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列表

死亡島2- 心得分享

手機‧電玩
MacauYeah・2023-07-07

系統篇 死亡之島2 玩法與第一代類似,遊戲多出技能卡牌選擇,相關選擇會影響角色主要攻擊及防禦手段,包括使用格檔還是使用閃避作防禦手段。而攻擊技能都有三種選擇,所有技能都有相應卡片強化效果。 角色相互的差異到中後期已經無太大差別,故無需煩惱使用哪個角色,因為對劇情結局都無影響。如有朋友一起遊玩,還可以分工合作,使得遊玩多樣化。 而喪屍種類就有十數種,包括屬性不同的喪屍,角色可以利用不同環境屬性攻擊,例如:可以先用水炸彈弄濕,再用電攻擊可加速中電擊屬性累積,所以活用屬性關係攻擊可以事半攻倍。 裝備系統強化則看稀有度以及級數,除橙色裝備無法掉落得到外,其他稀有度都可以從喪屍以及裝備箱得到。屬性強化則可以選擇火、雷、出血、切割、腐蝕等強化,而稀有度就影響強化數量,即越稀有,可強化數量越高。 而升級裝備所需要的金錢並不是小數,需要做取捨。但以筆者經驗來看,升級裝備並不是必要的,因為隨角色升級更換裝備效果會更佳,而且3級以內裝備差別不大,再上才有一定差別。 劇情篇 遊戲劇情可以說是今集敗筆之作,劇性相當荷里活,而角色毫無特點,直接可以用三無來形容:無感動、無高潮、令人無記憶點,總括來講不及第一代劇情好。 而遊戲性就可以說是中規中矩,如有朋友一起遊玩,則可以更好。 總結- 還是等等等吧 劇情評分2分滿分五分,遊戲性3分,建議打折再進行購買。

Git Co-Work Flow

科技新知
MacauYeah・2023-06-23

Git Co-Work Flow 雖然git面世已很久,但相當一部份澳門朋友都是solo man,很少合作寫code,對git branch始終都有些恐懼。所以這次來解召一個基本原則,至少你不會爛了code救不回來。 若然大家未熟悉git,初次利用git合作寫program,請盡量減少使用共同分支(branch),可以極大地減少問題。 第一個大原則 - 建立一條自己分支 在一個repo中,為自己建立一條分支(branch),可以減少Remote repo中有人比你先commit,而令你push失敗的情況。 Code block由於安全性問題,沒有獨立寫了LifeMag 網誌中,請移到github repo。 除非你的隊友故意你用的分支名先commit,又或者你自己有幾台電腦,幾台一起做改動。不然push 應該不會有問題。 第二個大原則 - 用fetch取代pull 很多人在取用Remote Repo的更新時,都會使用pull。但pull其實是fetch及merge的混合,而且merge還要考慮source branch是那條分支的問題,若然大家都有一條獨立branch,那麼這個無腦pull並不存於每人只有一台電腦下的多人協作中。 fetch的過程中,還可以加入參數--prune,順便依照Remote Repo的指示,同步刪掉本機中一些不再存在的origin/branch。 Code block由於安全性問題,沒有獨立寫了LifeMag 網誌中,請移到github repo。 第三個大原則 - Merge前先Commit 經過前述fetch後,其實他人的改動並未加入自己的分支中,必需經過merge才會出現。但並不是沒有conflict就無腦merge。 假若自己有改動,未commit,應該老虎蟹都先commit。這是為了在merge後,還有機會可以無腦reset,回到之前那個commit。這就像是做任何更新前,先做backup。 Code block由於安全性問題,沒有獨立寫了LifeMag 網誌中,請移到github repo。 第四個大原則 - 由某個特定的人來管理master或main branch main branch(以前叫master branch),是他人下載時的預設分支,也是Github、Gitlab的預設顯示分支。所以該分支存放著的source code,應該在代表信心度比較高。 在協作的環境中,每人都有自己分支,那就代表要有一位人員做管理,他負責checkout main, 然後合併其他已驗證的分支。 Code block由於安全性問題,沒有獨立寫了LifeMag 網誌中,請移到github repo。 在某些比較嚴僅的環境中(例如Github、Gitlab),main分支可能會被系統機制鎖定,必需通過系統內鍵的Pull Request,才能通過審核,合併到main。另外,也有一些關於開發上的Git workflow,主要針對功能管理、版本發佈、錯誤修正等控制。有機會再為大家介紹。 希望以上的流程,可以有效且容易地讓大家協作。如果有任何command錯誤或更新,都可以經Github Pull Request通知筆者。

Vmware下建立Docker Cluster

科技新知
MacauYeah・2023-06-16

之前都使用Multipass作為Proof of Concept,自己做測試用。直正上Production,Network環境就多少有點差異。 假設大家為Application Admin,但無條件處理Vmware層面上的事項,只可以從VM內部install / setup application。 安裝Docker script 都來自Docker 官方網,筆者微調了一些auto accept選項。 Code block由於安全性問題,沒有獨立寫了LifeMag 網誌中,請移到github repo。 假設三台VM已經安裝docker,ip分別為 10.13.31.21, 10.13.31.22, 10.13.31.23。 在其中一台VM上,例如:ip 10.13.31.21上, Code block由於安全性問題,沒有獨立寫了LifeMag 網誌中,請移到github repo。 與前述Multipass不同的是,這裏的data-path-port要自定義,因為預設的port 4789在Vmware的有特殊同途。 之後部份就跟傳統做法一樣,先取得manager join token, 然後在其他VM上使用該token加入cluster Code block由於安全性問題,沒有獨立寫了LifeMag 網誌中,請移到github repo。 這樣,在swarm上的application,就會自動在10.13.31.21, 10.13.31.22, 10.13.31.23,上遊走。 即使你的app container目前是跑在10.13.31.23:8080上,但因為swarm mode routing mesh,你經過10.13.31.21:8080都可以連到該app。 如果你只是做stateless app load balance分流,這樣就足夠了,不用考慮ip fail over。但如果你要做到ip fail over,還要額外設定keepalive virtual ip,這個virtual ip會自動依付到某台活著的VM上,這樣外界才不會連到一個死ip上。又或者額外建一台load balancer,可以偵測到swarm node上那台機還活著,從而達到fail over效果。但這台load balancer也有一些穩定性要求,若然大家只是用一個普通的nginx做load balance,還是會有單點故障問題(single point of failure)。

崩壞:星穹鐵道|無課金推主線、中段角色養成心得

手機‧電玩
MacauYeah・2023-06-09

三月七-初期贈送角色,冰屬性,在筆者弄懂遊戲規則之前最依賴的角色。 它的重點在於「戰技」可愛即是正義,施加3回合盾,可以吸傷害。更重要的是被施加者,下幾回合很大機率會吸引敵攻擊,轉移傷害的其中一個手法。 她的終結技有機率使敵人凍結結。筆者目測,在敵人破防以後,成功凍結機率比較高 娜塔莎-推進雅利洛VI主線時自動解鎖的角色,物理屬性,是出場後至今必帶的奶媽。 「戰技」愛,救護與抉擇,單角色連續兩回合少量回血,終結技全體回血。 筆者認為,這兩名角色同時上場有極好的控血效果。在推主線時,大家慢慢就會發現,敵方多個敵人的情況下,我方一隊四人,不可能全面針對敵方弱點報陣,特別是BOSS戰,單人BOSS也會中途召喚援軍,那些官方推薦屬性角色,都是雞肋。所以筆者最後都是直接帶三月七和娜塔莎,不考慮她們的攻擊屬性,剩下兩人才針對主要敵人打弱點。 系統因為鎖等級,初期上限好像只有20級,推進主線時會提示「均衡等級」及「均衡試煉」。首次試煉(好像解鎖等級30),筆者用官方推薦屬性,帶著三月七,運氣好,勉強能過。第二次試煉,筆者就用二人輕鬆過,解鎖等級50。 (PS因為課金制,筆者還沒有光、暗屬性角色,玩下去也算可以)

使用 Multipass 建立Docker Cluster

科技新知
MacauYeah・2023-06-02

以下流程,假設各位已經 在Ubuntu Server中開設了virtual bridge 供Multipass設定Static IP,並且network interface定為 localbr 使用Packer template制成docker.img , 並存放於當前資料夾內 使用docker.img 起三個node,並使用network interface localbr,各有一個指定的mac address multipass launch file://$PWD/docker.img --name node21 --network name=localbr,mode=manual,mac="52:54:00:4b:ab:21" multipass launch file://$PWD/docker.img --name node22 --network name=localbr,mode=manual,mac="52:54:00:4b:ab:22" multipass launch file://$PWD/docker.img --name node23 --network name=localbr,mode=manual,mac="52:54:00:4b:ab:23" 對運行中的三個node,為它們設定static ip multipass exec -n node21 -- sudo bash -c 'cat /etc/netplan/10-custom.yaml network: version: 2 ethernets: extra0: dhcp4: no match: macaddress: "52:54:00:4b:ab:21" addresses: [10.13.31.21/24] EOF' multipass exec -n node22 -- sudo bash -c 'cat /etc/netplan/10-custom.yaml network: version: 2 ethernets: extra0: dhcp4: no match: macaddress: "52:54:00:4b:ab:22" addresses: [10.13.31.22/24] EOF' multipass exec -n node23 -- sudo bash -c 'cat /etc/netplan/10-custom.yaml network: version: 2 ethernets: extra0: dhcp4: no match: macaddress: "52:54:00:4b:ab:23" addresses: [10.13.31.23/24] EOF' multipass exec -n node21 -- sudo netplan apply multipass exec -n node22 -- sudo netplan apply multipass exec -n node23 -- sudo netplan apply 使用node21作為Leader (Manager),與其他兩個node一起組成Cluster multipass exec -n node21 -- sudo docker swarm init --advertise-addr 10.13.31.21 multipass exec -n node21 -- sudo docker swarm join-token manager managerToken=$(multipass exec -n node21 -- sudo docker swarm join-token manager -q) multipass exec -n node22 -- sudo docker swarm join --token $managerToken 10.13.31.21:2377 multipass exec -n node23 -- sudo docker swarm join --token $managerToken 10.13.31.21:2377 Cluster就建立完成。 若想刪掉重來 multipass delete node21 multipass delete node22 multipass delete node23 multipass purge 備註 在直正使用時,大部份時間還需要做port forwarding。multipass沒有自己的port forward,可以用ssh tunnel來模擬。 例如把Ubuntu Server的8080指向node21的8080,可以這樣 sudo ssh -i /var/snap/multipass/common/data/multipassd/ssh-keys/id_rsa -L 0.0.0.0:8080:10.13.31.21:8080 ubuntu@10.13.31.21 完整的script可以參考initDockerCluster.sh。 沒有Bare Metal Ubuntu或者沒有static ip也可以參考initDockerClusterWithoutStaticIp.sh。只是因為network brandwidth問題,我就不會在每次更新時都測試。

崩壞:星穹鐵道|體驗章節心得

手機‧電玩
MacauYeah・2023-05-26

上一篇推介的RPG手遊作品《歧路旅人:大陸的霸者》,其首發日期,已是兩年多前的作品。大家若果覺得畫面不太適合,想試試別的,實在可以試試米哈遊的最新作《崩壞:星穹鐵道》。筆者在前述的文章也有強調過,要在手機平台推遊戲,就必需配合手機的操作時機,以及同時重現在機制上的可重複遊玩性。更好的是,不要把課金意圖弄得太難看,讓人有試玩的空間。而《崩壞:星穹鐵道》,就最初遊戲的5小時體驗裏,以上的事都做得不錯,所以盡早為大家推薦一下。 首先講講戰鬥系統,遊戲採用回合制, 每次上場,我方可以最多上場四名角色,有直接影響戰鬥的戰鬥屬性分七種,分別是:物理、火、冰、雷、風、量子、虛數。每個角色只會對應一種屬性,而敵人則擁有幾個弱點屬性。若玩家成功攻擊敵人的弱點屬性,不單有大傷害,更可以令敵人崩壞,喪失行動力。遊戲雖然以回合制進行,但每個角色都有不同的速度值,如何運用角色屬性令敵人崩壞,去創造行動優勢,就是這遊戲的遊玩核心。(回合制就像《FF10》那樣,速度高的角色就相較其他角色行動來得頻密。《歧路旅人:大陸的霸者》則是一回合內各角色行動一次,但先後順序不同。) 雖然除弱點屬性外,還有七種角色屬性「命途」,但因為不直接影響戰局,筆者就不再逐個列出。在戰鬥屬性和命途的互相影響,看似有七七四十九種組合,看似要組一隊萬能隊伍,需要很多的課金。但筆者遊玩的時候並沒有這種壓力。因為上場人數的限制,最多只有四人,所以不論你課不課,也頂多只有四種弱點屬性,所以也不必在初期不斷去抽角色。大概有個五種就足以上場(對比《歧路旅人:大陸的霸者》,八種武器弱點加六種魔法弱點,即便八人上場,一人就一種武器,少量角色才有一種魔法,《崩壞》真的沒有那種課金壓逼感) 戰鬥系統的聲畫演出各方面,都比筆者過去遊玩的要強得多。而且遊戲亦有自動保存機制,每走一段路、跟環境或NPC互動後,都會自動保存,那怕是如筆者般的碎片化時間,也能玩得下去。故事亦沒有明顯的小關卡段落,在劇情上的連貫性就表現得比普偏手遊的小關卡制好。(某些手遊的小關卡過場,看多了真的會覺得很造作,在筆者珍貴的碎片化時間中,看看就會選擇完全跳掉)。如果你真的很久沒有試手機上的RPG故事作品,《崩壞:星穹鐵道》絕對可以是一個選擇。 《崩壞:星穹鐵道》官方網頁 https://hsr.hoyoverse.com/zh-tw/

《瑪利歐賽車巡迴賽》長期遊玩要素

手機‧電玩
MacauYeah・2023-05-19

上回就介紹了筆者主要推薦《瑪利歐賽車巡迴賽》的原因,請參考這篇。今天就聊一些長期的遊玩賽制和角色養成特點。 在基礎遊戲中,每個跑道的得分記錄也是獨立的,分數越高,解鎖星數越多。以高名次衝線、多場景互動,都可以提高分數。星數亦可以換來道具角色升級,讓之後的高難度關卡更易取得分數加乘。另一方面,因為基礎遊戲中對手全是電腦(以AI操作其他玩家角色),而且因為遊戲機制伴隨一定的惡作劇成份,所以大家對勝負不用太執著。研究怎樣拿到高分,才是長久的議題。 就如前述所說,名次是影響分數的因子之一。除此之外,過彎加速、漂移加速(遊戲內的特有加速機制),也是賺取分數的因子之一。這讓過彎有了另一層的意義:你可以在同一個彎位漂移兩次或以上,分數和速度也有加成,但風險也就更高,很容易會垂直撞牆場。另一個加分因子,就是跑道跳台。而遊戲很多時候把跳台與彎道結合。這就讓玩家又多了一個可以嘗試的組合:到底怎樣可以同時漂移,又能踏上跳台?故意走外彎或跳台拿分數,又是不是會失了名次? 最後一個加分因子,就是傳統的賽道隨機道具,每次成功使用(作弄你的對手,或為自己加Buff),都會加分,拿到三個相同的道具,更會有大量加分(遊戲內叫Fever)。而且角色、車、滑翔翼本身也有不同屬性,對應不同的賽道道具有不同的加分比重。 多人遊戲模式:除了基礎模式,遊戲還有一個真人多人對戰。玩家可以在當天伺服器指定規則下(例如只能使用一級車),在線上大廳進行對戰,又或是創建獨立房間與朋友一較高下。多人模式就如傳統比賽一樣,名次就是最終目標。結束此模式不會有角色育成效果,但可以取得抽卡獎勵,分數和排名,就影響了抽卡獎勵的累積速度。 總括來講,筆者在首兩週的健康遊玩下,體驗很不錯。就如瑪利歐的其他遊戲一樣,並不是劇情深度,而是更單純的遊玩樂趣。再加上它是免費遊玩類型,有如此體驗已是難能可貴。

《瑪利歐賽車巡迴賽》推坑介紹

手機‧電玩
MacauYeah・2023-05-12

《瑪利歐賽車巡迴賽》是一款由任天堂開發的手機平台賽車遊戲,不論大家是過去主機瑪利歐賽車系列的老手,還是首次接觸的新手,都值得試玩一下這款手機作品。筆者在免費手遊當中,曾試過不少爛作,通常教學模式一過,就已經刪掉。但這一款,筆者才玩沒幾天,就完全沉浸於遊戲當中。以下就讓筆者好好介紹它的特點。 與系列作相前,遊戲中的賽道是經過非常精心設計的。這些賽道不僅美麗,而且充滿挑戰性。玩家需要適應各種不同的地形和環境,如草地、沙漠、山區等。同時,比賽選手可以在賽道上放置各種陷阱,如香蕉皮、炸彈等,給遊戲帶來更多的不確定性和樂趣。 另一方面,豐富多樣的角色陣容亦是很引人注目的。筆者目測就角色已經有232個,再加290款車和206款滑翔翼,這麼多的組合絕對可以配搭出不同的Fashion(可以萬惡課金的源頭)。但這個角色、車、滑翔翼卡池,在筆者初步遊玩之下,並不影競速體驗。主要是因為它們影響的是特殊道具取得數和分數倍數,但跟車速無關,分數低,依然可以贏比賽,最得首名衝線。這也是跟主機系列最大不同的地方(如有錯誤,請告知筆者,筆者會再修正)。 分數最大的作用是取得完美通關,分數越高,通關後星星取得更多,就可以更快地抽取其他角色等。也就是大家不課金,還是可以贏比賽。課金,就更易完美通關,取得更多角色,更容易完美通關。

[教學] 平民雲端服務不是夢 | 5分鐘教你如何快速起VM

科技新知
MacauYeah・2023-05-11

前言 原本筆者只是想做docker cluster,但因為在實機中建VM極其麻煩,所以就研究了好一陣子如何快速起VM。 Hyper-V有預設的Ubuntu template,但只有ubuntu desktop版,沒有server版。而且desktop gui顯得浪費資源,要clone VM也很廢時,放棄。 Windows Subsystem Linux起VM很方便,但同一個Linux version只有一個instance,沒法起cluster,放棄。 Virtual box沒有Ubuntu template,若要clone的話就變得跟Hyper-V差不多,放棄。 經過一輪資料搜集,發現了一個Ubuntu multipass engine,聲稱可以跨平台快速起VM。裏面有一些很吸引的功能,可以自己建立images、使用固定IP。 那怕即使是沒有snapshot,在自定義images的配合下預裝docker,要隨時加減cluster node都是一件容易的事。 重大決策點 醜話說在前頭。經過一輪測試,multipass最大的問題,就是custom image、fix IP都只能在bare metal ubuntu 中才能使用。如果你沒有一台閒置實體機安裝Ubuntu,還是要再多考慮一下。 重點 詳細的流程,筆者記錄了在Packer template 和Multipass Static IP中,在這裏就只說一些重點。 packer是使用cloud-init和qemu的技術,行起template中指定的cloud image (在筆者的例子中就是ubuntu-22.04-server-cloudimg-amd64.img) 大家可以定義image行起後進行一些操作,而那些操作都是經過qemu vnc、ssh進去操作的。 操作完後就會直接儲存當時的image。所以在操作結束之前,盡可能地刪cache或刪去不要的user / group settings。 最後生成的image,還是一個cloud image。若要再運行它,必需要使用支援cloud-init的VM來讀取。 cloud-init是用來指定初次運行時要設定的事,例如:hdd size, user account password, ssh key import等。 使用工具cloud-localds可以生成一個seed.img,這樣qemu也可以cloud-init。 Hyper-V應該也可以經過類似方式,進行cloud-init,但筆者未有去實測。如有更簡便的方法請告知。 multipass預設就已經有cloud-init,在bare metal ubuntu就可以直接執行。 multipass也可以設定不同的cloud-init參數。 成品 最後筆者就選擇了用packer用來預裝docker,經mulitpass無腦起VM,再使用shell script對多個node設定docker,達到即時起docker node的功能。這樣就減省了VM的安裝時間,也省去了docker的安裝問題。 說到底,如果只想測試docker cluster,其實windows, macOS中的multipass也可以實現相同的功能。因為安裝docker那些都可以經過shell script自動化,只是每次重複操作,都變得相當慢。另外,因為multipass在windows, macOS不支援fix ip,對於指定docker cluster interface又會再多一重功夫。

Playdigious 良心手機遊戲移植開發商

手機‧電玩
MacauYeah・2023-05-05

現時手機遊戲營運商,大部份都是課金、online、每日任務重覆刷這種方向走。真正可以讓筆者感受到流暢、不需要為刷而刷的類單機遊戲真的很少。 有發行單機遊戲的公司,如Square Enix ,筆者都很慷慨地支持。但Square Enix 可真不厚道,每逢手機OS升級,就總有幾款遊戲不能開。例如FF9久經處理,終於解決問題,但去年年底,Last Remnant又再碰上同一難題,升級後無法遊玩,而且到現在都還沒有修復,實在令人失望。 暫時未見有問題的,筆者又願意花錢買它遊戲的,就只有Playdigious這一家。筆者前後買了Evoland、Evoland 2、Dead Cells、Streets of Rage 4四款遊戲,一直遊玩至今,都沒有升級上的問題。 Evoland 2屬於故事類,但因為遊戲概念主打「進化」,隨著遊戲發展,2D、3D、解迷、回合制RPG、橫向清關、空戰射擊、戰棋、格鬥、跑酷、炸彈人、音樂遊戲,都在遊戲中一次過出現,可謂誠意滿滿。Evoland 首作的遊戲類型比較少,劇情較短,也沒有太大起伏,但也因此比較便宜。 Dead Cells就是出名的類銀河戰士惡魔城的遊戲,配上手柄玩就一流。沒有手柄,要用搓玻璃的方法玩一定比較痛苦,但好在優化到位,要玩還是玩得下。實在不行的話,遊戲還有自帶修改器,可以減輕敵人攻擊傷害,以調整適合的難度。最近官方也持續出DLC,讓遊戲保持有新關卡可以挑戰。 Streets of Rage 4就是一款橫向清關遊戲,系列作在以前在街機廳十分常見。Streets of Rage 4作為系列最新作,終於登上主機平台,亦同步進入手機之中。這類遊戲,看似很無腦,沒有什麼花樣可以做。但原來傳統3個操作按鍵在互相配搭之下,打得出的花樣我還真是猜不到。一個攻擊、一個捐血攻擊和一個跳鍵,就這些配合方向鍵,可以玩出投技、蓄力技、特技(如升龍)、轉身技、空中變化技。熟習機制的朋友,想打出一整套倒地、彈牆連招,並不是難事。 總括來說,Playdigious這家公司的移植遊戲重玩度很不低,Dead Cells更是隨手拿來刷兩場的好遊戲。如果大家見到它的遊戲中,有你常玩的類型,可以買一兩款來試試。又或者等它們特價,再來入手。

單機遊戲轉型|《穿越時空的貓》

手機‧電玩
MacauYeah・2023-04-21

相信有留意筆者文章的讀者們,都明顯看得出筆者大部份都只會玩主機單機遊戲。但隨著時代一直在變,用手機玩遊戲即使怎樣的不好不好,手機平台始終也是最易觸及人群的渠道。良心遊戲商想要活下去,手遊是一個必需要下苦功的議題。 以前,筆者經常介紹SuperCell的遊戲,因為它的遊戲的確有獨到之處,不過可惜的是,遊戲都屬於競技、快速遊玩(快餐?)類型。想玩些有故事,文本長一點的遊戲,SuperCell就無法提供了。 競技遊戲、快餐類,其實真的很適合手機平台。刷刷就一場,比較好填補碎片時間。過去,很多遊戲商都嘗試把主機的單機遊戲移植到手機上,但重點問題是沒有考慮即時Save的做法。碎片時間,真的不夠大家去下一個Save Point,然後下次開遊戲又會被強制重置。(特別是那該死的Square Enix,筆者買的兩款移植手遊,都因iOS升級而無法再遊玩。) 而剩下其他的,就是課金味很農,不課就找不到樂趣。 不課金也能玩的作品 故事類、不課金也能玩的手遊作品其實還有的,只不過真的不多。而筆者看上的兩款,也剛好是以RPG為題材的作品。它們很好地提供了Auto Save功能,即便每過一個地圖、每換一次裝備,也會很貼心的幫你存檔。它們分別是《穿越時空的貓》和《歧路旅人:大陸的霸者》。 兩遊戲雖有課金抽角色機制,但核心樂趣并不是抽抽抽,而且故事與回合制的策略思考。而《穿越時空的貓》則更被實踐證明,不課金,依然可以有效率地通關、爆機。 https://www.speedrun.com/another_eden/ 上述連結為《穿越時空的貓》的Speedurn 排行榜,參賽者需從新開始遊戲,玩到第二十五關,而且不能使用遊戲內的石頭(其中一種可貨金的道具)來進行遊戲。在此規則下,參賽者變相只可以通過教學關卡後,進行一次首抽就不再抽角色(首抽為指定多角色中選取一個)。而這個Speedrun成功的例子說明了一件事,遊戲內的資源,足夠可以挑戰完遊戲。當然,不是每個新手都可以找到那個最優解的路線,但經過研究、規劃,某些遊玩策略是可以有效推進遊戲的。 可能大家會說,玩一個遊戲,重複玩,大量玩,不會悶嗎?筆者以前也是會追新遊戲的人(現在也是),很少會對遊戲進行二週目或高難度挑戰。但遊戲玩多了,慢慢就會發現,有些遊戲是很值得重複遊玩的。那些遊戲,要麼就是多結局遊戲,要麼就是文本深度很高的遊戲,還有一種就是,遊戲機制上存在很多探索可能的。 說到遊戲機制,筆者就要提《歧路旅人:大陸的霸者》。它在破防和資源管理上,有很大的變化空間。雖然這遊戲未有Speedrun佐證,但以之前筆者的遊玩經驗,就算用內置獎勵,也有很多組合可能。詳細推介可參閱筆者前述之文章-良心推薦:《歧路旅人:大陸的霸者》。 最後最後,如果你對於重複遊玩都不太感興趣,只想看看劇情,《歧路旅人:大陸的霸者》依然是一個選擇。對於一般玩家來說,隨時玩、自動存檔、會有猜不透的劇情反轉最佛心的體驗。 (註:《歧路旅人:大陸的霸者》其實也是Square Enix的出品,但遊玩不需要遇先付費。而且因為是相對成功的手遊,斷估不會那麼快就放棄更新。)

動作遊戲天尊Capcom也做不好的事:打擊感與互動機制

手機‧電玩
MacauYeah・2023-04-14

好多朋友都知道,Capcom出名善於制作動作遊戲,而且它的動作打擊感極好。Monster Hunter,Devil May Cry系列,都是把公認的動作遊戲王者,聲、畫、特效、節奏、打擊感發揮到極致的遊戲。但筆者始終都覺得,它們欠缺了一份重要的東西,它們所謂的打擊感怎好,都像是打空氣一樣。而且萬年不變,代代也是少了一點。然而,筆者玩過Capcom的Street Fighter V,明明就可以把打擊感做到更完美,為何Monster Hunter/Devil May Cry就怪怪的呢?直到,筆者玩過Sekiro: Shadows Die Twice/SIFU等遊戲,才恍然大悟,所以趁機會好好來聊一聊。 傳統上的打擊感 我們先來講講,傳統上的打擊感是什麼?首先,打擊感是通過角色動作、畫面特效、音效等多種元素來實現的。通過對不同狀況下調整視覺和聽覺感覺,讓玩家感受到攻擊/打擊動作在不同物件時的合理性,來模擬打擊的感覺。例如:角色在攻擊揮空時,配上劃過的風聲,給人一種動作凌厲的感覺;角色攻擊命中時,動作稍為卡頓,並配上敲打或切割音效,讓人感覺到切實地打中了。更加詳細的,就是角色在受擊時,因應不同的打點,有不同的受擊動作,讓一切都顯示的因為玩家的操作而且互動。 在格鬥遊戲中Street Fighter V中,就完美演繹了上述的各點,所以筆者就覺得很完美。但Monster Hunter/Devil May Cry,其實都有相應的特效,為何打擊感就差了那麼多? 廣義上的打擊感:互動機制 Monster Hunter/Devil May Cry,對動作、特效、音效,都制作得很好。但唯獨遊戲的互動機制設計得很差。Monster Hunter系列,每隻怪物都存在霸體機制。需要玩家長期地命中某些攻擊,才會出現倒地或氣絕等狀態。筆者玩下去,就是一種長期打牆的感覺:對對對,你打中了,但感覺像是打空氣。換個角度就是說,但你有你打,它有它存在。你以為自己在玩Monster Hunter,其實你在玩Rockman。而Devil May Cry也差不多,每次Boss戰就霸體連連,連人型Boss戰(例如:DMC5 M20的Vergil)也沒有很好修釋,真的有合理性的只有小兵戰。 Sekiro: Shadows Die Twice/SIFU又有何不同?最不一樣的就是敵人會正面防禦。你的攻擊對敵人來說都會被擋著,只有在互相搶攻時才可能被Counter,或是被長期施壓時出現破防(架勢條被打滿而破防)。反過來,你也可以防禦敵人的攻擊,但也會被Counter或破防。敵人要反擊時,通常會先前幾招格檔,然後突然躲掉你的攻擊讓你揮空,又或是直接招架(Parry)你的攻擊後,才來打你。同樣的,你也可以同相同機制來對付敵人。即使在這種情況下,Boss設計上,它的招式上還是可以保持強勢,依然有很多不一樣的花招、更強的範圍判定。敵我雙方的機制相同,但Boss的設計亦不失霸氣。 兩類遊戲,本質上的差別就在於,Sekiro: Shadows Die Twice/SIFU會以格擋和血條以外的機制來處理互動。而Monster Hunter/Devil May Cry就以霸體、累計暈眩值來處理。 結論:互動要合理 雖然原則上遊戲AI早就掌管好一切,玩家所作的事情也是「被互動」。但在Sekiro: Shadows Die Twice/SIFU這種「被互動」制,就明顯地合理很多。你不會覺得在打空氣,頂多是覺得對方AI太強,會更加逼使自己使不同的策略來應對。SIFU在最終Boss設計更顯高明,最終Boss的首階段,會使用與主角一模一樣的招式。與玩家的分別,就只有出招時機和預判。初次遊玩的玩家,一定會很驚訝,原來自己的那一套,還可以這樣用(而且通常都被Boss打得很慘)。 還沒玩過SIFU的朋友,真的可以去一試,Sekiro: Shadows Die Twice可能難度更高一些。不過也很值得大家去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