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列表

為何冬天有時會越吃越餓

有機健康
Trisha・2018-01-07

為何冬天會越吃越餓?! 天氣愈來愈冷,您是否不自覺一整天都在吃東西呢?會不會總是沒有什麼飽足感,過了一陣子就又餓了。怎麼會這樣呢?這可能與你所吃下肚的食物種類有關,有些食物本來就會使您愈吃愈餓。以下是幾種無法填飽肚子的食物,只會使您更想吃東西。 含人工甘味劑的飲料 「健怡可樂」熱量很低,其中的人工甘味劑還會刺激人們對甜食的慾望。有研究指出,人工甘味劑會刺激胰島素分泌,使血液中的葡萄糖進入脂肪細胞,血糖降低、飢餓感也就增加了。因此喝了這類飲料,您自然會更想吃東西了。 沙拉 並非所有的沙拉都會使您更飢餓,但若沙拉只有綠色蔬菜,無疑一定是愈吃愈想吃。建議沙拉也要包含馬鈴薯、酪梨、雞肉、鮭魚等富含脂質、蛋白質類的食材。 果汁 飲料能提供的飽足感先天就比固體食物少。果汁的維生素含量雖然相當高,但它的糖分也高且纖維質、脂肪以及蛋白質含量卻很低,這很難提供您飽足感。果汁少了水果的纖維素,其中的糖分會被身體快速吸收使血糖快速上升但也快速下降,這會使您很快又想「覓食」。 蘇打餅乾 您可能會以為吃幾片蘇打餅乾應該是補充少許熱量不錯的選擇。但是因為蘇打餅乾的組成大部分就是很容易消化吸收的碳水化合物,吃下幾片後會愈吃愈多片。專家建議不妨將蘇打餅乾塗上豆泥(houmous)、花生醬、義大利起司(ricotta)等,會較有飽足感。 洋芋片、堅果類(鹹的零食) 酒吧常會免費提供堅果、洋芋片等鹹口味的零食。為什麼呢?因為吃多鹹的你就會口渴,自然會多點幾杯飲料增加他們的營業額。此外,口渴也會讓您誤以為自己餓了,不自覺又吃得更多。 酒 有研究顯示酒精會使大腦感到飢餓並增加食慾,儘管酒也有不少熱量,但喝了酒就開了胃,當然會更想吃東西了。這也解釋了為什麼飯前來杯餐前酒,食物就吃得更多,體重因此直線上升了。 真正有飽足感的食物在您吃完後血糖不會快速飆升又迅速下降,而是能慢慢吸收使血糖維持恆定,讓您心滿意足一段時間不再想吃東西。動物或植物性的蛋白質和脂肪在人體內消化所需的時間都比較長,這才能提供飽足感。纖維量較高的食物也能給予飽足感,因此當您想喝蘋果汁時,不如吃顆蘋果吧。 SIX FOODS THATS LEAVE YOU HUNGRIER 上文轉載自:科技新報https://technews.tw/2018/01/06/six-foods-leave-you-hungrier/

模擬火星土壤成功孕育蠕蟲:人類火星殖民的里程碑

科技新知
Trisha・2018-01-05

模擬火星土壤成功孕育蠕蟲:人類火星殖民者里程碑 對於未來的人類火星殖民者而言,這項最新研究是一個重要的里程碑事件,兩隻健康的小蠕蟲能夠在模擬火星土壤中孕育誕生。這項孕育蠕蟲的實驗將幫助科學家更好地理解未來人類如何定居火星,並種植農作物。 荷蘭瓦赫寧根大學生物學家維格·瓦梅林克在美國宇航局製造的模擬火星土壤中進行種植培育實驗,這些模擬火星土壤是由火山岩和豬糞構成,並在其中添加成年蠕蟲。瓦梅林克表示,實驗結果表明成年蠕蟲能夠倖存於模擬火星土壤,並成功孕育兩隻小蠕蟲。 眾所周知,火星並非適宜生命存活的自然棲息環境,因此如果人類希望長期定居火星,那麼火星定居者必須建立封閉式生態模型(通常是大型玻璃容器,具有可控制的溫度和空氣濕度條件)。依據實驗報告,這些生態系統將是最理想的廢物利用環境,包括人類排泄物和死亡有機物質,而這正是蠕蟲孕育生存的環境。 依據瓦赫寧根大學的研究報告,蠕蟲開始分離有機物質,之後由細菌繼續分解。這將釋放至關重要的植物營養物質進入土壤,例如:氮、磷和鉀等。同時,研究人員還發現蠕蟲在土壤中挖掘的洞有助於土壤通氣,可以改善土壤結構,更容易使水分滲透進入土壤,滋養植物。 幼年蠕蟲的出現表明,至於在相對短暫的時期內,蠕蟲將在這些封閉的生態環境中成長。該實驗目標是發現蠕蟲如何分解較早的廢物,從而為細菌製造食物,為火星模擬土壤種植的植物提供養分。添加成年蠕蟲之後,各種各樣的開花植物能夠在模擬火星土壤中發芽。 目前,研究人員已啟動一項眾籌活動,繼續進行蠕蟲實驗。“火星蠕蟲”項目現已籌集一半的資金,眾籌目標資金是1萬歐元,在公眾的幫助下,瓦赫寧根大學研究人員希望繼續測試在蠕蟲存在的條件下種植不同農作物。但是有一種可能是,非地球土壤鋒利邊緣可能損壞動物內臟。 當蠕蟲吞食有機物質時,它們也會吃一些土壤。研究報告顯示,由於火星表面沒有太多的風化作用,其土壤鋒利邊緣不會被磨損,極有可能對蠕蟲構成傷害。同時,火星土壤中的重金屬物質也是蠕蟲生存的長期性問題,這需要進行更長時間的實驗進行驗證。 上文轉載自:快科技http://news.mydrivers.com/1/561/561808.htm

111光年外發現放大版地球

科技新知
Trisha・2018-01-03

人類太空移居希望:111光年外發現放大版地球 一項由德克薩斯大學和蒙特利爾大學共同開展的最新研究指出,太陽系外一顆鮮有人知的行星或許是地球的“放大版”。這顆遙遠的地外行星名為K2-18b,可能像地球一樣,也是一顆岩質行星。 K2-18b位於其中央恆星的宜居帶中,因此表面很可能儲有液態水,這是外星生命存活的關鍵要素之一,此外,該研究還發現K2-18b擁有一位“近鄰”,名為K2-18c。它也許也是一顆由岩石構成的“超級地球”行星,不過不可能擁有外星生命。 這兩顆行星都圍繞紅矮星K2-18轉動,位於獅子座中,距地球111光年,此次研究採用的數據來自歐洲南方天文台(ESO),“能夠測算K2-18b的質量與密度具有重要意義,但能發現一顆新的地外行星也是天公作美,同樣令人激動。”該研究的主要作者、蒙特利爾大學的瑞安·克勞迪埃表示。 研究人員使用的數據由歐洲南方天文台位於智利的拉息拉天文台3.6米直徑望遠鏡收集。正是該望遠鏡上的高精度徑向速度行星搜索器發現了K2-18的存在,高精度徑向速度行星搜索器可測算恆星的徑向速度,即其它恆星靠近或遠離太陽飛行的速度。若周圍存在行星,便會對這一速度造成影響。 研究人員想要確定,K2-18b究竟是“地球放大版”的岩質行星,還是“海王星縮小版”的氣態行星。為此,他們首先用K2-18恆星的徑向速度和一台機器學習計算器算出了這顆星球的質量,“有了質量和半徑,就能算出行星的總密度,也就知道了這顆行星由何種物質構成。”克勞迪埃解釋道。 該團隊發現,這顆行星可能是一顆擁有氣態大氣層的岩質行星,就像地球一樣;但也可能是一顆主要由水構成的行星,表面覆蓋著厚厚的冰層,而在分析K2 -18b的過程中,克勞迪埃在數據中發現了一些奇怪的信號。其後研究人員意識到,這些信號來自於另一顆地外行星,雖然後來發現的K2-18c距中央恆星更近、溫度可能過高,但就像K2-18b一樣,它也具有“超級地球”的特徵。 研究人員表示,K2-18b將是NASA於2019年發射的詹姆斯·韋伯望遠鏡的主要探索目標,“有了詹姆斯·韋伯望遠鏡,我們便可以詳細觀察它的大氣,看看它究竟是有氣態大氣層,還是一顆被水覆蓋的行星。” 克勞迪埃解釋道。 該研究的共同作者、同樣來自蒙特利爾大學的勒內·多揚教授補充道:“該望遠鏡已經供不應求,因此在選擇觀察對象時必須多加註意。K2-18b如今是開展大氣研究的最佳目標之一,必將排在候選名單前列。” 上文轉載自:快科技http://news.mydrivers.com/1/561/561640.htm

2018年iPhone售價會下調?!

手機‧電玩
Trisha・2018-01-02

良心發現?曝蘋果2018年將下調iPhone售價:要瘋 最近有消息稱,iPhone X銷售沒有達到預期,蘋果公司下調了明年iPhone首季銷量預期,原訂單5000萬台大幅降至3000萬台。同時富士康旗下鄭州廠區緊急宣布,全面暫停招工作業。 隨後,有媒體致電iPhone X供應鏈廠商藍思科技和安潔科技,兩家公司均表示未收到蘋果下調明年一季度訂單的消息,目前仍在按照原計劃生產。 據台灣電子時報報導,有傳聞稱,為了抵擋2018年新機的競爭,蘋果有可能選擇年度下調iPhone的售價,進一步刺激銷售。不過,從iPhone上市十年以來,從未出現過下一代新機未發布,現款iPhone下調售價的情況,真實性讓人存疑。 表面上看,蘋果下調iPhone的售價可以進一步拉升銷量,但選擇這一步也是險棋,必須冒著獲利率降低的風險。 而過去十年間,蘋果iPhone的定價一直是根據掌握的利潤率才決定,這也是蘋果的一貫策略。 對於2018年下調iPhone價格的說法,報導指出,更有可能發生在2018年的新款iPhone上,而非現款iPhone X在明年年初降價。 按照此前凱基證券分析師郭明池的說法,2018年蘋果將推出三款新iPhone,包括:5.8英寸、6.1英寸以及6.5英寸三款。 其中,5.8英寸版本相當於iPhone X的後繼機型,同樣採用OLED屏幕,延續“劉海”設計;6.5英寸則相當於iPhone X Plus,也是OLED屏幕,價格會更高。而6.1英寸版本則定位廉價版,採用LCD屏幕,售價更低。 面對2018年市場競爭的加劇,以及近期話題不斷被放大的“降頻門”,蘋果確實能夠通過下調iPhone的售價來挽回消費者的信息。但一向追求利潤率的蘋果,真的會這麼做嗎? 上文轉載自快科技:http://news.mydrivers.com/1/561/561060.htm

科學家證實太陽系迎來首個星際訪客

科技新知
Trisha・2017-11-23

NASA:科學家證實太陽系迎來首個星際訪客 美國宇航局(NASA)稱,科學家已經證實,10月份穿越太陽系的小行星是首個被證實的來自外星系訪客。 現在,新數據顯示,這個星際訪客是一個多岩石、長桿形的物體,為暗紅色。它被發現者命名為“Oumuamua”,直徑最多400米,非常細長,可能是寬度的10倍。這種長寬比遠遠大於目前為止科學家在太陽系觀察到的任意小行星或彗星。 根據此前的報導,Oumuamua來自天琴座方向,在9月2號以每秒25.5公里的速度,和幾乎垂直的夾角扎入了太陽系的黃道面,9月9號時通過了近日點。在穿越水星運行軌道後,於本月14號從地球下方大約2400萬公里處掠過,這個距離大約是地月距離的60倍。 科學家們稱,這一不同尋常的天體一直在銀河系穿梭,不屬於任何星系,在進入太陽系前可能已經在太空中飛行了數億年。 “數十年來,我們理論上認為這種星際物體是存在的。現在,我們首次發現了它們存在的證據,”美國宇航局科學任務理事會副主任托馬斯·朱伯肯表示,“這一歷史性發現為研究太陽系之外太空的形成打開了一扇新窗戶。” 觀察顯示,Oumuamua是一個稠密,由岩石,甚至可能金屬組成的天體,沒有水或冰,表面經過數億年的宇宙線照射而發暗紅色。 截至11月20日,Oumuamua相對於太陽的飛行速度為每小時大約8.57萬英里,約合每秒38.3公里,所在的位置距離地球1.24億英里(約合2億公里)。Oumuamua在11月1日左右經過了火星軌道,將在2018年5月經過木星軌道,在2019年1月經過土星軌道。當離開太陽係時,Oumuamua將飛向天馬座。 上文轉載自快科技:http://news.mydrivers.com/1/556/556703.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