風災

標籤:風災

【澳門人的回憶】颱風「天鴿」襲澳一周年

澳城生活
Chrysalids 少爺 ・2018-08-24

一年前的今日,澳門被百年一遇強颱風「天鴿」吹襲,招致巨額經濟損失和導致大量人命傷亡。「天鴿」風災過後,停泊在停車場內的汽車無一幸免,全被洪水淹沒。「天鴿」令澳門這座小城頓時變成死城,澳門道路上全都是被強風吹倒的樹木、零零碎碎的碎石和殘缺不全的公共物品如垃圾桶和街燈。 天鴿過後一年前的新濠鋒 由於當時清理人員人數嚴重不足,被「天鴿」吹至倒下的大樹,只能夠擺放在路上,令當時交通嚴重受阻,大部分人只能以徒步方式返工。不幸之中大幸就是當時正值暑假,有些人外出旅遊,大部分學生仍然在放暑假不用上學,否則交通一定會超出負荷。 天鴿過後一年前近新葡京附近的行車天橋 「天鴿」吹襲後,全澳隨即陷入斷水斷電的情況。有些巿民先有水後有電,而另外有些住戶則先有電後有水,少爺就是屬於後者的情況。雖然「天鴿」帶來很多破壞和麻煩,亦揭露了許多從來沒有人會知道的缺點和漏洞,但「天鴿」卻令澳門人的心更緊扣、更緊密地維繫在一起。 天鴿過後一年前的舊葡京 少爺回想起當時想沖涼也沒有足夠的水可以用,整整三天沒有洗頭,每晚只能夠用毛巾濕水抹身。那些水全都是靠澳門左鄰右里免費提供的樽裝水,以及已恢復供水住戶慷慨提供的食水來維持。因為當時沒有食水供應,所以令煮食成為一大難題。幸好當時澳門有很多間食肆很好心地提供免費炒飯給各區巿民享用,但有少數食肆卻趁機坐地起價,一盒普通叉燒飯的價錢比平時售價貴大約兩倍或以上。 當時比水電還要早恢復的是通訊系統。澳門電訊 (CTM) 在「天鴿」吹襲後,以最短的時間迅速恢復澳門各區的通訊系統及互聯網服務,令全澳巿民能夠進行通話、和家人報平安、收發信息和接收政府發佈的消息等等。最重要的是,互聯網服務的恢復正正就是令全澳巿民的心緊緊連在一起的最大關鍵。 天鴿過後一年前的華士古達嘉馬花園 當時如何得知那裏需要義工幫手清理環境、有水派、有飯派、有汽車接載、有人需要幫忙等的需求,全部都是靠臉書 Facebook。「天鴿」離開澳門後,每天都會有食肆在 Facebook 上發文,指自己的食肆有飯餸免費派發,歡迎各位前來領取,亦邀請有車人士協助送飯送湯;有熱心巿民以個人名義發帖,指自己有時間有氣力,詢問那裏需要幫忙,並願意提供協助;有駕駛汽車人士發文,問及那裏需要協助接載和運送飯餸;有民間團體發起義工活動,邀請年輕人一同參與清理水浸重災區下環街至河邊新街一帶的街道;有義工團體透過 Facebook,主動邀請巿民一同參與派發飯餸給予老人家和行動不便人士的義務工作。在澳門各位巿民合力幫助之下,大大減輕了當時人手嚴重不足、缺乏休息的民政總署清理人員的工作負擔。 天鴿過後一年前的婆仔屋附近 當時還興起了一句令人團結一致的口號,那一句就是「自己城巿自己救」。除了得到澳門各區巿民幫助之外,還有很多來自越南、菲律賓、印尼等國家的外籍人士,他們不約而同一齊前來協助清理街道及救緩工作。大家不分你我、種族和膚色,即使言語不通,但透過世界共通的身體語言,也能夠感受到他們的熱情和熱心。中國人民解放軍駐澳門部隊得到中央許可後,也立刻前往協助清理下環街一帶為數不少的大型垃圾,令衛生情況得以改善,街道變得乾淨。在所有人團結合作之下,「天鴿」後的澳門也漸漸恢復原貌。 一年前被天鴿吹倒的葡國雞 一年後的今日,所有經歷過「天鴿」風災後的澳門居民,包括少爺在內,都不能忘記「天鴿」為澳門帶來多少經濟損失和人命傷亡。雖然仁慈堂婆仔屋這個地方依然存在,但由於「天鴿」的強大破壞力,摧毀了本來應該存在的「葡國雞」公仔,現在「葡國雞」已經不再存在了。雖然有些婉惜,但「天鴿」卻為所有澳門人上了一節很寶貴的課。 一年後的婆仔屋 表面上看,「天鴿」的確為澳門帶來實實在在的破壞,也令全人類知道,大自然的破壞力是不容忽視。假如颱風「天鴿」是一位人類,它一定會被定罪。但深入了解的話,少爺卻覺得「天鴿」徹底改變了所有澳門人的心態。由從前那種漠不關心、自己顧自己、鄰居與鄰居之間甚少交流、充滿敵對味道的鄰舍關係,演變成今日大家見到鄰居會打招呼、噓寒問暖的友好態度。正正因為經歷過「天鴿」,令澳門人深深體會到團結一致的重要性。一句「自己城巿自己救」,雖然當中只有七個中文字,卻遠比任何金錢名利來到珍貴,希望澳門各位巿民好好珍惜這份價值不菲、來得不易的團結精神。 颱風「天鴿」襲澳一周年 延伸閱讀: 不能忘記的「天鴿」 風災過後的澳門 婆仔屋的「葡國雞」公仔倒下了!

夢劇社《飄流船廠》於9月16日免費加演四場

澳城生活
LifeMag Editor ・2017-09-11

夢劇社獲澳門演藝學院戲劇學校邀請,將於9月16日假高士德演藝學院禮堂免費加演四場「澳門基金會市民專場《飄流船廠》」,同場將設造船業文化攤位。 風災過後,有船廠倒塌,也有船廠受傷。望著此情此景,彌漫著一股唏噓。造船的夢想,不怕在歷史中消逝,只願心中之尺,為你畫出最美麗的風景。傾聽船匠的故事,連結起你我共有的情感記憶。 ~~9月16日四場 - 特別加場演出資訊~~費用全免 日期:2017年9月16日時間:14:30, 16:30, 19:30, 21:30地點:澳門演藝學院禮堂(澳門高士德大馬路14-16號)留票及查詢:於辦公時間致電28701588戲劇學校留座(座位有限,額滿即止) 詳情可瀏覽臉書專頁「Dream Theater Association 夢劇社」或「再續船夢」。 故事簡介:這是一個講過去,同時寄盼未來的故事。靈感源自荔枝碗老船匠們的真實故事,由船匠們學師、成長、獨立的經歷,呈現60-90年代造船人的生活片段和對本土造船手藝的驕傲。澳門造船業曾步上癲峰,交織出一頁頁光輝的歷史,卻始終在城市的演進、科技的發展中步入式微。然而,老船匠們對手藝的堅持和自信、對人情的眷戀,卻依然不變。在父親經營的船廠中長大的駿業是一位文化工作者,研究造船業文化手藝的保存與傳承。他曾問父親:「木的彎度要怎麼刨得準確?」父親回答:「憑手的感覺。」一份手的感覺、一種難以言傳的技藝,該如何傳承,免致消失?《飄流船廠》於澳門多個地區演出共十場,演出空間設有造船業文化展覽,觀眾可近距離接觸造船業世界。雖沒有船再從這裡出海,盼能憑藉這份回憶,帶著昔日的驕傲,在澳門人心中繼續「飄」流。 活動期望透過與荔枝碗船匠談錦全及文化研究學者談駿業合作,使民眾認識荔枝碗村及澳門造船業,藉著回望歷史、展演文化,建立大眾之文化傳承意識,使傳統文化得以傳承,發掘工業遺產的文化經濟價值,讓「澳門造船」發揮潛藏的力量,進一步深化澳門文化遺產的資源。 團隊成員:導演:莫家豪副導演/編劇:陳巧蓉演員:陳世平、龔嘉敏、陳智斌、黃穎駿、梁展鴻空間設計:杜國康音樂設計:Earl Diamantino服裝設計:李明新歷史及文化研究顧問:談駿業歷史及造船技術顧問:談錦全監製:陳嘉宜、龔嘉敏、方茜統籌:黃玉君、霍嘉珩 ------------------------------------主辦:夢劇社 Dream Theater Association贊助:澳門基金會、澳門文化局 鳴謝澳門演藝學院戲劇學校邀請演出 -- 夢劇社「再續船夢」社區藝術計劃 「再續船夢」:https://www.facebook.com/daysofsail/ 夢劇社 :https://www.facebook.com/DreamTheaterAssociation/

明愛為澳門天鴿風災開通捐款渠道

澳城生活
LifeMag Editor ・2017-09-01

8月23日,強颱風「天鴿」吹襲澳門,對澳門造成嚴重破壞,造成十人死亡、二百多人受傷。颱風亦引發風暴潮,引致海水倒灌,使澳門內港、新橋、沙梨頭及青洲等多個低窪地區發生嚴重水浸,損失慘重。澳門不少基建設施亦受颶風及淹水破壞及發生故障,造成多區停水停電、電話、電視訊號受影響。政府及市民連日來均團結一致,共同參與各區的救災整頓工作,包括清除路障、清潔街區、運送物資等。 為方便各界熱心人士向風災受害者提供援助,因此,澳門明愛開設捐款欄目“「讓愛傳城」風災捐款”讓市民捐款。籌得款項將為風災受害者提供各項支援工作。 澳門明愛已開通多家銀行帳號接受捐款,包括透過中銀e道、中銀e網、中銀電話理財服務、大豐銀行網上通愛心捐款、工銀澳門電子銀行公益捐款,或澳門明愛網站進行網上捐款,捐款欄目為“「讓愛傳城」風災捐款”。市民亦可存入以下銀行之「澳門明愛」戶口,註明“「讓愛傳城」風災捐款”,將入數紙傳真回28554049,包括中國銀行澳門分行,01-012-078619-6(澳門幣),01-112-384462-4(港幣);工銀澳門,010800010000078903900000(澳門幣),011910040000044491800000(港幣);大豐銀行,220-1-00654-7(澳門幣),120-1-00647-3(港幣);滙業銀行,02016-000393-1(澳門幣);國際銀行,10212-100237-7(澳門幣);華僑永亨銀行,305286-101(澳門幣),305286-100(港幣)。如有查詢,請致電28933255或電郵至fundraising@caritas.org.mo。

“風雨同路 澳門精神”:澳門基金會推出系列活動

澳城生活
StanSteve ・2017-08-31

“天鴿”襲澳,澳門經受了嚴峻考驗,澳門居民充份發揮了守望相助、同舟共濟、自強不息的精神,積極、主動、全力投入搶險救災的工作,不僅留下了許多感人肺腑的畫面,也彰顯了澳門的人性光輝和溫情樸素。許多市民自發挺身而出,捐輸物資,接濟困弱,清理街區,恢復市容,令人敬佩,期間的種種動人事跡和故事,更值得社會銘記和傳頌。徵集救災時期的澳門故事,既能抒發廣大居民對澳門的深情厚意,更能使澳門精神薪火相傳,生生不滅。 為記錄“天鴿”風災後居民自發救災、重建家園的一幕幕故事和景象,澳門基金會及其歷史文化工作委員會推出“風雨同路 澳門精神”系列活動,通過 “澳門故事”之短文、照片及短片徵集計劃和救災人物事跡徵集計劃,讓廣大居民訴說澳門故事,弘揚澳門精神,體現居民的團結和凝聚力。 “澳門故事”之短文、照片及短片徵集活動旨在記錄澳門各方面在“天鴿”風災後的救援與善後工作,不論短文、照片、短片,只要與救災有關均可參加。參加者須向澳門基金會提交有關短文、照片或短片的電子檔案。入選作品將於日後舉辦的展覽或其他出版物中公開展示,並獲頒發證書及使用權費每篇澳門幣500元(短文)、每張澳門幣300元(照片)及每段澳門幣800元(短片)。 救災人物事跡徵集旨在整理資料,頌揚參與“天鴿”風災支援工作且行爲突出感人、傳遞澳門精神的澳門居民(包括永久性居民、非永久性居民外地僱員及學生),特別是普通市民、志願者、前線工作人員的事跡,市民以及在澳門特區註冊的社團、機構均可推薦和提供資料。 講好澳門故事、弘揚澳門精神是歷史文化工作委員會的職責。該會呼籲廣大市民、社團和機構踴躍參與上述兩項計劃,由8月31日起至9月22日投稿或推薦和提供資料。有意參加徵集計劃的人士,可通過電郵或親臨澳門基金會提交 ,地址:新馬路61-75號永光廣場7樓。 本系列活動的章程及表格可於澳門基金會網站(www.fmac.org.mo)下載。如有查詢,歡迎聯絡吳先生(87950958)或羅小姐(87950927),電郵:dpe_info@fm.org.mo。 以上文章及圖片均轉載自網路,所有版權歸原作者所有 原文地址:http://www.fmac.org.m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