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他
澳門政府將設4道防線更新潮位,未來真的可以抵禦水浸和災害?
一個風雨交加的夜晚
第二天醒來看到
滿滿的都是全街的水浸
猶如魚塘一般
出行回家兩頭難
澳門一個低窪的地段
每一次的台風來臨或者暴雨期
都會受到嚴重的災害
這時市民的腦子裏只剩下
“煩!煩!煩!”
如今,政府將建設內港擋潮閘工程
全面提升澳門防洪排澇能力
擋潮閘
政府考慮於內港擋潮閘工程建設項目,進行環評首階段公示。
公示期截止到4月18號,居民可以通過信函、電話、傳真、電子郵件向土地工務運輸局或環評單位提出意見及建議。
內港擋潮閘被“質疑”
據社會意見,擔心一旦內港擋潮閘建成,或令潮水湧至路環。
有人士指出,路環十月初五馬路位於路環半島西部,多次受惡劣天氣影響,經常發生海水倒灌、嚴重水浸等情況。
行政長官崔世安去年4月曾表示:
內港擋潮閘計劃是一道可抵擋5.8米潮高的人工屏障,但據工務局最新資料顯示,擋潮閘的最高潮位高程為3.85米。
若按海事局的水位標准,加上陸地與海平面的高度差1.8米,即只有5.65米,惹來高度“縮水”的質疑。
另外還有團體質疑,“天鴿”的風暴潮高度已達5.58米,即與擋潮閘高度5.65米,只有7厘米的緩沖空間。過去政府曾提出擋潮閘可抵擋5.8米高的潮水,現在卻“縮水”了15厘米。
隨著極端天氣加劇,現時閘高好快“不夠用”。
工務局書面回覆強調,擋潮閘閘門的高度一定會比設計潮位高程的數值更高,以提供安全保障。
有工程業界懷疑,“天鴿”風災的官方水位紀錄是水浸停電前的數據,據其現場考察及大學研究報告,實際的水浸高度較官方紀錄更高。
更有意見指,路環治水方案也是“200年一遇”標准,但其岸頂設計高程為4.5米,擋浪牆設計高程為5.4米,均高於內港擋潮閘高程3.85米。
整治規劃方案
從地形分布可以看出,澳門半島東西向地形地勢呈中間高兩面低,其中十月初五馬路、路環碼頭及荔枝碗一帶屬最低窪地區,受災更嚴重,街坊多年來都希望整治。
政府提出“路環船人街及十月初五馬路沿岸整治規劃初步方案”及“路環荔枝碗沿岸防洪整治方案”,當中“一湖”方案較受團體及居民支持。
考慮到防洪整治涉及海域運用需中央政府批准及與鄰近地區合作,甚至與鄰近幾條水道配合“放水”時機。居民冀政府把握推動內港擋潮閘外,加快實現路環西岸整治工程,爭取同期啟動,使兩個工程發揮協同效應。
工程位置
工程位於灣仔水道出口,左岸為澳門半島,右岸為珠海市城區。
擋潮閘設計標准為“200年一遇”,相應設計年最高潮位高程為3.85米,擋潮閘總淨寬300米,包括泄水孔、通航孔、排澇泵站、應急船閘及管理區。
200年一遇的幾率
有人士指出,2017年澳門遭遇“200年一遇”的“天鴿”並不代表2217年才會再次遭遇。
因為“百年一遇”是美式英文直接翻譯,容易令人誤解,現時“200年一遇”也有可能連續2年發生。
據2017年初研究報告,內港擋潮閘最初設計潮位為3.32米,在經曆兩次風災後,研究單位按照相關水位覆查,更新了最高潮位為3.85米,可抵擋“200年一遇”的潮水。
至於擋潮閘的高度,工務局稱是以設計潮位高程為基礎,再加上安全系數及越浪量等因素所需的額外高度,才可定出擋潮閘門的設計高度。
工務局已委托研究機構對本澳避難避險應急場所的分布進行研究;跟進修訂涉及建築物的風力荷載規范設施規定;地下空間防汛設防標准需要作出法律修訂等。
跟進實施工程方面,內港向南段到司打口地底建蓄洪池處於初步設計階段,仍要結合司打口周邊居民訴求。
筷子基有堤岸加高工程的建議,現處於深化研究階段;外港提圍加高方面,正開展初步設計,沒有具體時間。
至於擋潮閘暫時未獲中央最終批准,政府開展初步設計,獲批後再開展施工圖則設計,由於擋潮閘仍要深化研究,暫時未有時間表。
路環西側治水方案,“一湖”方案擴展至包括荔枝碗,變化較大,需向城規會介紹後再進行方案比選。
工程措施
海事及水務局方面,今年風季前有短期措施,在現有的見縫施堵擋潮牆上加裝14個退水拍門,費用約200萬元,工期約130日,爭取6月完成。
警察總局方面,今年啟動於低窪地區50枝天眼增設50個音頻警報系統,路環保安部隊等高點增加音頻警報系統等。
3個階段的影響
第1階段:前期准備、工程基本情況公示、環評單位調研和分析論證;
第2階段:編制環境影響報告書初稿和征求意見;
第3階段:公開環境影響報告書。第1及第2階段均會開展公示,收集公眾意見。
未來增4道防災防線
海洋發展協會理事長陳桂舜表示,未來內港將有4道防災防線。
1、擋潮閘,用作抵擋風暴潮洪水。
2、媽閣至林茂塘的岸邊防洪牆,抵禦20年一遇的洪水。
3、大型涵箱渠,在強降雨時可暫時儲存雨水,防止水浸。
4、最後一條防線為民防疏散撤離計劃。
每到下雨天
居民心裏都清楚
滿大街都是水水水
出門一看,心裏都是...
如今政府設內港擋潮閘
4道防災防線未來成效如何
還要見證一番才得知
當然,誰都希望得到一個很好的結果
素材來源:日報、搜狗、網絡
圖片來源:日報、力報、網絡截圖、表情包
如有侵權,請聯系我們刪除
版權屬於原作者
編輯撰寫:小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