澳城生活

焦點文章

【CTM 44 周年慶 您快樂所以我快樂】

文化創意
Cheers!・2025-10-20

您要嘅快樂,從 CTM Home Media 開始!新劇、綜藝、好歌、熱門遊戲 每月更新,一個平台滿足晒您想要嘅娛樂 【秋「Gold」戲爽 劇迷至愛】 myTV Gold → 首 12 個月 $48 / 月《消失的孩子》、《天空之城》等新劇任睇,仲有《悠長假期》、《神啊!請多給我一點時間》 等經典神劇隨時翻睇! myTV SUPER → 低至 $10 / 月《巨塔之后》、《獨嘉瞓過界指南》、《剪裁魔法師2》、《香港美食匠人》 緊貼最新至 hit 嘅精彩內容! 【芒果 TV 國際 內地熱潮綜藝同步追 】→ 首 12 個月 $28 / 月 《向往的生活・戲如人生》、《初入職場・中醫季》、《海角 88 號》內地嘅熱門綜藝同劇集,第一時間就睇到! 【Blacknut 500 + 款雲遊戲 】→ 首 12 個月 $28 / 月《秋後的季節》、《阿基里斯:倖存者》、《切爾諾貝利》、《二擊必殺》、《碧波之下》 每月都有新 Game,一家大細齊齊玩 【JOOX 全天候靚歌相伴 仲免本地數據】→ $58 / 月 洪嘉豪《下世愛你》、Ian 陳卓賢《給千億顆星選中的二人》、周殷廷《想和你》等新歌即刻聽!仲有葉倩文《秋來秋去》、譚詠麟《愛在深秋》、張學友《秋意濃》嘅經典金曲聽唔完 屋企有 Home Media,每月都有新驚喜 全家齊齊快樂! ➤➤ 立即下載 :https://s.ctm.net/lxBa4➤➤ CTM Home Media 詳情:https://s.ctm.net/89nd1

最新文章

【收納秘訣】 會收東西≠懂收東西,統一風格的收納格外美!

生活在我城
Cheers!・2021-03-26

要令家居環境井井有條,一定不能忽略收納重要性,因為學會收納整理技巧能令家居空間感瞬間變大!以下教你幾個收納統一風格要決,提升家裏視覺上的美感。 凌亂物品 + 統一容器 = 瞬間整潔 “統一容器”是讓家居瞬間整潔的秘密武器,能快速地將混亂的房間看起來變得整齊!收納格或收納盒可儘量以相同顏色、風格令空間看起來更整齊。所以大家不用執著把全部物品藏起來,而是利用技巧把雜物分類好放在收納格內。例子可參考下圖: 沒有用容器 來源:淘寶 運用統一容器 來源:淘寶 家中不同地方也可運用“統一容器”的公式,像是浴室收納、冰箱收納等,把浴室的瓶瓶罐罐換成一種統一風格的“替換瓶”;把食物的原包裝、塑料袋拆除,換成透明的飯盒;以上的轉變能令物品看起來一目了然,東西亦更好找。 浴室收納 來源:淘寶 雪櫃收納 來源:淘寶 生活用品、佈置飾品選擇統一相近的顏色,令視覺上看起來更整齊 顏色搭配能令家內風格變得不一樣,首先可以決定一個自己喜歡的底色(建議白色或比較百搭的顏色),然後在購買生活用品、佈置飾品時,有意識地選擇相近或不同層次的色調,令居家佈置變得更和諧。如果擔心顏色會太單調,可入手不同材質和紋路的用品,令居家佈置更有層次。 來源:Pinterest 來源:Pinterest 把家裏分為三個區域:「收納的空間」、「什麼都不放的空間」、「開心佈置的空間」 將收納範圍縮細以減少收納時間,不妨試試將家裏分成不同區域,工作地方(如:廚房)儘量不放任何雜物以增強機動性,同時亦可預留家中一個小角落隨自己喜好裝飾或擺設收藏品。 「收納的空間」是將收納空間隱藏,用衣櫃、儲物櫃等將雜物放好。東西放進相應的地方,以一個最方便自己可以隨時拿取的標準而定。 來源:Pinterest 「什麼都不放的空間」是指工作的地方,包括廚房的洗手盆邊、飯桌等。讓這些地方保持整潔,隨時都可以開始工作的狀態,所以這些地方一旦有雜物就要立刻整理,放回相應的收納空間。這樣的話,家裏更容易維持整齊,因為只需較常清理這些空間。 來源:Pinterest 「開心佈置的空間」是隨自己喜好、風格自由裝飾的角落,可以是客廳的架子、臨近門口的角落,這樣一進家門心情就會變好。 來源:Pinterest 整理收納物品,按區分類 把使用頻率最高的物品放在方便拿取的地方,將物品按照功能性、顏色分類,這樣就可以在找東西的時候一目了然。 這個理念分別可以用於家裏不同區域,以客廳和房間為例,客廳所有零散的東西,以功能分類(例如:收納用具、休閒娛樂物品、飲食用具)。分類後,把物品先顏色由深到淺歸類,這樣就可以令客廳看起來更整潔。 而房間的整理,收納衣櫥是最重要一環,把最不常用的衣物放在最上層(棉被、過了季節的衣物),最常用的放在中間(每天穿的衣服),而常用的就放在下層(內衣、襪子,睡衣等)。排序亦可由淺到深分類,令每天穿衣服的時候更好找。 來源:Decomyplace 來源:Pinterest 收納是一個不斷變化的過程,每次的轉變都能增加美感和便利性。學會收納的要點便能用最少的精力收拾,亦能令家裏變得舒適整潔!之後我們會繼續推出實用的收納文章,大家不要錯過了! 繼續以上內容均與澳門本地收納師 無間整理 Infinite Organizing 合作整理校定。 下篇預告:柴米油鹽醬醋茶,雪櫃食材怎麼放? 作者:椒鹽卷餅

【澳門】※行山路線※ 路環石面盆古道 ~ 橫跨兩個山谷 以往居民與外界往來的唯一道路

生活在我城
80後愛旅行✈️・2021-03-25

「路環石面盆古道」位於路環的山谷之中,穿越路環東西兩地,是路環最具歷史性和最古老的道路, 而顧名思義這裡有一個「石面盆」在這條道路上。 整條古道雖然只有約1,375米,但是橫跨東西兩個山谷,路徑迂迴曲折,上山下坡,遊客應量力而為! 在20世紀60年代,路環連接黑沙的馬路未建成之前,黑沙居民與外界往來一直通過這條山道連接路環東西兩面的崎嶇山徑, 可想而知此山道的歲數,絕對可堪稱古道。 「路環石面盆古道」不像之前走過的圓環式步行徑,是直截了當的一線型路徑(上圖C36~C7) 兩個入口中的其中一個C36就在黑沙海灘附近,駕車要轉往黑沙/海蘭花園的路口。 由C36出發吧!黑沙海灘方向為東谷路段。 上面也說了,「路環石面盆古道」是連接路環東西兩面的崎嶇山徑,橫跨東西兩個山谷,整段路程不斷上山下坡。 從入口一開始就要不斷的爬樓梯了!! 比起以往所走過的步行徑雖然較短,但都還要累!!!! 腳下位置是「黑沙村」 石景「伸腰壁」 不斷拾級而上 東谷路段列作植物觀賞區,沿路植物資源豐富,其中不乏本澳罕見特色品種。 來到C12位置,與路環步行徑交叉重疊。雖然路環步行徑較平緩好走, 但因為這次是來挑戰「路環石面盆古道」的,即使再累也要把它走完 繼續往「路環石面盆古道」方向走,是往下的那條路徑。 過了交叉點,朝路環市區方向的「路環石面盆古道」則為為西谷路段。 西谷路段沿途設有多個觀景點,這是「小蝴蝶谷」 「斜陽山巒」 現在是傍晚17:30左右,能夠真真正正的看到「斜陽山巒」,在夕陽下看到亭後的綿延不斷山巒 美麗的夕陽讓我停下了腳步 來到這個路徑因此而命名的「石面盆」 「石面盆」就在谷底深處 「石面盆」是由於山泉水長年累月往下流,沖力把石頭打成一個面盆的形狀。 水中還有各種生物 「美鯨嫺臥」 「蟾蜍泊岸」 走到盡頭就是竹灣馬路的入口(C7位置) 竹灣馬路的入口比較隱蔽,並不好找。 如果想跟我一樣來「路環石面盆古道」的話,建議從C36黑沙馬路入口開始較好。 竹灣馬路入口 竹灣馬路入口位於路環監獄附近。 由於「路環石面盆古道」是一線型路徑,如果想走回黑沙馬路入口的話,必須要走完整條回頭路! 但我並不想再爬樓梯了,因此就走到路環監獄前一點的巴士站,坐巴士就能輕鬆回到黑沙馬路取車,不用再走一次了 路環石面盆古道 https://nature.iam.gov.mo/c/trails/detail/fe523798-7512-4352-8186-c0c114d0a0aa 檢視較大的地圖

【澳門情懷】澳門古早小食,傳統糕點之選 ——吳廷記

生活在我城
Lifemagfoodie・2021-03-23

粉絲福利 即日起至3月31日,只要在我們的Facebook、Instagram 任何一個平台留言分享及讚好,完成簡單步驟即有機會免費獲得 #吳廷記 $200禮券 ! 另外,在每個平台,我們也會抽取共50位幸運兒可以各獲得招牌紅豆餅一個!快點參加吧! 遊戲傳送門: Facebook Instagram 講起紅豆餅、冷糕,很多人會想起下環街的吳廷記,至今已有70多年歷史,現已傳至第三代,店家所有糕點都堅持全手工製作,賣剩的糕點絕不過夜,堅持為客人提供最好的出品。 店名來源有一段小故事,話說創始人非常勤奮,開檔到收檔一直馬不停蹄做糕點,所以街坊就幫他起了個花名叫「唔停叔」,後來店主直接取其諧音「吳廷記」為檔名,希望生意也能一直做個不停。 大家會否好奇吳廷記的冷糕和紅豆餅是如何製作呢?小編有幸擔當吳廷記的「一日實習生」跟師傅學藝,讓我帶大家一看究竟吧! 挑戰一:來學做「冷糕」 「冷糕」是潮州傳統小食, 軟綿綿的「蛋糕」,因烘煎的關係,有香脆的外皮,夾著炒香了的芝麻、花生碎及砂糖,味道層次豐富。「冷糕」被喚作「冷」(音:打冷的冷),因為它多在冬天(每年11月至4月)販售,夏天氣溫太高,砂糖融化後會影響糕體的香脆質感。隨著時間推移,冷糕已漸漸失傳,現時港澳兩地僅餘數檔,澳門只有吳廷記一檔。 首先來做糕底: 1. 將粉漿均勻地倒進預熱好的煎鍋。 2. 蓋上鐵蓋,把糕底焗至金黃色。(其實早在2010年前,冷糕是用炭爐去烤的) 3. 然後用刀輕輕把糕底刮起,動作要慢而有力,直至將整個底部刮起。這個步驟非常關鍵,如果沒有好好刮起,餅底表面就會有裂痕。 4. 把餅底放在表面,鋪上厚厚一層砂糖及芝麻花生碎 5.將糕餅對摺,再切成小件,「冷糕」大功告成! 看似簡單的步驟,做起來絕不容易,要經過長期訓練才能熟能生巧!師傅說他學了差不多3年才能做到外脆內軟的冷糕。 挑戰二:來學做「紅豆餅」 紅豆餅因其外脆裹糯的口感加上濃而不膩的紅豆沙而廣受歡迎。它的出現是一個典型小商戶打拼的故事:在五十年代,很多人賣紅豆粥,「吳廷叔」想在市場上突圍而出,他想到將紅豆製作成豆沙,包裹在麵團做成紅豆餅,然後煎至金黃香脆。 1. 做紅豆餅的要訣是要皮薄餡多,紅豆蓉的份量要拿捏得好,不然很容易在炸的時候「爆餡」。太少餡的話,皮又會太厚。 2. 麵團搓成圓形之後準備下鍋。 3. 把麵團輕輕放進熱鍋裏,用手指把餅壓平,紅豆餅便慢慢成形了! 4. 炸成金黃色,紅豆餅就可以上枱了! 師傅試食後大讚第一次來說技術不錯,差在皮厚了一點,餡料又太少,不過整體尚算成功! 街坊/員工試食環節 大部分人試食後都有不錯的評價,但面對「童言無忌」的小朋友,他細聲地說「不好食。」果然,要做出好吃的紅豆餅,還需要多加練習。 最後大合照,一日實習生成功!(左邊:第二代傳人 - 吳國榮先生,右邊:第三代傳人 - 吳志光先生) 吳廷記多年來能做出味道不變、保持水準的糕點,全靠三代人的堅持和一絲不苟的製作過程!如果你也想回味童年小食,就快點參加我們的Giveaway吧! 吳廷記 地址:下環街15號怡豐大廈地下 電話:6281 8133 營業時間:早上9時至晚上7時 地址:下環16號下環街市市政綜合大樓熟食中心302舖 電話:2856 5393 營業時間:早上9時至晚上5時30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