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他

在生活中,相信大部分人都離不開手機,也包括小編本人。

無論吃飯,喝東西,娛樂,工作,我們的手機或許從不離身,網絡信息給予我們太多的外界信息了,能看到自己喜歡的東西,聯系自己需要聯系的人等等。

 

timg (2).gif

 

耳機,會讓我們沉浸在自己的世界當中,而近日,一則熱話引起了不少人的關注。

 

「AirPods可能致癌,來自全球超過40個地區、250名科學家聯名警告」。消息一出,網絡瞬間開炸,到底是辟謠呢?還是真的會致癌?

 

BUifQdzgSX1mbbs930rJ.jpg

 

自蘋果手機上線以來,不少人都成了果粉,每年9月分的新機出售,果粉都准時排。

 

但現時,出現的蘋果無線耳機會致癌這一事,引起了不少人前往了解相關信息。

 

說到底,這波節奏究竟是怎麼回事?

 

20180910152559_alsxo.jpg

 

據了解,3月7號,國外一個自媒體平台Medium發布了一篇標題為《AirPods和其他藍牙耳機安全嗎?》的文章。

 

《AirPods和其他藍牙耳機安全嗎?》引述了生物化學教授傑瑞·菲利普斯的說法。

 

稱AirPods對人體造成健康的傷害,是因為“它們被放置在耳道中,使頭部組織暴露於相對較高的射頻輻射下”。

 

20112925R-1.jpg

 

2011293206-2.jpg

 

文中指出,該教授並非唯一擔憂的科學家——一份向聯合國和世界衛生組織發出的聯名信顯示,全球有來自40個國家、250名科學家抱有同樣疑慮。

 

認為此類藍牙設備造成的影響包括增加患癌風險、損害生殖系統和遺傳基因。

 

dysd-hrkkweh7806874.jpg

 

想到“輻射”,許多人的第一反應就是:會對人體有危害嗎?致癌等等!

 

0cgRm=xoJ7JaDAGb1aMhhkCyCV1QzCgqzC8zug8Yn9FKY1445954598678.jpg

 

本月13號,美媒Quartz發文辟謠,指沒有科學家簽署任何文件特別警告無線耳機有健康風險。

image.png

 

 

實際上,這封聯名信並沒有提到AirPods,甚至沒有提到無線耳機。

 

確切來說,聯名信是針對“非電離電磁場技術”,嚴重擔憂潛在健康風險,而所有藍牙設備都使用了這種技術。

 

微信圖片_20190315173351_副本.jpg

 

早在2015年5月,這封信的官方就已經公布,最後更新是在今年1月1號,目前,有超過240名科學家簽字。

 

信中對“非電離電磁輻射”的潛在風險表達擔憂,包括手機在內的大部分無線設備都會產生這種輻射。

 

但沒有提到“無線耳機”,清楚提到了移動電話、無線電話、基站、Wi-Fi、天線、智能電表和嬰兒監視器等設備。

 

image.png

 

 

非電離電磁輻射基礎概念

自然界中的一切物體,只要溫度在絕對溫度零度以上,都以電磁波和粒子的形式時刻不停地向外傳送熱量,這種傳送能量的方式被稱為輻射。

 

輻射本身是中性詞,從太陽光到手機都屬於輻射的范疇,區別在於攜帶能量的大小(即輻射的頻率和波長不同),因此某些物質的輻射可能會帶來危害。

 

image.png

 

這種輻射嚴格一點叫“非電離射頻輻射”,其實能量都比較低。也就是說,手機信號屬於射頻輻射,是一種非電離輻射。

 

這種輻射對人類的影響可以量化為特定吸收率(SAR),計算單位為瓦特每千克(W/kg)

 

timg (4).gif

 

現在的手機SAR都低於0.5W/kg。目前,市面上SAR值比較高的手機就是iPhone XR啦。

 

image.png

微信圖片_20190315140213_副本.jpg

 

但實際上,這已經遠低於國標規定的最大限額 2W/kg。

 

微信圖片_20190315181002_副本.jpg

 

也就是說,XR的果粉在日常使用手機時,輻射最大時,可以量化到 0.4W/kg。相對來說,這組數據的可信度還是很高的。具體提到Airpods等無線耳機上,它們采用的都是藍牙技術。

 

據美國政府為消費者設立的電磁輻射量安全標准,藍牙設備的輻射遠遠低於標准值,就算直接貼在皮膚上也不會超標。

 

微信圖片_20190315164054_副本.jpg

 

總的來說,AirPods的特定吸收率(SAR)為0.466W/kg,遠低於1.60W/kg的限值。把同期發售的iPhone 7本身固定在頭部或身體上,這一數據為1.58W/kg。

 

據報道,經過多年研究,美國科學家發布了一項研究結果,發現“非電離輻射”可能導致雄性大鼠患上癌症。

 

美國國家毒理學項目(NTP)的研究發現了“明確證據”,即暴露在非電離輻射中,會導致雄性大鼠患上心髒腫瘤。且發現它在雄性大鼠的大腦中引起腫瘤。

 

導致雄性大鼠心髒腫瘤的明確證據;

導致雄性大鼠腦部腫瘤的某些證據;

導致雄性大鼠腎上腺腫瘤的某些證據。

 

 

他們在實驗中,將老鼠放在一個高達6W/kg特定吸收率(SAR)的全身輻射當中,每天9小時,持續2年。

 

高達6W/kg的輻射,是手機最大限額的3至5倍,結果老鼠撐不住了,檢出患有腫瘤。

 

這也證明了,2G/3G手機信號能夠導致老鼠患癌!

 

微信圖片_20190315180457.jpg

 

微信圖片_20190315142559.jpg

 

雖然老鼠喜提腫瘤,但是,研究老鼠的報告並不能直接放在人的身上相較,兩大原因表明:

 

1、老鼠們暴露水平和持續時間,要比我們從手機中得到的要高。

 

2、老鼠全身受輻射覆蓋,無法相較於人類日常受到輻射的程度。

 

微信圖片_20190315175439_副本.jpg

 

 

FDA設備和輻射健康中心主任傑弗裏·舒連也說,即使絕大部分成年人每天頻繁使用手機,我們也沒有看到腦瘤等病例的增加。

 

不過,毒理學規劃處科學家布赫(John Bucher)提醒,要減少手機使用時間,避免在信號微弱時打電話,因為手機進行信號連接時會釋放更多輻射。

 

image.png

 

據美國某教授表示,相比手機,無線耳機產生的輻射影響顯然更小,因為手機需要和信號塔連接信號,而無線耳機只是短距離和智能手機連接。

 

H8Nz8sB5DyuReETQGjBQ.jpg

 

對於“手機輻射是否對人體有害”,目前學界並沒有得出明確結論。還有一些研究人員認為,在研究射頻技術的健康風險時,信號功率並不是唯一需要考慮的變量。

 

這就是為什麼會有250位科學家聯名仍在向聯合國建議,加大研究力度,對手機輻射問題進行研究。

 

image.png

 

相信大家都一致認為,我都用了那麼久了,還是好好的,但無論怎樣,還是少對手機好些,畢竟,眼睛也要休息好才行。

 

其實,大家經不經常玩手機,自己的心裏是最清楚不過了,不過,在親人面前,再忙也該停一停。想想自己低頭玩手機的時候,自己的親人在想什麼。

 

timg.gif

 

素材來源:網絡、搜狗、微博

圖片來源:網絡、微博、力報、表情包

如有侵權,請聯系我們刪除

版權屬於原作者

編輯撰寫:小嚕

 

[編輯聲明]

文章之內容版權均為作者所有,而CyberCTM僅獲得授權發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