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題報導
電影 | 少年Pi的奇幻漂流
潮流特區
由李安執導拍攝的《少年PI的奇幻漂流》,兩小時帶來不一樣的奇遇旅程。為沉悶的週末,加點意義。 背景講述生於印度的Pi對世界萬物有一份好奇的心,父親擁有一個動物園,Pi常常去動物園留意動物的行為,尤其對老虎相當有興趣,生性善良的他不怕死地接近老虎,爸爸為了証實老虎的獸性,把羚羊送到老虎的面前,讓他親眼見証老虎的獸性,從此Pi不敢再接近老虎。Pi在機緣巧合下接觸了不同的宗教,認為在不同宗教中學會了不同的事情,他沒有揀選追從某一個信仰,而是成為一個多神論者。 在印度政治上的紛擾下,Pi的家人決定賣掉動物並移居到加拿大。可是,出海不久遇到暴風雨,Pi饒倖地乘上逃難的小船,同行還有一隻斑點鬣狗、一頭受傷的斑馬、一隻猩猩和一隻孟加拉老虎。在共存的環境下,動物互相殘殺相繼死去,剩下叫Richard Parker的老虎和Pi。驚慌的Pi 與老虎度過了一段不理不睬日子後,想跟老虎一起活下去,於是克制及馴服著老虎,習慣彼此的存在,在船上和平共處,最後一起被獲救。 在Pi和老虎一起在船上對峙的日子,也可解作是Pi和自己獸性的對峙。一直以現實原則(Ego – deal with reality)克制著自己的Pi,被迫到絕路時,恐懼將潛在內心的生存本能(Id)激發出來。為了生存,他拋開了宗教的枷鎖,吃素的他殺掉水中的魚來充飢並為自己的罪而痛哭。Pi意識到Id和Ego的存在,更重要是明白去到一個臨界點,所有事情也以生存為先。Pi的父親在電影初期說過:「老虎眼睛所看到的是你心裡的投射。」這在後來一一應驗,解釋著他本能和獸性在殘酷的環境中幫助他求生,也代表著老虎就是Pi。 我一直都不明白島嶼的意義,直至想起日本探員向獲救後的Pi問話。Pi的故事有兩個版本,前者是鬣狗、斑馬、猩猩和老虎,後者是廚師、船員、母親和Pi本人。我一直相信前者是真的,但去到Pi和老虎在飢餓的底線下發現了小島,並在島上獲取生存的能量,我才明白後者的故事才是真實的故事。小島一直出現蓮花的圖案,而島嶼的遠景是個女人的形狀,這島嶼暗喻著Pi的母親,換句話說,Pi去到最後為了生存殺掉了母親。雖然李安在訪問中沒有把故事詳細解釋,但種種的牽連和暗喻似乎解釋了這個殘酷又現實的結局。到最後,船員選擇相信動物的結局,可能是基於「人性本善」吧,那你呢?起初看到一頭霧水的我還是在網上找解說,終於明白箇中道理,然而故事中的每個細節和暗喻並非一下子就能連繫得到,也要花點時間去消化和理解。你覺得故事是在說動物在船上求生,還是人類現實的故事,那就要看你對這部電影的理解有多透徹了。 說到信仰部分,《少年Pi的奇幻漂流》也有一番見解 – 摸索、試煉和選擇。Pi的父親是科學派,不相信宗教,認為信仰只是一個心靈寄託,世界萬物的真理源於科學研究。而Pi母親不理家人反對而跟Pi的父親在一起,最終與家人斷絕來往,對Pi母親而言,宗教是跟家人唯一的連結。去到Pi,從小接觸了不同對宗教,即使家人有說過不應同時有多個信仰,但Pi堅信能從不同宗教學到不同的事,屬於多神論的。那時候的Pi 在不同宗教上探索,雖然Pi跟父親和母親三人對宗教有著不同意見,但沒有爭吵,反正每個人的價值觀不一樣。在信仰上,不論是無神、信奉哪一個神,都是各人的選擇和自由,沒有對或錯之分。在遇難後的Pi曾經祈求天上的「神」幫忙,但沒有一個「神」顯靈,Pi 最後跟從自己的獸性,經歷過後的Pi「選擇」了什麼,相信也膚之欲出了。對應電影所說的:「信仰說是房子一樣,有很多房間。」而人,會選擇自己去聽想相信的事情,也暗示了導演對宗教的看法。 Pi年青時的女朋友、Richard Parker這個名字的由來等等細節,原來也經劇組精心設計過,但我不作詳細解說了。這部電影確實是耐人尋味,有空的不妨把這部電影詳細分析,解釋當中的微細關係吧。 All of life is an act of letting go,but what hurts the most is not taking a moment to say goodbye.人生就是不斷地放下,然而最讓人痛心的是,沒來得及說再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