潮流特區

最新文章

火星發現35億年前河流沉積物

科技新知
Trisha・2017-10-08

火星發現35億年前河流沉積物那麼水都哪去了? 儘管液態水乃地球上的生命所必需,但火星上是否有水,對於證明這顆紅色星球上是否有微生物並無直接意義,因為火星環境之嚴苛,並不只有“乾燥”這一點——直射的宇宙射線,已使科學家對在火星表面尋找生命不抱太多希望。   “鳳凰”號著陸器腿上凝結的液滴。從左到右依序為“鳳凰”號登陸後第4、31、44天拍攝。   但這顆星球曾經以及現在是否含有水,卻對本世紀30年代首次載人登陸火星的計劃,至關重要。   據《每日科學》網站近日消息稱,美國科學家發現,存在於火星表面的、壯觀的河流沉積物,記錄了這顆紅色星球35億多年前的表面環境。而這項證據能有力支持火星表面存在液態水的論點。   從不可能到可能   對人類而言,荒涼的紅色星球一直是最富吸引力的地方。因為如果我們想在太陽系內尋找可供未來殖民的星球,那麼火星的條件算得上“友善”了——至少和其他行星相比是這樣。   科學家認為,火星與我們的距離較近;火星在數十億年之前也曾擁有過水和大氣,且現今還留有殘跡;另外,火星和地球一樣擁有高山、平原和峽谷。   但可怕的是,火星大氣密度僅為地球大氣密度的1%左右,而且寒冷、乾燥。此外,火星上沙丘和礫石遍布,火星可謂一顆“沙漠行星”。所以,最初人們幾乎認為,不可能在火星上找到水。   然而,2008年6月20日,美國國家航空航天局(NASA)的“鳳凰”號火星車給出了火星上有冰存在的直接證據。當時,“鳳凰”號在火星上發現了8粒白色物體,4天后,這些白色物體憑空消失,科學家判斷它們昇華了,而鹽不會有這種現象,所以它們很可能是冰。   這是一個偉大的開端。自此,伴隨著探測和數據分析能力的不斷進步,在火星發現水的探索之路就此展開。   記錄35億多年的歷史   此次,美國德克薩斯大學奧斯汀分校傑克遜地球科學學院研究人員B·T·卡德納斯及同事,利用火星軌道探測器拍回的高分辨率圖像和地形數據,發現有河流沉積物存在於紅色星球表面。   他們在火星上一個名為“Aeolis Dorsa”的區域觀察到了這些沉積物。這一區域被認為是古代河流沖擊造成的三角洲地區。研究人員認為,這是他們觀察過的火星上最壯觀和密集的河流沉積物。團隊隨後確定了其沉積模式,以及由海岸線遷徙導致的沉積樣式變化,進而發現,這些沉積物記錄了火星35億多年前的表面環境,它們能夠支持火星表面存在液態水的觀點。   研究人員指出,這項新證據進一步佐證了火星表面有水。這些在火星古代環境下產生的沉積紀錄,和地球上的情況非常相似。按此前的研究結果,海洋可能曾兩度覆蓋紅色星球的表面:一次發生在約40億年前,當時火星比現在溫暖很多;另一次則在十幾億年前,當時地下冰融化湧上地面,可能只是形成了臨時性的海洋,因而,它存在的時間還不足以形成生命。   火星的水哪兒去了   火星曾經如此濕潤,為何現在變成這副模樣?這是關於火星的無數議題中被揣測最多的一項。   NASA對此的看法是,“正因為我們對火星知識匱乏,才使結論顯得如此不確定。”於是,號稱行動派的他們依靠大量發掘火星有水的實證,來累積更多火星地質變化的信息。   在2008年6月石破天驚的發現後,同年7月末,NASA科學家再次宣布,“鳳凰”號探測器在火星上加熱土壤樣本時鑑別出有水蒸氣產生。 在“鳳凰”號之後,“好奇”號承繼了火星找水的衣缽。2013年3月,“好奇”號發現火星岩石中存在水合礦物質的可靠證據,而且對它挖掘出的泥岩岩石粉末樣本進行分析表明,火星遠古時期的環境狀況適宜微生物生存。   2015年9月,NASA在火星上首次發現了存在液態水的“強有力”證據。這是一種“高濃度鹹水”,會在最和暖的季節出現。而人類在火星上“跟著水走”的探索,至此有了一個確鑿的驗證。   在這些考察中,科學家逐漸明白,在漫長的時間裡,火星的確丟失了它的水。加州大學研究人員的分析認為,可能在第二次海洋出現後的100萬年內,火星的水又重新凍結成冰,再次存於地下;或者變成水蒸氣,逐漸蒸發到大氣。天文學家甚至可以計算火星散失的水量,倒推出火星上曾經含有的水量。   直到現在,有關火星上水的起源、豐度和歷史都還存在爭議,科學家仍然不會放棄追問“火星上的水都哪去了”。從溫暖到極寒;從潮濕到干燥,這其中的轉變究竟是如何發生的?或許人類要真正踏上火星土地之後,這些問題才能得到解答。 上文轉載自:新浪科技http://tech.sina.com.cn/d/n/2017-10-07/doc-ifymrcmm8917017.shtml?cre=tianyi&mod=pctech&loc=1&r=25&doct=0&rfunc=13&tj=none&tr=25 內文圖片轉貼自:http://www.pbs.org/newshour/rundown/mars-flowing-rivers-briny-water-nasa-satellite-reveals/

天龍座流星雨,10月8日迎來極大期

科技新知
Trisha・2017-10-07

澳門要見到天龍座流星雨,估要到較黑和在月球未升出來時看,今天是農曆八月十八日凸月,所以要看這個流星雨最好於太陽一下山後,找一個較黑的地方,並面向北邊看,碰碰運氣的話,或許你真的會看到流星。 天龍座流星雨光臨地球8日迎來極大 新華社天津10月6日電(記者周潤健)天文專家介紹,曾經在20世紀有過數次精彩表演的天龍座流星雨,將於10月8日達到極大,屆時,每小時會有20顆左右的流星劃過夜空。   天龍座流星雨的母體彗星名為21P,它是1900年被天文學家發現的,運行週期為6.61年。其活躍期很短,基本在每年10月6日至10日這幾天。 天文資料顯示,在上世紀初,天龍座流星雨還默默無聞,直至1933年和1946年,天龍座流星雨出現了兩次特大爆發,從而成為20世紀最燦爛的流星雨,它也由此擠入最著名的流星雨行列。最近一次大爆發是2011年,當時短時間內達到了每小時300顆左右。   “根據預報,今年的天龍座流星雨極大預計出現在8日17時左右。”中國天文學會會員、天津市天文學會理事趙之珩通報說,由於今年不是其母體彗星的回歸年,因此即將到來的天龍座流星雨極盛期的流星流量不會很大,估計每小時天頂流量為20顆左右。“由於剛過滿月的月亮會很快升起,因此,我國公眾適合觀測的時間是當天日落後短暫的一個多小時。喜歡流星雨的天文愛好者要抓緊​​時間觀測和欣賞。”   天文專家同時也提醒說,由於目前人類還不能精確計算流星雨母體彗星塵粒的分佈結構,因而不能像預報日食、月食那樣,對流星雨的發生和規模作出準確預報。因而,公眾在觀測時應有一定的心理準備。 上文轉載於: 1.新浪科技,http://tech.sina.com.cn/d/2017-10-07/doc-ifymrqmp9779486.shtml 2.中國日報網http://www.chinadaily.com.cn/dfpd/shehui/2012-10/08/content_15801322.htm

巴士大小的小行星與地球擦肩而過

科技新知
Trisha・2017-10-05

在國慶節前後,人類又逃過一場無形災劫,幸好地球有監測系統監控著我們的太空,隨時留意威脅地球的物體。 巴士大小小行星與地球“擦肩而過”:僅距離8.7萬公里 鳳凰科技訊據space北京時間10月3日報導,美國當地時間10月2日清晨,一輛公共汽車大小的小行星與地球“擦肩而過”,與地球的距離遠遠小於地月距離。 這顆寬約26英尺(8米)的太空隕石被稱作2017 SX17,今天美國東部夏季時間清晨6:20(北京時間10月2日下午6:20),與地球的距離為54100英里(87065公里)。相比之下,地球與月球之間的平均距離約為239000英里(284600公里)。 近地小行星與地球擦肩而過示意圖 據近地天體研究中心(Center for NEO Studies)研究人員稱,在距離地球最近時,2017 SX17與地球的相對速度約為每小時16350英里(26310公里)。 2017 SX17是在2017年9月24日被發現的,數個天文機構對它進行了研究。研究人員通過觀察得出結論,2017 SX17每467個地球日圍繞太陽旋轉一周。 未來10天后,還將有另外一顆小行星與地球“擦肩而過”。10月12日,被稱作2012 TC4與地球表面的最近距離將僅為27000英里(43500公里)。 2012 TC4大小估計為39英尺- 88英尺(12米- 27米),這意味著其級別與2013年2月在俄羅斯城市車里雅賓斯克爆炸的太空隕石相當。 從其名字中就可以看出,2012 TC4是在5年前被首次發現的。過去數週,天文學家一直對它進行了跟踪。 迄今為止,天文學家發現了近1.7萬顆近地小行星。據估計,近地空間可能“潛伏”著數百萬顆小行星。 上文轉載自:快科技,“巴士大小小行星與地球“擦肩而過”:僅距離8.7萬公里”http://news.mydrivers.com/1/550/550716.htm

iPhone 8、X電池是何等水平?

科技新知
Trisha・2017-10-04

iPhone 全新版的屏幕有很大的改變,不知道其充電情況會否有進一步改善? 一直以來iPhone最大的短板都是電池,容量不大且不支持快充。 新一代3款新iPhone,蘋果不但打來了無線充電,還帶來快充功能,但讓人無奈的是,想要體現這兩功能都要額外去購買配件,所以想要體驗還是要繼續花錢。 對於想要購買iPhone 8、8 Plus和X的用戶來說,三款新機最大的短板電池信息,不但要了解清楚,還要看看它們到底處在哪個水平。 從工信部公佈的信息看,iPhone X電池容量是2716mAh,而iPhone 8和iPhone 8 Plus的電池容量分別是1821mAh和2675mAh,作為對比iPhone 6、6S、7的電池容量信息如下: iPhone 6:1810mAh iPhone 6S:1715mAh iPhone 7:1960mAh iPhone 6 Plus:2915mAh iPhone 6S Plus:2750mAh iPhone 7 Plus:2900mAh 從上述對比結果來看,Plus機型中電池容量最大的是iPhone 6 Plus,而4.7寸機型中電池容量最大的是iPhone 7,而從蘋果公佈的電池續航來看,表現最給力的當屬iPhone 6S Plus,而iPhone X的續航水平跟iPhone 7 Plus、iPhone 8 Plus處於同一水平。 值得一提的是,經歷了Note 7電池門時間後,三星在電池容量上也變的非常保守,今年S8、S8 Plus的容量分別是3000mAh和3500mAh,而Note 8也僅僅3300mAh。對於這些機型來說,性能強、屏幕大,雖然廠商也對系統進行了深度優化,但一天一充出遠門帶個移動電源是必須的。 上文轉載自:快科技http://news.mydrivers.com/1/550/550647.htm

全新一代IPad曝光了,全面進化~

科技新知
Trisha・2017-10-02

蘋果IPhone X 有新一代進化,IPad 也必不可以停留以前的舊模樣! 蘋果激進!全新一代iPad曝光:全面屏/屏下指紋 或許是功能、硬件上創新的乏力,蘋果開始把注意力放在屏幕上,於是乎我們今年看到了iPhone X,這個目前市售中最接近真正意義上的全面屏手機。 現在台​​灣產業鏈給出的最新消息稱,對於全面屏產品蘋果其實規劃了好多款,也就是絕非iPhone X這一款,只不過目前技術還不太成熟,更完美的方案還沒有辦法大規模量產。 此外,除了iPhone X外,產業鏈消息人士還強調,蘋果也打算把全面屏設計引用到iPad上。其實這已經不是一次有這樣的傳聞了,之前就有消息稱,蘋果打算推出一款沒有Home鍵的iPad,或許為了怕搶iPhone X的風頭,所以才延緩推出。 相比於iPhone X來說,iPad上全面屏難度相對要小一些,但對於蘋果來說現在也在衡量一個問題,是讓iPad也支持3D人臉識別這樣的功能,還是坐等全面屏屏下指紋技術。 對於iPad來說,上全面屏後會極大提高視覺體驗,但是如果保留有類似iPhone X的前劉海設計,絕對是個不明智的做法,而蘋果也一直沒有放棄屏下指紋的研究。 對於全面屏的iPad,產業鏈消息人士透露,如果一切順利,最快明年Q3大家就能見到這樣的新品,如果真是這樣,那麼勢必會再次迎來iPad換機潮。 iPad全面屏概念設計 上文轉載自:快科技,http://news.mydrivers.com/1/550/550574.htm

今年中秋農曆十七會是最圓的滿月?

科技新知
Trisha・2017-09-30

今年中秋,月亮圓又圓,快快和家人朋友們一起賞月~ 今年中秋十五的月亮十七圓中國的比月亮國外圓 十五的月亮十六圓是一個天文現象。 每逢農曆初一,月亮運行到地球和太陽之間,月亮被照亮的半球背著地球,我們看不到月亮,叫做“新月”,也叫“朔”;到了農曆十五、十六,月亮上亮的以免全部向著地球,於是我們看到了圓圓的月亮,稱為“滿月”,也叫“望”。 眼下中秋節馬上就要到了,滿月將再次來臨。不過今年情況發生了變化,滿月可能會出現在八月十七。 據廣州五羊天象館預測,今年的中秋是十五的月亮十七圓,而且中國的月亮要比外國圓。 據悉,今年中秋節月亮最圓時刻出現在10月6日2時40分(農曆八月十七),這個時間全國各地不僅可以欣賞到最圓的中秋月,而且目睹到月亮的視直徑更大。 因為在中秋節前後,月亮距離地球的距離越來越近,我們欣賞到的月亮視直徑也就越來越大。 另外值得一提的是,今年的中秋之夜,在廣州地區,17時23分月亮將從東方冉冉上升;到了23時26分,中秋月升得最高。此時的月亮也會變得最亮,同時也位於正南方向,高度為63度,這時候就是我們賞月的最佳時刻。 資料來源:快科技,“今年中秋十五的月亮十七圓中國的比月亮國外圓”http://news.mydrivers.com/1/550/550385.htm

人類登陸火星,要面對太空輻射的挑戰

科技新知
Trisha・2017-09-29

無法靠近!殘暴的太空輻射成人類登陸火星最大挑戰 北京時間9月29日消息,據國外媒體報導,當宇航員有一天踏上火星展開長期探索任務時,他們將面臨著一個隱形威脅——太空輻射。 儘管我們對地球的輻射影響了解較多,但是地球之外的輻射影響還是了解甚少,因此依賴地球上的保護措施會帶來糟糕的結果。 目前,美國宇航局科學家正在分析這種輻射如何影響人類身體,並研究相應的保護措施避免猛烈的“核碰撞(nuclear collisions)”,這種情況發生在高能粒子碰撞人類輻射防護層和身體組織上。 美國宇航局太空輻射元素科學家利莎·西蒙森(Lisa Simonsen)博士稱,火星太空任務最大的一個挑戰是保護宇航員免遭太空輻射。你無法看到,也無法感受到,你無法知道你是否正遭受輻射的傷害。 美國宇航局人類研究項目(HRP)的研究人員指出,太空輻射完全不同於地球輻射。醫院裡一些醫生為了防止遭受X射線傷害,穿著厚重的鉛衣進行保護,這是非常有效的,然而在太空探索中,宇航員穿著鉛衣的方案是不可取的,重材料將促進太空輻射對人體的傷害。 這是因為太空是粒子輻射的家園,而不是電磁輻射,美國宇航局研究物理學家托尼·斯拉巴(Tony Slaba)稱,太空中存在粒子輻射,氫能夠穿過鎳和鈾,以接近光速的速度移動。 美國宇航局並不希望使用像鉛這樣的重材料屏蔽太空飛船,因為入射太空輻射將與屏蔽層發生更多的核碰撞,從而產生額外的二次輻射。 入射太空輻射和二次輻射結合在一起,將使暴露在太空環境中的宇航員處境更加糟糕。專家指出,當前太空輻射存在3個主要來源,但是與銀河宇宙射線(GCRs)相關的是最大的問題。 這種輻射類型來自於太陽系之外的超新星——或者是恆星的爆炸死亡,同時,銀河宇宙射線是對人類身體構成傷害最大的。美國宇航局指出,當科學家致力於設計太空輻射預防措施時,銀河宇宙射線(GCRs)是關注的主要焦點。 美國宇航局太空輻射實驗室的研究人員正在研究電離輻射對人體的影響,模擬地球上的太空輻射仍是一個挑戰,因為該環境下太空輻射劑量更加集中,而且在較短的時間內出現,而不是在太空環境下體驗。 儘管如此,理解這些太空輻射的影響是未來太空探索的重要環節,近年來,許多國家的航天機構和商業太空公司都開始關注在月球和火星上展開探索任務。 斯拉巴解釋稱,我們擁有較長的太空探索歷史,並掌握到暴露在地球輻射產生的生物反應數據,但是我們缺少太空輻射相關數據,以及所產生的生物影響的不確定性。 上文內容轉載自:快科技,“無法靠近!殘暴的太空輻射成人類登陸火星最大挑戰”http://news.mydrivers.com/1/550/550345.htm

哈勃望遠鏡發現一顆小行星也是彗星-288P

科技新知
Trisha・2017-09-27

天文學家借助哈勃望遠鏡在太陽系中發現了全新的天體形式--一對活躍的雙小行星天體288P。實際上,這是身處火星與木星軌道之間的小行星帶的一對雙小行星。奇特的是這對小行星具有彗星的特性,其擁有明亮的光暈(彗髮),拖拽著長長的塵埃尾(彗尾)。 這個天體是2006年11月,由「太空監視計劃」(Spacewatch)所發現,當初把它分類為小行星,並被給臨時編號小行星2006 VW139。不過在2011年11月的「泛星計劃」(Pan-STARRS)觀測中,看到2006 VW139存在彗星特徵,因此以彗星的命名形式改編號為288P週期彗星。所以,288P是位在主小行星帶的彗星,其軌道特徵與小行星相同。這類天體目前已發現10顆左右,稱為主帶彗星(Main-belt comet)。 在2016年9月馬克斯·普朗克研究所的天文學家,在天體到達它的近日點時以哈伯望遠鏡觀察,驚喜地發現288P不僅是單一的天體,而是兩個幾乎同質量的天體在距離100公里遠處互繞軌道。這是主帶彗星的首例!而天文學家可以由此測量物體的質量,因此非常重要。天文學家認為288P分裂成雙天體可能僅5000年,由於小行星表面無法留住水冰,卻可以保存在地函中,因此這是天體分裂後內部水冰昇華,而成彗星狀態。 參考資料: 1.網絡天文館,天文新知http://tamweb.tam.gov.tw/v3/TW/content.asp?mtype=c2&idx=1722 2.cnBeta,http://www.cnbeta.com/articles/science/654133.htm 3.http://sci.esa.int/hubble/59579-hubble-discovers-a-unique-type-of-object-in-the-solar-system-heic1715/ 4. https://en.wikipedia.org/wiki/Main-belt_comet

日本變比特幣最大交易市場

科技新知
Trisha・2017-09-22

日本變比特幣最大交易市場!強推虛擬貨幣「J-COIN」搶回 Apple Pay 使用者數據 日本變比特幣最大交易市場!強推虛擬貨幣「J-COIN」搶回 Apple Pay 使用者數據 就在虛擬貨幣發展在中國遭受重創,包括三大交易平台在內的多個平台被叫停之際,日本卻要推出一種新的虛擬貨幣。 日前, 人民網 援引朝日電視台報導,日本大型商業銀行打算與地方銀行聯手,研究發行共同的虛擬貨幣「J-COIN」。9 月,瑞穗金融集團才剛召集 70 多家銀行,包括郵政儲蓄銀行及地方銀行,對新型虛擬貨幣事宜展開研討。 用戶可以把銀行卡內的錢兌換為新虛擬貨幣,再用手機去完成交易,如給店鋪付款,轉帳給個人等。 據人民網了解,日本或將趕在 2020 年東京奧運會召開前把新虛擬貨幣的事落定。 看到這,聰明的讀者小夥伴們肯定不禁會問,為什麼日本要推新虛擬貨幣?會不會有些多此一舉?日本網民也有質疑稱,新虛擬貨幣與電子貨幣及使用銀行卡支付別無二致。 人民網指出, 新虛擬貨幣是日本國內銀行聯盟的對抗策略,日本擔心如蘋果等海外公司通過提供非現金支付服務,掌握日本眾多人口的結算交易數據。 而且,盯著日本市場的除蘋果外,還有支付寶,微信都意圖到此開掘新的領地。 去年 9 月,Apple Pay 正式進軍日本,日版 iPhone 7 開始支持 Felica。雖說還有諸多限制,如僅支持部分信用卡。 支付寶,微信也在日重兵布陣。 澎湃報導 稱,去年 8 月,微信支付,支付寶等快捷支付方式就已進入日本商場,甚至還舉辦了返現了活動,以吸引中國消費者。不僅是商場,連買便當小吃也可以。1 月 23 日 ,便利店巨頭羅森與支付寶宣布,日本近 1.3 萬家羅森便利店將全線接入支付寶,開日本全境接入支付寶連鎖便利店先河。 很有意思的是, 日本政府 還開始推行比特幣交易物品的方式 。3 月,日本內閣會議通過《關於虛擬貨幣交換業者的內閣府令》,宣布 4 月 1 日起, 比特幣具備作為法定支付方式的地位。並且,7 月開始,在日本兌換比特幣將可免去 8%消費稅 ,但如果你作為外國人想在那兌換日元,對不起,交 3%交易費先。 越來越多日本商家奔向比特幣支付的懷抱,如家電連鎖商場 Big Camera,丸井(Marui)ANNEX 百貨等,體驗感類似支付寶,微信,只是二維碼和手機間「流動」的貨幣,成了比特幣而已。今年內,日本能接受比特幣支付的商家將有望達到 2 萬家。 如此來看,無論推行比特幣支付,還是日本眾多商業銀行試圖聯合發行新型虛擬貨幣,最終可能是日本尋求以新技術突出重圍的手段方式。只是日本能否如願成為虛擬貨幣支付交易的先行引領者,還有待時間檢驗。 (本文經合作夥伴 36 氪授權轉載,並同意 TechOrange 編寫導讀與修訂標題,原文標題為 〈日本準備搞新虛擬貨幣支付,想懟前來的蘋果支付們〉 以上資料來源:科技報橘https://buzzorange.com/techorange/2017/09/20/japan-jcoin-and-bitcoin/

人工智慧提早 10 年「認出」失智症患者

科技新知
Trisha・2017-09-21

終結阿茲海默症!人工智慧提早 10 年「認出」失智症患者,準確率高達 84% 全世界各地的研究人員都在研究如何早期檢測出阿茲海默症。畢竟,早期發現能夠讓人們尋找各種治療方法,以減緩病情。 而目前全球各地的研究員,有人嘗試使用血液與腦脊液檢測,也有人嘗試開發小工具,尋找早期跡象 。然而,義大利巴里大學(Universitatis Barensis)的一組研究人員認為人工智慧才是早期檢測阿茲海默症的最佳解答。 義大利巴里大學的研究人員開發出了一個全新算法,蒐集阿茲海默症病發前 10 年間的微小身體變化,並訓練 AI 模型「認出」症狀,進而預測阿茲海默症發病可能性。 他們利用 67 份 MRI 掃描,分別是 38 份阿茲海默症患者掃描紀錄以及 29 份健康對照組訓練其 AI 模型。訓練完成後,讓這個 AI 模型針對 148 名測試者進行腦部掃描,其中有 48 名阿茲海默症患者,以及 48 名目前呈現輕度知能障礙的患者,輕度知能障礙一般被認為是失智症的過渡期。 而測試成過為,此 AI 模型辨識出阿茲海默症患者的準確率高達 86%,並且以高達 84 % 的準確率辨識出輕度認知障礙患者。這代表此 AI 模型若是發展成熟,很有可能成為阿茲海默症早期診斷的有效工具。 可惜的是,目前這一模型僅限於在 USC 洛杉磯阿茲海默症神經影像數據中心(USC LA’s Alzheimer’s Disease Neuroimaging Initiative database)中使用。隨著阿茲海默症的腦部掃描資料越發完善,此 AI 模型也會被訓練的更加精準,期待它有一天能夠成為失智症非侵入性的早期診斷工具。 參考資料: engadget、衛教資料 、phys.org/ Photo credit: Neil. Moralee via Foter.com / CC BY-NC-ND(本文供合作夥伴轉載) 資料來源:報技報橘 https://buzzorange.com/techorange/2017/09/18/ai-predict-alzheimer-10-years-before/

卡西尼號十大最美土星照

科技新知
Trisha・2017-09-20

卡西尼號任務最終完成,這20年的任務生涯當中,為大家留下許多美好回憶及重要發現,以下就是當中精選十張最美的土星照片,讓大家欣賞這美麗的行星。 美國航太總署(NASA)的卡西尼號(Cassini)太空船,自1997年10月發射後,在太空航行了七年,於2004年進入土星軌道,胎射了數千張土星、土星環和土星衛星的影像。2017年9月15日,它結束了20年太空旅程,墜入土星大氣自毀,以免汙染可能孕育生命的土星衛星。《新科學家》(New Scientist)網站選出卡西尼號從土星所拍攝的10張最美照片,你心目中的第一名是哪一張呢?歡迎到https://www.facebook.com/TaipeiAstroMuseum/posts/922174254600927告訴我們! 土星北半球的夏季 土星環 土衛二(Enceladus )上的冰噴泉 土衛六(Titan) 土星北極的六角形 土星的北極渦旋 土衛三十五(Daphnis)造成土星環波浪 土衛六、土衛四(Dione)和土星環 背光的土星 從土星看地球推薦影片【我們在這:黯淡的小藍點】https://youtu.be/Kx79tLEpMDE 原文資料來源:https://www.newscientist.com/article/2147019-cassinis-10-best-pictures-from-its-13-year-voyage-around-saturn/?utm_campaign=Echobox&utm_medium=Social&utm_source=Facebook#link_time=1505470516 後期編輯:胡佳伶轉載自:網絡天文館 http://tamweb.tam.gov.tw/v3/TW/content.asp?mtype=c2&idx=17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