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在我城

在上一篇中,我介紹了大Jul王子進行的食飯特訓(請看第四篇《幼兒麻煩三寶﹕不睡覺、不吃飯、常生病——總有一項在你附近(上)》),後來,許多人都問我﹕「在特訓後,小孩不吃飯的毛病是否就能解決?」而我的答案是﹕「不吃飯」是不能完美解決的,大Jul在特訓後,充其量只是由「極度不吃」提升到「勉勉強強地吃完」,而過程中仍然是充滿催促和哄騙的。

圖片來源:Michigan Health

小孩子「不吃飯」的另外一個情況,莫過於「含飯」這回事。他並非堅決地不吃,但當食物被送到他的嘴裏時,他的嘴巴卻像蚌一樣懶得動,非得要把一口飯含到變成「泥」為止。我有一個朋友的孩子,他的每一餐飯都要吃一個小時以上,他並非不吃,而是每一口都含在嘴裏好像要讓它自動溶化一樣,而像肉類或橙子等的食物,更可以在我們以為他吃完飯的一個小時後再從嘴巴中挖出來,這個可愛的小孩,我們戲稱他為「含飯小精靈」。這個問題的原因,究竟是因為他的咀嚼能力有待加強還是其他?真值得我們深究。

在吃飯這件事上,母親(當然有一些父親也很會煮飯的,但通常都是母親)要花的心思實在不少,有一些母親會每天變換花樣,使每餐都美味而充滿變化,而有一些則採取「佛系」的態度——即完全不管孩子吃還是不吃,且相信他們時候到了便會自動吃——每一個選擇都是對父母的挑戰。

說完「不睡覺」和「不吃飯」,便輪到「常生病」了。尤其是在現時新冠肺炎流行的情況下,一點點風吹草動都會讓父母大為緊張。

從初出生到九個月左右,小嬰兒的抵抗力通常來說都是較好的,這得益於從母胎那裏繼承過來的抗體,喝母乳的嬰兒抵抗力會更好一點,因為母乳會為小嬰兒提供源源不絕的抗體。一般初生嬰兒最大的健康問題往往是濕疹,如果父母有過敏的情況(無論是鼻敏感還是其他過敏),小嬰兒出現濕疹的機會和程度相對而言也會高一點。濕疹的成因複雜多變,往往難以處理,每當我看到臉上和身上滿是紅彤彤的濕疹的小嬰兒圖片時,我的心都會猛地抽動一下,那多可憐,因為我們知道那是又癢又痛的。濕疹往往要等小嬰兒長大,免疫系統較為成熟才會變好,其中用藥還是塗抹的,可能只是治標不治本。而可喜可賀的是,我的兩個小王子都沒有濕疹問題。

待小孩子一歲後,他們會較多接觸到其他人,生病的頻率會開始高起來。至入讀托兒所後,便成了一個月生病三次的高峰期了。托兒所的小孩子較多,被傳染的機會很高,在托兒所一經傳染通常會立即發病,輕微的是咳嗽或發燒兩三天,嚴重的可能需要入院治療,這樣的頻率怎會不令父母心痛?許多家長會問﹕如何加強孩子的抵抗力,使之不那麼容易生病?多喝湯水、多做運動當然會強身健體,然而,我們必須有一個心理準備,托兒所時期「常生病」是很「正常」的。因為小嬰兒對於很多細菌和病毒是沒有抗體的,托兒所時期可算是他們的「疫苗接種期」,普通如一般感冒、甲型乙型流感、扁桃腺炎,麻煩的如手足口病、合胞病毒、猩紅熱,十天半個月便會「接種」一次,輕微或嚴重發病乃至以後產生抵抗力,在「接種」了十多二十次後,小孩子的抵抗力便漸漸地被鍛鍊出來了。

此外,小孩子生病的另一個特點,是經常發高燒,其體溫通常一下子就迅速飇升到攝氏39度或以上,且退燒後容易復發,往往反反覆覆發燒三至五天。這是因為小孩子體溫調節的能力較差,所以一下子便飇得很高,而反來覆去地發燒則是因為他們需要以這個方法去消滅體內的炎症或病毒。我記得大Jul王子在托兒所時期,雖然發燒不多,但還是經常感冒和流鼻水,在持續了數個月的反覆流鼻水後,他便得了腺體肥大的問題,導致睡眠呼吸道阻塞,發出很大的鼻鼾聲,幸好在經過半年的治療後康復,不然可能要動手術呢,因此該吃藥時還是要吃藥,咳嗽流鼻水也不是一件小事。小Will王子在感冒時偶然也會有鼻鼾,可是因為還未上托兒所,最近又少出門,故暫時較為健康。

小孩子生病時,父母可累了,由於身體不舒服,他不能吃也不能睡,每時每刻都在耍脾氣,父母就只能時時刻刻像袋鼠媽媽一起去抱着他哄着他。對於小孩子「常生病」,真的沒有甚麼招數應付,可謂﹕一字記之曰「捱」,捱過了便是晴天。

作者:王子媽媽

更多文章推薦:

【澳門圖書閣】和孩子一起靜下心來閱讀吧!5本學齡前兒童圖書推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