戯電遊玩

標籤:戯電遊玩

[戯電遊玩] 距離名留青史只剩一步之遙 - 《破曉傳奇》

澳城生活
君尋 ・2021-12-23

系列簡介和回顧 傳奇系列自首作幻想傳奇以來,重視動作性的戰鬥系統,以及性格鮮明和刻畫深入的夥伴,都是系列為人所津津樂道的特色。即使經歷20年的時光,新作《破曉傳奇》在承繼傳統優點的同時,亦為迎合現代人遊玩習慣,改良不少日式RPG為人詬病的元素(陋習),並成功取得系列支持者和新玩家的歡心。作為系列支持者的筆者(連系列作的手遊也有接觸)亦花了約75小時拿下本作的白金獎杯,適逢本作在2021年底奪下The Game Awards 2021的最佳角色扮演遊戲的獎項,讓久未動筆的筆者心血來潮,嘗試向各位分享本作的魅力。 - 本作亦繼續找來知名動畫製作公司ufotable製作開場和過場動畫 足以讓人廢寢忘餐投入遊戲的優點 以虛幻引擎(Unreal Engine)打造的《破曉傳奇》,成功在玩家眼前呈現栩栩如生的日系RPG的幻想世界,旅途中到訪的地區充滿鮮明特色,熾熱的大地、昏暗陰沉的城鎮、豐潤繁榮的都會、風中殘燭般的村莊,彷如絕對零度的冰冷堡壘,不但投入感大增,亦讓玩家不斷期待後續的冒險。製作組在關鍵的戰鬥系統上作出大幅更改,習慣過往的戰鬥方式的玩家在最初接觸本作時難免感到陌生,但上手後打出的爽快感可能成為系列顛峰。戰鬥在爽快之餘亦保留一定的鑽研要素,如何短時間內達成條件使出Boost Strike對敵人造成極大的傷害?面對不同類型的敵人應如何連段?加上遊戲在安排上讓玩家循序漸進認識戰鬥系統,當戰鬥系統所有功能都開放的時候,亦是玩家熟悉掌握戰鬥系統的時刻。其後隨著玩家對連段和系統的熟練度加深,戰鬥的爽快度亦隨之而增高。六位可控角色的戰鬥特式和操控差異亦處理得恰到好處,比起過去系列作,玩家不需要花太多時間熟悉其他角色的操作,便能在戰鬥中發揮角色的特性和打出漂亮的連段。新系統的Boost Attack不但讓沒能上場的隊員發揮特性,亦考驗玩家如何當機立斷,在適當的時候使用適當的攻擊為玩家取得更大優勢。 - 每名角色的刻畫都留下深刻印象 - 以連段達成Boost Strike對敵人使出大範圍的強力攻擊 - 每名角色的Boost Attack正好反映角色的特性 仍有潛力進一步完善的戰鬥系統 角色的遊玩性質雖然區分得清楚亦沒有過多重疊的職能,奈何主角威能過於強大,不論是特性的儲力攻擊,又或能使任何敵人必然倒地的Boost Attack,這些過於霸道的招式都讓普通玩家未必願意放手嘗試挑戰其他角色。至於上段提到戰鬥系統對連段的重視,亦僅只限於中小型的雜魚敵人。如過去系列同樣,BOSS和大型怪物幾乎都有鋼體,也就是沒法在他們身上打出連段。然而去到後期的迷宮中,大量敵人都有著極大身型,不但沒法以連段打出高傷害和使出Boost Strike,部份更是沒有弱點只能依靠普通攻擊和一般術技進攻,也導致每場戰鬥時間過長和乏味,並沒法維持遊戲中一直給予玩家的爽快戰鬥的樂趣。此外,手動控制角色能使用的術技最多有12種,可是卻分為6種地上使用的術技和6種空中使用的術技,部份角色不但難以在空中發揮特性,導致空中的術技成為裝飾,即使像主角一樣萬能型的角色,要在戰鬥中運用所有空中術技亦有一定難度,變相玩家在每場戰鬥中可以使用的術技相當有限。筆者並非批評把部份術技歸類為空中限定使用的遊戲設計,只是認為本作中應可進一步增加每場戰鬥中可使用的術技,畢竟在過去的系列作中,一名角色能設定16種沒有使用限制的術技,讓連段的自由度更為廣和深。 - 男主角的強度明顯比其他角色高出不少 由引人入勝的開場變為司空見慣的王道結局 故事上《破曉傳奇》的叙事方式相當引人入勝,玩家以失去記憶、對世界一無所知的男主角的角度,與他一同探索、認識和挑戰旅途中遇到的各種大小事。而故事在起初相當有野心,不單只是男女相遇再共同冒險的故事,更是透過主角立志解放地上所有被外來種族奴隸的人類,描寫和探討文化背景不同的兩種族的共處方式。可惜的是當故事來到中後段離開地面後,故事發展的速度快得讓玩家喘不過氣來。玩家認識到一個新事實,在短暫探索後又出現新迷團,再在短暫探索知道迷底,卻又再有點新迷團。此部份的劇情安排上非常不理想,不段接種以來的新設定和迷團,卻一次過把理應是高潮疊起的橋段全都放在同一地區中,玩家根本沒辦法完全投入前一個事實和迷底,卻又遇到劇情上再一次把這些設定推翻。作為上班族的筆者曾試過連續三個晚上都只是在看解釋性劇情(包括角色間閒聊的SKIT)。當劇情來到尾聲時,和過去系列作一樣以極為王道的方式處理,前段劇情探討的種族問題變得毫不重要,主角的目的亦只變成為了消滅某個邪惡的化身。 - 不但只是場景,人物的表情亦相當漂亮自然 愛之深責之切 除上面提到的明顯缺點,本作遊戲時間比過去的系列正傳要短、音樂幾乎沒能留下記憶點(相反不少人討厭的《熱情傳奇(TOZ)》的BGM卻被選為東京奧運的進場曲)都是本作中令人感到可惜的部份。可以肯定的是本作絕對會成為傳奇系列的歷史中極為重要的一作,大破大立後取得如此成績相當難得。然而卻肯定沒法像《FF7》、《Persona5》那樣名留青史,成為日系RPG的代名詞。筆者雖然諸多抱怨,實際上達成白金後依然意猶未盡,只要你是對王道日系RPG、魔法與劍的冒險故事感到興趣,《破曉傳奇》依然是非常值得一玩的佳作。 +++++++++++++++++++++++++++++++++++++++++++++++++++++ 關於[戯電遊玩] 本欄目會分享能令筆者醉心投入的遊戲作品,不管是當下的還是過去的。 更多關於筆者喜歡的遊戲心得:https://ppt.cc/fG71cx

[戯電遊玩] 簡化是進步還是退步? - 《魔物獵人崛起》

潮流特區
君尋 ・2021-04-21

縱使失去了前作的優質畫面和廣大地圖,在主機性能一般的Switch上推出的新作《魔物獵人崛起》(以下簡稱為《MHR》)依然能夠交出一張不錯的成續單,在短短數週達成全球出貨量500萬的記錄。作為由PSP年代已開始接觸《魔物獵人》(以下簡稱為《MH》)系列的筆者,對每集《MH》帶來的變化都感到相當滿意,但本作當中的「新嘗試」,明顯受到近年遊戲界的趨勢影響,更受到部份核心玩家所非議。  — 受限於Switch的性能,場地大小、畫質和細緻度都及不上前作 除人所共知不斷打怪掘素材外,複雜的遊戲系統一直是《MH》系列所為人津津樂道的原因之一。每種武器有不同的優缺點和操作方式,要全部熟練並非一朝一夕的事。戰鬥之外,合成系統、地圖探索、寫實的生態環境,不但只是單純的設定,亦影響玩家與魔物的戰鬥,更重要的是深化玩家在魔物獵人世界中的沈浸感。然而,在《MHR》中部分系統被簡化,如獵人到灼熱或寒冷的環境狩獵時,需要以「冷飲」或「熱飲」保持體溫,這是獵人們狩獵時的基礎中的基礎,製作方卻把如此基本的設定刪除。此外,《MHR》中玩家進場地後便能立即在地圖上看到魔物所在的位置,與過去玩家需要花上5分鐘或以上尋找狩獵對象的遊玩流程截然不同。這些簡化固然使遊玩過程更加方便,讓玩家更能專注與魔物戰鬥的過程,但正正就是這些麻煩的地方所呈現的真實感,讓玩家感受到魔物獵人世界的魅力。  — 「貓飯」亦是其中一個被簡化的系統 眾所周知,日本遊戲製作商比起傳統的家用機遊戲,近年來更偏向開發手機遊戲。手機遊戲各種便利玩家的功能,例如自動戰鬥、加快模式等,已經讓不少輕玩家習慣了這些「方便」。家用機遊戲近年來亦受影響而開始簡化遊玩流程。比如日系RPG遊戲,由過往不會有任何提示,演變為隨時讓玩家查看下一個目的地,有部份更直接在地圖上顯示標記,玩家不用思考直奔標記便可推進劇情,大大影響RPG 類型遊戲的魅力,探索和尋找線索。簡化是把雙刃劍,筆者並非全然反對遊戲流程或系統的簡化,在「娛樂至死」的時代,可以讓玩家更有效率體驗一款遊戲亦並非壞事,這樣才玩家空出來的時間便能投入到其他的「娛樂」之中。《MHR》的簡易化,無疑是反映現今日系遊戲的趨勢,然而筆者更希望看到,殿堂級的《魔物獵人》系列應該繼續創造新潮流,而非僅僅隨順應時代的趨勢,就如當年由《魔物獵人》帶起共鬥類遊戲的熱潮一樣。  — 排除簡化系統的問題,今集的新元素都是正面評價居多 +++++++++++++++++++++++++++++++++++++++++++++++++++++ 關於[戯電遊玩] 本欄目會分享能令筆者醉心投入的遊戲作品,不管是當下的還是過去的。 更多關於筆者喜歡的遊戲心得:https://ppt.cc/fG71cx

[戯電遊玩] 保留原作特色的改編節奏遊戲《王國之心記憶旋律》

澳城生活
君尋 ・2020-11-26

把《王國之心》系列18年以來的音樂匯集而成的節奏遊戲《王國之心記憶旋律》絕對是《KH》支持者值得購入的作品。《王國之心》系列的音樂一向引人入勝,過去亦曾在世界各地舉辦過王國之心主題的音樂演奏會。過往亦有不少RPG名作,例如FF系列和Persona系列曾推出衍新的節奏遊戲,但這次《王國之心記憶旋律》的改編比想像中保留更多原作的特色和要素。角色招式、合成系統,以至爆機畫面,遊玩時必定會讓系列玩家會心一笑。與原作系列相同,本作強調到不同的「世界」冒險,過程中亦要與敵人戰鬥,並需一邊聆聽音樂,一邊按節奏和跟著畫面上的提示,按下相應的攻擊鍵或技能鍵,可謂是充滿動作要素的節奏遊戲。筆者剛開始遊玩時非常不適應這種玩法,因為作為系列的老玩家早已對這些敵人的一舉一動瞭如指掌,再加上敵人以不同順序和速度的波狀攻勢靠向主角,自然而然便依據「經驗」作出「攻擊」,亦即沒跟上適當時機和節奏按鍵並因而失分。不過習慣後發現並沒有專業的節奏遊戲般困難,反而感受到一款與別不同的節奏遊戲。 - 與原作同樣,可以與迪士尼角色一起到形形色色的世界冒險! - 除冒險外,亦有與Boss對戰的場面 故事方面,以花瓶女主角的角度重溫由初代《王國之心》開始,至數之不盡的外傳,以及系列最新第三集的內容,並在最終加插少許全新故事,再留下將來新作的伏筆。但重溫的過程可謂相當乏味,故事回顧內容由系列過往的遊戲片段重新剪輯而成,而且品質相當參差,甚至部份影片給人突然完結的突兀感。重溫的內容亦只留於表面,如沒有接觸過系列全部作品應不能理解整個故事的來龍去脈。此外要注意的是,遊戲收錄的140首音樂大多是系列中原創的BGM,只有少量迪士尼版權作品的音樂可供遊玩,例如《冰雪奇緣》的《Let It Go》和《反斗奇兵》的《you've got a friend in me》,不過並沒有缺少由宇多田光為《王國之心》系列演唱的主題曲。雖然本作在很多方面都讓系列支者感受到「資源回收」的味道,但相對有新意的遊戲玩法,確實能讓玩家一邊回味整個《王國之心》系列,一邊投入到高質素的音樂世界之中。 - 收錄的樂曲多達140首,相信能滿足fans的要求 - 一邊重溫劇情一邊聆聽宇多田光演唱的主題曲《光》 +++++++++++++++++++++++++++++++++++++++++++++++++++++ 關於[戯電遊玩] 本欄目會分享能令筆者醉心投入的遊戲作品,不管是當下的還是過去的。 https://ppt.cc/fG71cx

[戯電遊玩] 寫在《Marvel's Spider-Man》推出續作前

潮流特區
君尋 ・2020-09-18

昨天Sony終於公佈了PS5的發售日和售價,而首發護航的作品之一的《蜘蛛俠Miles Morales》,想必是大部份玩家都會購買的遊戲(坦白說遊戲陣容比PS4還要弱)。而《蜘蛛俠Miles Morales》是在2018年9月於PS4上推出、並得到廣大玩家好評的《Marvel's Spider-Man》的續作。這隻《Marvel's Spider-Man》亦是少數筆者能遲到白金的遊戲,就藉這次的機會,分享這隻PS4上必玩的作品之一的魅力。 筆者對蜘蛛俠的認識不算非常深,只看過所有陶比版的蜘蛛俠和以後改編的電影,但算是最喜歡的超級英雄之一。而筆者也沒有玩過在PS4上另一超級英雄改編的鼎鼎大名Batman阿卡漢系列的作品,不過平常也接觸不少開放式世界遊戲和動作遊戲。當看完最初在E3上公佈的gameplay影片後,對比過往在PS2玩過的蜘蛛人遊戲後,不但記憶都回來更覺得非買不可了。 遊戲的故事是原創的,蜘蛛俠不但已在紐約當了8年的好鄰居,還和警察建立良好的關係,得到警察的非正式協助。故事背景也提及蜘蛛俠已將一些我們熟悉的反派、如禿鷹和蜥蜴人抓進監獄。故事最開始彼德就把紐約背後的大金主抓了,然後進入看似平淡與和平的日常時,一支名叫心魔的新恐怖組織正在紐約暗中活動。在彼德和MJ追查他們時,心魔的首領襲擊紐約市長(哈利的父親)舉行的頒獎典禮做成重大命傷亡......最初的故事不會很緊湊,透過簡短的主線任務認識玩家們熟悉和不熟悉的人物,不但帶出新人物的背景也讓我們透過舊人物認識遊戲中的世界觀(包括梅姨的新工作,彼德與MJ的關係等),與此同時越來越多的謎題出現,故事也漸漸走進下一階段,之前埋下的伏線漸漸浮現,可說是沒有冷場。結尾也令人大感意外,亦留下了不少伏筆,不知續集中會如何寫下去。 遊戲系統方面,整個遊戲筆者最欣賞的是讓本人重新感受開放式世界的魅力。雖然遊戲中可移動的區域不大,蜘蛛俠又不可以開車或飛機,但單單是使用蜘蛛絲在建模細膩又精緻的城市裡高速穿梭,已是本作值回票價的一大賣點。兩個按鍵的操作就能交織出如此帥氣的高速移動,亦令每位玩家都可以輕易駕馭看似複雜的操作,體驗縱橫紐約的快感。 其次就是潛行系統。比起其他專門作潛行的遊戲,本作只把潛行的最核心要素做出來,沒有太多複雜的元素,AI的判定也比較寬鬆。但此舉卻也成功讓玩家感受到潛行的爽感。不少人會玩蜘蛛人打架就好,為什麼要潛行偷偷摸摸?此外,玩家除了控制蜘蛛人,還因故事發展需要操縱其他一般人角色,他們只能避開敵人的視線或透過各種工具吸引敵人的注意,也使得遊戲中的潛行的部份更加顯得簡單。 總的來說,這是一款體驗極佳的遊戲,故事不拖泥帶水,而又滿足到玩家扮演蜘蛛俠在紐約市拯救弱小、伸張正義。亦因此當知道要推出續集,而且更是已早前動畫電影的主角為新一集遊戲的主角時,就知道已成為筆者必玩的PS5遊戲之一。期待11月中旬發售的本作,亦相信能獲得比上作更好的成績。 最後,有興趣的朋友可以點進下面最新的gameplay感受一下本作的魅力: +++++++++++++++++++++++++++++++++++++++++++++++++++++ 關於[戯電遊玩] 本欄目會分享能令筆者醉心投入的遊戲作品,不管是當下的還是過去的。

[戯電遊玩] 超級死忠向的手遊《機戰DD》

潮流特區
君尋 ・2020-08-19

[戯電遊玩] 超級死忠向的手遊《機戰DD》 《超級機械人大戰DD》(下稱《機戰DD》)於8月中旬正式營運一週年,官方推出不少優惠活動,儲如必中SSR卷和豪華登入獎勵等,這些在手機遊戲週年慶時必定推出的活動。作為第一隻如正傳般以戰棋玩法遊玩的機戰手遊,《機戰DD》保留原作核心要素的同時,亦簡化了系統。每個關卡變為只可以讓4部機體出場,而機體招式亦只有2招。同時本作亦增設「Break Gauge系統」,要以敵機的弱點屬性攻擊,並在破防後才可有效扣減對方HP的遊戲機制。亦因為過於簡化遊戲推出以來遇上不少問題, 如遊戲機制過於單調(只有四種屬性武器互相剋制)、初期機體的必殺招式過少(三一萬能俠沒有三一死光)、每部機體最多只可使用兩招(正傳至少也有四招)以及遊戲難度過高(能完成首個活動的玩家屈指可數)。 - 彷如正傳一樣的《機戰DD》 其後官方按玩家的意見漸漸作出修改,增加每部機體可使用的武器數目(同時也推出更多新招式)以及增加全新登場的作品和機體。亦因機體和招式的選擇變多,遊戲整體變得更多樣性,而且關卡難度和獎勵亦相應作出調整。保留極高難度的關卡的同時,亦將中高難度的關卡定位成一般玩家都可以完成。一般玩家能完成大部份關卡之餘,亦保留核心玩家追求的高難度內容。 - 保留玩家們熟悉的機體改造系統 - 個別機體能力依然非常突出 不過遊戲最大的問題依然存在。《機戰DD》是少數不實行體力制的手機遊戲,換言之無課金玩家要提升實力,要花上極大量的時間強化部隊(不斷重打強化關卡)。雖然有連續遊玩和自動遊玩的機制,但並非所有人都有時間「掛機」。雖然官方經常送禮讓玩家扭蛋,但若沒有好運抽到實用的SSR(如真三一萬能俠),實力與課金玩家依然有一段差距。就算你是課金玩家、手上有一副好牌,若只是輕微課金,依然要花時間培訓部隊,只是比無課玩家更易抽到理想中的SSR。即使你是重課玩家、擁有強力機體和必殺,面對最高難度的關卡也不可以輕鬆完成,仍需要細心思考每回合的行動、部隊整體出擊的安排等,傳統機戰玩家會遇上的難題。難怪有玩家形容,若嫌正傳機戰難度越來越低,《機戰DD》就是理想中的高難度機戰。然而在講求速食和爽快的手遊文化中,相信能堅持遊玩《機戰DD》的就只有系列的忠實支持者。 - 系列少數的Crossover活動 - 要花極大量時間不斷重覆關卡以取得強化道具 +++++++++++++++++++++++++++++++++++++++++++++++++++++ 關於[戯電遊玩] 本欄目會分享能令筆者醉心投入的遊戲作品,不管是當下的還是過去的。

[戯電遊玩] 「高達VS.系列」的前世今生,以及未來

潮流特區
君尋 ・2020-08-12

在家用機上推出的《機動戰士高達EXTREME VS. MAXI BOOST ON》已是高達的「極限對決系列(Extreme VS.)」的第10週年紀念作,亦即是「高達對決系列」的第13作。 讓玩家操作各高達系列中的機體進行2對2戰鬥為賣點的本作,絕對是其中一隻最受歡迎的高達遊戲。不但是因為遊戲完美重現原作中各機體的特性和招式,而且其2對2的戰鬥系統亦制作得相當出色,除講求個人的操控技術外,與隊友的合作連繫和面對不同組合或特性敵人時使用的戰術,都是缺一不可的致勝之道。因此本作也不只是一隻只依靠高達之名為賣點的遊戲,本身亦有非常多值得玩家鑽研的要素,要完全掌握某一機體的玩法也非常不容易,更何況遊戲中有多達140部以上的機體可以選擇!因此每逢「高達對決系列」在家用機推出新作,必定會掀起一陣熱潮,不少玩家每晚和三五知己相聚於網上互相切磋琢磨,共同突破自己的極限! 今作的《EXTREME VS. MAXI BOOST ON》(下稱《MBON》) 是移植自同名的街機遊戲,後者其實早已在2016年於日本推出,這亦是本系列慣常的營銷手法,先推出街機版再移植至家用機。「高達對決系列」最早可追溯至2001年於街機推出的《機動戰士高達連邦VS.自護》,系列首作早已是一隻以2對2對戰的作品,雖未有現今系列的速度感和深奧的格鬥技,但以當年的技術和玩法來講已是一大突破。其後推出的加強版和續集的《奧干VS.泰坦斯》都以相同系統為基礎作出改良和增加內容,並分別於先後推出加強版移植至家用機上。在2005年時以人氣極高的SEED系列為主題推出完全新作的《連合VS. Z.A.F.T.》,畫面、系統及玩法都有大幅的成長,遊戲不但極具速度感,各機體間的強度平衡亦協調得恰到好處,亦可謂是「極限對決系列」的雛形。此作及後續的《連合VS. Z.A.F.T. II》亦在當年的澳門街機舖中擁有極高人氣。2008年推出的《高達VS.高達》則打破過去以單一系列為主題的做法,一次過讓大量高達作品在同一遊戲中登場。 而在2010年《機動戰士高達EXTREME VS.》的第一作終於推出,綜合過去幾作的優點和經驗,製作出耳目一新的遊戲畫面及更講求技術和戰術的遊戲玩法。接下來的續集《FULL BOOST》和本作的《MBON》都繼承這些優點並持續改良和豐富遊戲內容,而日本更在2018年底推出《EXTREME VS. 2》。除《MBON》外,一般而言街機作推出的一至兩年內都會移植至家用機(或盛極一時的手提機),唯獨本作是於4年後才正式移植。心水清的玩家都知道,因BNGI(製作公司)在2017年曾推出原創的「高達對決系列」遊戲《Gundam Versus》,但可惜因機體數過少、DLC商法和缺乏單人遊玩要素等,被fans給予極低的評價。 本作《MBON》不但完美繼承前作的優點,亦有豐富的機體和新增的單人模式,其難度甚至可考起經驗豐富的玩家,可謂一掃前作的污名。喜歡與人對戰交量的玩家亦可安心,只要準備好家中的網路環境和使用lan線接駁PS4的話,就能盡情體驗與一眾高手過招的快速戰鬥,基本上可免受lag機之苦(因對手網路環境而異)。然而,近年來這陣高達對戰的熱潮越來越集中在特定族群中,原因是遊戲的入門難度越來越高。豐富的機體和具深度的戰鬥的反面就是不易上手,新手需要花大量時間習慣戰鬥方式以及熟悉機體,而網上戰鬥時對手亦不會留情,經常發生新手被秒殺及拖累對友的情況。雖然輕玩家亦可以專注單人模式,操控自己喜歡的機體體驗原作劇情,但本作的核心始終是2對2的戰鬥,導致本作越來越難吸引到新的客群。另外,只要留意最近新推出的新作品,可發現遊戲的變化越來越少,讓人感到製作組是否已無法在此系統上達致創新?還是不願冒險作出太大的變化失去原有的客群?本系列的處境就有如當年的2D格鬥遊戲一樣,沒太多的新變化且遊玩人數漸漸減少,導致在機鋪的主流地位被後起之輩的3D動作遊戲,亦即是本系列作所取代。與此同時,街機文化亦在港澳地區沒落,雖然日本依然有一定的客群,但就和家用機一樣,被手遊搶去不少客源。 不管「高達對決系列」日後可走多遠,筆者是不會停下來的,必定會一同走下去。

[戯電遊玩] 美製和風遊戲《對馬戰鬼》

潮流特區
君尋 ・2020-07-29

在《最後生還者2》一遍批判與失望的輿論下,作為Sony在PS4上最後一隻自家製作的遊戲,《對馬戰鬼(Ghost Of Tsushima)》在推前出可謂備受壓力。不過遊戲發行個多星期以來,除遊戲評論網站外,玩家亦對此外國製和風遊戲一致好評,全球首週已達240萬銷量,不但打破全新IP最快最高的記錄,甚至在日本本土亦出現缺貨現象,可謂是叫好又叫座。究竟這隻日本版刺客教條是否真的足以稱為PS4最後的大作? 面對如詩如畫般的畫面,如其說製作公司技術力了得製作出各種迷人的花海山景,筆者更認為他們懂得創造「沉浸感」。只有少量資訊的遊戲介面、極為快速毫無等待的載入時間、島上各種極為自然的環境(如風吹讓樹傾斜、日照的反射),讓玩家彷如置身真實的對馬島上,能全心全意投入到遊戲中感受對馬島、體驗這齣復仇劇。難怪有玩家認為遊玩此作,可以一解無法旅行之苦,而日本長崎縣亦藉此機會推出和對馬島相關的旅遊資訊,吸引旅客來一次「聖地巡禮」。雖然是外國團隊製作的遊戲,但對日本文化的考究亦毫不馬虎。諸如神社、狐狸帶路的御塚、鹿對日本人的意義等,都看出製作組在日本歷史文化上花了不少心思。而主角仁的劍術,亦是在日本的劍道大師的指導下製作的。不過本作始終並非歷史遊戲,雖以文永之役為背景創作,但現實上對馬島很快便被蒙古人佔領了,蒙古離開的原因亦並非任何人反攻,本作只是借用此背景而創作的虛構遊戲。所以就算本作對武士道的描寫不符合真實的鐮倉幕府時期的認知也不能算是缺點之一,反而這是大眾對武士的既定印象,更易觸動玩家。 系統上有不少玩家將本作與同類似的遊戲相比,如《巫師3》、《刺客教條》等。無可厚非的是本作不外乎就是推主線、副線、解隨機任務、收集各種物品,雖有美景襯托但難免會有作業感,幸好副線的有趣程度甚至超過主線。而戰鬥系統初接觸時有新鮮感和多變,正面戰鬥的劍術講求和敵人相剋,以及看準敵人攻勢的最後一刻前作出擋格或回避並予以極大傷害的反擊。其後就是弓箭等的副助武器。由於本作強調主角放棄武士道精神也要化成戰鬼驅逐蒙古人,所以亦會出現苦無、炸彈等道具,以及潛行暗殺。不過暗殺部份過於簡單,敵人的搜索也不積極。玩家大部份時間都可選擇自己喜歡的方式戰鬥,不過筆者就非常享受與敵人正面交鋒,享受刀劍間交會而成的聲音及如「一閃」般反擊的爽快殺敵。不得不提「對峙系統」,以拔刀術殺敵絕對是本作最型及爽快的時刻。再加上玩家在戰鬥後可以自行「納刀(收刀)」,沒有任何實際意義的功能但筆者相信不少玩家都會花時間做這個動作,來滿足自己的武士夢(笑)。至於本作的難度亦非常親民,普通難度一對多時就像《無雙》,選困難的話單挑大佬時就像《隻狼》,因不影響獎杯所以玩家可以悉隨尊便。 盡管背景和系統上有點瑕疵,筆者遊玩時選日配日文字幕,仍然無法想像這並非日本人製作的遊戲。對古代日本有興趣及不抗拒外放式世界的玩家請勿錯過本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