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集經

Tag: 大集經

知足真的是常樂?

Trendy
熊神進 ・2020-04-18

每天想一想 筆者常常看到一些人, 當他/她們遇上困難的時候, 他/她們就出現負面的情緒, 這就是“有我”的產生,“有我”是好還是不好? 釋迦牟尼佛說過,人生遇到佛法,就象一隻盲龜在大海中遇到一隻木板。這句話非常有智慧, 由於盲龜身體的缺憾令到牠遇到不少麻煩, 牠會消極, 痛苦, 有瞋心, 亦有貪念(想離開痛苦), 筆者認為, 這是好的, 因為“有我”的出現才會努力求進步。 Abraham Harold Maslow把人類的心理需求分為五級, 分別為: 生理上的需求; 安全上的需求(社會的需求); 情感和歸屬的需求; 尊重度的需求; 自我實現的需求。 大部份的人只是停留在情感和歸屬的需求, 因為這就是“自我滿足”“知足常樂”。筆者講課的時候, 也說過當一個人感覺到喜悅的時候,是沒有“我”產生, 因為我們感覺到“自我滿足”“知足常樂”。電視劇《天道》中芮小丹說,只要不是我覺到、悟到的,你給不了我,給了我也拿不住。當我們處於天道的時候(六道的故事, 筆者日後跟大家說說) , 我們就滿足自我, 這就是“無我”的出現。 自我滿足只能令我們停留在 "belonging and love" 層次, 《大集經》卷29雲: 以觸因緣則生樂想,樂想因緣則焦身心。我們從滿足食、色、睡、財等名利而得到“樂”,這種“樂”就是我們需求的嗎?