飲食天地

最新文章

“定義”美味

人物專訪
鳳凰天空・2016-06-15

Text:羅倫泰 Editor:Joanna Lee Photo:鄧鋒 食物美味的秘密,無論從商業角度,還是從廚師角度,都不斷被探索著。是食評家、餐廳老闆、廚師、食客等一直在尋求答案的課題,我亦不例外。 從商業角度考慮,離不開“潮流”二字,當期流行甚麼,消費者就會有意慾去嘗新,而該潮流食物也會在該段期間迅速爆紅並被賦予“美味”的冠冕。 “潮流”指外國一些有當地特色的家鄉食物傳入而引發的熱潮,如窩夫、壽司、吃到飽烤肉、珍珠奶茶,黑松露等等,當這些食物引起人們的注意時,大量食店也一窩蜂以不同形式推出,瞬間何時何地何種類型餐飲店都可發現到該潮流食品身影,這時候你已經沒有考慮它是否你的喜好或價格等其它內在因素,而因“每個人都吃”及“必試”等字眼來推動你點選。 說起廚師角度,一般會以科學知識及實踐經驗來處理食物的配搭,從而調配出獨特的美味菜式。科學知識是指分析食材本質特性,以其分子結構排列來尋找適當的烹調方法 (簡單地說有些食物先天條件以煎及焗處理較生色,蒸及炸的方法較不適宜,甚至扣分)。加上憑藉以往嘗過、學過、做過的經驗來處理及分辨食材的最佳烹煮方法。 猶記得初次設計餐牌時,每一道新菜式,都要經歷一番商業出發及廚師角度的痛苦角力。有時商業的考慮的確讓人矛盾,但想深一層,身為廚師,優先以廚師角度考慮最理所當然,所以每當我難以判斷時,廚師先決! About 羅倫泰 一位廚師,10年間做過美食廣場,茶餐廳,校園餐廳,連鎖餐廳,五星級酒店,米芝蓮餐廳。飲食界裡的一粒塵。

為食龍少爺 從飲食分享中帶出生活真諦

人物專訪
鳳凰天空・2015-11-01

Text: Tracy Lee Photo:Franky Editor by 安平 在互聯網越來越發達的今天,喜歡寫博客抒發心情的人越來越多,當中專門針對飲食評論的博客也不在少數,但要做到有質素、吸引讀者一再追看卻不是易事,香港著名飲食博客「為食龍少爺」便是當中的佼佼者。這次我們有幸採訪到龍少爺,聽他分享他的飲食經驗,跟他一起「講飲講食」。 愛吃愛煮愛分享 三大妙招講飲食 甫見面,龍少爺是這樣介紹自己:「書本『五味樂緣』作者,愛吃愛煮愛分享,喜歡從食物參透人生小道理,志願用最少的文字換最大的歡樂,現於不同雜誌平台譔寫飲食文章及拍攝飲食節目。對烹飪及美味有所追求,依然相信無邊無際的飲食世界有着無限的可能。」而事實上,看看龍少爺的博客,讀者確實會不自覺地被他有趣的文字所逗笑,那裡沒有一般飲食博客華麗的辭藻描述,而是從字裡行間透露出飲食者真實的感受,這才是真正的分享。 要做到有追看價值的博客,龍少爺也有他的妙招,便是真實性、資訊性以及多樣性。他打趣指:「幸好當初我開博客的時候,沒有那麼多飲食博客,所以才容易脫穎而出。」當然這只是開玩笑,真要做到脫穎而出,真實的文字是首要的條件,否則停留於宣傳性地樣樣稱讚美味好吃,那就沒有意思了,真實性便是龍少爺寫博客的首要宗旨。 除此之外,必要時的搜查資料也是吸引讀者的一種方式:「例如我吃一個泰國菜,叫『臭草煎蛋』,那什麽是臭草呢?我自己都不知道,那就要上網去查,分享美食之餘還要普及這些資訊,分享給讀者更多的內容,這樣的博客的可看性自然也更多,不只是流於表面而已。」 再者就是多樣性的形式表達,龍少爺在博客設置了不同欄目,如潮游世界、米芝蓮、各系菜式、龍少爺話你知、龍少爺無獎問答遊戲、龍少爺集體回憶系列等等。豐富的欄目同時可以使用不同類型的辭藻和表達方式,這樣大大提高讀者閱讀的趣味。真實、資訊與多樣這三大妙招體現出博主的用心,亦難怪在芸芸博客中,「為食龍少爺」網頁設計雖不是裝飾華麗,卻擁有眾多忠實的粉絲。 三大兼職:寫blog 寫書 做主持 其實寫blog並非龍少爺的正職,他與普通的年輕人一樣是朝十晚六的上班族,但他「為食」的性格讓他不滿足於他的本業,寫blog之餘還為不少雜誌寫專欄,更出版了《五味樂緣》一書,以飲食訪談的形式訪問了四十位藝人,如司徒法正、梁文韜、肥媽、蝦頭、黃美琪等等。在體驗食物的甜、酸、苦、辣、鹹的同時也分享他們人生中的五味,而此書的一半收益還捐贈「心晴行動慈善基金」作慈善用途,真正是契合書中「分享」的主題。當問到為何要出書時,龍少爺用了一個有趣又貼切的比喻:「正如香港每一個歌手都希望到紅館開一次演唱會一樣,而我喜歡用文字記錄飲食,所以也希望出一本書作為對自己的紀念。」 《五味樂緣》出版的同時,龍少爺也把訪談的過程拍成短片放於網上。除此之外,他也曾於一些網上電台做主持,或許就是這些經驗,讓他對主持越來越感興趣,開始接觸主持的範疇。現在,龍少爺在香港NOW TV的飲食節目「食GUIDE」擔任主持,成為他的一項新「兼職」。 這三份兼職加上他的正職,讓他每天的時間被填得滿滿的,但是龍少爺並不覺得辛苦,認為做著自己喜歡的事情,生活才充滿快樂。說到主持和寫書兩者他更喜歡哪一樣,龍少爺也很官方的說了句:「兩樣都很喜歡!」但從字裡行間還是可以感覺到龍少爺還是更喜歡執筆寫文的天馬行空,因為可以盡情發揮,沒有任何約束,所有東西皆是百分百原創,這不同於主導性較少的主持,因此龍少爺也說:「如果日後有機會做全職主持,我也一定不會放棄我的文字!」 健康飲食是宗旨 法國意大利菜為最愛 不論是飲食blogger還是飲食主持人,都免不了「大吃大喝」,龍少爺打趣說自從做了飲食blogger,體重直線上升。但這當然是玩笑話,因為從他的身型還保持得那麼好可知,他還是有其調節秘訣的,便是「健康飲食」。 「健康飲食」是這位飲食達人給自己訂的宗旨,因為作為飲食評論人,不論食物味道好壞,皆必須要嘗試才能達致舌頭的千錘百煉,因此「健康飲食」變得非常重要。要學會掌握自己每餐蔬菜與肉類吸收的比例,縱使美食當前,也必須控制肉類的份量,例如一碗菜配一個拳頭大小的肉就是恰好。 在吃得開懷的同時,也要做到健康飲食,如果午餐吃得過量,那晚餐就應當減量,如果整天吃得太多,那就必須配以運動消耗多餘的卡路里,這看似簡單的做法,其實就是健康飲食的開始。 對於飲食blogger來說,龍少爺總會嘗試到不同的菜系,但被問到最喜歡的菜式,除了有家鄉味道的上海菜外,外國菜系中他毫不猶疑選擇了法國菜和意大利菜。曾有兩年時間龍少爺在機緣巧合下去到法國學習法國菜,一次是在法國藍帶廚藝學院,而另一次則是在巴黎向當地一位老婆婆學習,或許就是這兩次特別的經驗讓龍少與法國菜結下不解之緣,因此特別的喜歡。而相對於法國菜的繁複和拘謹,意大利菜的輕鬆以及美味,並且又不太肥膩,亦很得龍少爺歡心,加上他也有自己下廚的習慣,將來還計劃學正統的西餐,相信日後在「為食龍少爺」博客上可以看到更多龍少爺親自下廚的照片。

被譽四大廚子 呂兆祺:堅忍耐煩 打出一片天

人物專訪
鳳凰天空・2015-10-01

掌管濠璟酒店麗景軒廚房的行政總廚呂兆祺是法國廚皇會優異五星級會員,更是世界中餐名廚國際交流協會的理事,他在餐飲界打滾幾十年,被譽為澳門飲食界「四大廚子」。 為了興趣堅定不移 呂兆祺十五歲跟父親到葡京的酒樓做暑期工,初入茅廬的他被酒樓大廚房的運作模式所驚嚇,覺得廚房裡像一支足球隊,有高協調的團隊合作精神,讓一直以為「君子遠庖廚」、「廚房是女性天下」的他,感到男人也可以很融入這裡工作,便開始對廚房產生興趣。 為了這興趣,轉眼幾十年也未曾有過放棄的念頭,有的只是怎樣學好這門手藝的決心。不怕苦、紮實地把基本功學好,如炒爐、刀功等全面的學習。多年來忍著淚水,辛苦地、默默地塞進肚子裡,從不厭煩、從不埋怨,他確信總有出頭的一天。 只不過是短短的兩星期,是什麼魔力讓一個年輕小夥計如此堅持,不畏艱辛立志成為一名廚師?靠的又是甚麼?當然只有鍾情的執著,才可以支撐自已走更遠。虛心學習每個招式的流程,一步步從學徒成長到名廚。呂兆祺感嘆:「想不被淘汰,只有做到老,學到老。行政總廚不是一個終點,只有不斷的學習,見識更多的新事物,注入新元素,融匯貫通,推陳出新,才可以迄立不倒。」 時代變遷 細說當時 說起當年學廚,呂兆祺指,當時廚房裏的每個人都很勤奮,連學徒也對每一個工序都十分熟悉,只是能碰灶頭的機會少之又少。基本上每個崗位上都有人,而且廚房內無時無刻都像在比賽一樣,爭分奪妙。學徒要想親身試一下當大廚的滋味,只有在晚上下班了,才能偷偷的試著炒一下,練一下基本功,就這樣越練越起勁,越來越用心,對這行業也越來越感興趣。 相比之下,現今的行業環境已經大有不同,大廚對學徒是一步一步的教學,人性化的管理。由於澳門人資短缺,再加上願意入行的人越來越少,在管理上確實要花很多功夫,絕對不能施加過多的壓力更不能硬碰硬。呂兆祺笑指,現在的學徒真的幸福很多,比起當年師傅對學徒兇悍嚴懲的教學方式,現在可謂特別優待、溫柔百倍。 的確,現在澳門從事飲食行業的本地人越來越少,尤其廚房內的崗位,從前的人是排著隊等待入廚的機會,如今卻人手不足,沒人願意做。呂兆祺感慨:「這個行業不容易。」走進廚房,面對酷熱,整天下來手腳沒有一處乾爽,而且經常會遭到挨駡,在薪水不高的情況下,現在還有澳門人會進來嗎?只能靠聘請外勞來填補空缺,大部份勞工都比較刻苦耐勞,對工作用心、珍惜。呂兆祺看著他們,想起以前刻苦練習的自己,便更用心去教導他們,給他們更多的機會。從炒爐、砧板功夫到雕功,毫無保留地一一傳授,看到他們的努力,逐步成長,令人鼓舞。漸漸地呂兆祺起了帶他們出外比賽的念頭,因為獎項也證明瞭他們的勤勞肯定與實力的提升。 不斷的變化 用心傳承 澳門是一個多元化的地方,呂兆祺認為最能代表澳門的是人們常掛在嘴裡的葡國菜。不用千里迢迢的跑去葡國,也可以嘗試到它的風味。只是現在澳門的葡國菜分了兩個派別,一種是由葡國人主理的正宗傳統的葡國菜,另一種是經過迎合澳門人口味而改良的新式葡國菜,例如紅豆燘豬手,同樣是葡國菜,但味道卻不一樣,被改良的變得更符合廣東人的口味,他覺得新式的葡國菜更能代表澳門。 由於澳門鄰近廣東省,粵菜同樣是澳門人比較熟悉的菜系,不同的是粵菜工序更繁複,製作時間更長,因此部分烹調的技巧已逐漸失傳。皆因現時人們什麼也講求快速的時代,火鍋、快炒,不斷迎合現今人們的要求。這意味著舊派菜式就會從此消失嗎?呂兆祺說,即使新派菜式不斷佔領飲食界,但還是會有人專程去學習舊派菜式,有的人鍾情傳統,有的人運用新的烹飪手法,相信鍾情的東西,永遠是有人欣賞。傳承老一輩的功夫,跟流失的速度競賽,現在只能靠一批新力軍,把傳統的功力、火侯傳承下去。 生命大部份時間給廚房 一個廚師一天工作十幾個小時,所有東西在開火之前都要安排好,計算過所需的時間,更需要「捨」得。呂兆祺坦言自從入了這行,很多活動如打麻雀、旅遊、見老友等也只能放棄,剩餘的時間寫專欄的稿子或是照顧家人。幸好得到另一半的體諒,從當初在一起到現在,也明白做廚房的工作就是這樣,沒有過多的時間陪伴。廚房就像他另一個家,生命大部份的時間也給了它。也許沒有家人堅定的愛,沒有無私的包容,也就沒有現在的他。 宣揚澳門中西飲食文化 數十年的廚師生涯,呂兆祺參加了不少大型的菜式展示交流活動,曾代表澳門飲食商會,參加馬來西亞“烹爐大觀”展示創新菜式獲得金牌獎。帶著製作團隊,把澳門中西合壁的飲食推廣出去,也同時邀請對方交流當地的飲食文化,以提升自己的多方面思維。雖然現在的他已是廚師行業裏的佼佼者,但仍要不斷增加自己的實力。別人都以為廚師是一個不用進修的行業,事實上廚師除了辛苦之外,還要不斷的改良菜式,才能迎合各方食客。 香公砵仔焗魚雲 梅汁車厘茄 細看事情 用心處理 流線型的廚房,各自站好自己的崗位,要帶領整個團隊,只有用德去讓他們服從。不能徧私,要公平公正地對待他們,更要關懷他們,能夠做到的就配合他們,用人性的方式,把事情軟化,各方面處理好,其實廚師也不是一個輕鬆的行業。細看每個工序,選材不得馬虎,採用信譽的供應商,要求一分錢一分貨,最重要的是食材新鮮。沒有好的材料,味道也會改變,精挑細選,不能有一絲的劣質。 近年來食品上相繼傳出問題,廚師不是萬能,也只能小心謹慎的選取,剩下的只能相信有品質的牌子,相信他們的道德良心,並細心的選取,盡量避免採用不良食品。 成功的廚房,一定要有一群合拍子的夥伴,一個人不能完成所有的事情,一環扣一環,當中最需要的就是團隊精神。每個人都要不斷學習,提升自身的能力,以細心、專業的態度對待工作,抱著這個觀念,這就是呂兆祺總廚。

梁錫雄:食材是原則 文字是傳承

人物專訪
鳳凰天空・2015-09-17

Text:Tracy Lee Photo:Franky Editor:安平 澳門美食一直是吸引旅客來澳的主要原因之一,餐飲行業的昌盛當然少不了一眾澳門名廚的功勞。身為四大名廚之一,曾任澳門多間五星級酒店廚師,現經營連勝風行連鎖餐廳及管理氹仔海洋會所餐廳的梁錫雄,可謂飲食界的「文武雙全」,他不僅炒得一手好菜,還喜歡射擊、攝影、釣魚。除此之外還很喜歡執筆寫文,但他最熱愛的始終是他已從事四十多年的廚師工作。 廚師受尊重 學廚被人欺 人稱雄哥的梁錫雄入廚41年,被稱為「澳門資深飲食從業員」。今時今日在飲食界「梁錫雄」的名字可謂人人知曉,絕對是受人尊重的廚師。但在四十年前,梁錫雄也只是一個受人欺負的小學徒。 梁錫雄開始學廚時只是一個中學生,學廚的原因也很簡單,就是當時的年代沒有太多工作的選擇。在70年代仍是澳葡政府管制的澳門,並沒有太多行業可供選擇,而廚師這個行業因為二戰期間上海、廣州的淪陷在澳門變得受歡迎起來。當時很多內地人帶著家廚走難到澳門,這些廚師的到來令到澳門的餐飲業豐富起來,加上當時福隆新街紅燈區的背景,高昂的消費帶動飲食業的發展,也因此,這個行業在澳門變得受尊重,這也是梁錫雄選擇廚師的另一個原因。 廚師是受人尊重的職業,不過學徒不是。對於當時只有十多歲的梁錫雄來說,要應對廚房裡面複雜的人事關係很是困難,而在體能上,當時仍較瘦弱的他往往要扛米或搬運其他重物,可謂相當吃力,加上當時他工作的地方是澳門皇宮娛樂場的西餐廳。船上的門檻比較高,屢次扛米時反被米袋拖倒在底,而師兄弟們只會在旁邊嘲笑而非伸出援手。有時候師兄犯錯,也習慣性說:「是雄仔做的!」雖然現在梁錫雄談起那些往事只是當笑話來說,但其實箇中苦況,只有他自己能體會。 儘管受盡欺辱,梁錫雄還是很用心學廚,與師傅們也結緣,師傅們都很用心教導他,所以無論環境多麼艱辛,也一直沒有想過放棄,甚至有一段時間走出廚房,去了東亞大學(澳門大學的前身)進修「酒店飲食事務」課程,學習在廚房裡面所接觸不到的理論性知識,增值自己。或許就是因為這一份韌勁,令梁錫雄不只在西餐廳受到師傅們的賞識,還得到中餐廳師傅的欣賞,把他挖掘到中餐廳,從此梁錫雄與中餐結下不解之緣。 透徹了解食材 是原則 也是堅持 不知不覺梁錫雄在澳門中餐飲食業打滾四十多年,直到今天依然很享受廚師的工作,多年的經驗讓他對飲食有很深的研究,但說到作為廚師最大的堅持和原則是什麽,他毫不猶豫地指:「對我來說食材是最重要的!一定要充分了解食材!」 爲了了解食材,梁錫雄下了很多功夫,因為他堅信在充斥著各地食材的澳門,不充分了解食材就無法煮出好的菜式。例如爲了了解蝦,梁錫雄會去漁船親自觀察,透過肉眼判斷哪些蝦是白天撈的,哪些是晚上撈的,甚至是月光下撈的蝦,也能夠判斷出來。因為蝦這動物別看它只有小小個子,但在不同時段打撈的肉質會變得不一樣,而月光下撈的蝦最為爽口。僅僅是蝦已經有如此多的學問,更何況其他食材。就算是魚類,淡水魚和鹹水魚的區別也蘊含更多的學問,正如梁錫雄自己所說:「我不能用我當天學到的本領去做好現在的菜式,因為今天的食物種類更多了,很多食物對於我們來說仍是新事物,我們仍要花更多時間去了解才能做出好菜。」 因此,梁錫雄對自家餐廳的出品自然十分嚴格,不時親自對食材進行檢測。不同的食材採用不同的檢測方法,例如麵條,就用火機燒一燒看看有沒有塑膠味,海鮮的話就有專門的試紙測試酸鹼度,還有一些比較難購買的試劑,如蛋白質試劑,如果短時間內檢測到蛋白質指數突然飆升,那麼這個食物肯定有問題。梁錫雄說:「現在太多不發商人,食材中的化學元素太多,所以在選購食材上仍有很多東西要學習。」 不把工作當壓力 用文字傳遞飲食文化 對於梁錫雄來說,多年的廚師工作並不會令他覺得厭倦,更不會是壓力,反而仍然很享受他的工作。梁錫雄習慣五點多便起床,然後回到連勝風行餐廳吃早餐,和店裡的員工聊天,了解他們的工作情況,接著再到街市看看購買食材,就算放個假去旅行,也一定會到當地的街市遊覽一番,這些似乎已經成為他的「職業病」,同時也是他享受工作最好的體現,因為他愛飲食、愛廚師這個職業。 除了廚師的工作,愛飲食的他還選擇用文字來傳承他的經驗。每個星期一翻開《澳門日報》,在「識時識食」的欄目可以看到梁錫雄的飲食文章,不同於其他飲食文章,在介紹菜式之餘,梁錫雄還會談談他對時政、民生、文化等等的看法。沒想到平時用慣鍋鏟的他,執起筆來也是一名文人雅士,不過梁錫雄卻笑談這是壓力也是動力:「因為你每一個星期要出一個菜式,而且不能重複,所以有時候就會做一些平時不會做的懷舊菜式,這也是一種動力吧!」 由於寫專欄的緣故,梁錫雄偶爾也會寫一些煲湯的學問,有藥性的食材,沒想到文章竟吸引一些中醫的讚賞,特意到海洋會所餐廳找梁錫雄交流,還邀請他加入中醫藥學會。不僅如此,在澳門迴歸十週年的時候,澳門政府在出叢書系列時,飲食系列《澳門飲食業今昔》就第一時間找梁錫雄來撰寫。梁錫雄也感歎:「在這個過程其實收穫到很多東西。」 「廚師係好嘢來噶!」 對廚師的熱愛,對飲食的熱愛,讓梁錫雄對現在澳門廚師界缺少新人入行的情況感到無奈,問及他對現在年輕人有何勸喻,他第一句就說:「廚師係好嘢來噶!」的確,正如他所言,廚師其實也是一名藝術家,他甚至是目前為止唯一一個藝術家能夠同時創造「五感」——視覺、聽覺、嗅覺、味覺、觸覺。哪怕是一名舞臺表演者也難以做到同時提供五種感受給觀眾。 在今天的澳門,賭業的興旺導致很多人寧願選擇做荷官,也不願意到廚房學習廚藝,因為他們認為賭場的收入更高,也不用在廚房又臟又累的地方工作。不過梁錫雄就有他不同的看法:「其實現在廚師的收入是頗豐厚的,過百萬年薪的廚師不在少數。以前學廚需要以十年來算,但現在學廚即使只學了幾年,只要有天分,有個人特色,能夠樹立自己的個人品牌,一樣可以做到名成利就,而且現在廚師的形象也是十分討好的,正所謂廚師七件頭:廚師帽、廚師服、領帶、褲子、鞋子、圍裙、廚師巾,廚師也可以很帥氣!」事實上,做任何工作都會有辛苦的時候,但只要你願意堅持,一定會有收穫的一天,廚師不僅為大家帶來精緻又美味的美食,同時也為大家傳承著飲食的歷史文化,梁錫雄就很好的榜樣。

梁奀:峰迴路轉 精彩人生

人物專訪
鳳凰天空・2015-09-01

Text:Iris Photo:Franky Editor:安平 古有江南四大才子,今有澳門四大廚子。梁奀是澳門首屈一指的大廚。現任飲食工會會長、澳門工聯總會飲食服務廚藝培訓中心主任、中國烹飪協會名廚專業委員會會員、法國廚皇會榮譽會長、國家職業技能鑒定中式烹調師考評員等。是什麼讓他走上學廚之路,又是什麼讓他載譽而歸,就讓我們聽他娓娓道來。 從外賣說起 家境清貧,剛小學畢業的梁奀為了生計,來到一間鑄造廠工作了兩個月。當時一個師傅對他說:「做這個行業沒有前途。」聽完這番話,他結束了「倒模」的工作。後來經介紹到了華記飯店當送外賣員。人生數十載,送外賣的經歷,可以說是梁奀走進廚房的第一步。 從華記走到新橋區的南記,從一、兩道菜到一整桌酒菜。叫一個十二、三歲的小孩如何搬得動?「誰叫你窮?」梁奀心想,只好硬撐下去。頂著少說也有八、九斤重的木托盆。雖然過程真的很痛苦,但眼淚只能往心流。從一個托盆,兩道菜,三道菜到九道菜,托不起,還是要繼續。抓著木盆,雙手一前一後的保持平衡,頭頂、腰腳的力度不能馬虎,頂著托盆,上樓梯真的不能掉以輕心。 有一個晚上,梁奀頂著一席菜要送到某個地方,那棟樓樓層很矮,前面過了,後面卻被卡住,於是連人帶菜滾到樓下,掉了滿地名貴的飯菜。當時年紀小小的他嚇得坐在路邊不敢回去,怕被老闆責備。心想著薪水只有二、三十塊,怎麼賠得起。剛好同事經過,問了梁奀因由,好心的同事陪他一起回去,幸好老闆一句責罵也沒有。只是溫柔的說了句:「倒了,就立刻回來說,再做一份送過去,免得客人久得。」 老闆的一句話讓梁奀在這個行業看到了人情味,看到了前景無限。每天看著廚房人來人往,他做完工作後就會進到廚房,默默地幫忙,漸漸地由小學徒做到大師兄,然後到不同的酒樓學習、磨練。終於由三廚、二廚,最後升到大廚位置。還在福臨門的他,被文華東方酒店,獨特的裝璜吸引著,幻想總有一天在這工作。沒想到真的如願以償,就這樣一做十幾年。 細說難忘事 幾十年的廚房生活,難忘的事在心頭一頁頁記下來。現在回想都過去了,辛苦當中,也是一種回憶的甘甜。嚴冬穿著拖鞋送外賣,自己沒有察覺鞋子原來不合適。一整天下來,腳踝乾燥裂開,痛到不行,只能強忍著。頭上的印記是當年頭頂木盆留下不滅的痕跡。還有廚房裡的味道,到現在也難以忘懷。 梁奀憶述,在南記送外賣的時候,常被老闆叫去抽乾污水漕的污水,黑黑的水,發出陣陣的惡臭,不想做卻不得不從。忍著味道,一點一點的抽出來。去到一些有電梯的酒店,想要搭電梯,卻總是因為衣著寒酸而被管理員喝止。對從來沒有搭過電梯的他,總幻想當中的感覺。當鼓起勇敢走進去,卻被操作電梯的人攔下,最後只能走樓梯上去,可憐的他被欺負了也只能忍著淚水往上走。 還有一次在皇宮飯店,當時負責拿材料給師傅煮,那晚要做一個五蛇羹,備了很多種的材料,有蛇肉、雞絲、荀絲和菇絲。完成後,以為所有材料已經給了師傅,結果下班後打開冰箱,發現還有蛇肉在,當下感到闖大禍了,很怕師傅知道,幸好最後也沒有被發現,只是嚇到內衣都濕了,真是捏一把冷汗。 權威的地位vs現時的新改變 一道美食可以千變萬化,有潛質的學廚在學到一道菜的煮法後,會在原有的基礎上用自己的想法變化出新的菜式,梁奀自學廚以來便喜歡鑽研新菜式,可是當年的他只是小小學徒,想要把師傅的菜式改配方,那是不可能的事。在那個年代,師傅對於徒弟來說地位是非常高的,也是很有權威的,師傅說怎樣就得怎樣,不可以改變他的東西。不管怎樣,梁奀亦十分感激傳授過廚藝給他的師傅們,讓他的實力一步步地增加。他感嘆現在廚師這個行業的難處,亦期望政府幫忙推廣,吸引更多的人入行。他深信,再辛苦的行業,也有讓人撐下去的理由。 若非親身體驗,很難知道這個行業當中的辛酸,我們只看到廚師們掛著很多獎牌,一雙巧手炮製出各式各樣的佳餚。梁奀說,試過切到手,又經常被有理無理的責罵,感到委屈無處訴,被別人欺負只能啞忍……..只是現在回想被師傅罵,明白其實他也是希望自己做好。 從一個小徒弟、廚師到現在擔任行政總廚,梁奀坦言,當處於總廚的位置,不再單是埋頭苦幹做好每一道菜就行,而是要從計算到管理都要一一學習,還要監控和協調整個廚房的運作,確保食品質素、安全和衛生,以及人員的安排和管理等,這對於一個「粗人」來講確實是很大的挑戰。 另一方面,廚房是一個會讓人容易暴躁的地方,而在星級酒店工作,不可以講髒話或粗俗的言語,強調修養,尤其是要面向外界的行政總廚,良好的形象十分重要。梁奀笑指,這或許就是在這工作的好處,讓他這個「粗人」也可以變得斯文。 對家人多年的歉意 提起家人,梁奀心裡有很多抱歉,娓娓道出道出做他的家人的苦況。忙碌和長時間的工作讓他沒有時間陪伴家人,孩子小時候常被問:「爸爸是一個大廚師,是不是常吃到美味的菜式?」答案是否定的。梁奀一天十四個小時都待在工作的廚房,回到家,家人都已經休息了,到他起床的時候,孩子也都上學去。日復一日,年復一年,慢慢形成了一條鴻溝。有時家人難免會有幾句的抱怨,他也只能默默的承受,畢竟是自己沒有好好的照顧他們。 真誠的對待 有心就會好 客人滿足的離開,可以說是每個廚師最想看到的。一個微笑,一個高舉的拇指,帶給他們前進的動力。由廚師走到行政總廚,受人尊重,就算不會管理與會計,還是有人願意去教。曾經聽了江太史孫女江獻珠的講座,當中有幾句一直銘記於心:做廚師的最重要兩個字「用心」,做任何事都一樣,有心就會好。一定要對得起客人,第一食材要好,第二技術要好,才能端到飯桌上。本著「誠」這個字,強調人的內心修養,不欺騙別人。廚德,政德,才到藝德,梁奀秉承這個觀念,走過他廚房人生的數十年。

金牌廚師蘇偉良:天賦酬勤 成就烹飪的藝術

人物專訪
鳳凰天空・2015-08-15

Text: Tracy Lee Photo:鄧鋒 Editor:安平 有人說:人生不斷奮鬥的過程,需要勤勞勇敢。不存在沒有熱情的智慧,也不存在沒有智慧的熱情,如果沒有勤奮,也不存在熱情和才能的結合。在澳門廚師芸芸中,能夠成為領頭者之一的蘇偉良,其烹飪之路正正是這句話的真實寫照,天賦是成功的開始,但更重要是勤勞的耕耘,正所謂天賦酬勤,蘇偉良用他的汗水與付出,跟那顆始終如一的烹飪心,成就出烹飪的藝術。 寧從外賣仔做起 也不願子承父業 出生於1955年的蘇偉良,從十一歲學廚至今已有四十多年,他的烹飪生涯是從不起眼的「外賣仔」說起。 蘇偉良的父親在當時的澳門是印刷業的第一把交椅,家裡經濟環境也不算差,但奈何兄弟姐妹眾多,學費的壓力仍是家裡的負擔,因此只有8歲的蘇偉良就開始跟著父親去印刷廠打工,每天日出前就起床去折疊印刷好的報紙,還要清洗油桶,辛苦自然不在話下。 雖做印刷業很辛苦,但學廚又何嘗輕鬆,蘇偉良對父親的印刷業不感興趣,沒有子承父業,寧願到餐廳打工。蘇偉良剛開始給客人送外賣、做清潔、打掃衛生等等。至今他仍難忘當時送外賣的情景:「那時候去送外賣極為辛苦,因為不僅僅是送菜,盛菜的用具甚至桌子、椅子都要給客人送去。如果有人叫外賣,我們在中午先把桌椅送到客人家,下午再把飯菜送過去,等到晚上十點客人大約吃完了,再把桌椅餐具一一搬回來。當時沒有電梯,這所有的一切都是我們兩三個人去完成。」 在沒有電梯的店裡,托著厚木托盤裝著的一盆盆魚翅,由樓下爬上樓,兩個人負責五六張桌子,就是這樣來來回回地跑。 直到27歲,蘇偉良才被介紹到喜萬年酒樓發展,他的烹飪之路真正開始。「來到喜萬年酒樓,我才感受到了烹飪的樂趣。看著掌勺的大師傅,我便下定決心要做到他這個位置。」回憶起當初入行的情景,儘管辛苦,但蘇偉良仍笑著地如是說。 原來飲食不是為兩餐 烹飪其實是藝術 在喜萬年酒樓,蘇偉良一直謙遜好學、認真地向每一位廚師學習,終日鍛煉自己。經過長期的磨練,蘇偉良不僅廚藝長進,而且還積累了大量寶貴的餐飲業經驗,憑著自己的勤勞、真誠與智慧,逐漸得到大家的認可和贊許。並成為「白案」 第三代師傅。期後他在朋友的餐廳兼任主廚和推廣及行政,一年後,又被好世界酒樓聘請做主廚。在那裡,蘇偉良將自己多年來的餐飲業經營的經驗發揮出來,烹飪技術也不斷提高。最後蘇偉良又回到喜萬年酒樓擔任副總經理兼行政總廚。直到2014年初,因回力場改建,喜萬年無奈結業離場,蘇偉良隨即被邀請到澳門凱旋門凱旋軒繼續他的廚師事業。 回想一路走過的烹飪之路,蘇偉良笑言一開始學廚只「為兩餐」,但隨著廚藝的造詣越來越高,發覺烹飪也是一門藝術。「做久了就會發現原來飲食不只是填飽肚子那麼簡單,不同的客人會有不同要求,不能總是那些菜式,要不斷研究新的菜式,不斷改良。廚藝上的學問是無止境的。由以前到現在,經過由溫飽到學習,現在除了工作外,還有社會責任,要把粵菜的文化特色傳承下去,教育下一代。」 的確,現在蘇偉良是所有人公認的「金牌廚師」,他烹飪出的菜已成為藝術,他對新派粵菜有深刻的領悟,把粵菜清而不淡、鮮而不生、滑嫩爽口、油而不膩的風味特色,通過一款款菜式發揮得淋漓盡致。不只是美味,賣相上也是一種藝術。2003年在第四屆中國烹飪世界大賽上獲得熱菜金獎的「蓮蓮好景之五彩仙子賞香蓮」就以其色香味全的特點得到大家讚賞。 獲獎無數 不及一顆始終如一烹飪心 在四十多年的廚師生涯,蘇偉良的勤奮與堅持,讓他在廚藝不斷增長的同時也穫得無數獎項,他曾榮獲「中國高級烹調師」、「澳門十大名廚」、「第四界中國烹飪世界大賽熱菜金獎」、「2002特區政府勞績獎狀」等榮譽,如今成為國家職業資格一級高級技師,飲食業工會理事長。但蘇偉良並不是很看重這項獎項,反是珍惜每一次的比賽,因為這都是考驗自己的時候,獲得的獎項就是對自己付出的肯定,而職業牌則是提升自己的一個工具,正如工程師需要證書,廚師考取職業牌也是為自己的能力獲取證明。 再多的獎項、證書也不及蘇偉良的那顆烹飪心,他對烹飪的熱愛讓他從一個「外賣仔」打拼到現在金牌廚師的位置,即使被問到退休後有何打算時,都是離不開飲食:「如果退休了,我希望開一個實驗廚房,鑽研分子美食、慢煮、煙熏等等,飲食上的學問實在學不完。」說到此,蘇偉良不禁流露出他對新的美食學問的濃厚興趣,真的是「專情」! 「有教無類」的老師傅 自己對餐飲有著滿腔的熱情,當然也要把這份熱愛傳遞給下一代,蘇偉良對待徒弟和初入行的人都採用「有教無類」的教導方法。 現時本澳大型酒店、娛樂場相繼落成,可惜專業廚師的人才儲備明顯不足,需要大量輸入外僱廚師補充。加上近年大多數年輕人畢業後便投身其他行業,越來越少青年願意當廚師。因此在廚房裡面可能有不少人都是勞工,或許有人不喜歡勞工來澳,覺得他們搶奪了屬於本地居民的資源,但是在本地人口不足,行業缺少人手的情況下,勞工也同時彌補了本地人的不足,因此蘇偉良在教導徒弟和新入行的人時,即使是外勞也把他們當做半個本地人,一樣把該教的教給他們,有些人陋習比較多,就多矯正。現在廚房師傅要掌握的知識不只是會做菜那麼簡單,還包括食物衛生、勞工法、菜式設計等,甚至是做人的道理,蘇偉良也會一一傳授給他們。 不過這位「有教無類」的老師傅,在面對人才缺乏的問題時,仍是忍不住呼籲多點年輕人入行:「學廚的頭幾年薪金收入的確一般,但本澳結構單一,學廚起碼有一技之長,當累積一定經驗後,有機會晉身到大型酒店餐飲部擔任要職。有意投身的青年人要放遠眼光,積極參與培訓,實現理想。」 天賦酬勤,只要肯付出一定會有收穫,蘇偉良就是最好的榜樣,要入行的年輕人,不妨看看這位金牌廚師走過的路,學習他的烹飪精神,再走出自己的路。

煮酒論英雄 青年企業家分享創業經

人物專訪
鳳凰天空・2015-08-01

Text:安平 Photo:Franky 任何人的出身是無法掌握的事情,有人生於貧窮家庭,有的則是含著金鎖匙出世。後者必定更為幸運?某程度是對的,不過他們面對的卻是不一樣的挑戰。俗語有曰:創業難,守業更難。背著富二代這個充滿壓力的稱呼,如何在環境急速轉變的澳門,承先啟後,再創高峰,往往需要無比的歴鍊與智慧。煮酒論英雄,餐桌評事世。一班新一代的澳門商界青年領袖聚首一堂,把酒言歡,暢談澳門的經濟與未來的發展路向。 美酒佳餚宴賓客 粵菜料理技藝過人 澳門經濟急速發展,博彩旅遊業興旺,帶動飲食業也有很好的發展,甚麼山珍海鮮只要付得起錢也能品嘗得到,但平常的一餐家常便飯反卻不容易找。澳門工商聯會會長何敬麟希望除了家裡外,也能找到一個能吃到溫馨家常便飯的地方,能夠三五知已少炒幾味,因此,他跟幾個朋友創辦了一間中餐館「百富莊」,主張最重要食得健康。 「百富莊」位於澳門漁人碼頭,餐廳以廣東中山菜為主,價廉物美。多款由大廚自創招牌特色菜有“黑松露燉老鴨”、“紅燒招牌BB鴿”、“生炆珍珠躉”、“煎焗海鱔”、“大蓮鮑魚炆水魚”、“煎藕餅拼奇味豆腐”等。當中的松露採用雲南的,味道特別清香,與老鴨湯相當匹配。至於招牌的BB鴿採用新穎的生炸煮法,帶出其多味皮脆的特質,而且白鴿即日清理,不會存放雪櫃,避免白鴿的肉汁被雪櫃吸清。另外,它的奇味豆腐採用咸魚作為配料,咸魚油炸後磨成粉末再混合小麥粉煮制,極有特色風味。 大蓮鮑魚炆水魚 紅燒招牌BB鴿 煎焗海鱔 黑松露燉老鴨 生炆珍珠躉 這一次主人家何敬麟邀請了多位澳門的年青商界領袖朋友到餐廳一聚,一同品嘗這些特色的家常便飯,一起餐桌評事世。何敬麟出生於澳門三大家族“何、馬、崔”之一的何家。出身名門的他,身邊的朋友自然非富則貴。因此,今次獲邀出席的名人當然來頭也不少,可以說,他們都是澳門經商界的新一代接班人。 青年創業 需完善科學化的人才管理 澳門近年最大的議題是經濟的適度多元,未來不可能再繼續依顧博彩業一支獨大,但是經濟需要多元,中小企自然擔當著重要的角色,佔了澳門商界絕大部份的中小企,政府不斷推出政策支援,然而何敬麟擘頭一句卻是:未來中小企是死路一條。 他解釋到,中小企根本沒有人資,現在澳門即使大企業也請不到人。特首在競選連任時許下一個承諾,任內不會輸入外勞莊荷,滿足了工人團體的要求,但同時抹殺了中小企的希望,未來數年路氹所有項目繼續落成,人資問題會更加嚴重。何敬麟認為政府為了中小企與澳門未來的社會發展,在審批外僱額的時候不要靠估,應該科學化的審批,不要讓商界每次申請外顧額時也如同買六合彩般的靠運氣。 澳門機動車入口商會副理事長鄭穎堯亦認同,現時澳門的環境轉變很大,中小企遇到很大的困難是人資方面,因此唯有完善管理才是澳門中小企唯一能夠生存的頼以之道。他認為,澳門中小企的弱項在於管理的層面,企業化的管理是他們現時的主要目標,希望吸取香港有系統與效率的管理模式經驗,從而應用在澳門上。 廣東省政協委員 、盛豐珠寶金行總經理李居仁表示, 過往人力資源相對穩定,企業家可以專注於發展生意,現在卻剛剛相反,只好將工序與流程改革,重新規劃公司的發展。得益於旅遊業的發展,澳門的金業得到了大量的客源,從以往的做街坊生意變成現在的四方生意。李居仁指,現在澳門的轉變跟以往有很大的不同,打個比喻,過去父親一代“一蚊等於一隻戒指”,價格便宜代表一切,不過這個年代已經變成“一蚊等於一隻戒指,再加服務、質量、設計、包裝、認證”,這樣才能在市場上繼續生存下去。 創業難,守業更難。接手了澳門其中最大的地產項目,新建業集團董事總經理吳驥年坦言,當發展商是很辛苦的,因為工人永遠不足夠,星河灣 • 名門世家現時項目工地每天也有五六百名工人,但其實離需要的一千名工人仍有很大距離,很有壓力。 吳驥年從一畢業出道已經投身了父親的公司,十餘年來跟著父親走遍世界各地見識特色屋苑風格設計,他笑言自已是一個執行者。而澳門電子金融產業貿易促進會會長吳偉恩也認為,執行者才是最難當的角色,因此有好的理念也需要好的執行者,順利滿足股東的要求與調配數以百計的員工,這才是真正的大將所為。 繁榮的經濟給予人們良好的創業土壤,政府也大力支持青年人的自主創業,那麼青年人應該創甚麼類型的業為佳?澳門青年創業協會會長黃昇雄認為,青年創業應該以科技為主,不要涉及如零售般太多的投資與人力資源的需求。他認為青年人應該認清路向,要考慮自身希望成為一個商人、專業人士還是安穩地打工。 希望青年人多思考創業,達至澳門經濟適度多元化,但仍要靠實際的經營環境,也不應該重走上一輩的創業路,而是應該迎合澳門現時的實際需要創新思維,以及多出外取經,參考其他地方的經營環境,引進回澳,再配合自已實際的創業方案。 澳門工商聯會會長何敬麟指,政府過去一年主力推動文創的發展,澳門的文創專材雖然很多,但鮮有懂得做生意。他認為文創要變成產業是要改變概念,要將商業與藝術的結合,但兩方面也需要有一定的犧牲與原則的固持,才能成長,政府過去雖然不斷努力推動,雖然仍然未成氣候,但這是最好的時機讓文創界出頭。 談到青年創業,何敬麟感嘆現在青年創業者太過幸福,社會給他們的配套太好太多支持,被如褓母的政策帶大而缺乏自主能力,缺乏經驗。因為科學統計的數據顯示,新公司在三年內有八成會倒閉。社會為甚麼要急於鼓勵青年們去創業?實際上應該透過數年的打工經驗,學習企業的文化與經營之道,控制成本、推廣、辦公室文化,透過不斷的學習,將來再創業才能事半功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