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春

標籤:青春

【電影】不得鳥小姐:每個鎖碎的經歷讓你成為最好的自己

澳城生活
原來世界這樣大 ・2018-02-26

回想青春的那段日子,最令你印象深刻是什麼?充滿年少輕狂,夾雜著快樂和悲傷的青春,每個人都擁有一段獨特的回憶,《不得鳥小姐》中的主角Lady Bird也一樣,在跌跌撞撞中成長。 一開場跟母親為著雞毛蒜皮的事情吵架,突然打開車門跳車開始了Lady Bird的故事。原名叫Christine的她一直都不喜歡自己的名字,刻意為自己改做”Lady Bird”。在旁人看來,Lady Bird是個發瘋又奇怪的女孩,性格反叛、經常跟母親爭執。她很有自己的想法,對未來充滿憧憬,至少比起其他被父母牽著鼻子走的青少年,有點不一樣,可是她與一般青少年也有相似的經歷。 自知成績不如別人的好的Lady Bird 依然想嘗試考進紐約的大學,渴望離開這加州Sacramento的小鎮,展開新生活。捨去身邊的好朋友,去「埋堆」結交新朋友,刻意討好別人,發現這不是自己喜歡的東西,知道誰才是真正的好朋友。跟男友分手後的傷痛,但從傷痛中學習堅強重新出發,然後知道男友的秘密,從憤怒到體諒。從不斷要家庭付上她上大學的費用,到發現父親被公司炒掉而有的抑鬱症,她感到內疚,發覺以前一直都覺得家庭對她的付出是理所當然,從對未來充滿憧憬,到發現成長路上不如想像般美好,那份落差讓她感到迷茫。從學業、友誼、愛情、家庭上經歷的事情,我們看著Lady Bird 一開始的瘋狂、任性,為了突出自己、取悅別人惡意破壞,後來慢慢變得成熟,不再像個只會打打鬧鬧的三歲小孩。 在Lady Bird的成長中,跟母親的故事也佔了重要的一部分。正如Lady Bird的父親所說,二人的個性都太強,二人都不願意做主動的一個。在機場一幕,Lady Bird要到紐約升學,母親還是不願意跟她說一句話。當車駛走時,母親的眼淚卻不自覺地流下來,然後決定掉頭見女兒最後一面,可是Lady Bird已經走了,只剩下送行的父親。那份不捨得叫人相當很感動,也替那份口是心非感到可惜。到最後Lady Bird 打電話給母親的一段說話,亦為《不得鳥小姐》加了很多分,令《不得鳥小姐》不只是一部普通的青春成長電影而已。我們每人都有反叛時代,當這段時期過去後才會發現家人/母親的愛,可是當下的我們永遠都不會珍惜。 過去的事情或許是一些不堪回首的記憶,然而成長就是一邊經歷一邊學習,慢慢建立現在的自己,我們不就是這樣活過來的嗎?在《不得鳥小姐》故事平實地記敍Lady Bird生活上的鎖碎事情,讓觀眾找到共鳴的地方,有人會認為《不得鳥小姐》的鋪排較為鬆散,但我覺得成長就是很多不同的元件堆砌而成,而不同經歷的交替重疊則組成現在的你。 我們一生還會有很多不特別的經歷,但不要輕視這些鎖碎的事情。回頭看,這些都是組成你重要的部分。記住,成長不是要活在別人的影子下或是倒模成為別人,而是成為最好的自己。

【電影】以青春的名義:青春的執迷不悔

澳城生活
原來世界這樣大 ・2018-01-16

在之前的香港亞洲電影節已經想看《以青春的名義》了,但我實在太低估電影節的威力,上映場次少,優先場的座位爭到頭破血流,最後買不到電影票只好苦苦等到上映那天才可以欣賞到這部電影。 在《以青春的名義》中,葉若美(劉嘉玲 飾)和張子行(吳肇軒 飾)在泳池遇上,其後機緣巧合下葉若美成為了學生張子行的代課班主任, 二人從此多了時間相處,彼此認識對方。張子行知道葉若美丈夫有外遇一事後,去報讀葉若美的情敵李菁(余香凝 飾)的跳舞班,了解李菁的底細。二人下課後的互相陪伴,在泳池旁跳舞、唱歌,擁抱,超越了師生的關係。他們這份曖昧、似是而非的關係,或許是一份不敢承認的愛。//每人都寂寞葉若美知道自己的丈夫有外遇,感到束手無策。而張子行生於單親家庭,媽媽在他小時候離家出走,從小缺乏母愛。寂寞讓人孤單和空虛,故事沒有具體交代到他們的邂逅,也沒有很直白地說到二人的關係,但從他們的眼神你知道一定不止是師生關係而已。葉若美和張子行二人走在一起,一切也是源於自然而然的相處,加上二人心靈寂寞,能互相在對方找到慰藉,得到一份「被重視」的感覺。 //是母親也是女朋友張子行的不羈,在學校找女朋友不是一件困難的事。但電影剛開始張子行說:「我喜歡成熟點的。」正如張子行的讀白所說:「你對一個人有興趣,不是因為你知道她的事情,而是你對她一概不知。」或許是這樣,令張子行對葉若美產生興趣。如果你留意,李菁和張子行在排舞室的交談中,張子行一時形容葉若美為他媽媽,一時形容她為女朋友,張子行對葉若美的愛可能是來自於從小缺乏母愛,即我們所稱的戀母情結。 //薛定諤貓故事中所提及「薛定諤貓」(Schrödinger’s Cat)的實驗,把貓放到一個密閉和有毒氣的箱子裡,處於一個不生不死的狀態,只要一天不打開這箱子,我們都不會知道這貓是生是死,而他有一半生存、也有一半死亡的機會。也即是說在打開盒子的一刻,你只能得到其中一個結果,也就是我們常聽到的一句:「一定係,除非唔係」。 《在青春的名義》的主線是在葉若美和張子行這段師生戀的關係上,然而「薛定諤貓」的實驗也在其他角色的故事中發生– 例如張子行、葉若美和劉方信三人爭吵的場面上,葉若美選擇不再沈默,而是揭發丈夫外遇,就如實驗打開盒子的一刻;張子行爸爸張福偉(董瑋 飾)看到妻子的照片,知道妻子早就遠走的真相後,失蹤幾天後回家,繼續好像若無其事般度過;張子行經常撥那個無人接聽的電話,心底裡一直都很想跟媽媽見面,於是意圖綁架媽媽和另一個男人所生的女兒,而張子行最後得到狠狠的拒絕,一個徹底的心死。 這三個角色都是「薛定諤貓」實驗內的貓,處於一個半生半死的浮游狀態。最後他們選擇要對自己一直執著的事情揭盅,就如海報上的一句「用一次執迷不悔 換一次青春惦記」。 // 劉嘉玲和吳肇軒的配搭葉若美是個中國傳統思想下的女人,也因為丈夫的外遇而把自己困在一個局內,劉嘉玲的演出帶出葉若美沒有自信和迷失的一面。而相反,吳肇軒的角色就是年輕、有活力的學生。兩人的對手戲中吳肇軒沒有因為劉嘉玲的氣場而比下去,吳肇軒那份青澀和帶點憂鬱的眼神更突顯兩人的性格,做成強烈的對比。吳肇軒與劉嘉玲每場的對手戲,都很有火花。我們看到青春不顧後果的衝動以及成熟思前顧後的遲疑。要是你回想過去,當年青春的你是不是都像張子行一樣的瘋狂?看到穿著校服的吳肇軒我想起了《哪一天我們會飛》的蘇博文,當然,蘇博文和張子行有著不同的故事。除此之外,張子行的性格也令人聯想起當年《阿飛正傳》由劉嘉玲飾演那個為愛情奮不顧身的Mimi/Lulu,大概青春就是這份天不怕地不怕。 還有張子行表白被葉若美掌摑一幕,甚具張力。即使葉若美在最後一幕去保釋張子行,但從一而終葉若美沒有向張子行透露自己的心意,我會想這是成熟時期遲疑的表現,還是礙於傳統思想下的枷鎖,繼續把這份愛收起來呢? 這類型的文藝戲並不是每個人都合口味,就正如王家衛的電影,未必所有人都懂欣賞。想拿王家衛的電影來做例子,不是用來與《以青春的名義》的比較,而是我認為每一部電影從每個人的解讀都有不同。而同時,我發現與王家衛曾獲最佳美術指導及最佳剪接獎項的張叔平為電影擔任剪接顧問,難怪在《以青春的名義》上帶點王家衛的影子。《以青春的名義》的拍攝一貫以藍色為主的,而藍色同時也代表著憂傷,很多人覺得青春是美好的,但同時有很多人會在青春留下執迷不悔的憂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