿落幕 澳門斷捨離學會於6月成功舉辦「愛・生命」主題讀書會,吸引眾多書友參與,活動氣氛熱烈,內容充實,展現了閱讀與生命的深刻連結。活動由澳門知名教育家陳康妮主持,以愛. 生命為切入點,帶領參加者深入探討生命教育的意義及生死教育的價值,激發大家對人生價值的思考。陳康妮以其豐富的教育經驗,分享如何透過繪本故事向年輕一代傳遞澳門的文化與價值,強調「說好澳門故事」的重要性,引導參與者以閱讀滋養心靈,傳承本土文化。 活動亮點之一為澳門文藝家李嘉麗的參與,她特別為本次讀書會設計了一系列獨具匠心的環保信封,融入澳門文化元素,展現簡約與創意的結合。這些信封不僅實用,更傳達了斷捨離的理念——摒棄多餘、珍惜當下,讓生活回歸本真。李嘉麗表示,設計靈感源自澳門的歷史與自然景觀,希望透過藝術創作,讓參與者感受到「愛・生命」的溫暖與力量。 本次活動不僅是一場心靈的洗滌,更是一次文化與教育的交融。參與者紛紛表示,透過陳康妮的分享與李嘉麗的創意設計,他們對生命教育有了更深的體悟,並對澳門的文化傳承充滿期待。澳門斷捨離學會表示,未來將繼續舉辦多元化的讀書會活動,結合文學、藝術與教育,推動澳門閱讀文化的發展,為社區注入更多正能量。
(2025年7月3日 - 澳門日報) 斷捨離讀書會探討生命教育 澳門斷捨離學會於六月舉辦"愛 · 生命"主題讀書會,吸引眾多書友參與,氣氛熱烈。活動由澳門知名教育家陳康妮主持,以愛 · 生命為切入點,帶領參加者深入探討生命教育的意義及生死教育的價值,激發對人生價值的思考。 活動亮點之一為澳門文藝家李嘉麗的參與,她特別為是次讀書會設計一系列獨具匠心的環保信封,融入澳門文化元素,展現簡約與創意的結合。 參與者表示,透過陳康妮的分享與李嘉麗的創意設計,對生命教育有更深體悟,並對澳門文化傳承充滿期待。
(2025年7月3日 - 星報) 愛生命六月讀書會圓滿結束
(2025年6月30日 - 論盡) 斷捨離在澳門 近年多地興起實踐「斷捨離」的生活方式,這種源自日本的理念主要強調人對物品應進行取或捨,通過「斷」絕不需要的物品、「捨去」多餘的物品和「離」或擺脫對物品的依賴,簡化生活。 本地教育家陳康妮(Connie)創立澳門斷捨離學會,推廣「斷捨離」理念,她相信種子已經在澳播下,正在慢慢發芽成長。 市民在斷捨離學會會址挑選適合物品。 今年上半年學會推出不少活動。在三月,每周三晚有一小時定期回收活動,旨在鼓勵市民將不需要的物品轉化為他人所需的資源,實現共享,提升生活品質及推動社會可持續發展。收集物品包括全新或輕微使用的衣物、未過期的非易腐食品、嬰兒尿布、推車、長者護理用品、健康產品等,此外亦收狗糧、貓糧、各類配飾和手袋、未使用或輕微使用的護膚品,以及部分手提電腦及配件,如鍵盤、滑鼠等。 學會義工隊在五月又走進新口岸社區,開展家庭關懷探訪,旨在為弱勢社群送上關愛與支持,同時針對部分家庭的家居環境問題,為居民提供免費斷捨離整理服務。 除了每月的主題活動外,市民平時亦可以把自己不需要,但又符合學會要求的物品,直接送到會址。 市民在斷捨離學會會址挑選適合物品。 從線上到線下 數年前,Connie受家人經歷及書籍的啟發,開始了斷捨離之旅,並於二〇二〇年設立斷捨離社交平台群組,亦即斷捨離學會。現時已有逾三萬名群組成員,除了Connie的學生、其他學校的中小幼教師,亦有弱勢社群。 在成立學會的同一年,她向教會借用場地,設立實體共享空間。起初,共享空間接受所有物品,但後來發現部分物品乏人問津,而且不夠人手接收物品。經過不斷摸索,學會制定一份清單,列明可接受和不接受的物品種類,例如基於場地限制,不接受大型家具。 為了有效整理、管理共享空間,學會亦組織了義工隊,現時有二十七名成員,每個成員都有不同的值更時間。 本地教育家陳康妮成立澳門斷捨離學會。 學會發展新方向:關懷長者、共享食物 斷捨離學會今年已到第五個年頭,目前正處於「深耕細作」階段,未來將繼續在學校和社區推廣。Connie觀察到群組內有不少弱勢社群需要斷捨離服務,相信這也是斷捨離的社會意義之一。 隨著本澳人口高齡化,不少有積物習慣的長者開始對斷捨離服務有需求,尤其是獨居的婆婆,例如處理舊衣物、廢舊電器等。Connie相信未來將有更多人因不同需求和契機,加入斷捨離的行列。 目前學會的義工開始上門為長者提供斷捨離服務,至今已處理三十多個個案,並提供後續跟進和關懷、協助長者搬運物品。在提供服務前,他們會與案主簽署同意書,「有一個同意書給案主,確認他願意讓我們做斷捨離,是合情合理合法的。」 斷捨離學會成員在會址協助回收物品。 學會也為癌症關懷機構開辦斷捨離講座,幫助癌症病人及其家人整理物品,表達生前意願。 Connie又透露,學會現時正計劃的另一個新方向就是共享食物,惟推行食物共享需要格外謹慎,目前仍處於摸索階段。考量到食品安全問題,現時學會優先考慮分享有包裝、來源明確且未過期的食品。 斷捨離已不僅僅是一種整理家居的技巧,更是一種生活哲學、關懷社會的方式。澳門斷捨離學會以實際行動,一步步推廣著簡約生活的理念,並將這份關懷延伸至弱勢群體、長者,甚至癌症病患。Connie又相信,隨著越來越多的人加入斷捨離的行列,思考消費的價值,斷捨離這顆種子將在澳繼續茁壯成長,為更多人帶來更輕盈、更有意義的生活。
(2025年6月27日 - 現代澳門日報) 「愛‧生命:抗戰紀念活動」接受報名
(2025年6月26日 - 澳門日報) 紀念抗戰勝利講座報名
陳康妮
積極搜羅最新吃喝玩樂資訊!
遊戲老人
介紹各種有關程式交易的知識,讓更多的投資者了解這個新趨勢。
陳康妮 Miss Connie,大學講師,現任澳門作家協會秘書長。
嚐鮮美味、踏足水平缐上知見著,喜愛探索潮流與美, 愛體驗各地傳統美食與文化,一一分享給大家... 期待與您們遇見精彩! 遇見不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