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列表

青年不畏懼不怕苦無私救援

專題報導
小城小事多・2017-08-31

青年義工身體力行支援救災,用生命影響生命,讓澳門更和諧健康發展。 “天鴿”襲澳期間,無數義工主動上街清理垃圾。(資料圖片) 【本報消息】上周強颱風“天鴿”吹襲澳門,帶走了十條寶貴人命,造成巨大財產損失,經歷令澳門人刻骨銘心。面對垃圾圍城、斷樹處處致交通癱瘓,無數義工無私貢獻、守護家園的為澳精神,亦長存在每位澳門人的心中。 數百人響應做義工 義工李先生為參與救災向公司請假,連續四日上街清理垃圾,除了每日汗流浹背、疲憊不堪外,過程中澳人無私貢獻、齊心為澳的義舉,令他見盡人性光輝一面。他表示:“‘天鴿’來襲當晚,原本打算與朋友第二日上街遊行,以表達不滿政府颱風預報機制。後來由網絡等途徑得知,澳門各處均受到嚴重破壞。為了不想再添亂,當晚他與幾位志同道合的朋友決定在微信發起義工群組,組織大批義工翌日起走上街頭清理垃圾。令人意想不到的是,響應的義工人數竟然數以百計。 自資租車運送垃圾 李先生指,作為龐大義工隊的指揮,深感澳門年輕一代面對危難時,不畏懼、不怕苦、肯承擔,希望透過本報傳播正能量。他指出,在二十五日當日,做了一整日的義務工作準備“收隊”之際,見到一群義工徬徨無助站在筷子基。上前詢問下,原來該批義工為將包好的垃圾運走,自資租車(每小時四百元),但卻因塞車已苦候多時,大家都心急如焚。“該批義工全部都是十六、七歲的學生,隊長年紀最多不過二十歲”。他馬上聯絡認識的義工司機協助,對方也是一口答應,最終事件得到解決。 他稱,上述的感人事例只屬冰山一角,相信還有很多的好人好事有待發掘,但他希望透過轉述所目睹的好人好事,用生命影響生命,讓澳門更和諧、健康地發展。 以上文章及圖片均轉載自網路,所有版權歸原作者所有 原文地址:http://www.macaodaily.com/

「微辣Manner」二次創作為澳門災後打氣 網民:「有洋蔥」

音樂聯合國
小城小事多・2017-08-29

撰文: 王潔恩 發佈日期:2017-08-28 15:20 最後更新日期:2017-08-28 15:21 颱風「天鴿」及「帕卡」早前橫掃澳門,一度令澳門停水停電,市內變得一片狼藉,不少澳門人自發為義工,幫助受災局民。為了向一眾義工及前線工作人員致敬,由澳門青年成立的「微辣Manner」近日進行二次創作,將日語歌曲《永遠常在》重新填詞,更把一幕幕澳門人守望相助的片段剪輯成影片,然後上載至其Facebook專頁。 短片獲港澳網民激讚,發佈14小時已有21萬個「讚好」。有不少網民形容影片「有洋蔥」,更有感而發:「我覺得驕傲。因為我係澳門人。」 「微辣Manner」由三名澳門青年創辦,成員之一的「六毫子」,將宮崎駿作品、《千與千尋》的片尾曲《永遠常在》(いつも何度でも)重新填詞,並由澳門樂隊「虛藝」主唱,唱出澳門災後的團結精神,並答謝一眾義工的無私奉獻。 歌詞中不斷流露出他們的致敬之心,如「從頭學會的團結,這刻彷彿真的太美」、「每一枝水印證愛未遺留,這個家已給你拯救」等。「微辣Manner」在貼文中更寫道:「這個風帶走了很多,但帶來的,或許更多。就讓這首歌,送給默默為澳門付出的每一個。」 音樂影片中有不少義工於災後伸出援手的片段。(「微辣Manner」影片截圖) 歌曲配以影片上載到Facebook專頁中。在影片中,「微辣Manner」剪輯出不少動人片段,包括義工主動派水派飯、搬運垃圾、澳門人自發於網上招攬義工的網上截圖;除此之外,更有不少救護人員、解放軍協助救災的情況。在影片結尾中,「微辣Manner」更寫道:「謝謝每一顆善良的心。」 「微辣創作」於影片結尾公開向義工及前線工作人員致謝。(「微辣Manner」影片截圖) 網民:「我覺得驕傲。因為我係澳門人。」短片獲得不少網民支持。有不少人留言讚賞澳門人的人情味,更直言影片「有洋蔥」,看畢後「眼濕濕」,亦有人指:「可能澳門已經唔再係以前純樸嘅小漁村,但係澳門人既互助互愛精神從來都無變。我覺得驕傲。因為我係澳門人。」此外,更有不少香港人留言打氣,希望澳門盡快回復原貌。 「六亳子」為是次歌曲的填詞人,他希望透過作品向一眾熱心人致謝。(「微辣Manner」截圖) 「六毫子」:想透過作品多謝前線人員歌曲作詞人「六毫子」接受《香港01》訪問時表示,歌曲用了一晚時間創作,短片的片段由「微辣創作」親自攝錄,拍攝時間約花了一至兩天。他表示,是次颱風對澳門造成極大破壞,整個澳門猶如回到「以前的年代」,澳門人不單無水無電停網絡,市民更要上街打水,讓他深感平日「身在福中不知福」。 他表示,災後有不少熱心人士及前線工作人員幫忙,令他充分體會到澳門人的團結精神,「微辣也算是澳門最多人關注的平台,故我們也想透過作品,多謝每位前線人員,及每位向澳門出過力的人。」 以上文章及圖片均轉載自網路,所有版權歸原作者所有 原文地址:https://www.hk01.com/

11件鬼節期間,你絕對不能做的事情

生活在我城
小城小事多・2017-08-28

今年的鬼節是2017年9月5日,鬼節將到,正所謂「寧可信其有,不可信其無」。 無論你是無神論者,或是十分相信鬼神之說的人, 都可以了解一下,中國鬼節有甚麼禁忌。 1)夜遊﹣晚上是它們的世界,最好不要出門,留在室內,免得遇見它們; 2)床頭掛風鈴﹣風鈴會吸引它們到訪; 3)偷吃祭品﹣那是它們的東西,未經好朋友允許和它們搶吃,它們會嬲,然後就會報復整蠱你; 4)晚上晾衣服﹣如果它們看見你的衣服,感覺非常好看的話,就會拿去穿;然後再還給你時,那衣服就會殘留他們的氣味; 5)熬夜﹣熬夜容易讓你精神狀態很差,它們會在你精神狀態很差,陽氣低落時乘虛而入; 6)靠牆﹣它們好鍾意陰涼的地方,牆邊當然是它們的最愛,所以不要靠牆,否則很容易被它們鬼上身; 7)執路邊的錢﹣那錢有可能是它們的,你搶了它們的錢,後果會如何,你可以想想; 8)拖鞋頭朝床的方向﹣它們會根據鞋子的擺放方向來判斷人在哪兒睡得,然後它們就會跑上來和你一起睡覺,就很容易出現鬼壓床; 9)晚上拍照﹣相機容易捕捉到不應該看見的東西; 10)不要勾肩搭背或拍膊頭﹣人有三把火,頭上一把兩肩各一把,三把火都點著,鬼會畏懼你,如果你把其中一把火拍熄的話,輕者,他會讓你醜態百出;重者,拉你一起走; 11)不要隨便回頭﹣自己一個人在效外行走時,如果聽到好像有人叫你,千萬不要回頭,你一回頭肩膀上的火很容易熄滅。 參考資料來源:http://www.mafengwo.cn/

葡萄酒博物館遷至路環 有望吸引更多遊客

專題報導
小城小事多・2017-08-22

商戶認為博物館遷入能帶動旅遊業發展 經政府改善,路環市區殭屍車減少, 路環停車難問題得以改善。 【特訊】在旅遊活動中心的葡萄酒博物館未來將遷往路環。土地工務運輸局於本月18日擬草案,將位於路環鄰近船人街之土地(原三聖宮旁舊發電站),用作文化及公共設施,草案將於9月1日前進行意見收集,許多鄰近商戶及原住民並不知情。 位於高美士街旅遊活動中心的葡萄酒博物館,館內共有多個展區,包括葡萄種植、葡萄酒釀造歷史區、酒窖與展覽區。這些展區通過地圖、文字、照片等多種方式向參觀者介紹有關葡萄種植和葡萄酒釀造的發展歷史,同時亦可以讓參觀者看到種植葡萄所使用的傳統和現代工具。葡萄酒博物館的宗旨之一是讓參觀者認識葡萄酒在葡萄牙傳統、日常生活以及慶典禮儀中所佔有的社會、經濟和文化等諸方面的重要性。但為配合「大賽車博物館」擴建工程,葡萄酒博物館於今年7月1日起對外關閉。社會文化司司長譚俊榮曾表示,要將葡萄酒博物館遷到原三聖宮旁舊發電站處。 附近商家黃小姐表示,葡萄酒博物館遷至路環市區,可以吸引遊客來路環旅遊。在她看來,許多在路環旅遊的遊客一般是一家三口,在這裡建博物館,可以吸引更多遊客帶小朋友參觀博物館以增長知識。她又認為,路環旅遊基礎設施不足、公廁標誌缺少,給遊客帶來不便。她建議政府出台相關政策讓更多文創產業進駐路環,使路環市區的旅遊亮點不僅是看街景、看建築與食葡撻。 住在路環市區的市民潘小姐表示,政府將博物館遷至路環,此事亦是她道聽旁說,身邊很多街坊並不知情,但她以為博物館遷至路環是好事,舊發電站在此已成為了垃圾堆積站,夏日炎熱,該處成為了蚊蟲孳生及老鼠的藏身處,遊客到路環旅遊亦覺得有損澳門形象。她又認為,政府雖有計劃將葡萄酒博物館遷至路環,但缺乏宣傳,又因遷期甚長,她對博物館是否可以招徠更多遊客,持懷疑態度。 以上文章及圖片均轉載自網路,所有版權歸原作者所有 原文地址:https://www.cyberctm.com/

澳門銀河群芳再爆食物中毒 6名港團友曾吃海鮮甜品 上吐下瀉

專題報導
小城小事多・2017-08-18

衞生防護中心公布,一個香港旅行團於8月13日到澳門銀河度假區內的群芳進食自助午餐後,6名團友於餐後約14至40小時後先後出現腹痛、腹瀉及嘔吐等食物中毒病徵,病人年齡介乎44至80歲。其中3人需要返港求醫,毋需入院,其中58歲女子經糞便樣本經化驗後,證實對副溶血性弧菌呈陽性反應。 涉事旅行社負責人指,當日有團友出現輕微腹瀉,但情況不嚴重,又稱及後出發的旅行團,或將會轉到其它酒店餐廳用膳。 澳門銀河群芳再爆食物中毒,6名港人出現食物中毒徵狀。(澳門銀河圖片) 涉事旅行團由啟業邨居民協會舉辦,於8月13日經東海旅遊到澳門旅遊,即日來回。旅行團到澳門銀河群芳進食午餐,包括冷凍海鮮及甜品,6名團友進食後出現腹痛、腹瀉及嘔吐等食物中毒病徵,當中一名58歲女病人的糞便樣本經化驗後,證實對副溶血性弧菌呈陽性反應。已返港的3人當中,2人回港後到聯合醫院求醫,另一人向私家醫生求診,所有受影響人士一直情況穩定。 東海旅遊負責人林先生表示,該旅行團約有160至170人,參加498元的澳門一日遊,於13日早上到達澳門銀河度假區,並在群芳進食自助午餐,其中啟業邨的40位居民,有人在進食後出現輕微腹瀉,但不嚴重,「當時領隊沒有發現團友出現異樣,也未收到團友反映情況,他們是回港後才到醫院檢查。」他續指,今接獲衞生防護中心通知才得悉團友食物中毒,已向澳門衛生局及該餐廳了解事件,未知是否為處理食物過程有問題,「大家合作4、5年,從來未出事,但稍後的旅行團有機會轉去其它酒店餐廳用膳。」 澳門銀河群芳自助餐6人食物中毒 被揭食品冷藏溫度不足 滙景旅遊21團友遊惠州疑食物中毒 曾食凍海鮮、 刺身及蒸扇貝 兩港團惠州酒店食自助餐出事 約30人疑食物中毒送院 衞生防護中心公布,本港有旅行團於8月13日到澳門銀河度假區內的群芳進食自助午餐後,6名團友出現腹痛、腹瀉及嘔吐等食物中毒病徵,其中58歲女子經糞便樣本經化驗後,證實對副溶血性弧菌呈陽性反應。(資料圖片) 澳門政府要求擴大停售冷凍蝦、蟹腳 澳門民政總署今晚(17日)出新聞稿指,由本月10日至17日,陸續接獲7宗、25名患者胃腸炎不適事件,經流行病學調查,所有患者均曾在氹城澳門銀河綜合度假城的群芳自助餐用膳,署方於10日接獲首宗個案後,即時派員到場調查,並要求停止供應疑出問題的燒烤類水產食品。署方指,因再有患者於該餐廳進食後出現不適,已要求餐廳擴大停售較高風險的食品,包括冷凍蝦、冷凍蟹腳及貝類等生冷水產品等。 一個月爆兩宗食物中毒個案澳門民政總署於8 月8日公布,6人在群芳自助餐用膳,進食了花甲、蟹、燒烤類食品,翌日凌晨陸續出現腹痛、腹瀉、發熱及嘔吐等症狀。當局派員到餐廳調查,發現海鮮、生果及甜品等易變壞食品冷藏溫度不足,而冷藏櫃及冷凍庫溫度未如理想,相信事件由細菌引起。 根據食物安全中心資料,副溶血性弧菌是二零零七年本港食物中毒呈報個案中最常見懷疑致病媒介,佔整體個案的35%。副溶血性弧菌喜歡在鹹水中生活,常見於魚類及貝類海產居住的河口和近岸水域。副溶血性弧菌可引致食物中毒症狀,如腹痛、腹瀉和嘔吐,有時會出現發燒,病情通常為輕微至普通。雖然副溶血性弧菌常見於海產,但徹底烹煮食物可輕易殺死此菌,因此,大家必須徹底煮熟食物才進食,並防止熟食再受生的食物污染。 《香港01》記者向澳門銀河群芳的姓朱男職員查詢,表示已有專人調查,現階段無其他資料提供。 以上文章及圖片均轉載自網路,所有版權歸原作者所有 原文地址:https://www.hk01.com/

處境喜劇《辣辣地》昨舉行開鏡儀式

專題報導
小城小事多・2017-08-17

【特訊】「微辣」澳門首部處境喜劇《辣辣地》開鏡儀式於8月16日假澳門路環龍爪角海濱路龍輝半島第十三座舉行,「微辣」創辦人及CEO陸志豪和「微辣」創辦人及導演李偉麟、以及劇中一眾演員和幕後工作人員均有出席,而場地贊助「歐氏建築置業投資有限公司」及旗下餐飲業「阿維斯咖啡」董事長兼執行董事歐珍妮亦有到場支持,場面熱鬧。 《辣辣地》題材貼近日常生活,講述青年人無法置業,繼而衍生出一種因「缺宅」而起的風潮,容易引起觀眾共鳴。一季24集,每集時長5-7分鐘,拍攝地點以澳門及香港為主,預計2017年9月中旬播放,劇集會於「微辣」各個網絡平臺,例如「微辣 Manner」Facebook、YouTube、微信公眾號、美拍、秒拍、新浪微博等發佈,目標觀眾主要為18-34歲年齡段的華語網絡用戶,預計觀看人次超過5,000萬。而且與傳統電視台模式相比,網絡劇集內容不受限制,極具創作及發展空間,加上選用「微辣」一眾優秀藝人作為演出班底,定必引起熱烈迴響。 「微辣」是澳門最熱門的自媒體公司,目前在各社交平臺上有超過三百五十萬的粉絲,一直以來透過影音作品,通過各大網絡平臺,以優質的影視內容及搞笑共鳴的風格,致力為觀眾創造最有趣的娛樂體驗,「微辣」的願景就是成就一個華語界娛樂品牌。 以上文章及圖片均轉載自網路,所有版權歸原作者所有 原文地址:https://www.cyberctm.com/

水塘休憩區將重鋪跑徑

專題報導
小城小事多・2017-08-15

坊間倡設小賣店儲物櫃便民 【本報消息】民署續優化水塘休憩區設施,除了之前一系列翻新工程,近日優化兒童遊樂設施;並計劃重鋪海立方至海富花園一段跑步徑。 社區人士指出,水塘休憩區是澳門半島重要運動休憩場所,建議進一步增加儲物空間,增設小賣店及優化配套,方便更多運動人士和居民。 同時,兒童遊樂設施翻新工程應避開暑假,以免影響使用。 翻新兒童設施 民署早前在水塘休憩區開展多項維修及翻新工程,包括翻新兒童遊樂區設施組合、金屬鐵柱、涼亭等,打磨及重新抹漆;翻新休憩區內木椅油漆,以及各類健身器材,清除鏽蝕及原有的油漆、塗上防鏽漆。健身器材的使用說明牌亦一併翻新。但兒童遊樂區翻新遇上暑假,令部分小朋友失望而回。 另外,民署有計劃重鋪水塘休憩區由海立方至海富花園一段八百多米步行徑,上述路段以石仔鋪砌,不少已脫落,凹凸路面也不方便跑步和散步人士使用。 落實永久工程 近年,運動成為不少居民習慣,環繞水塘而設的步行徑更是從早到晚,吸引居民和運動人士使用,社區人士建議於水塘設儲物空間,方便運動人士下班後,可直接前往運動,節省時間,提升更多人運動意慾。 每年大賽車期間,因需設置和拆卸看台,水塘一段路需“斷開”近兩個月。對不少經常取道該處和前往運動的人士而言,甚感不便。大賽車長年舉辦,社區人士都希望當局落實永久改善工程,如藉今次重鋪路面,擴闊道路,保持通道暢道。 完善閒置設施 水塘運動和休憩人士從早到晚,人流不斷;但缺少食物、飲品等供應,圍繞水塘內有幾處長期閒置的玻璃屋,認為可考慮改成小賣店,善用現有設施,優化水塘配套,為居民打造更理想的休憩、散步和運動綜合場所。 以上文章及圖片均轉載自網路,所有版權歸原作者所有 原文地址:http://www.macaodaily.com/

傳英女王計劃4年後交託查理斯攝政

專題報導
小城小事多・2017-08-14

© 流動新聞 news.modia.com.hk 現年91歲的英女王伊利沙伯二世曾經表明要一輩子為英國效勞,但當地傳媒引述消息稱,若她在95歲時仍然在位,會考慮要求實施攝政計劃,讓兒子查理斯王子攝政,掌握實權,而自己仍保留女王身份。 《每日郵報》報道,王室多名高級侍臣證實王位過渡安排的準備工作正穩步進行,查理斯可能會成為「攝政王」。查理斯的府邸克拉倫斯宮拒絕回應傳聞。 一名擔任過王室內務府的資深人士指出,英女王非常尊敬君主體制與其職責,因此希望在交出王位前,為國家和人民克盡己職。他透露女王考慮到年事已高,想確保王位交棒時無縫接軌。 © 流動新聞 news.modia.com.hk (資料圖片) 官方發放英女王戴藍寶石首飾照片慶「藍寶石禧年」 英女王是目前世上在位最久的君主。她在今年2月在位滿65周年,踏入「藍寶石禧年」,但官方未見大肆慶祝。過去有報道稱,她打算將大規模的慶祝活動留在2022年,即在位70周年的「白金禧年」。 年輕王室成員履行更多職務 英國王室的年輕一代已開始肩負更多職責。9月起劍橋公爵威廉王子與夫人凱特將成為全職王室成員;哈里王子也將為祖母分擔更多公職。年屆96歲的王夫菲臘親王則在8月初最後一次出席公眾活動,為65年的公職生涯劃上句號。 以上文章及圖片均轉載自網路,所有版權歸原作者所有 原文地址:http://www.msn.com/

警搜興德 校長室電腦硬碟曾被拆

專題報導
小城小事多・2017-08-12

【經濟日報專訊】屯門興德學校疑涉違規行為愈揭愈多,包括有「影子學生」疑騙取教育局資助。屯門警區重案組探員昨午到學校蒐證逾2小時,取走學生申請留位、請假及會面紀錄等文件調查。 不過,消息透露,有人上周已將校長室的電腦內置硬碟(hard disk)拆除,而警方接獲教育局轉介逾月,至今未能為校長陳章萍錄口供。 有校董昨透露,有教師3年升3級,有新入職教職員翌年被擢升做行政職位,直言升遷紀錄不太正常,會跟進有否按程序進行。 教育局日前證實,已將該校被揭有29名影子學生的個案轉介警方調查。 據知,由於當局轉交的文件只屬副本,為免有人毁滅證據,5名屯門區重案組探員昨日下午3時半到興德學校蒐證,取走2至3箱文件,包括學生申請留位紀錄、請假文件、退學信,以及聘請校長助理的會面紀錄等。 警將晤家長教員 或涉逾百人 未來數天警方會約見相關學生家長及教職員提供資料,如有需要亦可能接觸學校校董,料需約見人士或逾百人。 消息又透露,警方於今年6月底獲教育局轉介一宗涉嫌行使虛假文件案件後,警方多次要求約見校長陳章萍,但對方至今仍未答允到警署錄取口供。 而涉事副校長及已報警的主任已向警方表示,並無在一份聘請有案底人士出任校長助理的會面紀錄簽名作實,懷疑有人涉偽造文件。 興德學校成立的開學事宜專責委員會昨繼續開會,商討處理開學事宜,包括聘用教師及社工安排等,惟陳章萍及鍾佳榮均因病缺席。 獲教育局委派的校董雷其昌於會後稱,曾翻查學校的教職員升遷紀錄,發現部分教師晉升情況不太正常,有教職員3年升3級,但未有透露升至何級數,有人則入職翌年已可做行政工作,但他拒透露涉及多少名教職員;但他指,如晉升問題未能處理好,將來兩班同事走在一起會有很多問題。 指校長病假中 校董未有聯絡 被問及能否跟陳章萍聯絡,雷其昌稱,由於對方身體不適,故未有打擾。 他又稱,學校大多在8月20日或21日開會決定開學事宜,惟因校長仍在病假中,「可能她有安排……但我看不到有(開學)安排」,故委員會需持續開會處理相關事宜。 學校的辦學團體校董劉義朗則表示,專責小組檢視過學校人手及科目編配,今日起會招聘7名常額教師,相信開學前可聘任足夠人手,校方今早會再召開常務會議。 教育局早前已向陳章萍發警告信,直斥對方違規及違反專業守則,包括濫權欺壓教師、違規解僱教師、聘請校長助理時涉提供虛假資料及未有呈報學生缺課個案等,要求陳於下周一(14日)跟局方見面或書面回覆。 以上文章及圖片均轉載自網路,所有版權歸原作者所有 原文地址:https://hk.news.yaho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