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尋

搜尋結果

【收納秘訣】你家不是垃圾場,五種你必須丟掉的物品,學會斷捨離!

生活在我城
Cheers!・2021-05-05

面對凌亂不堪,東西無處安放的家,是不是總想問自己,為什麼東西總是這麼多?因為每一次都重複著這個惡性循環,購物能力愈來愈強,導致物品愈買愈多,但是物品只入無出。久而久之,雜物只會愈堆愈多,有很多充滿回憶感情卻不捨得丟棄。如果說物品 = 時間,其實一點都不誇張,因為我們需要物品生活,而過多的物品就會花很多的時間在揀選及找尋物品上。保存物品就會成為被物品控制的一方,因為要找時間看、找時間吃、找時間用!為了節省時間,學會斷捨離,把這5種物品棄掉吧! 1.不能帶來幸福感的物品 物品是為了讓生活更方便,同時也是為了帶來幸福的存在。當你買了一套你很喜歡的餐具,或是你很喜歡的脣膏,令你每次食飯,每次出門都倍感興奮和滿足,這些就是帶是帶來幸福感的物品。但如果是一些不舒服磨腳的鞋子、在網購時買了不合身的衣服,或是一些一直擺著沒看的書,長期不用只會佔用空間,這樣的話不如把它們處置,或是送給更適合的人。 2.可以被取代的物品 其實家裹不難發現一堆用途相同的物品。而作為市場推銷的手法,同類的產品,只要生產出不同款式、顏色或功用,便足以激起大家的購物欲。令大家覺得:「這件物件雖然家裹有了,但我仍需要。」以杯子作為例子,不同材質款式的杯子,都想買好幾個,但它的功能不外乎拿來喝水或喝咖啡。而帽子的用途剛開始是拿來擋太陽,養成戴帽子的習慣後,便會買不同的款式、顏色來搭配當日的穿著。但自己真的需要用10個杯子來喝水嗎?或是10頂不同的帽子每天更換嗎?雖然相似的物件一大堆,其實最喜愛或是最常用的只有幾個,所以不如每樣只留下兩個吧!把自己最愛的留下,或會令你更珍惜它們。 IG@sugarcoateddisney 3.對身體不好的物品 這些物品可能充斥在家的四周而你渾然不覺,像是坐得不舒服的椅子、太亮對眼睛不好的燈、幾年沒使用的羽絨被、毛毯,它們都對身體造成負面影響,可能是造成你腰痛的成因、或是一直影響睡眠的質素、跳蝨的溫床。好好審視一下然後把它們捨棄吧,你的身體將來會感謝你! 4.難以整理的物品 多餘的物品,像是美得不捨得丟棄的包裝盒,富紀念價值的回憶冊、或是旅行時買的紀念品,它們沒有太大的用處,但長期囤積在家裹,仍需花時間整理清潔。如果居家空間真的太擁擠,就把它們放手吧!下次旅行也不要再買了。 . 5.妨礙自我成長的物品 人都想不斷進步成長,但有很多物品都一直妨礙著你!令你沉迷的物品,忍痛把它們放棄吧!像是很容易上癮的遊戲機、或是收集已久的玩具,它們無形地令你花費大量時間、金錢,亦會佔用你的空間。雖然能帶給你樂趣,在特別時期,捨棄後能令你更專注提升自己。 認清這5種物品,把它們好好整理吧!因為物品少了,才能令它們物以致用,發揮最大功效! 繼續以上內容均與澳門本地收納師 無間整理 Infinite Organizing 合作整理校定。

澳門教育家陳康妮:芬蘭與澳門創新教學法(澳門天空時報) 作者:陳康妮

文化創意
陳康妮・2021-05-05

芬蘭作為全球幸福指數最高的國家,在國際社會上日益受到關注,他們的教育教學觀念也吸引了世界各國教育學家們的注意。誠然,各國的國情不同,對於如何通過教育提高整體公民的科學文化素養的觀念也存在差異,社會需要的人才類型也存在差別,但是我認為儘管各國的情況存在不同,根據「取其精華,去其糟粕」的原則,我們可以靈活地借鑒芬蘭的教育模式。 首先,相對於我們存在的一些應試教育的思維,我們可以借鑒芬蘭教育中注重對人整體的培養的思維。學生們都是有血有肉的人,不是沒有情感的學習機器,而且除了學習教育階段,他們還有很長的一段人生路,作為老師,我們對於學生的傳道授業解惑不能僅僅停留在學習方面,更是要注重對於學生思維能力的培養。當然針對於我國現在的國情,學業競爭力比較大,因為學生們面臨著升學的問題,我始終認為學習是一個靈活的過程,要先學習方法,知道如何學習效率最高、學習效果最好,才能在此之後進行大量的知識汲取。這種學習過程,也是對於學生思維能力的培養,可以培養他們的邏輯思維能力、推理判斷能力、文字理解能力等,讓學生們既擁有共情的能力,又能擁有理性分析的能力。我覺得這是澳門教育與芬蘭教育的融合,既借鑒了芬蘭的教育模式,又符合我國的國情,符合我國升學考試大趨勢。 其次,雖然有一句話說「師傅領進門,修行在個人」,但是在我看來,師父本身的素質和能力是十分重要的。我們都知道,芬蘭很注重教師自身的素質和能力,對於教師有很嚴格的要求,我覺得這是我們需要學習的。澳門的教育從事者有很多,但是個人素質參差不齊,也曾出現過一些不太好的例子。處於學習階段的學生們,年紀相對來說比較小,很容易受到一些不良的影響,我們教師不僅需要在教學過程中引導學生們向著好的方向發展,同時要注意規範自己的行為,成為學生們學習的榜樣。有的教師可能會因為自己是成年人而覺得學生們是容易欺騙的,但是殊不知,小孩子們是十分敏感的,也有家長們的監督。同時教師們也要貫徹終身學習的理念,因為知識在不斷地更新、變化,社會在發展,教師們也應該進步,我們需要更新教育學、兒童心理學等學科方面的知識。我們需要學習芬蘭教育中對於教師素質嚴格要求的精神,我們不能只將重點放在學生身上,還要把握教育的主體,也就是教師們。只有教師們的整體素質提高了,學生們才能接受到的優秀的教育,這樣才有助於學生們的學習與成長。 最後,我始終堅持寓教於樂的思想,我們不要將學習變為一項十分枯燥的工作,而是要將學習培養為學生們的興趣,讓學生們想要學習、積極學習、主動學習。我覺得芬蘭的幸福指數高也在於他們對於生活的態度,而這種生活態度是我們需要學習的,對於生活的態度也會反映到對於任何事情的態度,也就是會反應到對於學習的態度中。學生們不僅需要學習也需要生活,教師和學生都不是機械人,我們希望學生們好好學學是為了他們以後有更好的生活和更好的人生,所以我們要通過寓教於樂的方式傳遞給學生們一種積極的面對人生態度,讓祖國之花在華夏大地上綻放。 *本刊特邀作者陳康妮

[以啡會友] 城市中的公園景觀咖啡店 - Park Coffee

澳城餐飲
君尋・2021-04-16

以盧廉若公園的景觀作為賣點的Park Coffee,位處於繁華的高士德區中巷弄的盡頭,入口非常隱蔽,少一點眼力也未必留意到招牌。 - 首先走進培正中學後門的沙度娜旁的小巷 - 直走到盡頭,在粉紅色牆和綠色牆之間便能發現不起眼的門口 - 進門後穿過狹小的樓梯便能到達Park Coffee 進門後經過細小窄狹的樓梯到2樓,發現店內和門口同樣「的骰」,卻依然能有種豁然開朗的感覺。這絕對是歸功於特大的窗戶,以及正對公園帶來的開揚感。不過實際上店舖內的空間非常有限,能讓客人坐的地方不多,而且更只有面向公園一側的窗邊位有桌子可以擺放咖啡,另外兩側只有長椅可坐。加上店舖沖咖啡的位置已佔了約整體的三份之一的空間,因此若不是坐在窗邊,在如此局促的空間感的環境中嘆啡,說不上是好的地方。若打算與三五知己過來足膝長談也非好的選擇,因細小空間難以保障適當的私密感。如果是打算來看書,沒有桌子以及椅背,相信也不能坐太久。 - 一眼就睇得曬的大細 不過店舖最大特色的公園景座位就沒有以上的問題,心曠神怡的景色和空氣、充足的陽光,以及無法與任何咖啡店媲美的開放感覺,沒能在窗邊座位嘆啡的話倒不如不要到Park Coffee。 咖啡的選擇不多,主要以意式咖啡為主,印象中還有幾杯的特調咖啡。 此外值得一提的是,店舖營業時間是到晚上8點,嘆夜啡之餘還可看到晚上的園景。雖然沒有高樓擋在前面,但抬頭看到的夜空,始終只有少數明亮的星星。 最近在氹仔開了一家新分店,但看地點好像並沒有美景可看? +++++++++++++++++++++++++++++++++++++++++++++++++++++ 關於 [以啡會友] 雖然不懂喝咖啡但卻喜歡到咖啡店,本欄目將分享筆者喜歡的澳門咖啡店。 (備註:筆者僅從自費用餐者的角度作出評價,上述內容只代表本人極為主觀的立場) 更多關於澳門咖啡店的心得:https://ppt.cc/fBLZ2x

澳門教育家陳康妮:芬蘭教育是如何走向卓越並成為全球第一?

文化創意
陳康妮・2021-04-13

【作者簡介】 陳康妮 Miss Connie 澳門科技大學講師 澳州墨爾本大學主修高等教育管理學 澳門高等教育管理學專家(Digital Educator) 澳門培訓師 (Digital Trainer) 澳門教育專欄作家 (Digital Writer ) 全球職涯發展師 從事高等教育管理培訓工作十七年 芬蘭有百多所學校,在PISA 測試中表現卓越,全球教育家專程到芬蘭進行實地考察。 走進教育實驗室 芬蘭教育確實很好,芬蘭和澳門的國情各有不同。芬蘭教育經驗很難用於澳門。 芬蘭在20世紀70年代進入教育改革時代;芬蘭首先在社會層面推動教育創新,全民教育理念有充份共職後再由教育系統層面推動改革。 個人認為澳門在20世紀70年代,教育體系和芬蘭有相似之處;澳門對課程體繫有相似的管理,課室以教師為中心,學校有等級之分。 過去三十年,芬蘭教育是如何走向卓越成為全球第一? 芬蘭教育創新分三個階段 第一階段:20世紀70年代。芬蘭教育界對教育理論和基本方法進行反思:芬蘭對「以教師為中心」的教育方法進行批判,提出了「培養具有批判且能獨立思考的公民」的新辦學理念,相信學校和教師能提升學生教育質量的最佳方法。 第二階段:20世紀90年代。改革強化地方政府在課程設計和實施中的應用。加強學校與政府部門以及社會機構的合作「以學校為中心」的教育創新活動。 第三階段:21世紀。芬蘭通過改革提高教育管理效率,對教育進行全面改革。芬蘭教育家明白世界在變,作為老師必須重新思考有關學校的一切事情,瞭解社會企業和工作中需要的功能正在改變。 全球教育創新是一個復雜和緩慢的過程。教育創新是沒有捷徑,急於求成只會事倍功半。 芬蘭教育創新成功祕缺:懂得如何吸取其他國家教育改革失敗的經驗,擺脫傳統教育的框架,為教育創新做好準備。 公平和自主是芬蘭教育創新的成功因素:教師自主選擇教材,自主安排教學進度,自主評估學生的權利。學生自主選擇課程,自主安排學習計劃和自我評估。 作為澳門教育家,未來教師培訓主力培訓澳門老師在學生從小要學會獨立思考,對自己行為負責任。 培養澳門學生成為積極公民同步培養澳門學生公平概念,給澳門弱勢羣體更多照顧,要認識芬蘭教育之前。先瞭解芬蘭社會對自主與公平的重視,讓不同種族背景,不同階段,不同階層民眾可以和諧共處。對澳門教育創新要有信念,是從政者必須抱有全球創新視野眼光,推動教育創新的不二法門。

澳門教育家陳康妮:探索數學與音樂的交匯處

文化創意
陳康妮・2021-03-10

【作者簡介】 陳康妮 Miss Connie 澳門科技大學講師 澳州墨爾本大學主修高等教育管理學 澳門高等教育管理學專家(Digital Educator) 澳門培訓師 (Digital Trainer) 澳門教育專欄作家 (Digital Writer ) 全球職涯發展師 從事高等教育管理培訓工作十七年 “我會想一個調子,然後我必須考慮下一步該怎麼做,就像數學問題一樣。” 父親微笑著,把我推進機埸塞進去, 21歲時,我首次來到澳州墨爾本大學的教育學之路。如今,我是一名教育管理學專家,終生學習。最近學習數學和音樂的高級課程。儘管我喜歡STEM和拼圖,但花了一些時間才意識到音樂在我一生中的重要性。 “我在四年級時學習了鋼琴和二胡但從來沒有非常認真過。當我進入高中時,我的很多朋友都是充滿激情的音樂家,激發了我開始更多的練習,但我仍然喜歡唱歌。最終,我和一位香港朋友成立了一支民樂樂隊,在社區演出。激發了我對唱歌的熱情和欣賞”。到達澳門教育的崗位後,我艱難​​地決定了如何將音樂融入大學經歷。選擇教創新教育後,決定就變得清晰了。 “我想了一下,我只會做教育管理學。但是隨著我上更多的音樂課,我意識到擁有音樂專業對我來說也很重要。我一生都需要。我很幸運,教育管理專業如此靈活”。 每次上新的音樂課後,對自己的決定變得更加自信。諸如爵士樂歷史之類的課程使我眼前一亮,這是我從未考慮過的音樂領域。我回憶說:“我開始瞭解音樂學如何加入在教育管理學課程,從教育和文化的角度審視音樂。”這對我來說是如此新穎和有趣。我計劃再次加入音樂線上樂隊,繼續從事教育管理培訓。我遇到了其他熱情的音樂教育家,其中許多人將成為我看成最親密的朋友。從那時起,我鼓勵學生就教育管理學加入音樂教育。加入的更大影響進行更多對話。”我們討論了重要主題,例如音樂與性別歧視,性別和港澳文化之間的關係。這些主題在我的課堂上出現了很多,因此我覺得把整體作為一個整體來談論也很重要。”當我不在學習或排練歌曲時,我喜歡將自己的創造力用於創作自己的教育管理培訓。做教案的過程使康妮對數學和音樂的興趣融為一體。 “兩者需要類似的心態。我有一個調子的想法,然後我必須考慮下一步該怎麼做,就像數學問題一樣。” 從前上大學的時候,我也開始擴大對教育管理學的熱情。目前是澳門科技大學的講師,教學目標是向大學生教授創新教學。我嘗試通過分享自己的故事來激發學生們的興趣 - 我從不間斷地分享父親的夢想。 “唱歌提醒我,教育管理有很多要探索的地方” 我計劃始終通過自己的激情來傳達想像力和創造力。目前正在研究一種用於播放音樂的互動式推動教育管理的概念。“隨著您越來越接近解決問題,音樂將會變得與學生溝通更有共鳴。” 同樣的內在火花也將繼續在我的寫作作品中找到出路。講故事的過程使我以不同的方式分享了對大夢想的熱愛。通過微妙的和聲,我會向讀者傳達了清晰的資訊。

澳門教育家陳康妮:與常規或核威懾相比,網絡威懾更具挑戰性

文化創意
陳康妮・2020-12-14

【作者簡介】 陳康妮 Miss Connie 澳門科技大學講師 澳州墨爾本大學主修高等教育管理學 澳門高等教育管理學專家(Digital Educator) 澳門培訓師 (Digital Trainer) 澳門教育專欄作家 (Digital Writer ) 全球職涯發展師 從事高等教育管理培訓工作十七年 新模型顯示了為什麼對在線攻擊採取過多報復的國家會使自己的情況變得更糟。 在韓國平昌舉行的2018年冬季奧運會開幕式上,俄羅斯駭客發起了網絡攻擊,破壞了奧運會的電視和互聯網系統。該事件很快得到解決,但是由於俄羅斯使用朝鮮IP位址進行了攻擊,因此事件發生後的立即中斷,原因尚不清楚。 在國家之間的敵對行動越來越多在線上發生之時,這種攻擊以及其他類似的攻擊有一個教訓。 個人認為,與傳統的國家安全思想相反,這種小規模衝突需要一種新的戰略前景。 此事的核心涉及威懾和打擊報復。在常規戰爭中,威懾通常包括對敵人的潛在報復性軍事打擊。但是在網絡安全中,這更加複雜。如果識別網絡攻擊者很困難,則根據有限的資訊(例如某些IP位址的位置)進行太快速或太頻繁的報復可能會適得其反。實際上,它可以使其他國家認為自己不會受到指責,從而鼓舞其他國家發動自己的襲擊。 如果一個國家變得更具侵略性,那麼均衡的反應就是所有國家最終都將變得更具侵略性。如果在每次網絡攻擊後,對其他國家進行報復,其中涉及更明智的選擇性報復。 不正確的歸因使威懾成為多邊的。將注意力集中在最可能的罪魁禍首上可能是一個大錯誤。 與常規或核威懾相比,我們對網絡威懾的不同之處很感興趣。當然會有很多差異,但是我們很早就解決的一件事就是歸因問題。導彈帶有回信位顯,而電腦病毒通常不會。 在某些情況下,國家甚至沒有意識到針對他們的重大網絡攻擊;例如伊朗太遲才意識到,它在幾年內遭到了Stuxnet蠕蟲的攻擊,破壞了該國核武器計劃中使用的離心機。 有效的方法是同時改善對攻擊的檢測並收集有關攻擊者身份的更多信息,以便一個國家可以指出他們可能有意義地進行報復的其他國家。 即使收集更多資訊來為戰略決策提供資訊也是一個棘手的過程。例如,在無法識別攻擊者的情況下檢測更多攻擊並不能闡明特定的決定。收集更多資訊但“歸因過於確定”會導致一個國家直接陷入對某些國家的強烈抨擊,即使其他國家仍在繼續計劃和實施襲擊。 人們認為無法發現或歸因於網絡攻擊的可能性很重要,但並沒有(必要地)認識到這一點的多邊含義。個人確實認為有必要考慮其應用。

澳門教育家陳康妮:未來學生渴望與社會交往

文化創意
陳康妮・2020-12-07

【作者簡介】 陳康妮 Miss Connie 澳門科技大學講師 澳州墨爾本大學主修高等教育管理學 澳門高等教育管理學專家(Digital Educator) 澳門培訓師 (Digital Trainer) 澳門教育專欄作家 (Digital Writer ) 全球職涯發展師 從事高等教育管理培訓工作十七年 培養澳門教師具備科學精神 未來學生渴望與社會交往 全球神經科學教育學者發現,疫情隔離引起的大腦活動類似於渴望飢餓時看到的活動。 自從全球冠狀病毒大流行以來,許多人只能在視頻通話中見過親密的朋友和親人。新研究發現,在這種社會隔離中,我們感到的渴望與飢餓時我們對食物的渴望有著相似的神經基礎。 研究人員發現,在完全隔離一天之後,當人們整天沒有吃東西時看到麵食的照片,與看到人們在一起的樂趣時就會激活同一大腦區域。被迫與世隔絕的人們渴望與飢餓的人們渴望食物的方式相似的社會互動。這一發現符合直覺的想法,即積極的社交互動是人類的基本需求,而孤獨是一種令人厭惡的狀態,可以促使人們修復缺少的東西,類似於飢餓。在專注於社會壓力如何影響人們的行為和動機。 孤獨度 研究人員發現,人們對孤獨的反應取決於他們正常的孤獨水平。那些感到長期處於孤立狀態的人,與那些擁有豐富的社交生活的人相比,在10小時的隔離期之後,對社交互動的渴望更弱。對於生活確實充滿了令人滿意的社交互動的人來說,這種幹預對他們的大腦和自我報告產生了更大的影響。 研究人員還研究了大腦其他部分(包括紋狀體和皮層)的激活方式,發現飢餓和孤立都激活了這些區域的不同區域。這表明這些地區更加專業,可以應對不同類型的渴望,而黑質則產生更普遍的信號,代表各種渴望。 既然研究人員已經確定他們可以觀察到社會隔離對大腦活動的影響,我在學校教課時與老師探討社交隔離如何影響學生的行為,視頻通話等虛擬社交聯繫人是否有助於減輕對社交互動的渴望,以及隔離如何影響不同年齡段的學生。和老師們探討未來全球科學教育家看到的大腦反應是否可以用來預測在冠狀病毒大流行早期實施的封鎖期間相同的參與者對被隔離的反應。藉此話題培養老師對科學教育的素養。

我絕對絕對不吃「番茄」!(但噴水月亮OK)

文化創意
繪本與棋@黃庭熾・2020-11-24

  挑食是父母親最常遇到的兒童的不良行為習慣之一。   我們都知道應該均衡飲食,甚至當事人都知道這個道理,但就像成年人也會疏於運動,兒童亦會提不起勁去吃那些對他們來說「乏味」的食物。 延伸閱讀:《小噴火龍和白米飯》的生活美學   雖然這不是個一時三刻、馬上能解決的問題,但如何跟孩子就著這個話題打開話匣子,是正視乃至改善這個不良行為習慣的始發站,而繪本是很好的媒介和工具。   繪本《我絕對絕對不吃番茄》正面與這個話題交鋒,但它沒有揮起大義的旗幟宣揚討伐「不良」,而是採取迂迴的故事,讓讀者以局外人的觀火角度,去審視與玩味生活中這個不良行為習慣。   在故事中,查理負責照顧蘿拉,甚至得迎擊妹妹挑食的行為。開始的時候,查理相當狼狽,直到他想到了一個辦法──重新去介紹這些食物!   在過程中,查理用了很多說話技巧讓食物討得妹妹的歡心,既有標榜食物的稀罕、又給食物上異國的光環,甚至蹭妹妹心頭好的熱度......哥哥替蘿拉操心,真是絞盡腦汁。   讀者讀這個故事,會覺得好笑,它像「朝三暮四」的典故,而蘿拉像猴子,被成人的巧言迷惑,誤了「正事」。可是,正事是甚麼呢?孩子挑食,有客觀原因,但有時只是主觀的、情緒的反應;當顏值即正義、若食物都長得「可愛」,對率性的孩子來說,主、客觀的原因皆可拋。   雖然「問題」出在蘿拉身上,但《我絕對絕對不吃番茄》更像寫給父母的故事。成年人理所當然認為該吃的食物就應該多吃,但孩子可能默認:有意義的食物更好吃。 延伸閱讀:一條特別《愛吃青菜的鱷魚》   在故事的途中,我請讀者幫助查理,幫更多食物度身訂造它的來歷,讓蘿拉有一個愛吃它的理由。有小朋友分享說,啤梨是黃金果,要刨光一個海灘裡所以的沙子才得一個;有小朋友介紹,棷菜來自白雲上七彩貓頭鷹身上那一抹綠色,絕無僅有;有小朋友聲稱,這顆南瓜是恐龍世界裡採回來的土特產,別有一番風味......   通常,孩子在幫助別人的過程中,自然克服了自身對未知的恐慌。 你可以到這些圖書館借閱這本繪本: 何東圖書館、氹仔圖書館、中央書庫、石排灣圖書館——實際館藏情形可以透過澳門公共圖書館館藏查詢系統瞭解。

澳門教育家陳康妮:AI模型檢測無症狀Covid-19感染者

文化創意
陳康妮・2020-11-18

【作者簡介】 陳康妮 Miss Connie 澳門科技大學講師 澳州墨爾本大學主修高等教育管理學 澳門高等教育管理學專家(Digital Educator) 澳門培訓師 (Digital Trainer) 澳門教育專欄作家 (Digital Writer ) 全球職涯發展師 從事高等教育管理培訓工作十七年 從定義上說,感染了Covid-19的無症狀者沒有表現出明顯的疾病物理症狀。因此,他們不太可能對病毒進行測試,並且可能在不知不覺中將感染傳播給其他人。 但是似乎沒有症狀的人可能並沒有完全擺脫病毒造成的變化。外國研究人員現在發現,無症狀者的咳嗽方式可能與健康者不同。這些差異是人耳無法辨認的。但事實證明,它們可以由人工智能來處理。 最近看一篇發表在《 IEEE醫學與生物學工程學雜誌》上的一篇論文中,研究小組報告了一種AI模型,該模型通過強迫咳嗽錄音將無症狀的人與健康的人區分開來,人們可以通過網絡瀏覽器以及手機和筆記本電腦等設備自願提交。 外國研究人員用成千上萬的咳嗽樣本和口語訓練了該模型。當他們給模型提供新的咳嗽記錄時,它可以準確地識別出確診為Covid-19的人的咳嗽率為98.5%,其中包括無症狀的咳嗽的100%,後者報告自己沒有症狀,但經檢測呈陽性。 外國有研究人員正在努力將該模型整合到一個用戶友好的應用程序中,如果獲得FDA的批準並被大規模採用,該程序將有可能成為一種免費,便捷,無創的預篩查工具,以識別可能對Covid-19無症狀的人。用戶可以每天登錄,咳嗽到他們的手機中,並立即獲得有關他們是否可能被感染的信息,因此應通過正式測試進行確認。 如果每個人在去教室,工廠或餐廳之前都使用該診斷工具,則該組診斷工具的有效實施可以減少大流行的傳播。 無症狀 這種AI模型並不意味著診斷有症狀的人,只要他們的症狀是由於Covid-19還是其他病症(例如流感或哮喘)引起的。該工具的優勢在於能夠分辨無症狀的咳嗽和健康的咳嗽。 外國有研究學者根據他們的AI模型開發免費的預檢應用程序。他們還與世界各地的多家醫院合作,收集了更大,更多樣化的咳嗽記錄集,這將有助於訓練和增強模型的準確性。 如果預篩查工具不斷改進,那麼疫症可能就成為過去。 最終,他們設想可以將自己開發的音頻AI模型集成到智能揚聲器和其他聽音設備中,以便人們可以方便地初步評估他們的疾病風險。

澳門教育家陳康妮:如何應用人工智能模型檢測無症狀Covid-19感染者?

文化創意
陳康妮・2020-11-03

【作者簡介】 陳康妮 Miss Connie 澳門科技大學講師 澳州墨爾本大學主修高等教育管理學 澳門教育家(Digital Educator) 澳門培訓師 (Digital Trainer) 澳門教育專欄作家 (Digital Writer ) 全球職涯發展師 從事高等教育管理培訓工作十七年 從定義上說,感染了Covid-19的無症狀者沒有表現出明顯的疾病物理症狀。因此,他們不太可能對病毒進行測試,並且可能在不知不覺中將感染傳播給其他人。 但是似乎沒有症狀的人可能並沒有完全擺脫病毒造成的變化。外國研究人員現在發現,無症狀者的咳嗽方式可能與健康者不同。這些差異是人耳無法辨認的。但事實證明,它們可以由人工智能來處理。 最近看一篇發表在《 IEEE醫學與生物學工程學雜誌》上的一篇論文中,研究小組報告了一種AI模型,該模型通過強迫咳嗽錄音將無症狀的人與健康的人區分開來,人們可以通過網絡瀏覽器以及手機和筆記本電腦等設備自願提交。 外國研究人員用成千上萬的咳嗽樣本和口語訓練了該模型。當他們給模型提供新的咳嗽記錄時,它可以準確地識別出確診為Covid-19的人的咳嗽率為98.5%,其中包括無症狀的咳嗽的100%,後者報告自己沒有症狀,但經檢測呈陽性。 外國有研究人員正在努力將該模型整合到一個用戶友好的應用程序中,如果獲得FDA的批準並被大規模採用,該程序將有可能成為一種免費,便捷,無創的預篩查工具,以識別可能對Covid-19無症狀的人。用戶可以每天登錄,咳嗽到他們的手機中,並立即獲得有關他們是否可能被感染的信息,因此應通過正式測試進行確認。 如果每個人在去教室,工廠或餐廳之前都使用該診斷工具,則該組診斷工具的有效實施可以減少大流行的傳播。 無症狀 這種AI模型並不意味著診斷有症狀的人,只要他們的症狀是由於Covid-19還是其他病症(例如流感或哮喘)引起的。該工具的優勢在於能夠分辨無症狀的咳嗽和健康的咳嗽。 外國有研究學者根據他們的AI模型開發免費的預檢應用程序。他們還與世界各地的多家醫院合作,收集了更大,更多樣化的咳嗽記錄集,這將有助於訓練和增強模型的準確性。 如果預篩查工具不斷改進,那麼疫症可能就成為過去。 最終,他們設想可以將自己開發的音頻AI模型集成到智能揚聲器和其他聽音設備中,以便人們可以方便地初步評估他們的疾病風險。

《你在哪裡閱讀?》我的秘密基地!

文化創意
繪本與棋@黃庭熾・2020-10-18

  課上跟小朋友共讀《你在哪裡閱讀?》,它也是我格外中意的繪本之一。   那些談閱讀、以說故事為主題的繪本,都有一種狡黠的趣味,譬如《你在哪裡閱讀?》,從封面開始,就設法吸引孩子的目光——一男孩子以倒吊之姿懸掛在春暖花開的樹杈上,一臉笑容津津有味地翻閱一本紅書——目睹的小朋友莫不以嘆息、眼光來流露他們的羡慕之意:若閱讀——學習都這麼刺激,我大概愛上它一千次了!   隨後,隨著故事的發展,孩子們會看見不同的小朋友,在雲霄飛車般高潮疊「喜」的秘密基地裡閱讀,一新了讀者的耳目,他們都覺得不可思議但是依然憧憬著——在浴室、在熱帶島嶼、在沉悶的課堂當中......進行的海量閱讀、枕書而眠。   《你在哪裡閱讀?》畫出了閱讀的趣味,既因為在特殊的地方讀出了私房的樂趣,同時間正因為閱讀,始創造出了超脫日常生活的心流空間,過了一把或愜意生活、或克服困難的癮。   除了那些不相干的讀者在迥異的地方大快閱讀,故事中另勾了一條線是關於蘿蕾特。   蘿蕾特是位女生,她一次又一次地出現在讀者面前,卻非關閱讀。她讓我們忍不住追問:你在哪裡閱讀?自己卻三緘其口、猶抱琵琶半遮面,笑而不答地進一步吊讀者的胃口。   我讓聽故事的人猜測蘿蕾特可能在哪裡閱讀,孩子們都順口開河。   讀這樣一個故事,當然不能只讓小朋友去艷羨別人的幸福,我也請小讀者畫出他理想中的閱讀環境:有人愛在自己優美的房間舒心閱讀、有人在凌雲的飛機與地鐵站上忘懷讀書、有人在高設防的絕密地點窩心開卷......   有研究說:「將『繪本閱讀』」跟『畫畫活動』結合」,會「有效提升孩子『空間感』與『創造力』」。當然每一次探索都經驗的積澱,但不能否認,某些固定的組合,更能突出下午茶般的提振精神、薰陶個性的效益。 你可以到這些圖書館讀這本繪本: 何東圖書館、氹仔圖書館、澳門中央圖書館、青洲圖書館——實際館藏情形可以透過澳門公共圖書館館藏查詢系統瞭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