潮流特區

最新文章

街霸六的元宇宙大笪地對戰大廳

手機‧電玩
MacauYeah・2023-12-26

上期就為大家介紹了Modern Mode的新系統。今期就再繼續為大家介紹新的對戰系統。(上期連結: https://lifemag.cyberctm.com/zh_TW/blog/macauyeah/13954 ) 找個陪練很重要 現在街霸五中,網上對戰不外乎是隨機的排名賽、隨機的友誼賽、邀請特定網友在對戰大廳輪流對賽。看下去沒有什麼大問題對不對? 實質上就是一切都很隨機,而對戰大廳很少人懂得運用。 街霸六中一個很重要的改動,就是在隨機的排名賽和友誼賽,加入賽後自訂賽制的玩法。排名賽上遇到五五波的對手,想跟它再打幾場? 可以,馬上進入自訂友誼賽,打個夠。這個改動很必要,在過去的日子裏,特發跟不同人隨便打兩三場,根本不知道應對手段;跟同一個對手來回對策,才會慢慢知道輸在哪裏,有沒有什麼地方是博奕的盲點。猜包剪揼連輸三場,你覺得是對手運氣上壓制你,但連猜十場你也輸,就代表你真的被對方看透。若在排名賽上沒有碰到想賽後重複對戰的對手,遊戲商亦很佛心地重現了一個類似大笪地的對戰大廳,讓你可以在元宇宙坐在一個虛疑街機框下,等待那些跟你一樣不太介意分數,等級差不多、但只想連續思考對策的朋友。 在過去街霸五中,隨機的友誼賽和對戰大廳,對筆者這些低端玩家來說實在沒有什麼用途。友誼賽實力差距很大,基本上就是老手開發新帳號來碾壓新手的地方。對戰大廳則是連線品質參差問題,見到高分的不敢進去,低分的基本上網路卡到不能玩。當時最能遇到熟練度差不多的對手,就只有排名戰,但同一名對手的排名戰機會不多,然後大家又非常在意分數的上上落落,所以當時的對戰實在稱不上快樂。 對比這個情況,街霸六就變得放鬆很多,大家更容易地在大笪地中找到差不多的對手陪練,不用計較分數。大笪地的成功,並不是單純地因為可以自定義對戰,它的連線品質提高,也是穩定在線玩家數量的一大原因。 其他重要改進 單從字文上,或許你覺得整個街霸六都是換湯不換藥。但筆者很負責任的說,它是在硬技術和設計上,都做到很大的改進。雖然不能稱為劃時代的改進,但有了它們,遊戲更友善: 對戰系統可以全平台跨平台對戰,PS、XBox、PC可以大混戰。你能匹配到的有效在線玩家變多了。 提高連線品質,現在那怕是Steam Deck連上Wifi也能網上進行對戰,大家也不那麼懼怕延遲的問題。 大笪地加入社交元素,你還可以通過故事模式,解鎖自定義格鬥技,在非正式的對戰中跟別人惡攪對戰。 練習模式加入極重要的幀數顯示,大家更有條件地自定義練習情境。 玩家們已經極少再需要上網查幀數資料,除了無敵幀需要上網查以外,其他的自行試就好。 官方在練習模式中預錄制了一些情境練習,例如對空、破防、解投等,讓大家可以直接練。但在解投的情境中,更讓筆者明白這遊戲有多麼的爾虞我詐。 這兩期講的東西,都是Capcom針對核心遊戲元素的多項精進。吸收了街霸五的技術和策略上的失敗,街霸六就從軟硬兩方向大改進。Modern Mode在直正意義上可以讓新手入門,但又不致於無腦遊戲。對戰機制,可以讓大家不只關注排名賽,更大地去提供實戰環境讓大家實驗自己的PvP策略。

格鬥新老手也很友好的街霸六 | MORDEN MODE

手機‧電玩
MacauYeah・2023-12-22

街霸六已經出了半年有多,但筆者也是近期在購買steam deck 後才加入街霸六。一玩就實在愛不惜手,特別是steam deck的加持,讓筆者可以在午休時間大方地玩。 可能好多網媒都有介紹它,亦十分讚賞它的單機故事模式。但對於沒有時間筆者來說,慢慢跟故事拜師成長,解鎖不用招式,實在讓筆者耐不下心。而真正讓筆者感到友好的,是它的操作系統和對戰系統,讓它可以達到老手有老手的開心,新人有新人的快樂。今期,就升為大家介紹它新的操作系統。 MORDEN MODE 經常有人誤會,格鬥遊戲玩的是連招,如果人人都可以自動連招,根本就是小朋友遊戲,拿不上大台,也不會有舉辦比賽的價值。所以有一些人,會看少「任天堂明星大亂鬥」的價值,因為不論多新手,都可以打出基本combo。但說實在,它是街霸6出來以前,最有條件同時允許新老手同樂的遊戲。 格鬥遊戲,什至其他競技遊戲,對於同等操作熟練度的選手來說,他們的比拼是應對策略。而相對公平的競技遊戲,應對策略就是很像是博弈,沒有100%安全的招,就像包剪揼一樣,可以有特定的對應策略。格鬥遊戲與包剪揼最大的差異,是在足夠熟練和專注的情況下,雙方是有條件作出對策的,所以格鬥遊戲不完全是盲猜。而過去最大的問題,就是格鬥遊戲太難讓新手學會博奕,外人看去就是combo為王,搓招難,就放棄吧。 街霸五在容納新手方面,其實都下過很多努力,包括減少每個角色招式數量,較寬鬆的combo 輸入時間,提供可錄影、重播、幀數檢視的練習模式。可惜搓招門檻始終也是讓很外行人放棄的原因。而街霸六,則提出一個很多人都提過的做法,但沒有廠商真的成功過的做法,那就是一鍵搓招與傳統搓招共存的做法。 玩家可以在對戰前,選擇新的【Modern Mode】(現代模式),然後享受以下功能便利。 簡易使出必殺技。通過 單一方向鍵+SP鍵使出不同的【必殺技】 單一方向鍵+SP+AUTO鍵使出不同的【OD必殺技】 單一方向鍵+SP+重攻擊鍵使出不同的【超必殺技】 攻擊力比較搓招或【Classic Mode】有下調 簡單使出連招。通過 不同的單一攻擊鍵+AUTO鍵 連打 使出三套特定的連技 攻擊力比較搓招或【Classic Mode】有下調 若要使用【輕、中、重必殺技】,仍需要使用傳統的搓招方式。 攻擊力回到100%。 對比【Classic Mode】,【Modern Mode】有些拳腳攻擊、必殺技的差異化版本無法使用。 例如Luke在MORDEN MODE中只可以使出後重拳,沒有後重腳。 例如Ryun在MORDEN MODE中只可以使出中旋風腿,沒有輕、重版本。 但依然可以打出大部份的搓招 + 連技。 當然,玩家可以選擇【Classic Mode】(傳統模式),一切按鍵都跟過去一樣,有輕、中、重之分。 筆者最欣賞的,就是這個【Modern Mode】的出現。因為它可以降底學習成功,但又不失公平性,讓新、老朋友可以打出一場有博弈味道的友誼賽。例如正面跳入攻擊,在過去的高端對局中,只能作為突襲的戰術,不能隨便跳。但在低端對局,正面跳入攻擊就經常是老手欺負新手的一個有效途徑。新手想要對策正面跳入,必需經過一個搓招,才能使用昇龍拳來穩定對空。但在【Modern Mode】,簡單一鍵昇龍,就可以代解威脅,雖然攻擊力變底,但正面跳入不能當是賴招使用,讓大家回到思考何時跳入的博弈問題中。 如果說【Modern Mode】只為新手當做過渡期而使用的模式,那就真的小看了它的設定。在遊戲正式推出後,意外地出現高端對局中使用【Modern Mode】,因為它可以提供快更的反應速度,可以彌補一些角色上的短處。 對筆者來講,【Modern Mode】最重要的並不是簡易必殺技。因為追求傷害量的情況下,搓招很必要的。筆者看上它的原因是它能有效地簡化Drive Rush的輸入,令到筆者可以更易地通過【延長攻擊手段】最得反應的時間。一般讀者可能不明白進攻方為何要反應,不是防守方才要做反應嗎? 在格鬥類遊戲中,大部份時間防守就是死按一個【後】或【下後】鍵就足夠,在街霸六當中,更因為有Over Drive、Drive Impact等系統,防守方有更多博奕下的對策方案。怎樣打穿敵人的防守,是進攻方要用腦的事,更因為如此,有些人選擇打後手,等對方出錯,反而很有利。 但進攻才是格鬥遊戲的重點,要走向高分層次,就必需要跨越【Hit Confirm】的障礙。經過【Hit Confirm】,若然連招中途就發現打不中對手,就以一個更安全的攻擊收尾;若然打中了,做使用更多資源打出更高傷害。提高自己【Hit Confirm】的反應能力,基本就是跟年齡作對。所以筆者就需要經過其他手段,例如:Drive Rush來延長自己的攻擊節奏,好讓反應不來的筆者有更多時間選擇打安全招還是全力攻擊。 下期,筆者會再聊一聊對戰機制的改進

Switch / Steam Deck / Mobile 使用體驗大比拼 (三)

手機‧電玩
MacauYeah・2023-12-14

上兩期,筆者從機身重量、續航性兩方面,對於遊戲機身便攜性的影響,今期最後一期,就從穩定性方面去討論,最後再做一個綜合影響。 沒有對比也就沒有傷害 - Mobile - Smart Phone 筆者所講的穩定性,其實就是正常運行一個遊戲,不會出現閃退的情況,讓你可以正正常常玩完一款遊戲。但因為Mobile原本是多用途機器,你玩著玩著,可以就要跳出遊戲回覆信息,但再次回到遊戲後,能不能正常運行的不知道。 大部份iOS遊戲,因為舊iphone機能限制,基本上跳出去後,都因為不夠RAM,回來後遊戲會重置。除非你打死不切換,否則一款遊戲沒有頻繁auto save功能,根本玩不下去。Android可能會好一點,有不同機型可以選擇,多一點RAM總是安全一點。 強行地用Linux運行Windows的黑科技 - Steam Deck 老實說,Windows已經不夠穩定,用Linux運行Windows Game,會比較穩定嗎?不過最幸運的是,Steam Deck有技術支援,更有社群支援,各遊戲經過Steam官方驗證,連續遊玩下閃退情況都很少。不穩定的原因,反而是Steam Deck主機本身。 在筆者遊玩的經驗中,待機後再打開,有一定機會率會整個遊戲閃退。這些問題在遊玩大作,特別是3A大作,會引來一個很不愉快的體驗。因為它們的auto save位置點一般都是以情節點來做考量,而以上班族來講,三步一待機的使用情境也很常見,那麼觸發閃退的機會率就很高。某次啟動會隨機引起閃退遊戲,真的欲哭無淚。 筆者也翻查過網上的資料,一年多前就有這個問題存在,而官方亦無法根治。筆者在寫稿的途中,還在測試坊間一些可能的補救方式,但因為時間不長,不敢說這問題是可以解決的。 穩定發揮 - Switch Switch在穩定性真的無可挑剔,多次待機後都沒有太多問題。完全貼合它的市場定位:在家可以隨時在電視玩,出外也可以四處走。隨時隨地停,隨時隨地再開。最多最多都是遊玩實體卡帶時,因為接觸不良而閃退。但這些不可避免的,因為實體卡始終是物理型態存在,跟著Switch四處奔波,難免會出問題。但下載數位版,存放於SD卡就不會有閃退。至少SD卡不會像實體卡會經常替換,所以出問題的機會也較少。 綜合體驗 其實討論了幾個方面,筆者都從是省心遊玩的角度出發去討論。 Mobile在裝備上會最少煩惱,想最輕鬆出問,這個是不二選擇,但考慮玩非課金類遊戲就最沒有保障。 Steam Deck優點是移動堡壘,若你玩的是高性能需求的遊戲,你只能選它。但想隨時玩就未必做得到。 Switch 在重量和穩定性上面最有優勢,考量延續性體驗,這個是首選。

Switch / Steam Deck / Mobile 使用體驗大比拼 (二)

手機‧電玩
MacauYeah・2023-12-12

上期,筆者為大家簡介機身重量對於遊戲機身便攜性的影響,今期,繼續從續航性方面去討論對於便攜性的影響。 依然是王者 - Mobile - Smart Phone 就如同重量一樣,續航性的理論值,依然是Mobile最優勝。單看電池容量,其實無能說手機最優,就算現在的iphone15,電池容量其實也比Switch, Steam Deck要低。能比得上的,可能只有iphone 15 Pro。但若果連同充電的方便性,Mobile是最易邊玩邊充的。一般來講,如果不以全效能去運行遊戲,Mobile是的電量是相當安心的。 但也如同重量一樣,續航性理論值,是Mobile最好,但不是安心長期遊玩的媒介。 一來,Mobile,一般都是用作社交通訊用,它的電量是分享給一整天使用的。一不小心遊戲時間長了,那天晚上可能就沒有電話用。除非大家想隨身攜帶奶媽(充電寶),但這是用重量來換取遊戲時間。所以筆者不會把它當作首選。 巨無霸 - Steam Deck 空有其名的巨無霸。在電池容量上,它是三者中最大的一款,但因為它對照的遊戲效能,是PS4/5、XBox One/X/S、PC等的大作上面。那些主機大作,對電量是極其大需求的,單憑散熱風篇的聲音,你就知道不秒。一般遊戲的預設畫面品質,就只夠1-2小時的遊戲。實在想延長,就必需要下調Frame Rate或是畫面品質。 玩消耗戰必選的設備 - Switch Switch預設電量不多,但因為畫面其實也不能要求太多,所以它的續航性不低。相比Mobile,Switch就是完完全全的純遊玩設備,也不需要筆者去刻意規劃電量。沒電?關機就好。待機也是單純的待機,不需要什麼定期連上Wifi、GPS,藍牙亦單純地為耳機及手柄使用。想更省電,就待機前就全數關掉就好。 綜合體驗 老實說,看完重量及續航性之後,Steam Deck主打市場明顯不是遊戲掌機,而是一台可以搬走的PC。你可以方便地整台電腦帶走,從自己家到公司,從公司去親友家。它的體型,比主機和Notebook要細,它的售價,也比一台Notebook要便宜。但想拿著玩?可能不會特別開心。 Mobile在重量及續航性綜合考量,其實很有競爭力。不過考量用途問題,否則你也很難安心用Mobile來玩遊戲。 老任的Switch,重量及續航性在初推出市場之際,筆者都不看好。但實用和對比之後,畫面效能和續航性控制得還不錯。

Switch / Steam Deck / Mobile 使用體驗大比拼 (一)

手機‧電玩
MacauYeah・2023-11-21

還記得很早開Blog之初,筆者一直都集中於主機遊戲評論。筆者不想放棄主機的主要原因是移動端難有一個款可以提供高品質的遊戲,不論PVE類型機還是PVP類型。 但逐漸地,各種遊玩動機,例如個人作息、方便性、遊戲品質,都有了很大的改變,經過漫長的時間,筆者最後亦都完全放棄主機,進入Portable Gaming時代。 筆者第一台便攜型機,就是PSV,不過因為已經停產,聊太多也沒有重要意義。但重提它的原因,主要一些操作體驗需要拿來做對比。那時的PSV,左右肩健各有一個,也就就沒有所謂的L2, R2 (ZL, ZR),左右有類比搖桿L3, R3,所以當時完全是一個比PSP的進階替代品。筆者也對PSV有很高評價,因為它的重量、續航性、軟件穩定性,都對得起筆者的期待。亦因此,筆者對於第一期的Switch,都認真失望。不過Switch最後卻成為筆者現今最支持的平台,這亦主要是因為它的重量、續航性、軟硬件穩定性。 今期算是第一期,筆者就先從Switch、Steam Deck、Mobile的重量、型狀,來影響它們的便攜性。也因為一些外置設備影響,重量、續航性、軟硬件穩定性自己都會互相影響。 最輕的一定別無他選 - Mobile 各大手機,在成型設計上,沒有預設手抦,所以一定是最輕的。但前題是你的遊戲對捽MON(搓玻璃)有做優化。現在很多競技手遊,已經發展出一套相對可以接受的捽MON設計,一些跨平台移植的PVE遊戲,亦都盡最大努力地加入附助機制援解捽MON下的不便。 但但但但,如果你需要真的最佳化操作體驗,Mobile配手柄的話,就不一定是最輕的選擇。在最入門的情況下,買一個很經濟的手柄,配上支架,你就可以把手柄、手機一起拿著玩。但問題是這會直接影響重量。最入門的選擇,手柄的重量通常都不輕。如果你配上一體式支架,手柄托著手機,就完完全全可以重過一台Swtich。有一些極致的手柄,可以很輕,合來會比Switch還輕。但這種很柄依然還有一個很大的天敵,就是不能與手機套共存。每次使用手柄,都要拆一次手機套。而手機套的設計,通常都是易裝難拆(這樣才能保證不便隨便跌出來),所以那怕你的手柄多輕,但每次你都要東攪西攪,便㩦性大打折扣。 結論是,若果你需要輕,而且即開即玩,你就要接受捽MON的選擇。你需要精準操作,就不能要求即開即玩。 巨無霸 - Steam Deck 如果大家有一直接關於外文媒體,有時候你會看到它們評價Steam Deck的重量為:「沒有你想像的那麼重」。 That is fake!!!!!!! 老實說「沒有你想像的那麼重」,只能在你沒有比較對像時才能說得出口。在配上外設手柄的手機情況下,我已經覺得重,怎麼可能這台Steam Deck不重?抱著這台Steam Deck到處走,真的不容易。你想通勤期間想拿出來玩玩而整天背著他,不能說是很化算。你連續拿著玩個三十分鐘,也不是很好受。 不過筆者依然會覺得它有存在價值,主要是它可以帶著PS4以上的品質遊戲到處走,那些重量,是可以接受的。魂系遊戲、Capcom動作遊戲,也只有Steam Deck才能提供。想到處可以刷一場爽快的動作遊戲,有60fps,聲畫特效都打開,那是多麼美好的一回事。更重要的是,因為快餐打個兩、三場,也不過十五分鐘,電量不是筆者最大的問題。它預設的手柄按鍵也夠用。所以筆都會把它排在手機更高的評價。(據說其他Windows掌機,更重、更耗電,很難想像它們還是走便攜路線) 結論:重,但可以滿足你的聲畫需求。 中規中矩 - Switch Swich在預設配件的性況下,不重,除非你拿著玩超過一小時。Switch平常最多人投訴的是Joy-Con手感問題。筆者覺得這是官方的一個合理選擇,對比PSV,什至更舊的設備,Joy-Con不算手感差。最影響體驗的,其實是它易壞的問題。大家聽得最多的,是它搖桿的漂移問題。但其實還不止,手柄充電、接觸配對,都是可能出現問題。但老實講,手柄屬於消耗品,再加上Jon-Coy的內部的設計比同等體量的手柄要複雜,如果兩年換一套Joy-Con,不能說是不合理的。 扣除Joy-Con的成本差異性後,基本上它的重量很適合隨身攜帶,而且手感可以接受,它也有齊各個功能健、陀螺儀,在極致的體形下做出全功能的手柄,玩動作遊戲也是可以接受的。加下可拆性,就算壞了手柄,不用整台送修也是一個優點,找第三方手柄也是一個選擇。 結論,在於通勤的情況下,在原裝的情況下,就極快地從待機到進入遊戲,那是極重要的一件事。而且重量不重,每次帶著四圍走都不是問題,這也是它的面對碎片化時間之下,還能有高開機率的原因。 (最後筆者選了一套重量、價錢都合理的第三方手柄,它主要是不能當成無線手柄使用。但價錢便宜,而且手感更好,而且重量不會暴升。) 重量的綜合體驗 由可接受的重量範圍,Switch的便攜性最高,其次就是mobile,但在衡量重和按鍵的操作性,Steam deck 比mobile讓筆者更有遊玩的意欲。 下期,筆者會再從續航性方面去討論對於便攜性的影響。

今時今日,課金手遊值得遊玩嗎?

手機‧電玩
MacauYeah・2023-10-20

原本筆者想做一個掌機遊戲 - Switch,Steam Deck, Mobile Phone的詳細對比,但最近手機的手遊真的讓筆者有太多感受,所以筆者先直接聊一聊遊戲機制問題。 說實話,手機 - Mobile Phone這個載體,一定是受眾最廣的。非競技類免費/課金遊戲讓大家最開心,下載不用錢,開局刷首抽,不課也開心。而對於鍾情遊戲,用課金買資源,理應亦是符合輕、重不同情度的玩家。走一次性買斷路線的遊戲,也適合無網路情境。 免費/課金遊戲又分兩大類,一些是買消耗道具,提供提示或額外資源,一些就是抽獎制,把某些特別資源限制在低機率的彩池當中。以最近的Monster Hunter Now為例,就是走前者路線。可以買回復藥或增加素材的道具,供特殊情境使用。以星穹鐵道為例,就是抽獎制,某些特別角色需要從彩池中抽出。 Monster Hunter Now鼓勵大家走出門,多去一些不同的地方,原意是好的。星穹鐵道設定階段等級上限,讓特殊角色跟普通角色差異有個限度,原意也是好的。上述兩個例子,都是鼓勵大家享受遊戲基礎玩法,不需要每一刻都想著課金問題。而筆者心中的強烈反轉點,亦是因為玩了這兩款遊戲,才爆發出來。 手遊發商始終要找到收益的來源,所以通過設計一些心理關口,等玩家忍不住的時候,就課金下去。營運需要金錢,合理回收成本,大家都應該可以理解。筆者對於之前一款競技手遊,也本著支持支持的態度,去課金兩三輪。因為遊戲課金目的很明確,就是提前解鎖指定角色。筆者課出去,亦玩到想玩的角色,大家都合乎預期。 但問題是MHN和星穹,雖然看似課也能玩,但實際上,兩者玩下去都很痛苦。MHN的資源囤積速度很慢,選錯武器走錯開發路線,想換武器就得花相當大的時間成本。即使課金,也不能取得指定武器素材,也不能指定出現的魔物,使課金的確定性變得很低很低。 星穹也類似,遊戲原本就有每日取得資源上限。課金可以抽多個角色,但無法讓你重塑角色。在資源有限的情況下,你不單要考慮養那個角色,還要考慮養哪個技能,壓力也真大。到後來,可能你更在意資源收益,去猛翻功略找養成策略,而不是去研究過關機制。 這還引伸另一個問題。我課金,為了更好地享受遊戲,隨時想玩就玩,忙的話,就先不玩,有時間,就多玩玩,但上述兩遊戲都不行。MHN課金道具染色球,亦需要玩家無時無刻打開遊戲,在指定的時空標記魔物。有空想多打兩場?不行。星穹的課金模式還有分一次性和月票制。月票制雖然每日資源變多,但你若很忙,沒時間玩,那天的資源就會浪費掉。之後即使你很閒,也不能多玩。 或者有人會說,無限課金不就解決問題了嗎?但這樣的話,筆者寧願支持買斷制遊戲,至少一次性付費之後,不論怎樣重塑,也是在連續的時間內可以重來的事,再加上對機制上的熟習,多次重塑的時間會會更短。 即使講了這麼多的不是,上述兩遊戲還是相當出色的。MHN以動作遊戲規格來看,是非常能發揮手機的便攜性同時能以最直觀的方式去實作動作遊戲的刺激感。星穹的聲畫演出絕對是上上成,回合制戰鬥並不讓玩家覺得沉悶。但兩遊戲的問題就是課金收益讓人蛋疼非常。 或許,之後筆者還是會出一篇掌機遊戲大評比,但可能課金手遊就不在對比範圍裏面,能比的就只有一次性付費遊戲

Design Pattern: Observer / Subscribers - Push vs Pull

手機‧電玩
MacauYeah・2023-09-29

相信一般入行IT不久的朋友,都會知道IT系統更新時,有推和拉(push、pull)兩種方式。特別是Programer,對於觀察者模式又或者是訂閱者模式(Observer / Subscriber )會有更多的使用經驗,例如:OS programing要處理event bus,Mobile App要做的推送通知(Push Notification)。 但一般來說,很少人討論推和拉(push、pull)的問題,筆者就著一些踩過的坑來說說差異。 首先,在一個通訊相對穩定的系統中,Push、Pull都很好用。例如同一個OS內,它的socket或pipe可以看作很穩定,可以假設那些要廣播的消息可以正常傳遞出好。但好用歸好用,這個模式對於越來越複雜的交互系統都有一個無法明確處理的問題:怎樣去處理觀察者/訂閱者自己的操作失敗問題。 對於非IT行業的讀者來說,只要你接觸過手機即時聊天程式(IM,如whatsapp, wechat, facebook messenger)應該都會遇到一個問題就是:你收到OS提示通知,但打開聊天程式卻看不到新的對話內容;又者是你連續收到多個同一個內容的提示通知,那怕你已經讀過了。這些都代表了,手機端當初時沒有好好即時回應是否已經操作成功,不需要重複通知的問題。有可能是手機當時掛了,也有可能是網絡不太好。 上述的例子,對一般人來說,可能影響不太。因為重複收到訊息,又或是漏了訊息,也不會怎樣。但對於業務系統,例如定期收費,多收一次又或是少收一次,都會引起某部份關係者的不滿,即使事後有退費機制,但有些匯率問題,始終會有差異。在傳統架構上,有規模的公司系統都可能會使用內部的中央資料庫等做交易(transaction)管理,整個過程,都要嚴謹地記錄廣擴是否成功、觀察者自己的操作是否成功。 在近代,分散式系統又或是微服務的出現,令上述的中央資料庫無法實行。如何好好地重新定義好Transaction管理,就是一大挑戰。筆者最近亦實作了一個要在微服務的上廣播的觀察者模式,但雪上加霜的是,在互聯網的環境下,廣播的消息沒法保證可以正常傳遞出好。觀察者/訂閱者可能已經正常收到消息,也做了相應的操作,只是來不及回應,網路就斷了。這令重複發送信號的可能增加了。 如果說,要以平民的方式去實作這類廣播,Pull會比較有大的容錯。廣播者只是通知觀察者/訂閱者來拉資料,保證廣播當時的資料量可以盡量地少。廣播者開放盡量大的查閱權,觀察者/訂閱者可以自由決定事後更新要取得的資料量。但這樣每個觀察者/訂閱者都要重做一次同步機制,不過好處是,主動權在於他們自己手上。 相對地,Push的容錯就低一點,但要付出的成本也跟Pull差不多。因為網路環境,大家要重現一個基於TCP/IP而有commit/rollback的難度較大。當網路出現斷線,廣播者無法確定是否需要重做。在重複收到訊號時,最後還是需要觀察者/訂閱者來決定怎樣處理重複記錄。但比Pull好的是,Push可以限制單次訊號的傳送量,也可以確保觀察者/訂閱者一定收到特定的記錄。 上述就是筆者在這一年來遇過的坑,如有什麼不足,很歡迎大家一起來作更多討論。

時空幻境 - 熱情傳奇 (情熱傳說) 心得分享

手機‧電玩
MacauYeah・2023-09-19

雖然這遊戲出了有點久,但對筆者來說真的一波三折。玩完後,有一股很強的感概,所以還是寫編評價來比達一下感受。 時空幻境 熱情傳奇 Tales of Zestiria ,其實是在PS3未期推出的作品,當時亦有跨代登陸PS4。那時亦因為推廣PS PLUS 會員,也作為特別作品送給當時的會員,筆者也是當時就下載了這遊戲。但筆者總因為各種關係,玩到一半,就被其他事情吸走了。再回來,總是覺得斷了片一樣,總是想從頭玩,好好看一遍劇情。就是這樣,前十小時的部份,起碼玩了三次。 這遊戲有這麼吸引嗎?即使不斷重來,也想玩? 首先,這遊戲的總評價真的不算特別好,能玩下去,有一部份出於對Tales of 系列的情懷,而另一部份,就基於友善的暫停機制,以及剛好的ARPG動作遊戲難度。 我們先聊一聊那些做得不夠好的地方 劇情 整體來說,本作劇情走捨身成仁的路線,有一些命題,在前期刻意說一半,故弄玄虛,到最後才解答的劇情。中途夾雜一些奇怪的小黃色笑話。總之就整體很慢熱。 戰鬥 系列的傳統,慢慢地在戰鬥中加入新機制。這作也不列表,前期單人模式,前、中期加入BG神依合體,中期加入爆發特技,中、後期加入秘奧義。 但最麻煩的是普攻(遊戲中叫作【特技】),它一改傳統,普攻由今集開始,也會隨著使用量有改變。一開始只會有段數差異,隨著使用量增加後,同一個段數配搭不同方向會有新招式。概念是好的,但它對Buffering(預按鍵的時機)做得不太好,導致初期筆者試不出方向鍵的差異,久而久之,忘了有這些特別的技能可以用。 以上,就是筆者覺得最讓人有機會棄坑的原因。我們再看看那些吸引人的地方 戰鬥 扣除方向鍵的問題後,其餘的機制也很有探索的深度。【奧義】剋制【特技】,【天響術】剋制【奧義】,【特技】剋制【天響術】。因為任一角色只有其中兩類技能,要變換只能通過【神依】能力,但需消耗BG(有累積條件的資源)來進行。在BG資源短缺的情況下,如何使用特定兩類技能來應付挑戰、決定何時消BG以換得更多優勢的就變得很有必要探討。 它的裝備系統也是對上述這些策略有所影響,不同裝備有額外技能獎勵,有些對BG資源有累積加成,有些對SC回復速度有影響(體似魂系的耐力槽)。能否通過合成去保留技能優勢,同時保持裝備等級跟得上遊戲進度,也是需要研究研究。 如果大家有看Speedrun,除上述策略需要考究外,還要會不斷測試不同角色招式對控場的差異,玩家可以自由選擇其中一位角色進行人手操控,其他交由AI控制。 整個戰鬥機制,筆者在經過50多小時的一週目主線遊玩後,還覺得有探索的空間。所以對筆者來說,戰鬥機制並不沉悶。 可以暫停的系統 這遊戲,除了在少數的特定CG過場外,所有部份都可以暫停。對於筆者這種,忙起上來三分鐘就會被打擾一次的工作/家庭環境,不能暫停的遊戲真的玩不下去。雖然新主機(PS5/Switch等),對於待機功能已經很成熟。但這遊戲是PS3年代的作品阿,那時制作組已經特意制作暫停工能,而且在非劇情和戰鬥的情況下,還提供任意的快速存檔功能,那可是比同類RPG遊戲,什至是動作遊戲,都要友善。多得這個功能,筆者才能少數地完成在PS平台上的遊戲。 劇情 也多得戰鬥的可探索性,以及可以暫停的系統,讓筆者玩到最後,一些劇情上的疑點也得到了解答。整體劇情並不完美,但也不差,能看完結局,也是一件樂事。其中主角的身世的伏線,處理得不錯。開場故意不提,也沒有讓人刻意深討。但越到後越期,在不經意地變得有越來越有關係,多了一份突如奇來的驚喜。 總結 因為多次重玩,所以筆者對於怎樣可以破關,變得很有執念。或許對比現在的遊戲,老遊戲的聲畫表玩顯得過時,但其內的操作機制,筆者還是很推薦大家去試試。

異界鎖鏈心得分享

手機‧電玩
MacauYeah・2023-08-18

直接先講結論:好玩,但節奏就差了一點。而這個節奏差,已經算是還不錯的了,起碼比之後發售的獵天使魔女3要好。 一個成功的大膽新嘗試 本作採取單手制雙角色操作,左搖桿為主角行動,右搖桿為召喚前為視角控制、召喚後為雷基恩行動。 經典動作遊戲操作:主角使用ZR作普攻、按ZL召喚雷基恩自動攻擊。在攻擊、極限躲避時,可以在特定時機按ZL與雷基恩發動(多從)同步攻擊。按R與雷基恩作合體技。 以上操作,大家都可以示為單人操作,雷基恩就像武器Buff一樣使用。(像不像DMC系列?) 大膽就玩法:在召喚出雷基恩後,雙角色在交換走位後有一些策略行動:追擊、跳躍、捆綁等組合攻擊。重按ZL可以拉回雷基恩,同時按ZL+ZR可以跳躍到雷基恩身邊。再跳躍過程中,可順帶對沿途敵人攻擊(一個比DMC4的NERO 魔抓更自主的機制)。這些動作因為要用左右搖桿操作兩角色走位,體驗非常新奇。 筆者動作遊戲的能力一般,沒有研究極限操作,但光是玩它的基本操作,就已經體會到它的樂趣。動作遊戲方面,絕對對得起白金工作室的招牌。筆者亦無法言喻太多,總之玩就對了。 好的說完,就要講講它的毛病。 那個還是不太好的關卡節奏 白金工作室,在很多人眼中會認為是很夠誠意。因為它會加入很多不同的小遊戲小關卡,讓大家可以在高強度的戰鬥中,有時間轉換心情。小關卡或解迷或收集物品,操作也多樣化。 但對筆者來說,這些都很打擾遊玩主線的心情。特別是以最近的獵天使魔女3為例,突然提示你去收集、整個關卡變2D潛行、不適時的動畫過場、特定遲鈍的召喚獸追逐戰,都讓你想好好地玩人型動作遊戲的情緒比打斷。 好在,異界鎖鏈這方面都控制得比較好。小遊戲可以跳過不玩,整關轉變操作模式的情況沒有出現。 雖然如此,但戰鬥過程中總是要加入一些跳躍平台的操作。即便最後打尾王,還是要那樣的調性,一失足又要整段重來。如果你的體驗也於設計跑酷類動作跳躍,我也算了,但一邊格鬥一邊跳,跳完一點都不讓人覺到爽快,那就很礙事。到後來筆者就只能說服自己,這就是白金工作室眼中覺得最有挑戰的東西,如果成功了一定會讓玩家自豪。 綜合評價 總體來講,如果你對各種動作解迷類型都很接受,異界鎖鏈的整體表現一定讓你很滿意。如果你不喜歡在同一個章節中被小遊戲支線打斷、不喜歡突如奇來的平台跳躍,只喜歡專注地挑戰難度格鬥,你就不要對本作有太大的期待。就筆者而言,以5分為滿分,劇情4分,遊戲性3分(如果遊戲性只談格鬥操作及流暢度的話一定有5分,但因為節奏問題,整體感覺只能說中規中矩。)

手機也可以寫攻略

手機‧電玩
MacauYeah・2023-08-11

上期為大家簡介過筆者使用Github + mdBook制作遊戲攻略。未看過上期介紹的朋友,可以在這個連結(https://lifemag.cyberctm.com/zh_TW/blog/macauyeah/13777) 找到上期內容。今期就繼續為大家介紹一些工具讓手機也能協作。 筆者在開始前,先簡單總結為何會選擇Github + mdBook。 Github是協作工具,追查因為歷史修改記錄會比其他工具更成熟 mdBook以純文字方式操作,適合上傳至Github。 mdBook有自動轉網頁方式,Github有寄存簡單網頁功能。 現在剩下的就是如何做編輯。 電腦端 傳統上,如果要用網誌或Google Doc作為編輯媒介,若你有電腦的話,只要使用現代瀏覽器就可以使用,基本上都會有提供自動儲存草稿的功能。即使你在別台電腦中也可以繼續進度。Google Doc等也有提供離線模式,有時候真的網路不通,可以先修改線下版本再上傳回去雲端。網誌就未必有這些功能。 同樣地,Github也有提供瀏覽器直接修改的模式,不過想要離線操作,就需要使用Github客戶端(或其他Git客戶端)。重要的是,mdBook的原始文件其實只是純文字,可以用最簡單的記事簿程式就可以繼續創作。只是最後要經Github轉化為網頁發佈。 說到尾,有電腦在手,其實什麼方案也不算困難。有網路一切事情都可以解決到。 手機端 但在手機上,因為操作空間的限制,一切都變得很艱難。如果對技術不熟悉的朋友,可能用Google Doc已經是最好的方案。 Google Doc手機版已提供相對友善的排版編輯功能,但它真的不能取代電腦版。很多重要的縮排或插圖功能,還是開電腦使用吧。網誌就更不用考慮了,一般它們的編輯功能都不適合在手機上使用。 而Github的手機版,對於編輯純文字還是相對可以用的。而且mdBook對於一般文章排版也是夠用的。但是這個方案沒有暫存功能,對於長一點的文稿,需要離線慢慢創作就不太可能。 幾經辛苦,筆者終於找到一個Git的手機版,可以輕鬆地離線編輯。那就是PolyGit,它的免費版本雖然一天只能上傳Server 3次,但因為可以離線編輯,即使沒有付費,頂多隔天才一口氣上傳。更重要的是它的文字編輯器,可以看懂部份mdBook markdown格式。你在一邊創作時,就會看到基本的Highligh提示。(不過最可惜的是,PolyGit只有iOS版本,Android版筆者未有找到很好的Github替代品。) 這樣,你就可以隨時隨地,任何地方,都可以繼續創作了。以筆者的角度來講,扣除工作環境外,平時會碰電腦的機會真的少之又少。想好好找個時間、找一台電腦來創作,基本上很少可以實現。但手機就不一樣,午飯在餐廳休息時、晚上睡前坐在床邊,什至乎是大解的時候,拿著手機打打打,也是一個不錯的選擇。 PolyGit 官方連結 https://www.polygitapp.com/

用Github寫攻略其實也不難

手機‧電玩
MacauYeah・2023-08-04

上個月筆者為大家介紹過一位內地的文字攻略制作者Pser_hanser。本月筆者就身體力行,計劃制作一些FF8的協作攻略筆記,亦因此對於協作工具仔細地考量過一翻。 首先協作的基本要素,就是各人可以共同維護。所以國外或內地素人作者,都會以Google Doc或騰訊文檔為主。傳統的網誌就不太適合。而另一方面,就是因為遊戲攻略要考慮附圖的因素,Google Doc或騰訊文檔對於上傳圖片都算很友好。所以對於不熟網頁技術的作者來說就最適合。 不過對於筆者來講,有一個更大的考量點就是歷史記錄和版本差異。因為一份攻略的出現到完善,都會有不同程度的更新。更不用說因為遊戲Bug Fix,導致某些策略上的變更。左思右想,筆者選擇Github + mdBook,一邊可以做多人協作的版本控制,另一方便亦可以自由發佈網頁。 Github的唯一問題可能就是檔案大小問題,若圖檔太多太大,就不適合。不過好在偉大的twitter,現在可以作為第三方存取圖片,筆者的遊戲截圖就可以更方便地上傳及使用。如果大家只是想做輕攻略,就不需要專門為Switch和手機遊戲接上HDMI截取器,可以省下一大筆費用(因為對接Twitter,所以Switch或手機遊戲的截圖的上傳就變得無難度)。 以下是筆者做FF8攻略的初稿,協作連結github (https://github.com/macauyeah/ff8CasualGuide) 截錄一些mdBook的範例 # Disk 01 part 1 - Draft ## Balamb Garden 經過一輪過場動畫後,老師就來接你了。場景轉到課室內,終於可以自由操作。 這時不需要跟傳統方式去開電腦取GF,向外走就好(Quistis會在校園外給你GF),跟老師交談幾句,得知補考的地點後就可以外出。 ![fire caven](https://pbs.twimg.com/media/F1NPIw9agAAQjJp?format=jpg&name=large) 走廊外碰到未來的隊友Selphie,不想煩的話,兩次對話選項都選第二個(speedrun)。 ![donot have time](https://pbs.twimg.com/media/F1NPIw9akAEcKH1?format=jpg&name=large) 從Selphie進來的方向離開,但記得一定打攪一下橋上的路人,他會給你7張卡 ![7 cards](https://pbs.twimg.com/media/F1NPIw_agAAJFWm?format=jpg&name=large) (你現在2樓)進電梯下1樓(暫時沒有選項,所以進電梯就會直達1樓) 在1樓大堂有個導覽板,調查後可以快速移轉。筆者選擇直接去Front Gate。 ![guide box](https://pbs.twimg.com/media/F1NQsHNaAAUriJL?format=jpg&name=large) ![teleport front gate](https://pbs.twimg.com/media/F1NQsHJaAAEaDk1?format=jpg&name=large) 註: 大部份Speedrun玩家都會先去Cafeteria,想早一步取得Quistis卡。筆者因為未弄懂那個必勝法則,所以先跑主線取得Ifrit卡後再回來挑戰。 出校門,Quistis說幾句,它就會給你GF ![Give GF](https://pbs.twimg.com/media/F1NQsHJacAIiI0S?format=jpg&name=large) 後述所有教學都請自行跳過,後期可在Menu > Tutorial慢慢查吧 ### 調整裝備 Junction - Quistis: GF Shiva - Magic, Draw, Item - Squall : GF Quezacotl - Magic, Draw, Item - ![Ability](https://pbs.twimg.com/media/F1NQsHKaYAE7Gj7?format=jpg&name=large) GF - Quezacotl: learn Card - ![card](https://pbs.twimg.com/media/F1NQx2UaEAEiq0g?format=jpg&name=large) - Shiva: learn I Mag RF - ![I mag rf](https://pbs.twimg.com/media/F1NQx5faUAA2EN1?format=jpg&name=large) Config - Cursor: Memory - Camera movement: 0% - Battle Message: max - Battle Speed: max - ![config](https://pbs.twimg.com/media/F1NQx2VaYAAmsUd?format=jpg&name=large) ## Fire Cavern 默認Boss以外隨機戰鬥都以逃跑為主,逃跑方式為長按L2 + R2。有需要完全戰鬥的會再特別說明。 出校園後,向東走,走向一個山洞。進行後Quistis會再有一輪教學。 走到門前,選10 mins進行考試。 ![twitter](https://pbs.twimg.com/media/F1SmNqVaEAAMa-E?format=jpg&name=large) 入洞後,右 > 上 > 上 > 上 > 上 > Boss戰。 在途中,遇敵Red Bats時,Draw指令抽取Thunder(第一項)。Squall, Quistis每人各抽7個以上Thunder魔法。 ![twitter](https://pbs.twimg.com/media/F1SmNqUagAENuOh?format=jpg&name=large) ### Boss Battle: Ifrit - Boss參考LV 6, 1068HP - Squall、Quistis: 對Squall放Thunder魔法,讓Squall先進入黃血狀態。 - ![twitter](https://pbs.twimg.com/media/F1SmNqUagAAj5wt?format=jpg&name=large) - 保守策略,Thunder每次大概扣100HP,Squall的血量大概為200時,就不再使用。被Boss慢慢攻擊就夠。Boss Fire魔法大概扣 60-65,所以即使很不幸,也有兩次援衝的機會。 - Squall 使用 Renzokuken: 筆者有Trigger增傷的情況下普攻平均傷害55,不用Renzokuken的話大概18-20個回合可以送走Boss。道理上使用Renzokuken後也是差不多,數次數就大概知道幾時結束。但因為有時Trigger失誤,筆者會同時使用Quistis攻擊(雖然這樣效率不是最高),所以實戰上比較難去數。 - Quistis: 有條件的話就自己攻擊自己,為後述的Fish Fin戰做準備。 頁面顯示效果 https://macauyeah.github.io/ff8CasualGuide/Disk01-01.html#balamb-garden 有興趣的朋友可以隨時checkout或commit 我的攻略 https://github.com/macauyeah/ff8CasualGuide

Pser_hanser 用愛發電的文字遊戲攻略制作者

手機‧電玩
MacauYeah・2023-07-18

雖然筆者玩已少有再制作攻略,大部份都以分享心得為主。但筆者對攻略制作者都很支持,不論是公司媒體還是素人制作,在質量足夠的情況下,筆者購買紙本或是推廣他們的作品。 最近因為華文攻略的抄襲事件,反而讓多認識一位內地的攻略作者,Pser_hanser。他跟一般的Up主不一樣,他做的大部份攻略都是文字攻略。很明顯,文字攻略被抄走的難度一定低很多,但他也頂著壓力的情況下繼續用愛發電。 Pser_hanser的作品集 https://docs.qq.com/sheet/DR1NnTkRrc0NhUmxV 他的攻略,雖不能搶首發,但勝在持續更新,有些錯誤的地方,都會因為協作效應得到更正。 他也有一份堅持,就是做數據整理。一般網紅作者都會為了量產,只挑主線或特定迷題去影片攻略,省時,不需要全面驗正。但Pser_hanser就偏走最傳統路線,文字、流程、內容數據整理,目的就是方便他人查看,重複使閱讀。 拜搜尋引擎所托,現在很多影片都可以被特定的方式搜尋。不過對於可重複檢閱,還是文字更有意義。筆者過去因為Speedrun的原故,也查找了不少外國網站,只有同人才能編制得出一些「真·爽」的攻略。 瀏覽完Pser_hanser幾篇的作品,筆者亦都很受到鼓舞,雖不能靠寫攻略來養家活口,能對自己鍾愛的遊戲的支持,才是重要。筆者一直也認為,作為素人,也可以隨時創作,因為攻略的核心以協作為主,當有人起草了主脈落,其他人就可以一同持續修正。文字攻略所需要器材真的不多,只要能書寫,就可以描述很多抽象事情。現在各大主機平台,截圖也是很方便的,上傳圖像遠比錄影要容易。所以筆者開立了個Discord Server,有興趣參與華文攻略制作的朋友可以一起來聊聊。 https://discord.gg/5szV86tN 華文同人攻略連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