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在我城

      新媒體近年大行其道,除了受網際網路影響外,幕後功臣少不了社交平台,只需舞動指尖即可隨時隨地分享資訊予朋友,更重要的是,如此的一個“炫耀”平台,進一步擴大新媒體的速度及影響力。這裡的新媒體,泛指透過電腦及網絡發佈含報導性質的內容,例如大家常見的「十個不能不知道的XXX、年輕人,看看XX的十個成功關鍵」等網絡文章;其與傳統媒體,即新聞、報章及雜誌等,除宣傳及發佈渠道有異外,新媒體並無既定立場,報導之內容亦較廣泛,甚至來自五湖四海,由微信朋友圈事件到美國大選等,也就是說,能吸引讀者的議題均可成為撰寫內容。

      澳門最新一項調研指出,逾千名18-45步市民中,八成受訪者偶爾關注傳統媒體,當中更高達四成受訪者選擇相信新媒體的相反觀點,這是否意味著傳統媒體公信力插水?基於立場原則,傳統媒體不會有明顯偏頗立場,對報導篇幅亦有一定要求,用詞相較“文皺皺”。相對於時下年輕人快餐式閱讀文化可謂南轅北轍,對他們而言,完整閱讀一篇長達5分鐘的文章近乎不可能,這又是否說明年輕人不愛閱讀?非也,若我們換成數篇標題吸引、內文精簡的文章相信效果折然不同,箇中原由不外乎新鮮、有趣、精簡及殺時間,我們以時下“標題黨”舉例,文章大概講述某一私企總裁來澳進行講座與學生分享經驗,傳統媒體報導標題可能是「A公司總裁訪澳與一眾師生交流」,但新媒體標題則可能是「他的十句說話,讓師生都哭了﹗」,兩者差別不言而諭。

      新媒體的興起某程度為傳統媒體帶來衝擊,基於文化、背景、習慣等因素,令不少人逐漸成為新媒體吹捧者,這是否意味著傳統媒體應逐步退場?無可否認,傳統媒體生存至今,確實有其存在價值及意義,要訓練一個執筆的資深傳媒人亦非一朝一席之事,其對於內容的瞭解,文章結構以至表達方式,某程度要比“新傳媒人”更為清晰,與其花費唇舌探討與新傳媒之間的差別,倒不同思考將資訊逐步滲透至網絡,畢竟新媒體文章價值參差,部分更“營養價值”不高,相信真材實料的內容更易令讀者產生共鳴。

 

圖片來源:T客江

【編輯聲明】

本篇文章或視頻版權屬作者所有,經由版權持有人授權CyberCTM.com發表

一位初出茅廬嘅社會新鮮人,作為一個土生土長嘅澳門人,會有種莫名嘅歸屬感,喺外地讀完大學後,重歸舊地卻已人事已非,身邊的朋友一個個經已失去左當初對社會嘅期許,究竟係社會嘅錯,抑或是不思進取?家人話,既然改變不了現實就同現實埋堆,此一說我認為可圈可點,難道廚師不可一手拿刀,一手執筆乎?

作為標準90後,由踏出社會一刻就經已被貼上密密麻麻的標籤,廢青、樓奴、車奴、不思進取、擾亂秩序、冇恆心,真係未見官先打八十大板,再做幾年工,經已遍體鱗傷,連呼吸都感無力,又何惧?

小城大事,每天發生,一個個發人深省的報導,一篇篇社會真實案件的文章,向我們訴說着社會的不公,我既無力挽救,只得咬文嚼字,細閱每篇文章,每每扣人心弦,閒時講吓時事,聊聊民生,講盡一切澳城澳事﹗

 

 


食在澳門iFood
蘇蘇 OL上班族,酷愛吃喝玩樂美容旅遊藝術和分享。現於中港澳三地兼任時尚生活專欄作家。
Ar B (阿比) 我是一位來自澳門的普通小市民、有著無比的幻想、夢想、喜愛聽、寫、唱、創作同打麻雀!
流浪小姐 流浪小姐是一位到處愛亂跑的女孩。
熊神進 熊神進師傅,生於澳門,南洋長大,是澳門第一位擁有心理學碩士 及 行政管理學士的最年輕政府註册風水學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