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哲理

標籤:人生哲理

殺蚊,可以嗎?

潮流特區
熊神進 ・2020-07-30

佛戎並不是人人都接受,就像有一次,我在高雄講座中,有聽眾很直率問“熊老師,你說你們不殺生,我想向你請教,我家裡常常有蚊、蟲、鼠、蟻進來,我不殺牠們,牠們就咬破我的傢俱,造成損失”。 這類衛生問題,其實生活中常常發生,只因佛法有「戒殺生」一律,才令我們惆悵。從衛生方便考慮,昆蟲的腳、翅膀、身體都能沾上細菌,牠們除了散播病毒,更能叮我們身體,咬我們傢俱,這些都是客觀存在的事實。 在六道輪回中,昆蟲走的是畜牲道,佛說的四生,那是胎生、卵生、濕身,化生。我們只是累世的業才被分配不同的六道,原則上,我們也是四生之一,不應該互相廝殺,更不應該相互侮辱,退一步來說,我們保持距離,一人一個生活空間,不侵佔他人的生活空間就是了。 殺昆蟲不是我們的初衷,我認為室內外要清潔,把家居雜物搬走,要經常打掃衛生,保持室內乾淨、清潔,尤其是容易積水的地方,這樣保持自己的生活環境乾淨,使昆蟲無從滋生。當然,如果客觀條件許可,我們還可以配備蚊帳,在窗戶上安裝紗窗等,阻擋蚊蟲進入屋內。 過去佛門有很多師兄,大德對於請走蚊子、蒼蠅、蟑螂、螞蟻、老鼠、蛇等都有一番智慧,筆者常常聽到大部份學生都說清潔時念咒語就可以。 筆者沒有完全同意他們的說話,但也不是百分百反對,因為只要我們無心造惡,不在阿賴耶識裡留影像,就沒有過失。俗眾常認為蚊子吸自己的血,非常可惡,因此起瞋念,往往殺蚊被視為合情合理。其實,蚊子也是有生命的,是未得度的眾生之一,也是未來佛,應以慈悲心待之。 筆者自少在山林長大,如果說,筆者從來不殺生,那我犯「妄語」,我有殺生,我在山上種植,除草,泥土,有很多昆蟲,受菩蕯戒的人不種田嗎?田地有蟲蟻是正常的事, 家師告訴我,在種植前燒上幾根阿彌陀佛贖罪香,先通知這些眾生趕快離開,才打藥,說明白一點,不起瞋恨惱怒的殺生原則,要預先告誡,可以給眾生選擇離開或往生。 佛在《梵網經》教誨:“一切有命者,不得故殺。”不殺生源于眾生平等的慈悲精神,一切眾生都有生存權利,我們不能為了討厭蚊蟲而殺生,我們反而問問自己有沒有注意環境清潔,我認為這是比較重要的。 師兄告訴我,燃燒艾草用煙熏,也是一種有效的驅蚊方法,尤其是在民間很常用。在端午節時,家家戶戶都會在門口插上艾草,除了驅瘴辟邪,也有防蚊蟲的作用。師兄在印度,他的方法不適合我們煩塵亂世的在家居士,筆者問問大家,你們有甚麼妙法在不傷蚊的條件下又能驅蚊?

人為何要爭吵?

潮流特區
熊神進 ・2020-07-02

每天想一想 天氣炎熱, 忍耐的人少了, 爭吵的人多了, 昨天經過菜市場, 一男一女為了“不足兩”爭吵起來, 細看一下, 其中一人是筆者在寺廟見過, 也是一位在家居士。 學過儒家,都聽過“修德行善” 這句話,我說的, 凡事都要“順其自然”、“不爭” , 一個成大事的人,懂得「三不爭」,你能做到其中一個,你已推開了成功之門?1) 不拘小節 我們為什麼爭吵, 爭吵就是我們認為自己是“對”, 別人是“錯”,矛盾永遠都是相對的,一件事情的“對”與 “錯”是很主觀的,闖紅燈是錯, 集體闖紅燈的事常常見到, 而這些社會規律被曲解,認為是「對」 ,引伸了很多爭辯。筆者認為任何事情都有解決方法,沒必要爭來爭去,傷了大家的友情,為什麼不能是將天下的人都視為你的朋友,和他們和睦共處呢?畢竟宏觀世間萬物,地大物博,是是非非,錯對在人心, 能做到不拘小節,不把“對”與 “錯”看成是自己生存意義, 這樣, 你就人生觀亮麗, 同理心共存。2) 不與上級爭鋒 林語堂在《風聲鶴唳》中曾寫道:“不爭, 乃大爭 , 不爭, 則天下人與之不爭” 這句話包含很多哲學道理, 我們在打工的時候常常犯了「五毒」,就是暗地裡不滿意上司的安排、決定, 甚至找機會與上級爭鋒。大家要明白,長幼有序, 臣不能犯君, 臣子功勞太大,又不懂得掩其鋒芒,使君主受到威脅而心有疑慮。我們要給上級服從, 要維護領導者權威。如果你自負,以為自己能力比上級強, 加上上級心胸狹窄, 最後斷送了自己的前程。歷史也告訴我們 “不與上級爭鋒”的人一般安享晚年。當然也不與同級爭寵,下級爭功, 反正公司是一條船, 營利是公司目的, 公司不是戰場, 不是“你死我亡”的地方。 3) 不跟你一起了三世書說,我們今生之所以爭吵是因前生輪迥時, 大家在“淚園”搶著種“九世花”, 前恨舊惡, 今生相遇, 大家吵起來。筆者認為如果你無法改變他人的想法,就不要花時間爭論「正確與否」,當你放棄想要改變別人的念頭時,你會突然覺得天地遼闊。請你明白,這世界上有些人會跟你不對眼,他不是為錢,反正五行相剋,你不可能要求人人都喜歡你。 請你跟我一起回想,你這次有因為「吵架」得到什麼嗎?還是失去的更多?很多人都說「 爭吵, 出一口氣吧! 筆者無言,留待大家討論。 如有任何問題,歡迎聯絡: 風水、改名、講座預約服務, 林小姐: 13726267799(晚8時後) 或加微信號熊神進:澳門 853-66618785 公共微信: macaumasterxiong 私人微信: macaumickey 淘寶風水法器店: http://macauhung.taobao.com Facebook: 熊神進(澳門風水師) 中國澳門風水掌相學會會長(澳門政府註冊)

憂鬱不是天生,人生滿希望

潮流特區
熊神進 ・2020-05-28

香港歌星徐小鳳有一首勉勵的歌曲, 叫 「人生滿希望」, 其中有二句歌詞是筆者喜歡的:前途在遠方 縱使失望 悲哀化力量。 每個人需要精神上的鼓舞,以及看到自己未來的美好。這是作為一個人,生存下去的精神動力。 希望是一種精神動力,能提升我們鬥志。我們常常說「希望明天會更好」, 從狹義來說, 祝福也是一種希望。因此有人將希望定義為:「相信每一件事情都會有最佳結局的那種感覺」 筆者給法器開光加持的時候, 除了把自己正能量灌進去, 最重要就是給使用者一份真誠的「希望」, 希望使用者身體健康, 家庭幸福。 我們若是懷著善意, 心念起動, 這就是「希望」的伴行者,就會增加「帶著渴望和合理的自信期待未來」。人, 如沒有希望, 就連自信也沒有, 這是可悲人生, 當我們懷著自信期待未來的時候,「希望」就是陽光, 為我們的生活帶來篤定平安。 我們為何要找算命師算命, 我們為何要跪在佛菩薩跟前許願, 就是我們「希望」通過一些仙靈指引, 走上好運。 希臘詩人Θεόκριτος說:「人活著就有希望。」跌倒的人, 需要希望;臥病的人, 需要希望;結婚的人, 需要希望;離婚的人, 需要希望。 A Catholic Dictionary說:「在地獄裡被定罪的人無法懷有希望,因為他們不能期望得救。」由此可知道, 只有「死人」是沒有「希望」。 It's world of hopes, 憂鬱不是天生,人生滿希望。 如有任何問題,歡迎聯絡: 風水、改名、講座預約服務, 林小姐: 13726267799(晚8時後) 或加微信號 熊神進:澳門 853-66618785 公共微信: macaumasterxiong 私人微信: macaumickey 淘寶風水法器店: http://macauhung.taobao.com Facebook: 熊神進(澳門風水師) 中國澳門風水掌相學會會長(澳門政府註冊)

忽冷忽熱

潮流特區
熊神進 ・2020-04-27

每天想一想 無論男女, 戀愛的初期都有一個適應過程,女的不敢起跑, 男的忽冷忽熱, 大家都是你給我四目相投, 我給你一個擁抱, 當一方投入感情之後, 才發現不是如期的感覺, 這就容易產生失落感,我們是可以理解。 筆者認為, 人生活在天地間, 只有大自然才最適合人居, 只有真情才最配合婚姻。婚姻不是經營的約定, 愛情是宿世的花枝, 整體性的自然投入、適應才能領會愛情的美, 靈魂的慾, 如果兩個人從認識而一起同修,自然而然的交往,其實中間根本沒有必要去經營愛情。 愛情沒有前熱後冷、前冷後熱又或忽冷忽熱的節奏, 有的都是“心念”,佛說一切法,為度一切心,既無一切心,何用一切法? 佛家說的好, 心念影響你的運氣。玄學家認為因果是一種規律,造了什麼樣的因, 就會有什麼樣的果,改變愛情需要你的“心念”。 二個人在一起, 只要其中一方違反“佛理” “道德” “人性”, 那麼我們就很自然感到對方忽冷忽熱待自己了, 這是人性, 當我們已經在這個人身上花費了時間和心力之後,如果看不到任何的改進,甚至大家還為了 view n point 而爭吵,這種無力感和挫折感會消磨愛情熱度,在熱度消退到一定程度之後,多數的人都會選擇淡出, 而不是忽冷忽熱, 明白沒有? 如有任何問題,歡迎聯絡: 林小姐: 13726267799(晚8時後) 或加微信號 13726267799 熊神進:澳門 853-66618785 公共微信: macaumasterxiong 私人微信: macaumickey 淘寶風水法器店:http://macauhung.taobao.com Facwbook: 熊神進(澳門風水師) 中國澳門風水掌相學會會長(澳門政府註冊) 熊神進玄學信箱 https://goo.gl/jAVv8U

真正聰明人, 從不吵架

潮流特區
熊神進 ・2020-04-07

每天想一想 筆者自小生活在井裡, 舉凡家師說什麼, 筆者都聽在耳裡, 記在心裡, 有一天, 家師告訴我們一個故事: 子貢(孔子的學生)在大院打掃院子。有人來到,問:“你就是這位孔子老師嗎?” 子貢答道:“不是, 老師在書房裡, 你有什麼事需要向我們老師請教?” “我想請教關於季節的問題?” “這個問題我知道,可以回答你” “那你說說一年有幾季?” “四季。”子貢笑答。 “不對,一年只有三季!” “四季!” “三季!!” “四季!!!”子貢理直氣壯。 “三季!!!!”來人毫不示弱。 他們就爭吵起來,大家都認為自己是“對”, 人家是“錯”,雙方沒有休止。 孔子聽到吵聲,從書房出來,子貢上前講明原委,讓孔子評定。 孔子答, 說:“一年有三季。” 來人聽此,大笑, 以勝利者姿態離開。 待來人走後,子貢忙問老師:“這與你所教有別啊,一年的確有四季啊!老師, 一年到底應是幾季?” 孔子答:“四季。” 子貢不解:“你說的和剛才不同。” 孔子笑了笑, 說道:“那人一身綠衣。他分明是田間的蚱蜢。蚱蜢者,春天生,秋天亡,一生只經歷過春、夏、秋三季,哪裡見過冬天?所以在他的思維裡,根本就沒有‘冬季’這個概念。你跟這樣的人爭上三天三夜也不會有結果的。你若不順著他說,他會懷恨在心, 攻擊你, 你要知道, 世上有很多人不承認自己生活在井裡, 他們認為自己見識很廣,什麼都懂, 我們把事實說出來, 如果對方仍要跟你爭吵, 你就不要爭下去。” 說完,子貢立刻明白了。 這個故事不管是真是假,對我們都非常開啟發。 每個人對“井”的情意結不同, 有些人一生都未離開井,對井是有情深;有些人從井外回來, 跟井裡的人爭吵。別浪費時間為一井爭吵, 繼續糾纏這種無聊的問題只會徒增煩惱,還顯得你的學佛不精進。 莊子說:「夏蟲不可以語冰。」孔子說:「道不同不相為謀。」夏蟲不可言冰,蟪蛄不知春秋。講的都是這個道理。 人的認識受空間限制;人的認識受時間限制;人的認識受先天素質限制;人的認識受後天教育限制。 多元化社會,多看一些別人搜集回來的善知識, 增加自己學問。我們要時刻警醒自己,少說心塞話,多說心寬話。 愈聰明的人, 愈不爭吵。真正聰明人, 從不吵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