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列表

[評]新濠影匯 VR體驗 - 都係去返睇電影比較有意思

娛樂殿堂
MacauYeah・2019-02-12

話說上週六 四個蛋散專程約埋去一齊Studio City 玩VR。結果,非常之令人感到被「坑」。 重複一次,未去嘅,要睇清楚價錢表。「出發之前」睇清楚呢一篇關於「價錢」的計算方法,你覺得接受得到,再出門,否則就好似我地,去到現場先知處處「雞肋」:食之無味,棄之可惜。本文分開兩部份介紹,分別是:價錢、體驗。 -----------------------價錢解說------------------------ 正價: "Signature": MOP$ 150 一人一局, 可以選Robot VR 或者 Raceroom AMG (非VR),一局只能玩一樣 "Permium VR": MOP$120 一人一局, 可以選Flying Jet, Gyro 360, VR Maze, Beat Saber VR, 這四個都是VR, 但一局只能玩一樣 "KPOP": MOP$200 一人一場, 看全息投影演唱會 看到這裏,還算正常,頂多偏貴,反正明碼實價,你想玩就玩。而且場上還有工作人員不斷大叫,成為新濠影匯會員可以有折扣,就算最低的免費會員都有9折。 套票: "2VR": MOP$200,任何2個"Permium VR",即是給你玩兩局"Permium VR" "3VR": MOP$280,任何3個"Permium VR",即是給你玩三局"Permium VR" "Signature": MOP$270, 任何2個"Signature",即是給你玩兩局"Signature" "Combo 1": MOP$250, 任何1個"Signature"及1個"Permium VR" "Combo 2": MOP$330, 任何1個"Signature"及2個"Permium VR" "Legend Package": MOP$600, 任何2個"Signature"及4個"Permium VR" 作為一個精明消費者,當然能省就省。原本我們打算計好VR總數,然後買個最大的Legend Package再配其他Combo,慳幾多得幾多,畢竟這個價錢很不宜人。 但最陰人的地方慢慢出現,首先,一份套票只供同一個人使用,例如一個"Legend Package", 不可以當作兩個"Combo 2”,也就是不能在團體中分享使用。職員會為你戴上套票紙手環,如果你要脫下手環,就會當撕毀手環,無法再使用,所以不能轉讓,即是一人一套。價錢牌上有寫,只是寫得很隱晦 (請回頭看看價錢表,看你悟性高不高,能不能領略其中) OK,在場又有Robot VR, Gyro 360,四個朋友專程來到,只是貴一點點,那就玩玩吧。有會員卡,買個套票再送個9折都心裏舒服一點。 可是......買套票會員卡無折,WTF,那你在場的職員會還大叫什麼"成為新濠影匯會員可以有折扣"。 原來價錢牌上最後一行小字寫著"折扣僅適用於單程票" -----------------------價錢解說(完)------------------------ 比錢嗰一個Moment,完全輸「手然」晒。走又唔係,玩又唔係。 最後都係揀左做笨實,分別買了4套"Combo 2" (即係1人1套),分別玩Robot VR, Flying Jet, Gyro 360, VR Maze -----------------------體驗解說------------------------ 每個遊戲,時間最短的2分半,長的也才4分鐘,其他一般都就3分鐘左右。 然後因為不同工作人員的細心程度不一樣,首次遊玩時,VR眼鏡99%都會戴不好,要麼就視野太高或太低,要麼就太快進入遊戲,所有調節焦距的提示全部沒了,然後你就抱著看不太清楚,但勉強可以玩的情況玩下去。就這樣,兩個朋友的首次遊玩就模模糊糊的完了。 告訴大家一個秘決,當工作人員問你:「有沒有畫面」,而是回答:「很模糊,而且位置有問題」,這樣工作人員才會教你調焦距。你不能回答:"有/無",因為他會求其有畫面就當你可以開波。 另外,VR的解像度很低,目測沒有720P,感覺只有360P,調整完焦距,好多時你還是會覺得有點糊。 整體來說,VR Maze 不過不失,這是射擊遊戲,只是我首次遊玩看不到焦距的說明,就隨便玩完了。 Flying Jet也是沒有焦距的說明,我朋友也糊著玩完了。 Robot VR很好,是VR過山車,有交足功課,建議大家買單程票玩這個就夠。 Gyro 360也是VR過山車,但當日聲音有問題,每幾秒就卡一次聲,很沒有樂趣。 Robot VR (大吊臂送你上天的過山車) Gyro 360(自轉過山車) Maze (行行走走) 四款遊戲內容都偏向小朋友。大人可以玩,只是題材一般。 就著這個不太好的體驗,來計算一下抵玩指數 如果你全部都玩要MOP$600,入場票比世界知名的環球影城還要貴。 日本環球影城最便宜一日MOP$5XX,相比這個600入場票,新濠很沒有誠意。再加上一開始的購票誤會,令我心情更差。 我知我知,人家也是做生意,成本總是轉價於消息者身上。但好歹都應該做好工作人員培訓,收得錢,就給我個好體驗,幫我載好個眼鏡,不要上下移位,然後清清楚楚明白教我怎樣調焦距,等我好好VR。 -----------------------體驗解說(完)------------------------ 一句講晒,套票再半價就合理。唔玩,你唔會後悔;玩左你一定會好後悔。如果你只為消磨時間,那就還是去看電影比較好。

[評] 生化危機2

手機‧電玩
MacauYeah・2019-01-30

生化危機2重制版發行至今都差不多一星期,係時候做個小小短評。 今次重制算係Capcom呢幾年最成功一次,本文主要分享一下劇情、恐怖感、敵人三方面嘅事。 劇情 首先從劇情講起,舊版同新版嘅劇情差別不大,雖然細節部份有修改,但整體劇情都原汁原味。而且多左中文譯版,對於亞洲地區嘅玩家簡直係褔音。以往遊戲都只有日文或英文,對於亞洲地區嘅我地黎講,睇劇情都係要靠估,好多故事細節理解都會有少部份唔清楚,有了中文後,對故事及人物之間關係可以更加了解。 而本作的雙線敍事方式會令老玩家覺得懷念,對於新玩家亦有新鮮感,因為生化2的故事劇情分[表][裏]關,即Leon表->Claire裏,或Claire表->Leon裏。表關或裏關的遊玩時間標準為2小時半至3小時,相對現時發行的遊戲時間比較短。Leon表關相對於Claire表關,最主要的分別就是遇到Ada、Sherry那一段。而裏關就是針對表關的附助陳述。 恐怖感 而恐怖感方面,今集利用七代遊戲引擎重制,恐怖二字絕對貼切。玩家需要係有限嘅室內空間,面對喪屍的近距離壓逼。而且血量方面也調到非常低,基本就只有正常、輕傷、重傷、死亡,每被咬一次就跌一級,有時吾好彩同時比2只喪屍抓住就一次由正常變重傷,一失足即成千古恨。你無睇錯,今集係會比喪屍同時攻擊,所以恐怖感極強。而且遊戲中的彈藥亦唔足夠殺晒所有喪屍,只能以回避或擊殘喪屍嚟省藥。 敵人 遊戲最常見就是普通人型喪屍,但有一點要注意,對敵打頭並非最有效嘅攻擊。相對打頭,本人較願意攻擊雙腳,只要打斷喪屍嘅腳,其威脅性就大大降低。不攻擊頭部嘅原因係,手槍要打中頭最少3下,敵人才會倒下,但沒死,過一陣會再企返起身進行攻擊。而要確實擊殺一只喪屍,需要手槍子彈攻擊頭部最少8發以上。除非歐王,可以一槍發動爆頭。但手槍爆擊機會率約1%,所以遊戲內的彈藥是基本唔夠用嚟射頭。遊戲後期更會出現植物系喪屍,只要被抓到而且手中無副武器就會必死,而且用一般槍類是殺不死,只能使用火槍將其燒成灰燼才能確保死亡,否則死幾多次都會復活。 而遊戲中第二只常見的怪物就是獵食者,獵食者並沒有任何視力,只有聽力,但佢攻擊速度非常高,有跳躍能瞬間接近。佢會能發動舌頭攻擊,血量亦高,必需要角色緩慢走行,才能避開,但要注意太接近也會被發現。 遊戲中第三只常見的怪物,就是喪屍狗,其速度快,攻擊偏弱,血量偏少,而且受到攻擊後會硬直,威脅力比較低。 之後就到遊戲中的BOSS “G” 。由小Boss G幼體(全遊戲共7只),之後由威廉感染的G-1、G-2、G-3、G-4、G-5(表關出現G-1、G-2、G-3,裏關則會出現G-1、G-2、G-3、G-4、G-5)其攻擊力非常高,攻擊模式也有不同。但共通嘅弱點為其美麗的紅眼晴,對戰難度唔算高,只要唔貪刀,就非常大機會通過。 還有一只謎之敵人暴君,佢係不死身,直到有火箭炮才能擊殺。只要遇見佢就要逃離,每次遇見佢,心跳都會不停急速跳,好有緊張感。直到最後一次見面,佢會解開限制爆衫,還會出現巨爪,最後才可以進行遊戲的劇情殺。 最後分享一下小技巧, 第一,打喪屍通常第一槍都會有小時間硬直(打頭機率最高),可以馬上從身邊沖過去; 第二,打斷喪屍其中一隻腳,容易回避其攻擊; 第三,神技,當喪屍攻擊時,我方肩膀方向正對着喪屍,有機會被直接推開,不扣血不扣副武,呢個技巧要相當時間練習,難度極高。 總結:遊戲畫面劇情都是非常不錯,恐怖感十足,劇情都很好,值得去遊玩。不論老手新手,喜歡恐怖類型嘅都值得遊玩。 想睇更多遊戲介紹,就快啲訂閱埋我地YouTube / Twitch / Facebook啦

[評] 再評洛克人11

手機‧電玩
MacauYeah・2019-01-16

因為自己有錄制攻略 同 研究Speedrun打法既關係,所以整個遊戲都重複玩了很多次。 雖然唔係100%遊玩,但在極限挑戰50小時以後,慢慢就會感到探索的樂趣 上次文章有提到,呢個遊戲係真係為左惡整你而出現。到50小時以後,惡整感覺依然存在,不過又會多出另一份讚嘆:只要用岩方法,呢個遊戲同食菜無乜分別,而且方法唔止一個,想攞金牌話咁易。(內建競速模式,可以無限重生,比你同一關試到飽為止。) 返到黎遊戲設計方面,今代真係比過去要貼心,一來可以買消耗道具防止即死陷阱,二來還可以選擇不同難度。真係有考慮過比唔同族群去試。最最重要係有額外模式(競速模式、遊樂場),令你可以無責任地重覆挑戰。有些還可以未通關下原遊戲就提前挑戰,比你充足機會去實驗。之後返到正常模式,你會變得好有信心,因為一切都在掌握之中。 花時間玩遊戲,並不代表沉迷。良性遊玩,更會促進策略思考的方式。不過講返現實,大家都仲要搵食,所以打完機開心完之後,記得努力讀書、返工,咁之後先會再有銀彈買新作。 以下,附上我修練50小時後的競速紀錄片。有興趣一齊玩嘅朋友,記得訂閱我地各個頻道。 Mega Man 11 Youtube 攻略存檔 https://www.youtube.com/playlist?list=PLUbYXpKT7aEXrO4Id5LMlplXXn_ihg02w 上期連結 https://lifemag.cyberctm.com/zh_TW/blog/macauyeah/7227/%E6%B4%9B%E5%85%8B%E4%BA%BA11%E7%9F%AD%E8%A9%95 如果覺得我地既攻略都睇得下,咁就快啲訂閱埋我地YouTube / Twitch / Facebook

[轉播] 其實Video Game並不是電子海洛因

手機‧電玩
MacauYeah・2019-01-13

有個華語的遊戲Channel,一直我都有留意開,以前亦有為大家推介過一下 那就是Gamker https://www.youtube.com/channel/UCLgGLSFMZQB8c0WGcwE49Gw 他們針對主機、單機遊戲的作分析,雖然同現今最熱的手機、電競遊戲扯不上好大關係,但遊戲發展的本質,卻有好多不同的思維,主要因為主筆者曾有從事過遊戲開發行業,對市場有另一番的期待。 Gamker 除了對遊戲效果評論,更會從制作組上思考,對市場、什麼社會作一些反思。 早幾期有討論到一些很細節的遊戲策劃,今期講的是更大的遊戲廠商生態回顧 這亦是為何我再一次介紹它的動機。 詳文請見 (正片有30 多分鐘,扣了開頭結尾打廣告,都有25分鐘之上真見解,大家可以慢慢享用)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zZumQmoZQV4 做個摘要,方便大家參考,到底值不值得打開上述30分鐘長的Youtube Link: 2018是主機遊戲的改革之年:Monster Hunter World的回歸、戰神的情景改變、中國遊戲代理政策、COD對市場的反應、暗黑破壞神的手遊化,一系列大事,雖然這些決定不見得很明智,但都證明了各大廠商想走出舒適圈,要向一個新方向嘗試。 最後一句更激勵人心:直正愛遊戲的核心玩家,一點都不病態沉迷遊戲,因為核心社群都很實現,從各方面去品嘗、思考、改進遊戲,大家都有正常回到生活、努力工作,賺取必要的金錢,因為大家還很期待下一款遊戲的出現。病態沉迷,只是因為某些人對社會逃避,而選取遊戲作為媒介,就算遊戲不存在,他們亦會找下一個媒介。

[心得] PS4還係Switch好?

手機‧電玩
MacauYeah・2019-01-07

2015 開始的世代主機大戰,2017年任天堂又加入戰場,到而家2019,遊戲都推得七七八八,該感受嘅都感受深刻。 而小弟我都入左唔少坑,所以都分享一下使用經驗 小弟買左PS4, PS4 Pro, PSV, Nintendo Switch,但Xbox系列就重未試過。所以本文就只針對家用機與隨身機嘅比較 PSV:生命週期要停了,但其實我對佢嘅評分係最高。可惜時不與它。到最後我先解釋點解佢分數最高。 PS4:如果對畫面要求不高,買非Pro版就很足夠,但不要放在大電視上用,你會覺得有點矇。22"至24"感覺很好,再大就不一定了。重點,如果你不是買到爛貨,主機散熱扇就算夏天也不會很吵。可是我是機皇命,買回來的總是遇到那少數人的缺憾,又彈碟、又嘈。 PS4 Pro:畫面係靚左,但讀HDD速度一樣慢,你老板,死Sony,無良心。但玩靚GAME一定嘈到爆,冬天主機散熱扇都會嘈。戰神、地平線呢啲指明有針對Pro做畫面提升的都會爆嘈。唉,唔係唔好,而係唔太值,貴一千,但好處唔算多。 Switch:可以隨時變手提機,又可以在電視玩,是理想的操作型態。不過最大問題是按鈕太小,如果你不玩格鬥遊戲或者橫向動作遊戲,小手制與小按鈕還可以的,否則你一定另獨立買一個正常的獨立手制。當你什麼都買齊,價錢比得上一台PS4 Pro。而且手提模式亦比Smart phone、 PSV 要笨重,所以其實缺陷不少。 所以回頭講PSV其實不錯,輕便、無嘈音、亦便宜一點,作為手提機,合適。係生錯時代,被Smart phone佔晒風頭,而且多為付費遊戲,難以打動人心。 那剩下的PS4(Slim)、PS4 Pro和Switch 到底那個好? 真心講我會說是PS4(Slim)比較出眾,價錢很實在。如果屋企人無人同你爭電視,是很完美的一件事,比較有完整體驗。 Switch就排第二,有方便性,但只限於方便你玩Party game整台從一個家帶去另一個家,平時少在路途上拿出來玩玩玩。在家中遊玩,接大電腦,效果其實與PS4 (Slim)差不多,月費模式也一樣,但Switch有家庭計劃,同你嘅朋友一齊夾錢買的話,相對有比較化算。(個人感覺,切換帳號比PS4來得容易。) 排最後是PS4 Pro,沒有什麼很大的缺點,就是沒有什太多付錢的優點。如果官方用同一個價格,包埋SSD,加快讀碟速度,一切都很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