賞櫻

標籤:賞櫻

梁奀:峰迴路轉 精彩人生

飲食天地
鳳凰天空 ・2015-09-01

Text:Iris Photo:Franky Editor:安平 古有江南四大才子,今有澳門四大廚子。梁奀是澳門首屈一指的大廚。現任飲食工會會長、澳門工聯總會飲食服務廚藝培訓中心主任、中國烹飪協會名廚專業委員會會員、法國廚皇會榮譽會長、國家職業技能鑒定中式烹調師考評員等。是什麼讓他走上學廚之路,又是什麼讓他載譽而歸,就讓我們聽他娓娓道來。 從外賣說起 家境清貧,剛小學畢業的梁奀為了生計,來到一間鑄造廠工作了兩個月。當時一個師傅對他說:「做這個行業沒有前途。」聽完這番話,他結束了「倒模」的工作。後來經介紹到了華記飯店當送外賣員。人生數十載,送外賣的經歷,可以說是梁奀走進廚房的第一步。 從華記走到新橋區的南記,從一、兩道菜到一整桌酒菜。叫一個十二、三歲的小孩如何搬得動?「誰叫你窮?」梁奀心想,只好硬撐下去。頂著少說也有八、九斤重的木托盆。雖然過程真的很痛苦,但眼淚只能往心流。從一個托盆,兩道菜,三道菜到九道菜,托不起,還是要繼續。抓著木盆,雙手一前一後的保持平衡,頭頂、腰腳的力度不能馬虎,頂著托盆,上樓梯真的不能掉以輕心。 有一個晚上,梁奀頂著一席菜要送到某個地方,那棟樓樓層很矮,前面過了,後面卻被卡住,於是連人帶菜滾到樓下,掉了滿地名貴的飯菜。當時年紀小小的他嚇得坐在路邊不敢回去,怕被老闆責備。心想著薪水只有二、三十塊,怎麼賠得起。剛好同事經過,問了梁奀因由,好心的同事陪他一起回去,幸好老闆一句責罵也沒有。只是溫柔的說了句:「倒了,就立刻回來說,再做一份送過去,免得客人久得。」 老闆的一句話讓梁奀在這個行業看到了人情味,看到了前景無限。每天看著廚房人來人往,他做完工作後就會進到廚房,默默地幫忙,漸漸地由小學徒做到大師兄,然後到不同的酒樓學習、磨練。終於由三廚、二廚,最後升到大廚位置。還在福臨門的他,被文華東方酒店,獨特的裝璜吸引著,幻想總有一天在這工作。沒想到真的如願以償,就這樣一做十幾年。 細說難忘事 幾十年的廚房生活,難忘的事在心頭一頁頁記下來。現在回想都過去了,辛苦當中,也是一種回憶的甘甜。嚴冬穿著拖鞋送外賣,自己沒有察覺鞋子原來不合適。一整天下來,腳踝乾燥裂開,痛到不行,只能強忍著。頭上的印記是當年頭頂木盆留下不滅的痕跡。還有廚房裡的味道,到現在也難以忘懷。 梁奀憶述,在南記送外賣的時候,常被老闆叫去抽乾污水漕的污水,黑黑的水,發出陣陣的惡臭,不想做卻不得不從。忍著味道,一點一點的抽出來。去到一些有電梯的酒店,想要搭電梯,卻總是因為衣著寒酸而被管理員喝止。對從來沒有搭過電梯的他,總幻想當中的感覺。當鼓起勇敢走進去,卻被操作電梯的人攔下,最後只能走樓梯上去,可憐的他被欺負了也只能忍著淚水往上走。 還有一次在皇宮飯店,當時負責拿材料給師傅煮,那晚要做一個五蛇羹,備了很多種的材料,有蛇肉、雞絲、荀絲和菇絲。完成後,以為所有材料已經給了師傅,結果下班後打開冰箱,發現還有蛇肉在,當下感到闖大禍了,很怕師傅知道,幸好最後也沒有被發現,只是嚇到內衣都濕了,真是捏一把冷汗。 權威的地位vs現時的新改變 一道美食可以千變萬化,有潛質的學廚在學到一道菜的煮法後,會在原有的基礎上用自己的想法變化出新的菜式,梁奀自學廚以來便喜歡鑽研新菜式,可是當年的他只是小小學徒,想要把師傅的菜式改配方,那是不可能的事。在那個年代,師傅對於徒弟來說地位是非常高的,也是很有權威的,師傅說怎樣就得怎樣,不可以改變他的東西。不管怎樣,梁奀亦十分感激傳授過廚藝給他的師傅們,讓他的實力一步步地增加。他感嘆現在廚師這個行業的難處,亦期望政府幫忙推廣,吸引更多的人入行。他深信,再辛苦的行業,也有讓人撐下去的理由。 若非親身體驗,很難知道這個行業當中的辛酸,我們只看到廚師們掛著很多獎牌,一雙巧手炮製出各式各樣的佳餚。梁奀說,試過切到手,又經常被有理無理的責罵,感到委屈無處訴,被別人欺負只能啞忍……..只是現在回想被師傅罵,明白其實他也是希望自己做好。 從一個小徒弟、廚師到現在擔任行政總廚,梁奀坦言,當處於總廚的位置,不再單是埋頭苦幹做好每一道菜就行,而是要從計算到管理都要一一學習,還要監控和協調整個廚房的運作,確保食品質素、安全和衛生,以及人員的安排和管理等,這對於一個「粗人」來講確實是很大的挑戰。 另一方面,廚房是一個會讓人容易暴躁的地方,而在星級酒店工作,不可以講髒話或粗俗的言語,強調修養,尤其是要面向外界的行政總廚,良好的形象十分重要。梁奀笑指,這或許就是在這工作的好處,讓他這個「粗人」也可以變得斯文。 對家人多年的歉意 提起家人,梁奀心裡有很多抱歉,娓娓道出道出做他的家人的苦況。忙碌和長時間的工作讓他沒有時間陪伴家人,孩子小時候常被問:「爸爸是一個大廚師,是不是常吃到美味的菜式?」答案是否定的。梁奀一天十四個小時都待在工作的廚房,回到家,家人都已經休息了,到他起床的時候,孩子也都上學去。日復一日,年復一年,慢慢形成了一條鴻溝。有時家人難免會有幾句的抱怨,他也只能默默的承受,畢竟是自己沒有好好的照顧他們。 真誠的對待 有心就會好 客人滿足的離開,可以說是每個廚師最想看到的。一個微笑,一個高舉的拇指,帶給他們前進的動力。由廚師走到行政總廚,受人尊重,就算不會管理與會計,還是有人願意去教。曾經聽了江太史孫女江獻珠的講座,當中有幾句一直銘記於心:做廚師的最重要兩個字「用心」,做任何事都一樣,有心就會好。一定要對得起客人,第一食材要好,第二技術要好,才能端到飯桌上。本著「誠」這個字,強調人的內心修養,不欺騙別人。廚德,政德,才到藝德,梁奀秉承這個觀念,走過他廚房人生的數十年。

金牌廚師蘇偉良:天賦酬勤 成就烹飪的藝術

飲食天地
鳳凰天空 ・2015-08-15

Text: Tracy Lee Photo:鄧鋒 Editor:安平 有人說:人生不斷奮鬥的過程,需要勤勞勇敢。不存在沒有熱情的智慧,也不存在沒有智慧的熱情,如果沒有勤奮,也不存在熱情和才能的結合。在澳門廚師芸芸中,能夠成為領頭者之一的蘇偉良,其烹飪之路正正是這句話的真實寫照,天賦是成功的開始,但更重要是勤勞的耕耘,正所謂天賦酬勤,蘇偉良用他的汗水與付出,跟那顆始終如一的烹飪心,成就出烹飪的藝術。 寧從外賣仔做起 也不願子承父業 出生於1955年的蘇偉良,從十一歲學廚至今已有四十多年,他的烹飪生涯是從不起眼的「外賣仔」說起。 蘇偉良的父親在當時的澳門是印刷業的第一把交椅,家裡經濟環境也不算差,但奈何兄弟姐妹眾多,學費的壓力仍是家裡的負擔,因此只有8歲的蘇偉良就開始跟著父親去印刷廠打工,每天日出前就起床去折疊印刷好的報紙,還要清洗油桶,辛苦自然不在話下。 雖做印刷業很辛苦,但學廚又何嘗輕鬆,蘇偉良對父親的印刷業不感興趣,沒有子承父業,寧願到餐廳打工。蘇偉良剛開始給客人送外賣、做清潔、打掃衛生等等。至今他仍難忘當時送外賣的情景:「那時候去送外賣極為辛苦,因為不僅僅是送菜,盛菜的用具甚至桌子、椅子都要給客人送去。如果有人叫外賣,我們在中午先把桌椅送到客人家,下午再把飯菜送過去,等到晚上十點客人大約吃完了,再把桌椅餐具一一搬回來。當時沒有電梯,這所有的一切都是我們兩三個人去完成。」 在沒有電梯的店裡,托著厚木托盤裝著的一盆盆魚翅,由樓下爬上樓,兩個人負責五六張桌子,就是這樣來來回回地跑。 直到27歲,蘇偉良才被介紹到喜萬年酒樓發展,他的烹飪之路真正開始。「來到喜萬年酒樓,我才感受到了烹飪的樂趣。看著掌勺的大師傅,我便下定決心要做到他這個位置。」回憶起當初入行的情景,儘管辛苦,但蘇偉良仍笑著地如是說。 原來飲食不是為兩餐 烹飪其實是藝術 在喜萬年酒樓,蘇偉良一直謙遜好學、認真地向每一位廚師學習,終日鍛煉自己。經過長期的磨練,蘇偉良不僅廚藝長進,而且還積累了大量寶貴的餐飲業經驗,憑著自己的勤勞、真誠與智慧,逐漸得到大家的認可和贊許。並成為「白案」 第三代師傅。期後他在朋友的餐廳兼任主廚和推廣及行政,一年後,又被好世界酒樓聘請做主廚。在那裡,蘇偉良將自己多年來的餐飲業經營的經驗發揮出來,烹飪技術也不斷提高。最後蘇偉良又回到喜萬年酒樓擔任副總經理兼行政總廚。直到2014年初,因回力場改建,喜萬年無奈結業離場,蘇偉良隨即被邀請到澳門凱旋門凱旋軒繼續他的廚師事業。 回想一路走過的烹飪之路,蘇偉良笑言一開始學廚只「為兩餐」,但隨著廚藝的造詣越來越高,發覺烹飪也是一門藝術。「做久了就會發現原來飲食不只是填飽肚子那麼簡單,不同的客人會有不同要求,不能總是那些菜式,要不斷研究新的菜式,不斷改良。廚藝上的學問是無止境的。由以前到現在,經過由溫飽到學習,現在除了工作外,還有社會責任,要把粵菜的文化特色傳承下去,教育下一代。」 的確,現在蘇偉良是所有人公認的「金牌廚師」,他烹飪出的菜已成為藝術,他對新派粵菜有深刻的領悟,把粵菜清而不淡、鮮而不生、滑嫩爽口、油而不膩的風味特色,通過一款款菜式發揮得淋漓盡致。不只是美味,賣相上也是一種藝術。2003年在第四屆中國烹飪世界大賽上獲得熱菜金獎的「蓮蓮好景之五彩仙子賞香蓮」就以其色香味全的特點得到大家讚賞。 獲獎無數 不及一顆始終如一烹飪心 在四十多年的廚師生涯,蘇偉良的勤奮與堅持,讓他在廚藝不斷增長的同時也穫得無數獎項,他曾榮獲「中國高級烹調師」、「澳門十大名廚」、「第四界中國烹飪世界大賽熱菜金獎」、「2002特區政府勞績獎狀」等榮譽,如今成為國家職業資格一級高級技師,飲食業工會理事長。但蘇偉良並不是很看重這項獎項,反是珍惜每一次的比賽,因為這都是考驗自己的時候,獲得的獎項就是對自己付出的肯定,而職業牌則是提升自己的一個工具,正如工程師需要證書,廚師考取職業牌也是為自己的能力獲取證明。 再多的獎項、證書也不及蘇偉良的那顆烹飪心,他對烹飪的熱愛讓他從一個「外賣仔」打拼到現在金牌廚師的位置,即使被問到退休後有何打算時,都是離不開飲食:「如果退休了,我希望開一個實驗廚房,鑽研分子美食、慢煮、煙熏等等,飲食上的學問實在學不完。」說到此,蘇偉良不禁流露出他對新的美食學問的濃厚興趣,真的是「專情」! 「有教無類」的老師傅 自己對餐飲有著滿腔的熱情,當然也要把這份熱愛傳遞給下一代,蘇偉良對待徒弟和初入行的人都採用「有教無類」的教導方法。 現時本澳大型酒店、娛樂場相繼落成,可惜專業廚師的人才儲備明顯不足,需要大量輸入外僱廚師補充。加上近年大多數年輕人畢業後便投身其他行業,越來越少青年願意當廚師。因此在廚房裡面可能有不少人都是勞工,或許有人不喜歡勞工來澳,覺得他們搶奪了屬於本地居民的資源,但是在本地人口不足,行業缺少人手的情況下,勞工也同時彌補了本地人的不足,因此蘇偉良在教導徒弟和新入行的人時,即使是外勞也把他們當做半個本地人,一樣把該教的教給他們,有些人陋習比較多,就多矯正。現在廚房師傅要掌握的知識不只是會做菜那麼簡單,還包括食物衛生、勞工法、菜式設計等,甚至是做人的道理,蘇偉良也會一一傳授給他們。 不過這位「有教無類」的老師傅,在面對人才缺乏的問題時,仍是忍不住呼籲多點年輕人入行:「學廚的頭幾年薪金收入的確一般,但本澳結構單一,學廚起碼有一技之長,當累積一定經驗後,有機會晉身到大型酒店餐飲部擔任要職。有意投身的青年人要放遠眼光,積極參與培訓,實現理想。」 天賦酬勤,只要肯付出一定會有收穫,蘇偉良就是最好的榜樣,要入行的年輕人,不妨看看這位金牌廚師走過的路,學習他的烹飪精神,再走出自己的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