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文章

陳康妮分享如何提升小孩專注力

文化創意
陳康妮・2024-01-25

(2024年1月10日 - 星報) 陳康妮分享如何提升小孩專注力 【特訊】教育心理學「所有煩惱,都是人際關係的煩惱。」這句話提醒我們,人與人之間的關係是非常重要的。在教育環境中,這通常涉及到與學生、教師、家長之間的關係問題。例如,與同學的相處、過去的創傷、獎勵制度是否公平、感受到的重視程度等等。 在當前快速變動的社會環境下,有時候人們會懷疑:是否能夠信任他人?全球經濟環境是否可信?全球政治環境是否可信?全球新聞是否可信,在無常的環境(如自然災害、戰爭,或是突如其來的改變)是否可信? 事實上,沒有人能給出100%保證的答案。 在建立信任之前,我們需要考慮的是,我們是採用加分制還是減分制呢?無論是加分還是減分,其中一個不可避免的元素就是溝通。而溝通的有效性則取決於參與者之間的期望,是否能夠達成共識,以及當發生衝突時,如何處理。 人與人之間的誤會往往由於溝通中的留白位而產生。簡單來說,某人沒有講清楚,另一人沒有問清楚。一旦誤會發生,它可能演變成關係中的裂痕。因此,當出現留白位,當有了灰色空間時,適當的時機要去表達自己的想法,要去了解對方的想法。前提是要找到一個好的時機,並進行心理建設,以及在溝通時遵守彼此的原則。 專注力是一個重要的課題,陳康妮也提出了一些方法來提升專注力。例如,走進孩子的情緒世界,了解孩子的需求和感受,可以幫助孩子更好地掌握自己的情緒,進而提升專注力。

陳康妮:斷捨離是找回生活價值

文化創意
陳康妮・2024-01-25

(2023年12月29日 - 星報) 陳康妮:斷捨離是找回生活價值 澳門斷捨離學會主席陳康妮走進石排灣社區,與市民分享了斷捨離的意義和方法,並現場指導了一些家庭如何實踐斷捨離,讓他們感受到整理物品、捨棄無用之物的好處,並期待能過上更簡單、更快樂的生活。Be Simple, Be happy 陳康妮表示,斷捨離這個名詞源自於日本,意為「斷絕不需要的東西、捨去多餘的物品、脫離對物品的執著」。她說,許多人之所以對「丟東西」猶豫不決,就是怕丟了會後悔,但其實,斷捨離的目的不是為了丟東西,而是為了找回生活的價值。「我們往往因為念舊、不捨等各種原因而把破舊無用的東西一直囤積起來,不只使得家居擁擠不堪,就連內心也負重累累,疲憊異常。斷捨離可以幫助我們清理心靈,讓我們重新思考自己真正需要的是什麼,什麼才是對我們有意義的。」陳康妮說。 陳康妮還分享了一些斷捨離的訣竅,例如從小範圍開始,決定作業時間,分門別類,訂定該留與該捨的項目,並將整理養成習慣。她還建議,對於一些有回憶或紀念價值的物品,可以拍照或掃描保存,或者捐贈給有需要的人,這樣既能節省空間,又能延續物品的價值。在現場指導的過程中,陳康妮還遇到了一些有趣的案例,例如一位老太太收藏了大量的報紙和雜誌,說是為了看新聞和學習,但實際上很少翻閱,只是佔滿了客廳和臥室的空間。陳康妮向她介紹了互聯網的搜尋功能,告訴她可以通過網路隨時查找最新的新聞和資訊,並且可以用不同的語言和方式呈現,例如文字、圖片、影片。老太太聽了也很感興趣,於是決定嘗試搜尋,並且將報紙和雜誌分類,留下一些有用的,其餘的則捐贈或回收。 另一個案例是一位年輕的上班族,她的衣櫃裡擺滿了各種顏色和款式的衣服,但卻總是覺得沒有合適的穿搭,每天都要花很多時間選擇衣服。陳康妮向她介紹了「極簡主義 (minimalism)」的概念,鼓勵她選擇一些簡單、基本、好搭配的衣服,並且減少不必要的購物,這樣不僅能節省金錢,也能節省時間和精力,提高生活品質。年輕人聽了很有感觸,也很想 嘗試,於是決定將衣服分成幾類,留下一些實用和喜歡的,其餘的則賣掉或送人。 陳康妮表示,她很高興能夠與市民分享斷捨離的經驗,也很開心看到他們的改變和進步。她希望通過這次活動,能夠讓更多人認識到斷捨離的好處,並且鼓勵他們堅持下去,讓生活更簡單、更快樂。

澳門教育家陳康妮淺談「AI對中小學教育的衝擊、反思與因應」

文化創意
陳康妮・2024-01-25

澳門教育家陳康妮淺談「AI對中小學教育的衝擊、反思與因應」 隨著科技的進步,人工智慧(AI)已經成為一個當前世人關注的重點話題之一,而 AI 技術的應用也已經滲透到各個領域,例如醫療保健、金融、交通等等,為許多行業帶來了巨大的變革和機遇。當然,「教育」也不例外。 隨著 AI 趨勢的不斷加強,我們需要學習的內容也發生了極大的變化,我們與下一代都必須具備更多的技能和知識,以應對未來的挑戰。澳門教育家陳康妮在一次演講中提到,每一次的技術變革,都將影響當下人們所需要學習的東西。例如當年「搜尋引擎」推出後,記得龐大而繁雜的知識已經不再重要,真正能派上用場的技能,反而是如何運用這些搜尋引擎找到相關的資訊,並將這些資訊組織成更有價值的內容。而近期隨著 ChatGPT-4、Microsoft 365 Copolit 等工具的上線,可以看見人工智慧技術的發展已經越來越普及,許多工作也都可以使用機器學習和自然語言處理技術來提高效率和生產力。 面對 AI 的蓬勃發展,我們和下一個世代,又該學習哪些技能呢?澳門教育家陳康妮也給出了 4 個建議: 學會善用 AI 工具:AI 工具的出現不是想要取代任何人,而是幫助人們工作起來更有效率。例如 AI 工具可以幫助客服人員處理許多簡單的問題,讓客服人員可以集中在處理較複雜的問題上,也可以幫助社群小編去思考和規劃貼文方向,省下許多發想、摸索的時間。我們可以多多學習如何運用這些 AI 工具,讓工作事半功倍。 培養辨識資訊正確性的能力:在資訊爆炸的時代,AI 技術為我們分析和處理大量資料帶來了巨大的便利。儘管 AI 系統在處理資料方面具有極高的效率,但也存在一定的風險,例如可能出現資訊錯誤的情況,進而產生不利的影響。因此,在使用 AI 技術時,我們仍需提升媒體識讀能力,陳康妮在演講中提到,AI技術的發展為人們帶來了許多便利,但同時也帶來了不少的問題與挑戰。因此,唯有持續學習新知,才能更好地應對AI時代的來臨。陳康妮提出了四個建議:一、學會善用AI工具;二、培養辨識資訊正確性的能力;三、持續累積領域知識;四、更注重核心概念而非細節。AI技術的發展為教育帶來了巨大的變革和機遇,但也需要我們不斷地學習和探索,才能更好地應對未來的挑戰。

澳門教育家陳康妮:換我照顧你

文化創意
陳康妮・2024-01-25

澳門教育家陳康妮:換我照顧你 「爸爸,你記得今日午餐吃過什麼嗎?」這是澳門教育家陳康妮每週日去護老院探訪換肝後的陳爸爸時,總是要問的一句話。陳爸爸因為肝硬化而接受了肝臟移植手術,但手術後卻出現了腦退化的症狀,記憶力逐漸衰退,有時甚至不認得自己吃過什麼。陳康妮作為長女,每週日都會從忙碌的工作中抽出時間,去陪伴和照顧父親,這已經持續了五年。 「我希望能夠讓他感受到我的愛和關懷。」陳康妮說,她每次去探訪父親時,都會帶上一些他喜歡的食物,和他聊天,嘗試喚起他的記憶。讓他保持身體的健康和舒適。「我不想讓他覺得自己是一個負擔,而是一個被尊重和愛護的人。」她說。 陳康妮表示,成為照顧者的過程並不容易,她也曾經遇到過很多困難和挑戰,她說,她能夠堅持下來,是因為她深深地感恩父親對她的養育之恩,也因為她相信孝順父母是一種美德和責任。「我從小就是父親的掌上明珠,他總是無微不至地照顧我,教導我,支持我。他是我最好的老師,也是我最親密的朋友。」陳康妮回憶說,父親曾經帶她去認識他不同的朋友,培養了她的多方面的興趣和才能。「他總是對我說,你要做自己,不要被別人的眼光所束縛,你要追求你的夢想,不要放棄你的理想。」陳康妮說,正是父親的鼓勵和支持,讓她成為了一名優秀的澳門教育家,獲得了社會的尊重和認可。 「現在,換我照顧你。」陳康妮說,她希望能夠用自己的行動來報答父親的恩情,也希望能夠用自己的故事來鼓勵更多的市民孝順父母,關心老人,讓他們感受到溫暖和幸福。陳康妮說:「我相信,只要有愛,就沒有什麼是不能克服的。」

PISA 2022:芬蘭的學力下滑,但仍高於平均水準

文化創意
陳康妮・2024-01-22

PISA 2022:芬蘭的學力下滑,但仍高於平均水準 PISA(國際學生能力評估計畫)是每三年進行一次的國際教育評比,測試15歲學生在數學、閱讀和科學方面的知識和技能。PISA的測試不僅考察學生能否解決複雜的問題,思考批判性和有效地溝通,還能反映教育系統是否能夠為學生準備好面對真實生活的挑戰和未來的成功。 PISA 2022的結果在2023年12月公布,顯示在受到疫情影響的情況下,世界各國的學力普遍下降。 芬蘭的成績也如之前芬蘭媒體預測的一樣持續下滑,而且下滑幅度在OECD(經濟合作與發展組織)國家中是非常大的,引發了一連串的檢討。 芬蘭自從2000年首次參加PISA以來,就一直是教育界的典範,曾經在2006年的測試中獲得最高的總分。 然而,從2012年開始,芬蘭的學力就出現了明顯的下降趨勢,而在2022年的測試中,芬蘭在數學、閱讀和科學方面的平均分數都比2018年低,也比以往任何一次的測試都低。 在這十年間,芬蘭學生的表現下降了超過20分,相當於一個學年的學習進步。 此外,高分群和低分群之間的差距也在擴大,尤其是在數學方面,低分群的學生下降得比高分群的學生更多。 與2012年相比,沒有達到基本水準(二級以上)的學生比例在數學方面增加了13個百分點,在閱讀方面增加了10個百分點,在科學方面增加了10個百分點。 儘管如此,芬蘭的學力仍然高於OECD的平均水準,在數學、閱讀和科學方面的平均分數分別為507、520和522,而OECD的平均分數分別為489、487和489。1 在所有參加測試的國家和地區中,芬蘭在閱讀方面排名第六,在科學方面排名第五,在數學方面排名第十。 芬蘭也有更多的學生在至少一個科目中達到高水準(五級或六級),以及更多的學生在所有三個科目中達到最低水準(二級或以上)。 除了學生的學力表現外,PISA的報告還提供了一些其他的數據,可以幫助我們更深入地了解學生的學習態度和情感。例如,這次的報告中包含了學生的「數學焦慮程度」和「成長型思維」兩個重要的變數,它們都可能影響學生的數學成績。 「數學焦慮」是指學生對數學的擔心、恐懼或不適感,它會妨礙學生的數學表現。 PISA的調查問卷中包含了以下六個問題來測量學生的數學焦慮程度: 我常常擔心數學課對我來說會很難。 我擔心我的數學成績會很差。 當我要做數學作業時我會非常緊張。 我做數學題目時非常緊張。 做數學題目時我感到很無助。 我對數學失敗感到焦慮。 根據PISA 2022的結果,數學焦慮程度與數學成績呈現負相關,也就是說,學生越焦慮,數學成績越低。 在數學成績高分群的國家和地區中,呈現高度數學焦慮的有:日本、台灣、澳門、香港,而最不焦慮的是芬蘭。 這些數據顯示,數學焦慮不僅與學生的數學能力有關,也與學生的數學信心和學習環境有關。 「成長型思維」是指學生對自己的智力或能力的看法,是一種認為智力或能力是可以通過努力和學習來提高的觀念,與之相對的是「固定型思維」,即認為智力或能力是天生的,無法改變的觀念。PISA的調查問卷中包含了以下四個問題來測量學生的成長型思維: 我的數學能力是可以改變的,而不是固定的。 我可以學會任何我想學的數學知識。 我的數學能力取決於我願意付出多少努力。 我的數學能力是可以隨著時間而增長的。 根據PISA 2022的結果,成長型思維與數學成績呈現正相關,也就是說,學生越認為自己的數學能力是可以透過努力來提高的,數學成績越高。 這些數據顯示,成長型思維不僅能夠幫助學生克服數學焦慮,還能夠激發學生的學習動機和自我效能。 如果將數學焦慮程度和成長型思維綜合來看,擁有成長型思維的學生表現比固定型思維的學生好,而低數學焦慮又具有成長型思維的學生表現更佳。 在數學成績高分群的國家和地區中,呈現高度成長型思維的有:中國、新加坡、韓國、越南,而最低的是芬蘭。 這些數據可能反映了不同的教育文化和價值觀,也可能與學生的數學自信和期望有關。 例如,芬蘭的學生可能覺得自己的數學能力已經很好,不需要再努力提高,或者覺得數學對他們的未來沒有太大的影響,而其他國家的學生可能覺得數學是一門重要的學科,需要不斷地學習和進步。 除了數學焦慮和成長型思維外,PISA的報告還探討了學生在學校使用數位設備與數學成績的相關性。數位教學是當今的教育趨勢,它可以提供多元化的學習資源和互動方式,也可以增加學生的學習興趣和參與度。 然而,數位教學也有可能帶來一些負面的影響,例如分散學生的注意力,減少學生的深度思考,或者增加學生的學習壓力。 PISA的調查問卷中問了學生每天在學校使用數位設備的時間,包括使用電腦、平板、手機等。 根據PISA 2022的結果,使用數位設備的時間與數學成績呈現非線性的關係,也就是說 使用時間過多或過少都會對數學成績有負面的影響,而最佳的使用時間是每天約一小時。 這個結果提示我們,數位教學並不是越多越好,而是要適度且有效地運用,才能發揮最大的效益。 總結來說,PISA 2022的結果讓我們看到了芬蘭教育的優勢和挑戰,也讓我們思考了數學教育的重要性和多元性。 芬蘭的學生仍然保持了高於平均水準的學力,但也面臨了學力下降和學習不平等的問題。 芬蘭的學生也表現出了低度的數學焦慮,但也缺乏成長型思維。 芬蘭的學生也使用了適量的數位設備,但也需要注意數位教學的質量和效果。 這些數據都提供了我們改進教育的參考和啟發,也讓我們對芬蘭的教育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 PISA 2022 Results (Volume I): What Students Know and Can Do : PISA 2022: How did Covid affect learning? : Finnish education in free fall? PISA results show a decline in learning outcomes : PISA 2006: Science Competencies for Tomorrow’s Worl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