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ocker image

標籤:docker image

Docker Tag 命名

潮流特區
MacauYeah ・2024-10-24

一般來講,同一個docker image會提供多個不同的版本,每個版本會附予不同的tag,以作標識。但以docker image的維護者來講,它的tag通常代表的是自己程式的版本號。不過這個版本號卻存在很多變數,就讓筆者好好地逐一說明。 程式的版本號 在沒有Docker的年代,其實所有軟件在發佈時,都會標示版本號,方便使用方明確追蹤問題,自行選擇升級、降級以解決相容性問題。大家要重現問題,也能清清楚地重現。所以docker image的tag,在某程度,都是代表發佈自己的程式版本號。但以前的年代,軟件底層的依賴,例如OS層面的共享程式庫,則不在發佈的管控中,所以過去的程式,在跨電腦安裝時,都會出現缺少某些共享庫的問題。而使用了Docker後,image以內的共享庫的都會在打包的那一刻固定和發佈,就不會有漏的問題。 庫更新,怎麼辦 上面說到image可以打包共享庫,但問題是共享庫也會有安全性更新問題,那麼對docker image的維護者來講,它自己的tag又該如何命名? 因為庫的量可大可少,所以一般來說,都不可能完全把各個庫的版本號寫在自己的tag上。退而求其次,就是用"版本號+日期",庫的細版本號,就存在原始碼當中。Ubuntu 就是這樣的例子。 不過"版本號+日期"的命名方式真的方便嗎?每次下遊用戶想更新去最近版本,都要自己找一次最近的日期。這樣對很多用戶來講都不夠方便。所以docker又提供了一個重tag的功能。例如ubuntu:noble,在早些時候指著noble-20240904.1,然後過幾天,又指向更新的noble-20241009。更常見的是latest,每次image都預設會存在,docker也希望大家會定期更新這個tag,讓大家可以更易地找到最新版本。 註: 這跟git tag有所不同,git tag並不預期會變的。當協作者收到tag後,那怕上遊刻意更新tag指針,協作者沒有刪除原tag之前,都不會知道tag更新去了哪裏。 我們該如何選 在發佈方和引用方來講,引用時可以明確使用唯一的"版本號+日期",對穩定性來講是有意義的。不過多多少少,會產生額外的時間成本。發佈方來說,就是多用了一些儲存空間,方便引用方可以隨時找到舊(庫)版本。而引用方,就要手動修改引用號,作為驗收依據,自動更新的難度比較大。 但對於自動更新要求比較大的情況下,可能就是使用latest或者會隨時更新的share tag(共用tag)比較實際。但我們也依然要定一些方式去版本更新記錄,例如:同時使用 beta latest archive 每日自動更新beta,只有所有測試都通過時,才把archive指向現在的latest,再把latest指向現在的beta。這樣做的好處是,核心的docker stack檔案改變的機會較少,也可以免除docker swarm做太細緻的權限管理。

Docker Image打包建議

潮流特區
MacauYeah ・2024-07-10

之前筆者有分享過兩個不同的Docker Image打包方式 App直接打包成Image 只把底層程式打包在Image中(例如Tomcat),再用Docker Volume的方式讓Container可以起動App。 筆者就兩種方式做了一個條列式的對比。詳見連結 https://macauyeah.github.io/AProgrammerPrepares/VMDockerNotes/DeployDockerClusterCN.html 因為兩種方式筆者都有實作過,也算用了很段時間,所以也有一些實際經驗可以分享。 如果大家上正式的Docker課程,Docker導師通常會推薦為每個App打包成獨立Image,因為底層程式的Overhead通常不大,例如底層程式是Tomcat、Apache、Nignx這類網頁伺服器,重量級的開銷並不是因為多幾個Web Engine的分身造成,通常都是因為業務本身。但如果你講的底層程式是資料庫等的大型程式,才可能會有明顯的差異。 但實務上的建議,就是必需考慮自身的經驗,到底那個方案自己比較有把握。獨立打包App,在正式環境也需要考慮跟蹤問題的情況,多個不同App要溝通,也是了解Container網絡。如果打包底層程式,所有App都可以當成是本機下運行,更有信心追蹤問題,也是一個很好的出發點,到了有需要彈性改變不同App的需要,才轉向獨立打包的做法。 筆者最初也是走這個打包底層程式的方向,到了自己有信心試用Docker Swarm,才走向獨立打包的做法。筆者親身經驗,因為到了Docker Swarm,網段會變得暴增,這跟公司現有的內部網絡相衝的機會就會變多。在Swarm起立初時,筆者並沒有意識到這件事,所以當初排查問題,也花了一些時間才知道要向網段衝突上著手。 另一個出自Docker導師實務上的建議,就是正式環境中不要做用Docker compose,應該使用Docker Swarm。那怕Swarm只有一個節點,也應該用Swarm,導師的主要理據是Swarm有Rolling Update (滾動更新)的機制。同一個node也可以有多個分身,每個分身輪流更新,就不會出現大中斷的情況。筆者就自身經驗,Tomcat可以同時容納一個App的多個版本,Nginx也有Failover(故障轉移)等,如果你很熟這些功能,不一定要需要靠Swarm去提供。可以按自己步調去慢慢適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