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哲學

標籤:生活哲學

殺蚊,可以嗎?

潮流特區
熊神進 ・2020-07-30

佛戎並不是人人都接受,就像有一次,我在高雄講座中,有聽眾很直率問“熊老師,你說你們不殺生,我想向你請教,我家裡常常有蚊、蟲、鼠、蟻進來,我不殺牠們,牠們就咬破我的傢俱,造成損失”。 這類衛生問題,其實生活中常常發生,只因佛法有「戒殺生」一律,才令我們惆悵。從衛生方便考慮,昆蟲的腳、翅膀、身體都能沾上細菌,牠們除了散播病毒,更能叮我們身體,咬我們傢俱,這些都是客觀存在的事實。 在六道輪回中,昆蟲走的是畜牲道,佛說的四生,那是胎生、卵生、濕身,化生。我們只是累世的業才被分配不同的六道,原則上,我們也是四生之一,不應該互相廝殺,更不應該相互侮辱,退一步來說,我們保持距離,一人一個生活空間,不侵佔他人的生活空間就是了。 殺昆蟲不是我們的初衷,我認為室內外要清潔,把家居雜物搬走,要經常打掃衛生,保持室內乾淨、清潔,尤其是容易積水的地方,這樣保持自己的生活環境乾淨,使昆蟲無從滋生。當然,如果客觀條件許可,我們還可以配備蚊帳,在窗戶上安裝紗窗等,阻擋蚊蟲進入屋內。 過去佛門有很多師兄,大德對於請走蚊子、蒼蠅、蟑螂、螞蟻、老鼠、蛇等都有一番智慧,筆者常常聽到大部份學生都說清潔時念咒語就可以。 筆者沒有完全同意他們的說話,但也不是百分百反對,因為只要我們無心造惡,不在阿賴耶識裡留影像,就沒有過失。俗眾常認為蚊子吸自己的血,非常可惡,因此起瞋念,往往殺蚊被視為合情合理。其實,蚊子也是有生命的,是未得度的眾生之一,也是未來佛,應以慈悲心待之。 筆者自少在山林長大,如果說,筆者從來不殺生,那我犯「妄語」,我有殺生,我在山上種植,除草,泥土,有很多昆蟲,受菩蕯戒的人不種田嗎?田地有蟲蟻是正常的事, 家師告訴我,在種植前燒上幾根阿彌陀佛贖罪香,先通知這些眾生趕快離開,才打藥,說明白一點,不起瞋恨惱怒的殺生原則,要預先告誡,可以給眾生選擇離開或往生。 佛在《梵網經》教誨:“一切有命者,不得故殺。”不殺生源于眾生平等的慈悲精神,一切眾生都有生存權利,我們不能為了討厭蚊蟲而殺生,我們反而問問自己有沒有注意環境清潔,我認為這是比較重要的。 師兄告訴我,燃燒艾草用煙熏,也是一種有效的驅蚊方法,尤其是在民間很常用。在端午節時,家家戶戶都會在門口插上艾草,除了驅瘴辟邪,也有防蚊蟲的作用。師兄在印度,他的方法不適合我們煩塵亂世的在家居士,筆者問問大家,你們有甚麼妙法在不傷蚊的條件下又能驅蚊?

佛度有緣人

潮流特區
熊神進 ・2020-07-17

“佛度有緣人”這句話大家常常聽過, 那麼“度”是什麼, 佛是如何“度”你,你是“有緣人”嗎?你需要佛來“度”你嗎? 一個“度”字,如果不明白它的含義,那無論你是“有緣人”,還是“無緣人”,即使佛“度”了你, 你還是不懂感恩。 佛說的“度”化眾生,並非是佛要解救眾生之苦,佛法講的“度”,筆者認為是讓眾生接觸佛法,學習佛化, 通過佈施達到“自度”的目的。 三世書上說“迷茫眾生”, 眾生因為我相、人相、眾生相、壽者相而煩惱, 四相當中有些是有緣人, 有些是無緣人, 佛度有緣人,是指“與佛有緣的人”,他/她們來到人道會接觸佛法,並且通過自己學佛,最終自己過河上岸,遠離痛苦與煩惱,而與佛無緣的人,是因為無法接觸佛法,所以佛才無法度無緣之人。佛門打開, 佛無法改變個人的因果,佛只能普度大家,開啟我們的智慧, 師父領進門, 修行在個人。 “無緣人”是沒有種下善根,沒有覺的因,這自然缺乏覺的緣,當一個人執著名利, 犯五毒, 就是佛陀有心要度我們,我們心中有魔, 缺乏佛緣,佛也難度。俗語說無緣,其實是某人與佛無緣,並非佛與某人無緣。   我們是薄地凡夫, 不是菩薩, 我們不要說“度化眾生”, 我們要先行“自度”,自度而後才能度他, 你在家庭中孝順父母, 你在朋友圈中弘揚善知識,你在社會上服務眾生, 這些都是學佛最好的榜樣,人家接受你, 學習你, 你就度他, 明白嗎?。 筆者天天叫大家放下,自己有沒放下? 如果自己都執著名利心, 那是假的,那不是真的“自度”,自己“借佛行魔”。 度眾生先度自己, 自己沒有得度, 怎能度眾生? 如何度自己, 筆者認為先將名利心放下, 名名利利愛愛恨恨是煩惱, 五毒是習氣, 殺生是習氣, 偷盜是習氣, 邪淫是習氣, 度眾生先要度自己, 度自己先要改變自己的煩惱、習氣。 我們有四相, 我們就有高低位置, 我們嫉妒別人, 我們仇視別人, 我們想擁有丈夫的心, 我們不給別人碰妻子一根毛, 我們就很難“自度”。《金剛經》上說:“菩薩 無我相、無人相、無眾生相、無壽者相”,很好, 隨類化身。 筆者學佛有少少感悟, 我們的釋迦牟尼佛, 各位菩薩, 各位大德, 衪們給我們做榜樣, 是我們的導師。我們是眾生, 利益眾生, 就是利益自己; 愛我們的朋友, 也是愛自己, 所以, 心量要大, 量大福大, 一生行善, 積福就厚, 多做善事, 果報就多。 迷時師度,悟人乃是自度,起步時可靠經師、上師、金剛上師、導師、法師、老師幫助你去“度”自己;上了路,有了方向,就要學著佛菩薩的悲願,發願自度度人。請大家先修自己的觀念、人格、言語、舉止、待人接物,學佛的人要帶點佛人的莊嚴及慈悲的精神。說到此,大家就明白,“自度”就是“度他”,佛無處不在,佛在心中,人在做, 天在看, 不要為了“度他”而“自度”。

憂鬱不是天生,人生滿希望

潮流特區
熊神進 ・2020-05-28

香港歌星徐小鳳有一首勉勵的歌曲, 叫 「人生滿希望」, 其中有二句歌詞是筆者喜歡的:前途在遠方 縱使失望 悲哀化力量。 每個人需要精神上的鼓舞,以及看到自己未來的美好。這是作為一個人,生存下去的精神動力。 希望是一種精神動力,能提升我們鬥志。我們常常說「希望明天會更好」, 從狹義來說, 祝福也是一種希望。因此有人將希望定義為:「相信每一件事情都會有最佳結局的那種感覺」 筆者給法器開光加持的時候, 除了把自己正能量灌進去, 最重要就是給使用者一份真誠的「希望」, 希望使用者身體健康, 家庭幸福。 我們若是懷著善意, 心念起動, 這就是「希望」的伴行者,就會增加「帶著渴望和合理的自信期待未來」。人, 如沒有希望, 就連自信也沒有, 這是可悲人生, 當我們懷著自信期待未來的時候,「希望」就是陽光, 為我們的生活帶來篤定平安。 我們為何要找算命師算命, 我們為何要跪在佛菩薩跟前許願, 就是我們「希望」通過一些仙靈指引, 走上好運。 希臘詩人Θεόκριτος說:「人活著就有希望。」跌倒的人, 需要希望;臥病的人, 需要希望;結婚的人, 需要希望;離婚的人, 需要希望。 A Catholic Dictionary說:「在地獄裡被定罪的人無法懷有希望,因為他們不能期望得救。」由此可知道, 只有「死人」是沒有「希望」。 It's world of hopes, 憂鬱不是天生,人生滿希望。 如有任何問題,歡迎聯絡: 風水、改名、講座預約服務, 林小姐: 13726267799(晚8時後) 或加微信號 熊神進:澳門 853-66618785 公共微信: macaumasterxiong 私人微信: macaumickey 淘寶風水法器店: http://macauhung.taobao.com Facebook: 熊神進(澳門風水師) 中國澳門風水掌相學會會長(澳門政府註冊)

忽冷忽熱

潮流特區
熊神進 ・2020-04-27

每天想一想 無論男女, 戀愛的初期都有一個適應過程,女的不敢起跑, 男的忽冷忽熱, 大家都是你給我四目相投, 我給你一個擁抱, 當一方投入感情之後, 才發現不是如期的感覺, 這就容易產生失落感,我們是可以理解。 筆者認為, 人生活在天地間, 只有大自然才最適合人居, 只有真情才最配合婚姻。婚姻不是經營的約定, 愛情是宿世的花枝, 整體性的自然投入、適應才能領會愛情的美, 靈魂的慾, 如果兩個人從認識而一起同修,自然而然的交往,其實中間根本沒有必要去經營愛情。 愛情沒有前熱後冷、前冷後熱又或忽冷忽熱的節奏, 有的都是“心念”,佛說一切法,為度一切心,既無一切心,何用一切法? 佛家說的好, 心念影響你的運氣。玄學家認為因果是一種規律,造了什麼樣的因, 就會有什麼樣的果,改變愛情需要你的“心念”。 二個人在一起, 只要其中一方違反“佛理” “道德” “人性”, 那麼我們就很自然感到對方忽冷忽熱待自己了, 這是人性, 當我們已經在這個人身上花費了時間和心力之後,如果看不到任何的改進,甚至大家還為了 view n point 而爭吵,這種無力感和挫折感會消磨愛情熱度,在熱度消退到一定程度之後,多數的人都會選擇淡出, 而不是忽冷忽熱, 明白沒有? 如有任何問題,歡迎聯絡: 林小姐: 13726267799(晚8時後) 或加微信號 13726267799 熊神進:澳門 853-66618785 公共微信: macaumasterxiong 私人微信: macaumickey 淘寶風水法器店:http://macauhung.taobao.com Facwbook: 熊神進(澳門風水師) 中國澳門風水掌相學會會長(澳門政府註冊) 熊神進玄學信箱 https://goo.gl/jAVv8U

做人有甚麼底線?

潮流特區
熊神進 ・2020-04-14

底線是什麼, 簡單一句, 底線是不能觸碰的尊嚴,每一個人都有自己的做人的準則、做事的基本, 這些都是生活的底線。 筆者認為每一個人都要自己的人格和尊嚴, 這份操守不是與生俱來, 而是一種修行。孔子在《論語》裡關於人格描述的詞語有很多, 其中他認為“君子”才是宣導、 推崇和追求的理想人格的典範。孔子把聖人和君子推為最高人格, 理由是什麼?就是乎合仁、義、禮、知、信的底線。 時代改變, 今天我們說的底線都是生活中的圍牆, 我們交很多朋友, 亦建了很多圍牆, 不給朋友攀越, 同一堵圍牆, 親疏有別, 甲的朋友不允許觸犯了你的底線, 但乙的朋友,同做一件事,可能你會原諒他/她, 因此, 我們拿著“雙重標準”又如何公平地說自己底線? 餅乾是可以吃的,但掉地上的餅乾不能吃; 掉在墳地餅乾不能吃, 但實在沒有食物了, 撿起來後吹吹也能吃。 人在不同生活環境下有不同的底線。 一個人要有包容心,胸襟愈闊, 底線愈弱。每個人心中總有一些“我執”,是褻瀆不得的,甚至比生命還重要。 西漢 司馬遷《史記·淮陰侯列傳》中也有提及韓信受胯下之辱, 難道韓信沒有做人的底線? 我們大多數人沒有學佛,也許一生平平淡淡,沒有顯赫功績,沒有大的作為,只守住自己的人生底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