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話劇團

標籤:香港話劇團

音樂劇四川好人觀後感。莫以善小而不為,莫以惡小而為之

澳城生活
蘇蘇 ・2020-01-08

蘇蘇在開始接觸香港舞台劇時,曾聽說過這齣音樂劇在2003年首演後獲得很高的評價,還在當時的香港舞台劇獎頒獎典禮中橫掃六個大獎,包括最佳整體演出、最佳創作音樂等等,其後於2004及2011 年兩度重演,當時想如果有機會再重演一定要抽時間去看,無論是邀請也好,購票也罷,終於在2019年12月我有機會欣賞了。 改編自德國戲劇巨匠布萊希特同名經典劇作的在首演16年後又再重演了,這次由香港話劇團與演戲家族聯合製作及演出的,以音樂和戲劇張力展現人性道德與現實生存之間的矛盾。 開始去了解這齣音樂劇時蘇蘇有點疑惑,這個當真是德國劇作家的劇本? 蘇蘇在網路上找到一些注解,早在17世紀的德國巴洛克小說中,就有關於中國四川的描述。曾經來華傳教的意大利耶穌會士馬丁·馬蒂尼於1654年在意大利、荷蘭、比利時、德國等地用拉丁文出版了他記述中國明末清初戰事的《韃靼戰記》。小說家克裡斯蒂安·哈格冬借鑒該書的素材,在想像、虛構的基礎上創作了一部長篇小說《埃關》,又名《偉大的蒙古人》。書中有一位「四川女王」,而「四川」也就隨著該「四川女王」最初進入德國知識分子的意識中。 這個故事採用了神仙下凡的中國神話故事模式,講述三個神仙來到道德敗壞的世界,人窮財盡的四川找尋好人,可惜放眼所見盡是欺詐和自私,心灰意冷之際遇上僅存的好人 ~ 沈德。她雖是個煙花女子,卻有一副菩薩心腸,樂於向窮人們施捨,向有需要的人施以援手。 三位神仙送給她一千個銀元,她用這筆錢買了一家煙店經營,以為好日子很快就要來臨了,同時希望可以幫助更多的人,然而不久她就因四處行善而瀕於破產。可惜的是世態炎涼,體驗了太多人性貪婪和人情冷暖,發現好人難當,最後為了拯救煙店也為求自保,善良的沈德決定女扮男裝,不惜徘徊正邪之間,以冷酷無情的表兄崔達的形象出現在眾人面前,並通過殘酷剝削工人,把煙店變成了財源滾滾的煙廠,掀起連番道德人性大控訴。 飾演沈德的是香港舞台劇界最佳女主角邵美君,明明是香港話劇團和演戲家族合作的劇目,為什麼會找來不屬這兩個劇團的邵美君來? 看完之後就明白了,沈德的主要形象展示了人性的真。善。美;崔達則展示了人性的醜惡。沈德行善遭人欺負,但崔達以惡行卻能解決問題。沈德與崔達的合二為一,反映了人性善惡兩極的落差,而邵美君對這兩個角色的演繹都可以入木三分,而且時男時女,除了演技外,歌唱演繹部分也是大考驗,她可以說是完美駕馭了角色心態的轉換又恰到好處,特別是霸氣的崔達初出場時,蘇蘇的朋友完全不知道這個角色也是由邵美君分飾的,而蘇蘇一邊看一邊在心裡面拍手叫好,不愧為我最欣賞的女主角之一。 這齣音樂劇的歌曲當然有它厲害之處,言而佈景也讓觀眾眼前一亮。當中飾演老王的劉守正經常掙扎在善與惡之間,讓蘇蘇滿滿感受到做人的無奈,而飾演三位神仙的朱栢謙、張學良及邢灝為這齣舞台劇起了化學作用,在心情越來越沉重中帶來了點點歡樂。 最後一幕,當神仙們審問崔達,追問沈德的下落時,她終於脫下了男裝反問神仙,「我要生孩子我要生存下去………」 劇終了,結局讓觀眾自行判斷。 喜歡看舞台劇的原因之一,因為有開放性結局,想像可以無限放大,亦可以讓觀眾固家後有更多思考。 看完之後,蘇蘇一直思考著,沈德究竟是好人抑或是壞人這個問題… 不過我依然相信,做人啊,應當保持初心,凡事總有安排的,雖然好人可能很難當,但有一句說話應該時刻緊記,莫以善小而不為,莫以惡小而為之。 劇照來源: 香港話劇團社交平台 花絮: 在開場前碰見香港話劇團藝術總監兼香港資深戲劇藝術家Anthony陳敢權,很久沒見,當然要合照呢! 演出後就是福利時間,一定要找演員拍照吧。 分別有一人分飾沈德和崔達兩角的邵美君、老王劉守正,還有三位神仙朱栢謙、張學良和邢灝,最驚喜的是演戲家族行政總監姚潤敏也都來參演一角呢。 在現場還碰上多位香港舞台劇界著名人士呢,其中有香港舞台劇著名得獎填詞人岑偉宗老師和師母、風車草劇團負責人梁祖堯(原來祖是第一代的神仙呢) 和湯駿業、著名音樂劇演員鄭君熾和演員黃釗鑫。 ~~~~~~~~~~ 更多各地吃喝玩樂、美容、潮流、旅遊、演藝、文化、生活或購物資訊、心情話語文章等,繼續以一文多發形式發放於中、港、澳三地多個高人氣時尚生活網站的專欄內,詳情請點擊蘇蘇的 新浪微博: 『蘇蘇的部落』http://www.weibo.com/susannakl/profile Facebook: https://www.facebook.com/sososusanna Instagram: http://instagram.com/sososusanna 時尚生活專欄和部落格: ELLE HK 台灣痞客邦 中國163.com。LOFTER 中國攜程氫氣球 (網站及手機Apps) 中國搜狐新聞網 (網站及手機Apps) 澳門人氣資訊網站CTM。LifeMag 聯絡及邀約: susannakL88@yahoo.com.hk

香港原創大型音樂劇<頂頭搥>觀後感

澳城生活
蘇蘇 ・2017-01-31

一直聽說香港話劇團曾有一齣大型原創勵志音樂劇<頂頭鎚>,依照香港球員曾為中國在國際球壇上力爭上游的真人真事改編,口碑很好,演出以來一直好評如潮,口碑卓越,亦曾囊括香港4大舞台劇獎項,包括最佳整體演出、最佳創作音樂、最佳男主角(悲劇/正劇)以及十大最受歡迎製作。 之前兩次公演蘇蘇也沒機會欣賞,早前正是蘇蘇忙得不可開交的時候,未留意這齣音樂劇將要在香港文化中心第三度公演時,驚喜收到香港話劇團和香港著名作詞人岑偉宗老師的邀請,受寵若驚呢! 開場前,很開心在前台碰上很多前輩和好朋友。 蘇蘇懷著期待的心情,親身去經歷這個香港舞台劇界其中一個大製作。 故事從一個足球開始,一個以堅持夢想衝出香港的足球員故事。 1936年,中國八年抗戰之前,香港大坑一條小漁村有八名熱愛足球的年青人,在「亞洲球王」、香港足球員李惠堂的帶領之下,與中國球員組成中華民國足球隊,成為中國足球史上,首支比賽隊伍遠赴德國參加栢林奧運會。 在街上踢足球的攤販窮小子開滿 (劉守正飾) 遇上南華會球隊隊員有錢少爺家振 (王維飾) ,本來互看對方不順眼、互生矛盾,但他們不打不相識,透過足球逐漸建立起惺惺相惜的友誼,如此情節,其實頗吸引。 在這生活簡樸、物質匱乏的時代,開滿一直夢想要成為足球員,但他的人生頗戲劇化,父親的小販檔所在地因為被政府立令清拆用作起建英皇道,妹妹跟日本僑生男友遠走台灣,女友因為決定去上海抗日而分手,後來跟家振建立的友誼與球場上的默契,也因為家振家中巨變而被迫退出球隊,開滿的人生波折重重,但最後還是振作過來,憑藉信念,排除萬難,走到奧運場上,與其他國家的代表隊一決高下,為理想奮鬥。 此劇集合近60位演員及樂師的現場演出,十分震撼。回家後細看場刊,原來參與演奏的共有21位樂師,包括有西方管弦樂的,還有二胡、琵琶等中國樂器一同演奏多首由音樂劇金牌組合高世章老師作曲、岑偉宗老師填詞的原創樂曲,交織出的現場音樂更有層次感,讓故事更具感染力。 高老師和岑老師曾攜手憑電影《如果‧愛》的〈十字街頭〉一曲獲台灣金馬獎、及電影《大上海》的〈定風波〉獲香港電影金像獎最佳原創電影歌曲,他們絕對是金牌拍檔。 有數幕讓蘇蘇到現在的印象還是深刻的,獨愛那條英皇道前身的攤檔街的佈景,讓人緬懷的小販檔,人情味濃厚,這是從前年代所擁有鄰里守望相助的溫暖,而那棵大樹很有氣勢但又有安全感。 另一幕將舞台變身為衣香鬢影的上流社會夜總會,曾經熟悉的光怪陸離有錢人嘴臉,真是拍案叫絕,也是那個年代香港的真實寫照。 還有講述球隊往東南亞與其他球隊比賽以籌募去德國參加栢林奧運會經費,用一首長達10多分鐘的樂曲,以旋轉舞台、形體動作等讓觀眾意會足球比賽,很清晰啊! 編劇及導演陳敢權老師利用這齣關於1936年的真實足球故事帶出親情、愛情、友情、以及愛國之情,讓觀眾重溫了從前舊有年代的情懷。 無疑這是一個勵志的故事,兩位男主角以及其他演員演繹也相當討好,劇中足球員拚命在球場上追逐理想,見證了30年代香港人為理想的拚搏精神外,在演員用心的演出與多達20首原創歌曲的互相配合下,讓蘇蘇從中也曾被感動過。上半場舞臺節奏感覺一氣呵成,無論是演員走位的流暢度,抑或是佈景,還是原創歌曲無一不讓蘇蘇看得嘩然,但下半場感覺有點趨向歸於平淡。 個人以觀眾角度認為,如果歌唱部份稍為改進就更完美,另外由於故事枝節太多,也過於戲劇化,有關抗戰的內容也著墨不少,以致故事主題被模糊了,說服力反而減弱了,我曾一度以為我正在看有關抗日戰爭的舞台劇呢,幸好最後將我的焦點拉回來了。 不過好像足球是圓的一樣,劇中帶出世上從沒有不可能發生的事,關鍵在於你是否有嘗試的決心和努力付出的堅持。 *劇照來源: 香港話劇團臉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